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68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docx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热点

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综述

熊雪如宋长青姚金旭

 

摘要:

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问题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在CSSCI期刊中选取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期刊,在对这些期刊2007年所刊载的研究论文进展归纳之后,确定了国内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八个热点,即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经济圈和城市群、住房问题、城市化、FDI及其效应、农村金融、区域生态环境、城乡关系。

论文对这些热点的主要研究观点进展了深入评述,以期为今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研究热点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分析角度和存在方式。

随着各地区的开展和地区经济现象的不断出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日趋广泛。

本文从?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选中了有代表性的30种期刊[②],并从这些期刊中挑选出了2007年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文章,共1113篇。

在对这些文章的研究内容进展分类之后,最终确定了2007年区域经济学8个研究热点,分别是:

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相关论文数为70篇,占总论文数[③]的6.2%;经济圈和城市群,相关论文数为65篇,占总论文数的5.8%;住房问题,相关论文数为61篇,占总论文数的5.4%;城市化,相关论文数为39篇,占总论文数的3.5%;FDI及其效应,相关论文数为35篇,占总论文数的3.1%;农村金融,相关论文数为29篇,占总论文数的2.6%;区域生态环境,相关论文数为28篇,占总论文数的2.5%;城乡关系,相关论文数为21篇,占总论文数的1.9%。

上述8个方面的论文合计353篇,占总数的31.2%。

下文将对上述8个热点进展评述:

一、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

1.西部产业集群开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文清等〔2007〕全面分析了西部产业集群的现状,并与东部产业集群做出了比照,认为目前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开展存在规模小、不成熟、竞争力及创新力缺乏、专业化程度不高、要素供应缺乏及路径单一等问题,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开展,应通过产业工程和工业园区的建立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开展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等措施。

与此相对应,X承红〔2007〕在西部产业集群的开展模式及路径选择上认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应一方面通过大力开展轮轴式产业集群和虚拟合作型产业集群的方式,推动西部垂直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以传统型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型产业集群方式,推动西部水平型产业集群的开展。

在垂直型产业集群和水平型产业集群相互结合开展的根底上,最终实现生态型产业集群的开展模式。

2.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随着我国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开展,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也成为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问题之一。

顾强〔2007〕认为,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面临着集群优势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装配、越来越多的受制于全球买家、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等问题,要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应实行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制定游戏规那么以提高话语权,完善创新体系,建立促进产业集群开展的专署资金和构建公共效劳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和梯度转移战略,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开展战略等。

同时,汪斌(2007)等认为,地方产业集群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区域创新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制度环境;反之,产业集群的升级对区域创新体系也有作用和影响,会促进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此外,2007年的区域经济开展中,还涉及区域产业集群效应的分析、产业集群形态和产业集群功能等。

二、经济圈和城市群

1.城市群经济圈开展的现状与问题

城市群经济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他们存在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地方经济,提升经济增长极的质量提供政策建议。

梁启东等〔2007〕认为城市群经济圈主要存在产业趋同严重、根底设施重复建立、城市开展缺乏明晰的定位、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利益纷争等问题。

通过处理好城市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关系,发挥企业在区域产业整合的主体作用,切实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成立一体化的协调领导机构;有序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营造区域无差异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也有学者研究特定地域特定问题。

洪银兴〔2007〕研究了长三角的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

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农业反哺工业,正因为有了这种哺育才有今天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较强的哺育能力;工业进入中后期阶段就是工业对农业的反哺阶段。

虽然工业与农业的哺育与反哺是互动的,但两者之间的力度是不对称的。

中后期针对农业中人力资本严重缺乏的现实,特别需要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重要对象的反哺机制。

以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为中心进展反哺、其重点就是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的建立、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

这一研究结果对中西部地区和农业落后地区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环渤海经济圈

近年来对于环渤海经济圈的研究,日益增多。

X群力〔2007〕得出开展渤海湾经济圈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加快XX滨海新区开发建立,尽快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自主创新为先导,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效劳业基地,不断提高环渤海湾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融合。

X虎军〔2007〕也特别提出开展环渤海区域经济开展,重点是加强滨海新区的建立。

3.经济圈和城市群的比拟研究

对经济圈和城市群进展比拟研究,可以更好的分析区域开展的共性和和特征性.安虎森等〔2007〕认为城市之间的竞争会扩大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只有通过合理的分工才能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

X华等〔2007〕指出增长极与经济腹地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地理区位的接近,而是取决于增长极自身经济集聚能力和区域竞争力。

随着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在面临更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未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是确定不变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经济集聚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水平。

