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0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热点问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1年两会热点前瞻:

家事连国计新老问题交织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十一五”高分答卷的中国,通胀压力不断凸显,民生难题有待破解,经济转型面临挑战,社会管理呼唤创新。

新老问题交织的背景,使今年两会关注度高于往年。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更多关切。

转变方式:

发展“主线”期待细化落实

刚刚过去的5年,中国交出“增长年均超过11%”的亮丽答卷。

但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

出口、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保节能水平过低……

针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即将提交全国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主线”。

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公众想知道政府如何科学处理“好”与“快”的关系:

今年哪些方面的改革将优先推进?

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

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会有什么变化?

……

稳定物价:

“防通胀”考验调控智慧

新华网“2011年两会调查”专题中,“稳定物价严防通胀”被列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

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调查也显示,如何调控物价是公众重大民生关切。

在国内外流动性过剩助推下,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国内CPI节节走高,去年底达到5%的高点。

为有效控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中央采取了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规范市场秩序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力度前所罕见,效果已经显现。

今年物价上涨会导致严重通胀吗?

年内政府还会采取哪些措施稳控物价?

怎样保证调控政策既控物价又不“误伤”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人们对此充满期待。

工资上涨:

“劳动性收入比重”期待加速提高

今年一些地方两会透露出信号:

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调高居民收入增幅。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已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使新一轮工资性收入增长预期增强。

此轮工资上涨,既有局部地区“用工荒”的助推背景,也有通胀压力的倒逼因素,更有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制度安排。

在新华网进行的“2011年两会我向总理说愿望”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前列。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

如何保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

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加速提高劳动性收入比重?

人们拭目以待。

(“新华视点”记者宋振远、张晓晶、刘元旭)

中国进入“两会(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年会)期间”,也进入民生和经济议题的聚焦期。

当下物价和房价高涨,“两会”的热点话题离不开抑通胀、保民生、调结构。

网民大多关注物价调控、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等议题,而媒体报道则多强调中国要告别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入追求幸福指数的转型阶段。

在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提案建言的时候,一般民众则通过互联网传达对施政方向的期盼。

多个新闻网站的网民留言显示,在十大热点议题中,民生问题占了一半以上。

民调的头五个热点是:

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物价调控、反腐倡廉和就业问题。

人民网民调的热点依次是民主法制、收入分配、反腐倡廉和房价物价。

网民关注的头号热点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是“稳定物价,严防通胀”、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调控房价,实现居者有其屋”、第五“改革收入分配,力促社会公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研究部(金融研究中心)总经理连平有着多重“身份”——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理事,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因为这种种“身份”,连平是财经媒体竞相追逐的访问对象。

本周,连平在上海的交通银行总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回答了有关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宏观经济运行、通货膨胀、投资理财等方方面面的热点经济话题,时而高屋建瓴,时而细致入微,如果你带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问号来读,你能找到答案;

如果你带着个人投资的疑惑纠结来读,你也能找到答案。

经济学博士谈宏观经济

全球经济筑底上行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球宏观经济的走向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中国经济的 

“十二五”开篇,今年,转型中的中国会“遭遇”怎样的内外经济环境呢?

连平给出了很明确的判断和分析:

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筑底上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可达到3.8%-4.2%。

而国内经济也将稳健起步。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可以用稳步推进来概括,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脚步有快有慢,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逐渐由负转正,新兴市场国家则面临着通胀压力过大与经济增速过快的问题。

进入2011年,我们能够感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不断加强,虽然欧元区仍面临爱尔兰等欧盟二三线国家债务危机继续扩散的威胁,但英法德等欧盟核心成员国经济复苏状况料会较为稳健,初步预计今年欧盟经济增长会在1.5%-1.8%之间。

美国经济复苏将受益于减税计划等刺激政策的延续,在就业、生产和金融领域积累的复苏因素将会加强,预计全年美国GDP增速能达到2.5%-2.8%。

对于新兴市场,这一年仍将是应对较大通胀压力的一年。

由于欧美国家纷纷出台量化宽松政策,未来涌入新兴市场的国际游资规模有增无减,大宗商品市场仍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最近,中东地缘政治变化导致国际油价加快上涨,但国际市场多元化和替代产品的发展,使得爆发石油危机的可能性降低。

大地震使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核污染威胁阴云笼罩周边地区。

短期内,我国对日本的出口将受到影响,中长期的负面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尽管如此,发达国家经济尚不至于再次被拖至危机泥潭。

