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94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为什么丢羊?

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测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留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索: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沟通: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留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

(指导方法)

(二)邻居劝说,他不听。

(1)“邻居”就是——(邻居),留意“坊”读轻声。

(2)邻居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

指名读,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邻居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

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教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说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刚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留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争论沟通: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假如…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

从哪儿读出?

(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今”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今”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答复?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消失什么后果?

4、提醒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2.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2个生字,把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当听取他人的劝说,准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提醒的含义

一、提醒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丧失牢: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答复、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留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ló

ng  kūlong)  废窿(ló

ng  long)

邻居(fāng  fang)  坊本(fāng  fang)

圆圈(quān  juà

n)  羊圈(quān  juà

n)

钻研(zuān  zà

un)  钻石(zuān  zuà

重点强调:

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

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留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邻居”:

你家有邻居吗?

邻居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晰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

(指名读课文)大家思索: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

第一次其次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

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索:

第一次丢羊是什么缘由?

其次次丢羊又是什么缘由?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答复:

第一次丢羊是由于羊圈有个窟窿。

其次次丢羊是由于他没有准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

那么这局部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亡羊)对,这局部告知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答复:

养羊人懊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

我们不能毫无依据地任凭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沟通

2、全班沟通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说的人:

A、从他与邻居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说。

他的话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邻居的话应当怎样来读?

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从“赶快”知道邻居很为他焦急,感到惋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当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其次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当怎样来读?

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终一段。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答复,引导学生抓住“懊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懊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

(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牢固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养羊人的珍贵之处:

发觉错误后,立刻就改。

而且很有信念)

养羊人最珍贵之处就是他心想:

“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自由沟通。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觉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当一旦发觉错误后,他能准时地去改正。

想象一下,假如他在发觉错误后,却沉醉在懊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可见,只要有信念,知道准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头的不在乎,到后来的懊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牢固实的。

假如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

(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说,不能准时地改正错误。

我们要虚心承受他人的劝说,发觉问题准时地改正。

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依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当怎样去做呢?

3.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蕴含着挖苦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对故事中的详细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忙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需重视情境创设,由于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展分析和评价,在此根底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们提醒的道理。

情境创设多以美为突破口,先声夺人,寓言中的情境创设比其它课文中的情境创设有肯定优势。

寓言中那些会开口说话的植物、动物或人物都形象鲜亮,举止或言行非常可笑,以此创设出的情境是多么令学生感兴趣呀!

通过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人假如犯了错,准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年龄状况,表达了新课程的理念。

就我上《亡羊补牢》一课的教学,通过课堂的设计,启发了学生思维,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又明白了寓意。

然而课后,我对这节课进展了反思,不免还存在着一些圆满,从教学设计中,我着意表达了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公平的个体的观念,一堂课没有能发挥好学生思维,他们也是随着我的思路进展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肯定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做到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养训练打下良好的坚实的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