这与樊纲等在2005年得出的结论一样,珠三角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比其他城市带要高。

但是各个城市带都面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三、住房问题

2007年住房价格上涨较快,由于房价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2007年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又一大热点。

总体上看,2007年多数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是房价的影响因素。

X贵文等〔2007〕以XX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

认为轨道交通对于经济开展较为落后、根底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周围房价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繁华地区影响相对较少。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全面开工将使得周边的房价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到竣工通车时将会使房价涨幅出现一个峰值,随后轨道交通对房价的影响逐渐减少。

吴璟等〔2007〕从经济和社会的二个角度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住房价格水平合理性后考察得出,多数城市住房价格仍处于经济意义上的合理区间,居民住房支出能力整体上也处于可承受X围内,但存在个别城市住房价格较偏离合理X围,以及首次购房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缺乏等问题。

蒋立红等〔2007〕以全国35个重点城市1999~2005年数据为根底,指出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6大影响因素是:

城市经济开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城市区位和城市环境等侧面的职工平均工资、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人均铺装道路面积、距海岸线的距离、通过城市的国道数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同时指出,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近海地区城市的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幅度会由于经济开展、人中增加、区位条件进一步优化,投入加大等各种条件的较大变化而高于其他城市。

郝前进等〔2007〕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04的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提醒了需求差异是决定长三角房屋价格差主导因素,同时指出人均房屋竣工面积等供应因素对房屋价格有显著的影响。

针对2007年的房价上涨态势,季雪〔2007〕提出了平抑房价的建议,应该设立直接隶属政府的非盈利住房开发管理机构,鼓励合法集资建房,由政府介入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立、销售和流通过程,实施购房实名制,建立城市家庭住房档案。

此外,李文斌〔2007〕研究了美国住房补贴方案,对这些补贴方案的实施效果进展了评价,针对我国正在实行的住房政策,认为在穷人尚未获得相应补贴的情况之下,经济适用房使得一些收入并不低的人群获得了补贴。

四、城市化

1.城市化道路

梅建明〔2007〕认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城市化的根本途径,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实施最严格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

而葛正鹏〔2007〕认为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村城市化应该成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舞台和载体。

他不仅把农民市民化研究的视角伸向了农村;而且城市化和农民、农业、农村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化开展有了农民的视角。

此外,王志章〔2007〕提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路径是开展知识型城市。

只有以知识经济产业集群为先导,以创新为原动力,促进城市的转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体系,才能赢得未来可持续开展的主动权。

2.城市化模式

关于如何选择城市化模式的争论较多,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优先开展大城市;二是优先开展小城市,通过城镇化来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大中小城市并举。

蔡继明等〔2007〕认为在城市化道路上应该优先展大城市。

这样可以缓解加快城市化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而且从城市的经济功能和控制污染的能力来看,大城市也优于中小城市。

薛国琴〔2007〕认为要把大城市开展和城镇化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根底上他提出了组团式的大城市模式,建议中心城市周边的组团应实现城镇化模式,发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优势,依托集群经济,开展制造业;中心城市应实现现代型的城市化模式,重在开展第三产业,成为组团的经济、政治、商贸、休闲中心。

3.城市化问题

史先锋等〔2007〕就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四种模式设想:

“分年龄,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的保险模式;“三位一体〞的筹资模式;“政府管理,统账结合〞的资金管理模式;“多元经营,社会监管〞的资金运营模式。

城市化过程的加快,政府处理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谢圣远〔2007〕通过现有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的评价,认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彻底破除土地问题的一些僵化认识,理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建立市场导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赋予农民平等获取土地收益的权利。

屈援等〔2007〕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开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深入开展城市用地现状调查,合理地利用指标,合理控制城市土地子系统内各类土地的使用,加强用地建立的事后监视和评价。

五、FDI及其效应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如何更好地利用FDI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开展水平、技术水平、开放程度与政策取向上的差异,FDI流入对我国各地区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尽一样:

在局部地区外资的流入刺激和促进了当地的产业构造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而在另一些地区那么对本地的经济开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对当地的经济开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各地区如何有针对性的利用外资促进当地经济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7年FDI及其效应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FDI的区位选择

熊广勤〔2007〕采用中国八大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接收地区,1992~2005年相关数据分析后,说明劳动生产力、产业集聚、教育投入、工资水平、单位劳动本钱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市场规模、根底设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不明显。

李国平等〔2007〕基于我国1990~2004年28个省区的数据资料,从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两方面对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展估计,考察FDI的空间相关性对我国FDI地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现实FDI地区分布的拟合效果更好。