2011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连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会进一步恢复。

从三驾马车来看,首先,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中央宏观调控之间的博弈使2011年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11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左右。

其次,收入分配改革预期推动2011年消费维持稳定增长。

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开始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和GDP增速,如果这种趋势维持下去,对未来消费增长也会带来促进作用,因为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市,且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空间较大。

预计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将达到19.5%左右。

第三,2011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因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及2010年高基数效应明显回落,初步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左右,进口增速仍将快于出口(20%左右),全年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预计规模在1000亿美元左右,因此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仍将下降。

连平预估今年GDP增速会略低于去年的10.3%,但依然会在9%以上运行。

连平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稳步推进,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筑底上行,将为我国出口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

而与此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贬值预期较强,以及新兴市场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和旺盛需求,这将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继而也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较大的资本流入和输入型通胀压力,对我国来说,为有效治理通胀,未来仍有可能小幅加息,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略有加快。

本轮CPI上行年内见顶

“2011年我国物价压力依然很大,通胀治理不可掉以轻心。

”连平着重分析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物价问题,他认为,物价压力仍然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土地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长期看涨;

二是工资和资源品价格上涨加大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三是短期内流动性难以完全被吸收;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

五是物价持续上涨预期已经初步形成。

不过,随着产出缺口的明显收窄、货币增速的大幅放缓、物价周期的渐趋高点、干预措施的逐步到位,物价运行可能在2011年中见顶走稳。

连平估计:

“今年的通胀形势总体可控,全年CPI大概在4.5%左右,CPI的月度峰值可能会突破6%,物价运行拐点在年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考虑到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工资和资源品价格提高、国际大宗商品仍将震荡上行等中长期推高物价的因素存在,未来通胀可能在出现拐点之后不会立即大幅回落,而是出现较为平缓调整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物价的周期运行问题,连平解释说,CPI运行有着自身的规律,历史数据显示,从1999年一直到现在,大概十年多的时间总共形成了四个周期,前三次每一次上行周期,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大约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即为25个月左右。

本次是从2009年的七月份开始上行,到现在已经运行了约20个月,如果这一周期运行规律仍将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在今年七月前后物价存在见顶回落的可能性。

当然,由于CPI构成涉及广,而老百姓生活主要涉及食品和居住等方面。

因此,对物价涨幅会因这两类商品价格上涨偏快而感受更强烈一些。

连平肯定了政府对通胀的治理和干预。

从已有的干预政策来看,之前政府已经建立了粮食、食糖、猪肉等多项农产品收储制度,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能进行相应的反向干预操作,熨平价格波动。

此次物价上涨过程中猪粮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已经建立的市场化调节机制功不可没。

但连平也指出,事实上物价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抑制物价上涨方面应该可以有更多的作为。

如物价管理部门在打击乱涨价方面可以依法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地方政府在调节食品供求关系方面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包括财力和土地等等。

加息、升值预期下如何理财

“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具备利率连续大幅上涨的条件,也就是说现在利率调整不会进入一个连续大幅上行的通道。

”连平的判断相信能给很多投资者定定心。

回顾上一轮调控过程中的利率调整历史可以发现,2004年开始调整,在间隔一年多之后,2006年做了第二次调整,2007年连续调整四次,2008年没有再进行调整。

当时的经济环境是明显过热,2007年GDP增速超过13%,物价持续快速上行,CPI从年初的2.2%上升至年末的6.5%,月度最高值突破8%;

外资大量流入,上证A股指数超过6000点,房地产市场上半年就轮番上涨,整个经济严重过热,因而急需降温。

而相比之下,目前的经济热度显然远低于2007年,GDP的增速在10%左右,物价上行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上证A股指数仅位于3000点左右的水平,而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10年的调控之后,价格涨幅趋于缓和,并且由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定位已经从投资转向自住,房产税等未来进行调控的政策储备充足,未来再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加上日本地震对我国出口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无需大幅提升利率进行降温。

当前我国基准利率已达到中性水平。

初步估计,今年我国还可能加息1-2次。

去年四季度开始的一轮基准利率上行周期已近尾声。

谈到人民币升值问题,考虑到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增大,连平预估2011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可能会大于去年,大致可能在5%-7%。

人民币将进一步趋向盯住一篮子货币,针对不同的货币将双向波动,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那么,加息、升值预期下如何理财?

