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01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docx

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参赛手册

第一部分:

什么是“挑战杯”竞赛

一、“挑战杯”的发起

由江泽民通知亲自题写杯名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件简称“挑战杯”竞赛),是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承办单位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内着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奥林匹克”。

该竞赛旨在全面展示我国高校育人成果,激发广大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真知、锐意创新、勤奋学习、迎接挑战,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二、“挑战杯”的发展和规模

该竞赛于1989年首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着名大学举办了十一届。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与深化,十几年的成功运作,“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

参赛高校从第一届的31所发展到第十一届的447所,从只有境内重点大学参与到境内境外高校共同参与。

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作性不仅逐届明显提高,而且选题范围也逐步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向着眼于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和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课题转变。

第二部分:

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挑战杯”竞赛

经过九届“挑战杯”竞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

自首届“挑战杯”开赛以来,大批高校学生在竞赛带动下积极投身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批优秀学术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前辈风采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来共有金百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项赛事,“挑战杯”获奖者中已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和副主任、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位获得了教育部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奖。

70%的获奖学生攻读了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作者的以出国深造。

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早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

“挑战杯”竞赛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收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高等院校的重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潜力,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社会接轨,打造就业平台

1.学习钻研的机会━━

通过挑战杯,可以和同学合作,在互相学习中激发灵感;更可能得到名师指导,常有“茅塞顿开”的欣喜。

各个院系的实验室、资料室对“挑战杯”的参与者也大多是一路绿灯。

“挑战杯”能提供给你尽可能多的便利和资金、人力支持,使你拥有一个更好的陶然书海,求索真知的机会。

2.发掘自己的潜力━━

“挑战杯”的宗旨之一就是“挑战自我”。

探索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苦,也可能尽力坎坷失败,从一次次挫折中吸取教训,完善自我,获得宝贵的科研经验。

当打工告成之时,你会欣喜地发现,除了成功之外,你更大的收获是发掘了自己更多的潜力!

3准备明天的腾飞━━

“挑战杯”竞赛将是一个学生描绘多彩明天的重要一笔,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给我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开拓我们的思维,发挥我们的想象,实践我们的思维,发挥我们的想象,实践我们的想法,最终,证明我们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第三部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摘录)

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规定。

全国组织委员秘书处和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

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臣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指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

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及地球科学等)、工(包括石油、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建筑、交通运输、轻工业、手工业、动力、环境、劳动保护、水木工程、能源、材料等)、农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缴入,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共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老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具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7.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个学生限报一件作品,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总数的1/2,研究生作品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集体项目按学历最高者划分。

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市、区)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布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

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2确定。

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8.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

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参赛学生需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打“√”。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

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标、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卓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审评工作分与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

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

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时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

评委不得参与对其同声(区、市)高校、其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

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三、7.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执行评审程序

1.各省(区、市)的组织协调委员会要按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报送的作品进行严格的资格和形式审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对报送作品进行认真的初评。

2.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对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报送和发起高校直送的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不合格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在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预审,预审要提出是否进入终审和获奖等级初步意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在全国评审委员会负责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评审工作的常务副主任的主持下先期进行评审,选出一定比例作品赴承办高校所在地进行展示。

4.终审决赛期间,评委在组委会安排的专门时间集体到展厅对作者提出问辩,并审看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实物。

每个评委须同在场的属于自己负责评审的作品的作者至少接触一次。

5.评委可以对所评审的作品的资格提出质疑,并提出质疑理由、证据或线索。

受到评委质疑的作品,将提交竞赛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按程序评定其参赛资格。

6.评委会应于终审开始时在主人的主持下召开评委会全体会议,听取组委会对竞赛活动情况的通报。

五、各省(区、市)初评工作,由该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参照上述规则主持。

第四部分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时校内规模最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生科研作品竞赛活动。

“挑战杯”的参赛面广,课题选择自由度打,学术含量高,年年都吸引了众多科研爱好者同场竞技。

它不仅鼓励和推动了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更成为大学生们施展才华的舞台,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已经举办了三届,届届都成为校内的一大焦点。

一、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的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的目的:

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的优秀人才,促进我校学生学术科技科研活动的蓬勃发展。

科技挑战当代青年,青年主宰未来科技。

当代大学生正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知识和才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强。

第五部分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第一条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陕西科技大学委员会、科技处、教务处、校学生会主办;由各院系(部、处)团委、学生会,校学生会科技协会承办;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竞赛的基本方式:

在校学生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

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以及遴选上报参加陕西省“挑战杯”竞赛的作品等活动,推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章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第三条对参赛者的身份要求:

本届“挑战杯”的申报工作于每年10月开始,凡在竞赛当年注册并尚在校的本、专科生,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四条对作品内容的规范:

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一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申报以前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一年,而非在一年内完成全部工作。

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高职生与专科生作品、本科生作品、研究生作品。

以下五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1、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2、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3、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的作品

4、省级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5、已参加过往届“挑战杯”竞赛且获奖的作品

第五条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各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于本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

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六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第七条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定。

第二章展览,交流,转让

第八条复审后的全部作品参加展览。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九条在竞赛的终审阶段,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采取报告会,论坛,讲座,专家点评等多各形式,介绍参赛学生的学术思想,科技成果及研究体会。