我国各省FDI的区位分布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吸引外资的增加能够带动本地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2.FDI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

关于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过去研究多数立足全国或大的区域视角来对待这种差异,难免出现以具体代替局部、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问题,使得某些政策建议对局部地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削弱。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缺少令人满意的成果。

进入2007年以来,关于区域经济与FDI的研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闫奕荣〔2007〕运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西部地区从1979~2005的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数据进展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当滞后两期时,经济增长是FDI的格兰杰原因,而FDI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而袁晓玲等〔2007〕那么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对象,分别考察了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对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宏观变量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应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3.FDI的区域溢出效应

X宁等〔2007〕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以及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展了检验。

在此根底上,实验检验进一步确定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假设干因素,并且从经济开展水平、对外开放度、根底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构造等方面对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槛〞水平进展了具体的测算。

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并且证实了影响FDI技术外溢程度的“门槛效应〞确实存在。

而李国民等(2007)那么从间接融资市场的角度指出,FDI对当地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正溢出效应。

六、农村金融

新农村建立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金融问题日益突出。

表现在农村开展需要大量资金而当前财政支持缺乏,农村只有通过自身的筹资和银行贷款取得。

农村金融问题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1.基于农户对农村金融的研究

李锐等〔2007〕对农户金融抑制及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得出,土地面积、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支出对农户资金需求的影响是正向的,指出应建立多种所有制有机混合的农村信贷市场,增加农村信贷市场外部资金的输入,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助学贷款机制,缓解农户金融抑制的程度,可大幅度地提高农户的福利水平。

李志辉等〔2007〕认为开发性金融才是适应中国农村微观根底,并能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一种可持续金融支持的有效形式。

杨栋等〔2007〕通过对XX正规金融的研究得出,国家扶持不富裕农户应该提高其自身的生产能力,而对富裕农户应该为其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效劳。

2.农村金融改革与新农村建立

陈国斌等〔2007〕通过研究得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培育竞争机制改善,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建立农村资金的反哺回流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效劳,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为新农村建立提供资金。

卞志村等〔2007〕认为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构成制约新农村建立的瓶颈,要在现有体制下解除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开展必须实现X式的改变;要以新X式为指导对目前的农村金融开展政策进展相应调整。

3.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李爱喜〔2007〕通过对于农村金融的问题探讨,分析了在金融的退化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他的研究为我们了解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视角。

杜朝运等〔2007〕对我国金融脆弱的生成机制研究,指出我国应该从存量和增量两方面来解决金融脆弱问题。

熊学萍等〔2007〕在对农村小额贷款研究后针对小额贷款制度效率改良问题,提出主要应该降低交易本钱和农业风险控制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七、区域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资源环境对经济开展的制约日益严重,迫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007年区域经济学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环境治理

薛冰等〔2007〕基于对西部环境治理的本钱—收益分析,得出政府一般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短期收益明显的短、平、快工程上,却无积极性为那些有显著长期收益但本钱高、效果明显滞后、周期长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和买单。

周建〔2007〕认为我国能源价格并没有对能源需求的波动起到明显的调控作用,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邓可斌〔2007〕等研究得出资源咒在中国并不明显,资源因素与政府因素在我国不是正相关而是负相关。

2.省际交界地带的生态问题

我国存在明显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安树伟,2004〕。

省界地区往往是对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王巍等〔2007〕对渝鄂湘黔边际的研究提出应对边际生态问题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是打破行政区限制,进展跨区域生态环境垂直监管;二是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三是明晰保护区资源产权,实行资源资产化管理,加大环保力度等。

3.资源性城市的生态重建

随着资源的枯竭,一些矿业城市的生态成为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转型时资金缺乏。

X学梅〔2007〕通过融资的视角研究了资源性城市的生态建立。

指出目前资源性城市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财政资金投入缺乏,融资风险高,金融机构融资条件严格。

所以,应该依靠政府力量进展融资,政府应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资源费征收的管理工作。

设立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

依靠生态建立工程筹集资金,建立针对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的金融渠道。

采用多种渠道筹措城市生态建立工程基金。

对产业开展进展有效引导,同时引导消费。

依靠企业的力量进展生态融资,对符合条件的生态建立者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吸收社会资金从事生态建立。

八、城乡关系

随着经济的开展,城市和农村的联系越来越严密,同时它们这间的矛盾也日益突现,城乡关系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2007年区域经济学主要关注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互动两个方面。

1.城乡收入差距

曾国安〔2007〕从不同角度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进展了分析,提出应该对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展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给出系统性的政策。

