《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799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19大象的耳朵》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积累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4.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

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教学建议

  1.引入法。

大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孩子们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出示大象图片”“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的耳朵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兔子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的耳朵和兔子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优点?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大象的耳朵》去看一看吧。

(板书:

大象的耳朵)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老师教读。

(着重指导读好“耷、撑”等字)

  3.学生“开火车”读或者指名读。

  4.指名让学生读课件中的生字及词语,齐读、互读。

  会认字:

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

  会写的字:

扇慢遇兔安根痛最

  5.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感知内容

  1.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耷拉”“自言自语”“撑起来”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

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撑起来:

使张开。

  (3)学生之间互相解决。

  (4)教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

最后又是怎样做的?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

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

  四、拓展延伸

  读课文,想象一下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说大象耳朵时的表情,并请同学表演一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字词

  1.用卡片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新词的情况。

  2.同桌互查,互帮。

  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2)引导学生抓住大象的外形,运用“像”造句。

  预设: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四根腿像四条柱子。

  2.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

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

(吃惊、痛心)

  师:

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

  朗读指导:

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朗读第6、7自然段。

  

(1)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4.朗读第8~11自然段。

  师:

想一想,大象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

(不安、犹豫)

  5.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

大象做了实验以后,有什么感悟?

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选派代表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感悟。

  大象说: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预设:

大象又心痛又心烦,最后把耳朵放了下来,他觉得人家是人家,自己是自己。

  三、总结收获

  大象先是对自己耷拉着的耳朵产生怀疑,结果想办法让自己像其他小动物那样竖起自己的耳朵后心痛又心烦,最后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的这种变化过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

人应该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预设2:

人应该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要轻易盲从别人的话。

  四、书写指导

  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生字。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慢:

写“忄”的时候,注意先写两边,再写中间的竖。

  兔:

不能写成“免”。

  安:

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女”。

  根:

木字旁,右半部分上面没有点,要和“良”区分开。

  痛:

偏旁是“疒”,不能写成“广”。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五、拓展链接

  学习了这篇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在你的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1.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把握人物内心。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兔子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描写,来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想法,最后,通过对大象感悟的理解达到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2.教学时,教师还可以设计“表演”的环节,如教师出示几个动词,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这些动词的意思。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9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9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

(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

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

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

shā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

竖、竿、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

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shìshān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3、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4、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

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

“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

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可组词为。

5.比一比组词。

根()跟()

兔()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3、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

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

(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

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

(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

会舒服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

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

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

(学生举手回答:

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①指导读出的语气。

②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

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自()

自()自()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

10.大象说: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头大象因为自己的耳朵与其他动物的耳朵不一样,以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可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勿烦恼。

后来它也明白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竖起来了。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整理,给学生有启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解读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并结合二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利用大象过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复习生字,并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生生交先、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引等学生抓重定句理准课文内容,让学生画出大象说的语,从而感知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本课数学中引等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句子的意,忍,从而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板书设过上不够精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废活过级,导致时间不够;在一些头饰的准备上没有发挥头饰的作用,久而让这些东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在朗读环节有点欠缺,没有将朗读很好的融入课堂中来。

另外,通过课堂教学,我发现,我的文本解决能力还有待于不断地提升,需要深入思考,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魅力和承载的教学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中,文本解读方面,我还需不断努力!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强弱。

二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我运用随文识字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扣住了学生识字与朗读理解课文的重要目标。

在识字的教学过程中本是一项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为了扣住孩子们的目光,和激发他们对识字的兴趣,我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对字卡进行了改造,以变魔术的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以加一加,换一换,多音字,词性的运用,进行识字教学,字卡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还让学生参与这次“魔术”,我相信孩子们在本节识字部分已经深深扎根。

除了识字部分,我在教学中紧扣“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进行重点解析,让孩子们体会“小兔子”的心理状态,“大象”的心理变化,让孩子们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语气进行指导朗读,并试图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进入到童话世界里。

教学不仅仅让孩子们识字并理解课文,一个好的课堂,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天性,比如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对话的情节,并让孩子们当当小演员,进行情境表演,动静结合,活动贯穿始终,低年级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始终是有限的,所以一节课堂,不能让孩子们一动不动到课堂结束,那样的课堂效率也是不高的,这个环节,恰好让疲惫的孩子们起身动一动,这不仅仅是呼唤孩子们的注意力,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深入童话故事中,体会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从而去理解课文交给孩子们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佳。

最后课堂中做的比较不好的地方:

对孩子的回答问题之后没有作出及时的反馈评价,以致于孩子不能很好地分辨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确。

当孩子思维发散答到点上时,应给予大力的肯定评价,给全面做好示范作用,使其他孩子朝着他们的思维、方法学习。

应多向老师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鼓励孩子,给孩子给予肯定。

关于引导读书,也是我比较弱的一项,没有深入课本,专研课本,导致孩子们有一些误区,对于动物们的对话,对大象的关心,没有指导到位。

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的好心,与大象心理的变化。

上完这节课,谢老师和苏老师给了我不少意见,我相信指出的不足,是我进步的空间,我需要不断努力,多和其他老师探讨教学,认真专研课本,我相信,以后我在教学的路上,会越来越自信,课堂效果会越来越好。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是新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富有儿童情趣,孩子们很高兴学习这样的文章,学习积极性很好,并且效果明显。

在教学本课时,我认真分析教材,备学生,备学情,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来。

想象总是美好的,但是失望也是存在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本节课还出现了以下几个失误之处:

一、没有做到精讲,细讲。

课堂中,对于孩子们已经会的知识,我重复了有三次左右,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对于学生会的知识,只要一笔带过就行,我的讲就显得有点啰嗦,不精炼。

对课文中应该精讲细讲的部分,我又急于求成,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思考时间。

这是这节课我做的最大的失误之处,下次一定要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二、评价语言太单调

课堂中要有评价性的语言,来鼓舞孩子们学习的士气。

但是,这节课我的语言评价过于单调,没有创意性,不能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

当然,失误是有的,优点也是存在的。

首先,我的教学设计非常符合孩子们学习的学情,孩子们学习轻松自然,效果良好。

其次,本节课我很注意练习环节,边讲边做练习题,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达到理解,且能灵活运用的程度。

最后,我在本节课时,做到了注重学生朗读的培训,朗读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会及时改正,在下阶段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提高教学能力,让教学更多样化,更有趣,让学生更爱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