第一十条科技成果的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根据。

组委会在终审决赛成绩公布后,视其情况举办成果转让活动,并聘请律师,公证人员为成果转让各方提供服务,所需费用由转让各方协商支付。

第一十一条组织委员会有权对获奖作品进行成果转让的发布并享有组织转让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院(部,处)和作者协商确定。

竞赛获奖的作品介绍及评委评语可以由组委会结集出版。

第三章奖励

第十二条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类别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同时主选出第六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入围作品。

第十三条参加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励。

第十四条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学院优秀组织奖,单项奖数量

分别为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3%、8%、24%、65%

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赛中:

1、获国家奖:

第一奖励级别的参赛学生每队获5000元;第二奖励级别的参赛学生每队奖励2000元;第三奖励级别的每队奖励1500元。

2、获全省奖:

第一奖励级别的参赛学生每队获1500元;第二奖励级别的参赛学生每队奖励800元;第三奖励级别的每队奖励500元。

3、获国家级第二奖励级别及以上的参赛学生且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达到满分的60%,获免试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第六部分: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赛程序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致分以下步骤:

确定题目——(申请资助)——开展研究——初审——复审——参加全校“挑战杯”竞赛——参加全省“挑战杯”——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

1.确定题目:

参加“挑战杯”竞赛,必须从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入手。

从现在开始,利用你已掌握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挖掘你感兴趣的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每年一届的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将面向全校学生征集作品,作品可以以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的形式申报。

申报作品的同学可到(校学生大学生科技协会)领取作品申报表,作品类型如下:

A.医,农,理,工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B.科技发明制作类

C.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一个好的选题,在“挑战杯”的成功中占有重要的份量。

最好把你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一下,征求老师对于该课题的意见,并联系一位指导老师。

2.展开研究

确定题目,申请资助的工作完成后,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心完成作品。

3.初审:

我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博览节的作品初审工作将从每年10月开始,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同学,于12月1日底前将作品交到各院,部,处团委或校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挑战杯”组委会办公室。

4.复审

复审由组委会资格审定组对院,部,处团委或校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报“挑战杯”竞赛。

5.参加全校“挑战杯”竞赛:

组委会办公室,参赛组将于12月中旬将参赛作品统一布展,在全校内进行展评,并请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最终评审,确定奖励等次名单。

6.参加全省“挑战杯”竞赛:

根据全校两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博览节作品展评定出的结果,按全省“挑战杯”竞赛组委会要求,报送优秀作品参赛。

7、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

根据全省“挑战杯”竞赛结果,按全国“挑战杯”竞赛组委会的要求,报送优秀参赛作品。

第七部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公开答辩

注意事项及评审规则

1、答辩时参赛团队上场人数限4人。

2、每支参赛团队答辩限时20分钟,其中陈述10分钟、提问10分钟,不得超过。

3、答辩期间请参赛队员关闭手机或将其开至震动状态。

4、Powerpoint投影演示以及其他设备的使用将有参赛队员自行负责操作。

5、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备注:

其他未尽事宜请详细咨询大学生科技协会。

附页1:

陕西科技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院(系)全称:

申报者姓名、班级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组别

□本专科生组

□硕/博研究生组

附页2:

陕西科技大学

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登记表

(集体项目)

作品名称

作品所属领域

()□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

()□发明制作A类

()□发明制作B类

团队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年级、专业

(队长)

团队联系方式

住址

电话

手机

作品简介

(200字)

备注

陕西科技大学

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登记表

(个人项目)

说明:

1、必须有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者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姓名

性别

出身年月

申报者情况

学校全称

院系专业

现学历

年级

学制年

入学时间

作品全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单位电话

常住地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住宅电话

合作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所在单位

资格认定

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

是否为2010年7月1日钱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各类高等院校中国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是□否

若是,其学号为:

(部门盖章)

年月日

备注

附页3

陕西科技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答辩评审标准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评审标准:

(共100分)

参赛者得分

科学性:

(占40分)

科学意义(15分)

研究方法合理性(10分)

结论重要性(15分)

先进性:

(占30分)

先进程度(10分)

创新程度(10分)

难度(10分)

现实意义:

(占20分)

应用价值(10分)

影响范围(10分)

综合权重:

(占10分)

专业组长加权(5分)

评委会主任加权(5分)

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评审标准:

(共100分)

参赛者得分

科学性:

(占20分)

技术意义(10分)

技术方案合理性(10分)

先进性:

(占30分)

先进程度(10分)

创新程度(10分)

复杂程度(10分)

现实意义:

(占40分)

经济效益(10分)

推广价值(10分)

成熟程度(10分)

综合权重:

(占10分)

专业组长加权(5分)

评委会主任加权(5分)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标准:

(共100分)

参赛者得分

科学性:

(占30分)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0分)

论据的严密性与论据可靠性(10分)

论据的正确性(10分)

先进性:

(占30分)

创新程度(10分)

难易程度(10分)

学术水平(10分)

现实意义:

(占30分)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5分)

影响范围(15分)

综合权重:

(占10分)

专业组长加权(5分)

评委会主任加权(5分)

附页4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引导参赛作品更好地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

这个总目,供同学们选题、构思参考。

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

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