王少国〔2007〕认为缩小居民总收入差异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异。

建议调整农村经济构造,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增大城镇反哺农村力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理顺城镇收入分配关系等。

郭国锋〔2007〕通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水平和构造进展分析认为就城镇而言,需要着重开展第三产业,逐步消除城镇部门就业歧视性政策,规X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农村而言,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对农村根底设施建立、经营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农业税政策进展改革等;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和制度。

2.城乡互动

城乡结合部〔又称为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乡村互动开展的关键地区之一,谢罗奇等〔2007〕从统一城乡税制角度,认为税收的调节应更多地按照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涉农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创造实现城乡税制统一的条件,在条件成熟后,应注重将完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人的税收政策支持体系作为统一城乡税制的根本取向。

戚本超等〔2007〕对城乡结合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展了分析,建议城乡结合应先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权限,切实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建立的规划,增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结合部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统筹能力。

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时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大力开展私营经济,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有方案地适当建立流动人口居住小区,实行身份、居住、方案生育等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此外,李孝坤〔2007〕以XX为例提出了加快XX城乡二元经济构造转换的假设干对策建议。

杨宜勇〔2007〕认为我国二元的社会保障构造与二元经济构造、二元社会构造互相影响,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提出要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缩小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缩小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构造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社会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清、林罡、X宏伟:

?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如何开展?

,载?

财经科学?

,2007年第12期。

[2]X承红:

?

西部产业集群开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载?

改革?

,2007年第11期。

[3]顾强:

?

促进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加速升级?

,载?

宏观经济研究?

,2007年第4期。

[4]汪斌、侯茂章:

?

XX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假设干问题的研究——以XX典型地方产业集群为例?

,载?

XX学刊?

,2007年第4期。

[5]梁启东、杨旭涛:

?

我国城市经济圈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载?

经济纵横?

,2007年第4期。

[6]洪银兴:

?

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载?

经济研究?

,2007年第4期。

[7]X群力:

?

促进环渤海湾经济圈快速协调开展的对策?

,载?

宏观经济研究?

,2007年第2期。

[8]X虎军:

?

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开展与加快XX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接思路初探?

,载?

宏观经济研究?

2007年第1期。

[9]安虎森、邹璇:

?

相邻城市竞争合作与双赢机制研究?

,载?

南开经济研究?

,2007年第5期。

[10]X华、蒋伏心:

?

长三角与珠三角:

经济开展比拟研究述评?

,载?

XX经济研究?

,2007年第8期。

[11]X贵文、胡国桥:

?

轨道交通对房价影响的X围及时间性研究—基于XX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实证分析?

,载?

城市经济?

,2007年第2期。

[12]吴璟、X洪玉:

?

住房价格的合理X围测度:

36个城市数据?

,载?

改革?

,2007年第4期。

[13]蒋立红、高霞:

?

城市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载?

城市开展研究?

,2007年第6期。

[14]郝前进、陈杰,?

长三角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差异及决定因素?

,载?

经济地理?

,2007年第6期。

[15]季雪:

?

房价逆调控而上涨的政策性原因与对策?

,载?

城市开展研究?

,2007年3期。

[16]李文斌:

?

美国不同时期的住房补贴政策:

实施效果的评价及启发?

,载?

城市开展研究?

,2007年3期。

[17]梅建明:

?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

进城农民市民化?

,载?

经济学动态?

,2007年第1期。

[18]葛正鹏:

?

农村城市化:

农民市民化研究的新视角?

,载?

经济问题?

,2007年第4期。

[19]王志章:

?

全球知识城市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路径?

,载?

城市开展研究?

,2007年3期。

[20]蔡继明、程世勇、王成伟等,?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载?

经济学动态?

,2007年第8期。

[21]薛国琴:

?

城市化模式探析——一个后发优势视角?

,载?

经济学家?

,2007年第3期。

[22]史先锋、曾贤贵: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载?

经济纵横?

,2007年1月刊创新版。

[23]谢圣远:

?

失地农民问题与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

,载?

经济地理?

,2007年第6期

[24]屈援、雪莲、汪波:

?

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载?

城市问题?

,2007年第3期。

[25]熊广勤:

?

FDI在中国的区位选择:

1992~2005?

,载?

改革?

,2007年第8期。

[26]李国平、陈晓玲:

?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载?

当代经济科学?

2007年第3期。

[27]袁晓玲、杨万平、胡德佳:

?

FDI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据的计量检验?

,载?

城市开展研究?

,2007年第5期。

[28]X宁、蒋殿春:

?

FDI技术外溢的地区差异与门槛效应——基于DEA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载?

当代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