给普通投资者支招,连平基于稳健理念提出了“三足鼎立”的理财策略。

所谓三足是指股票、房地产、贵金属等投资品。

连平对股市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他表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全球经济稳定复苏,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盈利明显趋好,尽管存在一些短期扰动,但种种迹象表明,A股市场未来存在稳定向上的机会,当然向好的过程难免波折,个中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房地产方面,连平也观点鲜明,全国范围房价整体下降30%以上的可能性很低,但局部下跌的可能性很大,而那些稀缺的、好品质的房子仍有投资价值。

他以香港为例,亚洲金融风暴前,香港最贵的房子折合三四十万元人民币一平方米,之后虽然经历了暴跌,但如今这类房子每平方米的单价有的已经高达70多万元人民币,又创了历史新高。

但相比而言,一些中低端房产则仍未回升到金融风暴前的价格。

随着保障房大面积推出,未来房价“两极分化”也可能在中国内地上演。

至于贵金属等投资品则可以起到资产保值的平衡作用,连平以黄金为例,观察这些年的黄金价格走势,总体而言,投资黄金虽然难以获取暴利,但还是有可能跑赢CPI的。

连平最后提示了目前宏观经济情况下老百姓理财的两点 

“注意事项”:

一是要关注利率中长期上升的趋势,尽量不存长的定期存款,而以1年为宜,当利率达到高点时存长的定期;

二是建议关注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目前有不少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回报相当不错,值得介入。

金融学教授谈国际金融中心

成绩瞩目,不足明显

谈起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题,连平开门见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

成就说得很多了,连平更愿意具体深入地谈不足之处,在他看来,不足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市场深度不够。

这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少、衍生产品少两个方面。

拿债券市场来说,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发展了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多类产品,但在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上,债券类产品为数众多,差距是明显的。

第二,市场开放度较低。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度比较大,相较而言,债市和股市的开放度仍然十分有限,中国可以买美国国债,但反之却不行,中国投资者也无法直接投资东京或者纽约的股市,反之亦然。

第三,机构聚集度不高。

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总部数量不多,基金、证券、保险等非银行机构的占比虽然相对较大,但在全国来看,大头仍分散在各地,大中型银行在沪的集聚度较低。

第四,航运金融发展迟缓。

连平指出,目前上海的航运服务业,尤其是航运金融方面的服务水平与伦敦、香港、东京等有着明显的差距。

第五,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比如说,税收环境。

国外很多金融中心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这也是这些城市能够吸引到更多人才的一大原因。

10年内大踏步前进

在连平看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金融中心的运行和管理体制上欠匹配。

比如行政主导和多头管理。

前者是核心问题,像伦敦、纽约等金融城市很多金融管理的权限是在地方和市场的,而我们现在的管理权限主要是在远离市场的行政管理部门,而非市场组织机构,如交易所等。

多头管理则体现在某些权限分散在相关的很多部门。

他呼吁,对市场管理的权限,包括产品和业务的具体权限应交给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和市场组织机构,而不是远离市场集中地进行管理。

这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说至关重要。

连平认为,更多地由市场组织机构来管理,对市场更熟悉、更敏感,也更专业。

另一方面,市场在上海,但市场、业务和产品的管理权限不在上海的话,那么企业就会天然地靠近大权在握的部门去落户,金融中心就难以做到机构集聚。

第二,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可兑换,资本流动有严格限制。

这是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制约。

人民币直接对外投资目前也是受到限制的,境内银行对外放款、借债,证券公司跨境投资都严格受限。

而在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向境外借贷或者投资的渠道都是相当通畅的。

连平认为,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与货币兑换、资本流动管制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些方面受限较多的情况下,上海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难以提高。

第三,利率、汇率没有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没有最终放开,限制利率的波动范围,就等于限制了金融衍生品的开发。

汇率机制不完善也直接导致了汇率衍生产品较少。

第四,税收管制。

无差别的税收政策不利于调节与引导,连平呼吁,税收方面给予金融中心一定的倾斜和优惠,出台针对性措施。

风物长宜放眼量,展望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连平信心满满,他认为,10年内会有大踏步前进。

以下方面的突破会给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首先是直接融资发展的突破。

具体来看,上海的资本市场会迎来大发展,直接融资也会迎来发展,尤其是国内的债券市场,连平告诉记者,在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规模一般大于股市,而国内目前则是倒挂的。

虽然2008年、2009年间债券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尤其是衍生品开发、运作方面也会加快脚步。

