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18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学案

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巴黎公社的有关措施及其在无产阶级政权建设上的经验教训。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成立的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发展。

②阶级基础: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发生。

③直接因素: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

(2)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2.成立:

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斗争任务

(1)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

(2)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4.意义:

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问题思考

第一国际成立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阶段”的含义指什么?

答案 新阶段是指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新阶段。

易错提醒

第一国际成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间的联系。

由于当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所以它只是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而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党组织。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投降。

(2)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窃取革命果实,试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

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高地。

问题思考

马克思在谈及巴黎公社时说:

“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这里的“特殊条件”指什么?

答案 特殊条件指普法战争法国失败,面临严峻的民族矛盾。

易错提醒

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巴黎公社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革命,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成立巴黎公社。

3.革命措施

(1)军事上:

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2)政权上:

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经济上: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性质:

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5.结果:

失败。

5月21日,梯也尔军队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6.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

敌人力量的强大,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

无产阶级不成熟。

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3)根本原因:

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7.历史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3)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判断正误

(1)马克思主义不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  )

答案 √

(2)巴黎公社委员会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实行直接民主。

(  )

答案 ×

解析 巴黎公社委员会是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巴黎各区普选的城市代表组成,属于代议制民主形式,不是直接民主。

 

图解历史

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巴黎公社不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但其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易混易错

巴黎公社仅仅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深化理解

巴黎公社留给后人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1)基本经验:

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教训:

缺乏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未获得群众支持,即缺乏工农联盟。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原因

(1)阶级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

(2)思想基础:

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

2.成立

(1)标志:

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

(2)内容:

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并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3)特点:

第二国际组织比较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3.瓦解:

修正主义泛滥使第二国际内部形成激烈派别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问题思考

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 不同:

第二国际在组织上比较松散。

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党是独立自主的。

 

归纳总结

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比较

项目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相同点

建立背景

都建立在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

地位

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领导、指导

恩格斯都参与了组织的领导或指导工作

不同点

组成

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

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范围

第一国际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

第二国际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与工人的实际斗争结合在一起

不同点

组成

形式

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工人团体开展工人运动

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上级组织,组织较松散,各国工人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知识结构

列出下列事件发生的时间

(1)第一国际成立 1864年

(2)普法战争爆发 1870年

(3)巴黎公社 1871年

(4)马克思逝世 1883年

(5)第二国际成立 1889年

(6)恩格斯逝世 1895年

巴黎公社进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巴黎公社起义是在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的特殊条件下爆发的,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但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其失败又是必然的。

应用 “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

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

D.第一国际没有起到领导作用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客观条件”主要指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是指法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B、D项属于其内部条件,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A。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

“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

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应用 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因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应用1 由材料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 建立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

材料二 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权益。

——冯国超《世界通史》

应用2 材料二反映出巴黎公社在政权组织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案 材料二说明巴黎公社是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其公职人员是民主选举产生的,并且受到民主监督机制的制约。

1.第一国际成立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新”反映在(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进行了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答案 C

解析 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或纽带,因此第一国际的历史贡献在于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故选C项。

2.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

这说明了(  )

A.马克思积极促成国际工人合作

B.马克思注重科学理论研究

C.第一国际实际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马克思企图以此实现共产主义目标

答案 C

解析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确定了第一国际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3.(2019·寿光一中检测)马克思说:

“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是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曙光。

”“曙光”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答案 B

解析 英勇的3月18日运动指的是巴黎公社,而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所以选B。

4.(2018·泰安高一检测)列宁曾经说过:

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

下列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

D.人类历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1848年,不是巴黎公社期间,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不是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故D项错误。

5.(2019·大连高一检测)下列举措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性质的是(  )

A.成立公社最高权力机关

B.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C.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

D.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答案 D

解析 从巴黎公社的领导和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来看,如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机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并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故选D。

6.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相同点有(  )

①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其领导者 ②组织性比较严密 ③成立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的阶段 ④国际性工人组织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者,第二国际成立时马克思已逝世;第二国际组织较为松散;作为国际性的工人组织,二者都成立于国际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

课时训练

题组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成立后在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方面所做的最主要工作是(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增强各国无产阶级的组织性

C.领导巴黎公社革命

D.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答案 D

解析 第一国际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真正联合,推动了国际工人的团结斗争。

故D项正确。

2.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的矛盾尖锐

B.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联系加强

C.波兰反对沙皇俄国奴役的起义得到各国工人的同情

D.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组织建立准备了条件

答案 A

解析 早在1825年,英国就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经济危机引发欧洲各国矛盾尖锐,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题组2 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3.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民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举,与题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D项错误。

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指(  )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C

解析 马克思的话表明巴黎公社起义仅仅是一个特例,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故选C。

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勃勃生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仍不成熟,故排除A、B两项;D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5.(2019·寿光一中检测)“巴黎公社革命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尝试

D.实践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非巴黎公社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具有偶然性,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题组3 第二国际的斗争

6.第二国际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它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引导国际工人运动走上马克思主义轨道

B.成立了国际社会主义执行局

C.同修正主义进行了斗争

D.通过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答案 D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最为深远的影响”,自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设立“五一国际劳动节”以来,至今已成为各国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节日,故选D。

第二国际的成立当时确实引导国际工人运动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轨道,但由于第二国际组织松散,国际社会主义执行局只具有联络作用,因此当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泛滥,故排除A、B、C。

7.(2019·怀化高一检测)俄罗斯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  )

A.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

B.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最终失败

C.没有工人参加而缺乏群众基础

D.没有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

答案 A

解析 巴枯宁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一个先锋队”、没有“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缺少有效的和统一的政权管理,故A项正确;巴黎公社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只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是指缺少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而非没有工人参加,故C项错误;巴枯宁的观点没有反映出巴黎公社是否采取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措施,故D项错误。

8.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

“它是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画上句号”。

这一历史事件(  )

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法国19世纪”“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

A项正确指出了其历史意义,而B、C、D三项都与巴黎公社革命不符。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9月9日,马克思写道:

“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

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写道:

“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材料一中所说的“极困难的境地”指的是什么?

“新政府”是哪个政府?

(2)材料一中“蠢举”和材料二中的“愚蠢”是否矛盾?

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 

(1)“极困难的境地”是指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的状况。

“新政府”指的是国防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不矛盾。

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国内阶级矛盾要服从民族矛盾,所以巴黎人民把抵抗的希望寄托在国防政府身上。

当梯也尔政府出卖民族利益,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时,不推翻梯也尔政府也是愚蠢的。

解析 本题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

(1)问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第

(2)问考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