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8972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树风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故选A。

  5、根据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

  A、小环境

  B、生活环境

  C、大环境

  D、学习环境

  【解析】按范围来分,环境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根据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

  6、教师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是()。

  A、教学前反思

  B、教学中反思

  C、教学后反思

  D、横向反思

  【解析】教学后反思是指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

教学后反思也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

我们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多是这类反思。

  7、教师的认知行为调试方法不包括()。

  8、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这指的是教育法规效力中的()。

  A、法规的形式效力

  B、时间效力

  C、地域效力

  D、人的效力

  【解析】教育法规的人的效力是指教育法规对什么人有约束力。

  9、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答案】B

  【解析】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教师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者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故选B。

  10、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一般先达到()。

  A、符号学习水平

  B、感知学习水平

  C、表象学习水平

  D、概念学习水平

  【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中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其学习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1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育组织形式

  【解析】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12、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讲述法

  C、讲演法

  D、讲读法

  【解析】讲授法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形式。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

  13、学生不够自信很少说话,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老师给予积极地回应,并对他进行表扬,学生以后去找老师的次数更多了,而且变得更自信了,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解析】正强化即用有吸引力的结果对某一行为进行奖励和肯定,以期在类似条件下重复出现这一行为。

  14、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15、()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确立的基本信念。

  A、好的教育就是大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B、升学就是成才,成才就要升学

  C、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D、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解析】新课改理念提倡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基本信念,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16、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体现了()教学原则。

  A、量力性

  B、科学性与思想性

  C、直观性

  D、以上都不是

  【解析】没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而听说过不如见到过,强调学生直观感知知识,故选择直观性。

量力性是为了调节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水平而提出的。

科学性与思想性指既要传递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均与题干无关。

  17、学生学习正方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正方形属于概念学习。

  1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大学》、《中庸》、《孟子》都不是教育文献。

  19、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20、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案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1、校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它视为课程,它应属于()。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解析】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22、根据(),可以把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A、知识的反应水平

  B、知识的抽象水平

  C、知识的来源

  D、知识的加工方式

  【解析】根据知识的来源,可以把知识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

根据知识的反应水平,可以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抽象水平,可以把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23、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晚清学制”

  【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系统学制是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

  24、小兰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又怕家长责骂,这时她将面临()。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题干中做作业和家长的责骂都是小兰想要避免的,但还必须从两者中选取一个,所以属于双避冲突。

  25、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解析】短时记忆的时间一般是30秒左右,通常不会超过一分钟。

题目中单词在晓东的头脑中存储了几十秒,属于短时记忆。

  26、德育工作既要从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出发,又要与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一致,二者要有机结合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解析】德育要结合学生实际体现了现实性,又要保持与共产主义方向一致,体现了德育的方向性。

  27、师生关系最大的功能是()。

  A、调节功能

  B、凝固功能

  C、教育功能

  D、约束功能

  【解析】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是教育关系,所以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

  28、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物质生活水平

  B、文化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9、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解析】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30、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A、基督教教育

  B、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解析】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

  31、下列不属于孔子的教育主张的是()。

  A、多闻、多问、多见、多识

  B、由博返约,一以贯之

  C、知微而论

  D、告往知来,叩其两端

  “知微而论”出自荀子的《劝学》。

  32、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解析】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于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一文,在对科学的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

  33、某老师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和心思用来培养优秀的学生。

老师的做法()。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C、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D、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解析】教师公正地对待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好恶、私人关系、学生成绩的优劣等偏袒或是轻视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性别、美丑、性格特征、身体条件、家庭出身等的不同而偏袒或轻视学生。

  3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35、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品质是()的基本要求。

  A、严谨治学

  B、团结协作

  C、为人师表

  D、廉洁从教

  【解析】严谨治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6、下列是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叙述,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该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精英教育,只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于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求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7、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D、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解析】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他人评价指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38、()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A、性格

  B、气质

  C、人格

  D、兴趣

  【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9、教育目的对()具有指导意义。

  A、部分学校

  B、所有学校

  C、高等教育

  D、基础教育

  【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对一个国家内的所有学校和所有层次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会影响所有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制定。

  40、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自主能力不属于技能的范畴。

  41、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

  A、政治与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

  【解析】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2、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是谁?

  “我将来做什么?

”这类问题常困扰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她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年期面临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问“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问题。

  43、()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它的应用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44、对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要以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

  A、认知

  B、记忆

  C、思维

  D、感觉

  【解析】认知包括记忆、思维、感知觉、想象等成分。

初中生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

因而,在教育中,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

所以,对初中生进行教育要根据他们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来进行。

  45、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46、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是()。

  A、《科尔曼报告》

  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C、《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学会生存》主张讲的是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学习化社会。

  47、个体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出一定的财富,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A、训练

  B、锻炼

  C、劳动

  D、生产

  【解析】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的体现,即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48、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

  B、词汇理解

  C、词汇加工

  D、文本理解

  【解析】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理解一段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目的和意图,即文本理解(阅读理解)。

  49、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经是()。

  A、家访

  B、校外活动

  C、课外活动

  D、课堂教学

  【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有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教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首要途经。

  50、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A、学年备课

  B、单元备课

  C、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

  【解析】课时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它是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人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孝材、研究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

  5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作用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堂活动之外。

  52、“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过程

  B、经验获得

  C、社会改造

  D、预期的学习结果

  【解析】在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5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解析】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课堂纪律。

  54、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解析】ABD三项都是启发性原则的教学要求。

C项不能直接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55、()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A、斯金纳

  B、奥苏贝尔

  C、布鲁纳

  D、托尔曼

  【解析】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56、有的老师怕影响总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人身安全权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力,这是学生在学校中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力。

  57、初中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

  A、个性结构不断完善

  B、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C、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

  D、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解析】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

  58、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