第三是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突破,加大证券投资的开放程度。

所谓开放是双向的,允许资金出去,也允许资金进来。

出于扩大市场规模的考虑,应首先考虑如何安全有效地引入资金。

交通银行助力金融中心

事实上,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落户上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近年来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连平告诉记者,首先是大力度促进航运金融业的发展。

一方面,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

交通银行为沪宁高速(上海段)、内河航道、北外滩渔人码头、长兴岛开发建设、虹桥交通枢纽等项目以及东方航空、上海机场等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

统计显示,到2010年底,交通银行对水运、港口、造船三大核心行业贷款余额比2009年底增长45%。

另一方面,交通银行也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交行在业内率先提出租约融资概念,并实现首单突破。

连平介绍说,交银租赁继率先在上海综合保税区成功设立机船租赁SPV后,正积极研究开展飞机、船舶经营性租赁,目前已形成项目储备,力争在今年取得突破。

其次,交行也致力支持上海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除了积极参与上海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上海总部经济发展外,交行还通过创新型业务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中的融资需求。

“我们运用并购贷款支持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区域性战略重组和产业能级提升,并帮助重点客户提升竞争力。

我们还推出‘版权质押’授信产品,探索文化产业特色金融服务。

”连平告诉记者,“对于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环保产业,我们也给予最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在交通银行看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也是助力上海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交行在上海专门成立了服务小企业的专业机构,并在六个区成立分中心。

在一系列的努力下,交行成功发放系统内首笔小企业法人账户透支贷款,发行首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针对微小企业推出快捷融资产品展业通、创业一站通。

目前,交行仍在探索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小企业网络联保贷款等创新模式。

除此以外,交行还利用总行在上海的优势,运用总部研究资源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继最早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研究之后,交行又应市场相关部门的要求陆续完成了上海十二五规划,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课题,努力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经济一方面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下,也出现了物价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

  通过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的问卷调查,记者发现,73%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

有1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情况已经非常严重;

也有12%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当前的通胀情况还不严重。

  央视《经济半小时》2010年12月8日播出节目《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大调查(上)》,以下为节目实录: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眼下十一五规划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十二五规划正在加紧修订,即将出台。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今年的经济增长依然势头强劲,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多种因素推动下,也出现了物价攀升,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

如何判断和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探寻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路径?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我们《经济半小时》栏目就当前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了有效问卷100份整。

今明两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您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43%的人认为是调整经济结构;

有38%的人认为是遏制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

12%的人认为是启动十二五规划。

有7%的人认为,明年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防止GDP增速过快下滑。

  尽管通胀已经成为最近以来的一个热门名词,但仍然有43%的人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是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吴敬琏:

十二五大家都知道,刚刚开过中央全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好的体制。

在过去这样的体制下,转,转不了,那么怎么才能够营造好的体制,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它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李稻葵:

物价上涨的这个来势虽然比较快,但是我看它的基础,它的来势的基础并不是那么强,强势,所以我相信物价上涨的这个态势在明年应该能够得到缓解,所以我想我们的重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改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巴曙松:

今年关于调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调整收入结构,都开始破题,那么明年可能在这个方面要有实质性的一些进展和推动。

  记者:

你觉得最需要做的工作?

就是要调结构。

  尽管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调整经济结构是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

不过,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巨大的通胀压力还是引发了众多受访者的关注。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0%的受访者认为,遏制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则应该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洛奇

  斯蒂芬洛奇:

这(通胀)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政府已经给出了一个信号要施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

想要实现这个目的,无论是提高利率,还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行政手段一系列政策,抑制食品价格上涨,都是为避免未来更严重的通胀。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

  陈国强:

从这个2010年下半年最近几个月的CPI这个数据的变动情况来看,那么我想明年这个通胀的因素肯定会比2010年成为更重要的一个经济调控的一个目标。

  事实上,通胀和增长始终是经济界和企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

那么,2011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和通货膨胀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您如何判断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有37%左右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最有可能是高增长,高通胀;

有28%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低增长、高通胀;

有27%左右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有可能是高增长,低通胀,;

仅有8%左右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有可能是低增长、低通胀。

  光耀东方集团(600811)(600811)董事长李贵斌

  李贵斌:

现在整个的银行有90多万亿的资金,现在经济发展仍然还比较强劲,票子一个劲的印,它如果不物化到资产里边,也往往引起一定的混乱,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国际的大背景下,我感觉到还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

  用友软件(600588)(60058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

  王文京:

前面两年这样一系列积极的这种财政的政策,金融的政策,那么它本身也会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