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40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docx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0124定稿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者姓名:

邹赞

学号:

注册号: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

2014年2月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邹赞同学:

你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请你根据需要立即开始本课题的文献调研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或目标和任务):

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或实验工作):

抽样调查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对中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调查内容如下:

1、在数学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进行调查;

2、对数学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的调查;

3、对于初中现行教学内容的爱好情况进行调查;

4、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师的看法;

本课题现有主要参考资料(或指明重点查阅和检索的方向):

[1]Perter.当今数学和科学的教育:

流行着的错误“对分法”[M].数学通报,1/1980

[2]NTCM.AnAgendaforAction[M].4/198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33版

[4]李征.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M].中小学素质教育,7·8/2001

[5]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6]郭思乐.要重视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M].数学通报,7/1984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表

2014年01月24日

学生姓名

邹赞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

学号

题目: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主要

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效率。

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对中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Perter.当今数学和科学的教育:

流行着的错误“对分法”[M].数学通报,1/1980

[2]NTCM.AnAgendaforAction[M].4/198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33版

[4]李征.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M].中小学素质教育,7·8/2001

[5]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6]郭思乐.要重视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M].数学通报,7/1984

[7]桂文通通.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M].中学数学,12/2002

[8]柳斌方亮.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M].长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

[9]张海龙.优秀教育论文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第61页

[10]《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年3期.

[11]《调控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年.第5期.

[12]《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学校管理.2003年.第6期.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学院意见

 

年月日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表

作者姓名

邹赞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

学号

题目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年月日

建议等级:

指导教师(签名):

学院终审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审定等级

负责人(签名):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专业)××(年级)××(学号)邹赞(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

心理学理论认为: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体验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继续学习,直到成功。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

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学习;提高兴趣;课堂效率的提高

1.引言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

特别进入初中后,各种怪异的数学符号,各种严密的数学语言,加之抽象而连贯,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向活动。

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来乐趣。

”如果老师的讲解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保持长久。

要巩固学生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因此,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兴趣的激发。

2.现状

2.1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现行中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特抽样调查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2.1.1在数学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

在所有课程中喜欢数学的占40.6%

课后喜欢问数学题的学生占26.3%

遇到数学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66.2%

从调查中发现,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信心、且自己感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只在25%--40%之间,还是有66%多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但是仍有5.2%的学生不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到厌烦。

2.1.2对数学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程度,与其对该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对教材喜好密切相关。

认为数学能使人聪明的学生占73.7%;

认为数学对人的性格有影响的学生占89.5%;

认为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作用的学生占63.1%.

2.1.3对于初中现行教学内容的爱好情况如下表:

调查的人数为40人,让他们从教学内容中分别选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两类

教学内容

概念、定义

公式、法则

计算题

几何证明题

应用题

作图题

课外趣味数学题

最喜欢(人)

2

2

18

20

10

4

18

最不喜欢(人)

22

20

6

6

14

其中计算题包括:

数,式计算,解方程,解不等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喜欢计算题和几何证明题的学生最多.而最不喜欢的是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另外就是作图题,相反的就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计算题和几何证明题仍有一部分学生最不喜欢,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数学不好大多是被几何所累。

他们普遍反映"要记的概念,公式太多";"计算题有的数据多而繁";"应用题和几何证明题太难";"作图题不知所措"。

对于课外趣味数学题,实际上学生做得较少,特别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少有机会去做此类题,但是学生们喜欢的比例很大。

2.1.4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师的看法

每天期盼数学课的占26.3%

不喜欢严厉的数学老师的学生占63.2%

对表扬和鼓励有记忆的学生占73.7%

考试成绩对其有影响的学生占47.4%

认为数学教师需要改进的学生占42.4%而认为数学老师很好的占43.5%

好的数学教师常能培养出大批的数学爱好者,而爱好数学的学生也大都喜欢上数学课.老师本身教学风格、性格和考试的成绩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上面数据显示需要改进的老师与很优秀的老师占的比例很相近。

说明很多老师还是存在要改变之处。

2.2造成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数学存在着明显的分化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2.2.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观内在的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后进生身上正是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继而放弃,为了应付家长和考试,中得硬着头皮,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宁愿死记而不求活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俗语说:

“空穴来风必有因。

(1)基本定理、概念与公式之间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不看课本,概念与公式之间就联系不起来。

例如: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

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没有步骤、过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总是避而不答,说不清掌握了哪些知识。

(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

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马虎应付,不愿认真复习,单凭考场上的“临时发挥”。

2.2.2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而言,初中的数学教材更显逻辑性。

特别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讲的知识往往就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未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分化。

2.2.3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没有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是盲目地、片面切割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联系,淡化直观形象思维对抽象逻辑思维的承托作用。

例如: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概念、性质的界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逻辑证明,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

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上面的调查发现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很多因素,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

“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

"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但是怎样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减少学习分化呢?

我有下面一些想法:

3.1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

“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特别是了解差生的思维,通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

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3.2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地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

如果这种情绪是积极的,将会对学习起到推进作用,相反如果是消极的,将会起到副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外面突然刮去大风,电闪雷鸣,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就骚动起。

情绪不能稳定,也不能专心听课了,我没有批评他们,想到孩子们的心理,我就大声宣布:

“同学们,我们欣赏雨景吧!

”同学们就亮声欢呼。

几分钟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中来。

此时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都比原先提高了很多。

所以我每次备课,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透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尊重每个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是上有提高。

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在进步着,所以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

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

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是: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

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

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

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

3.3明确数学学习目的,启发兴趣和自觉性

“今天,当数学应用于如此众多的新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显然不可能预见规定那些部分的数学将证明在应用时有用。

”[1]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全国数学教师联合理事会就公布了《关于行动的议程》,其中提出:

“设计80年代的数学教学大纲必须以能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来武装学生。

”“解决问题包括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

[2]数学是一门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科学,在调查中存在一些学生对数学认识不足而产生不了兴趣,所以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3.4教学中运用竞争方式,赛活课堂,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学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

”要“激励”、“鼓舞”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提倡竞争学习方式,以竞争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学习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竞争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

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赛活,就是运用多样的竞赛形式,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3.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调查表明,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但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

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应该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

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8]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和谐师生关系,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6拆除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集体力量感化差生

许多差生,并不是差在先天的素质上,他们都有其积极的,先进的因素。

教师就是要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怀着希望,要善于发现连学生自己都没发现的才能,给以肯定和扶植,使其增强自信心,萌发学习兴趣。

在转化差生的过程中,还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加强教育的力量,使差生的学习兴趣在集体的帮助下更好的激发。

4.结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Perter.当今数学和科学的教育:

流行着的错误“对分法”[M].数学通报,1/1980

[2]NTCM.AnAgendaforAction[M].4/1980

[3]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第33版

[4]李征.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M].中小学素质教育,7·8/2001

[5]曹才翰.数学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6]郭思乐.要重视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M].数学通报,7/1984

[7]桂文通通.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M].中学数学,12/2002

[8]柳斌方亮.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M].长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

[9]张海龙.优秀教育论文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第61页

[10]《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6年3期.

[11]《调控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率》.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年.第5期.

[12]《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率》.学校管理.2003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