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2教育学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134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8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00442教育学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442教育学二.docx

《00442教育学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42教育学二.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442教育学二.docx

00442教育学二

00442教育学

(二)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

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

(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

柏拉图

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3作用:

《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夸美纽斯

1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他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泛智教育,即“普及的教育”和“周全的教育”。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来开展。

2夸美纽斯建立了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以及教学过程理论,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3作用:

他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

“在夸美纽斯的著作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18和19世纪许多教育思想的萌芽。

卢梭

1是坚定的“性善论”者。

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开端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自然人。

2他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婴孩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主张根据每个阶段儿童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他还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的思想。

3作用:

卢梭有力地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彻底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的中心的观念,提出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和兴趣等。

他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家。

赫尔巴特

1把管理论教学论和德育论视为教育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他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为五段,即分析综合联系系统和方法。

2他把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把德育看作是教育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

他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3作用:

他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杜威

1对于教育的本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

2在经验论基础上,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他提出了思维五步说,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

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广义地说,道德就是教育。

3作用: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本问题不仅范围广阔,而且意义深远,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见解,对推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杜威作为一位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家,建立起了他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解决现代教育许多实际问题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他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矛盾性,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先有力量与社会发展的显示水平和未来趋势对人的素质要求之间的差异。

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从发展发向上看,社会发展的方向总是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有倾向于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发展水平上,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发展结构上,体现在人才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上;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伐善的特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各有其自身的逻辑和特点,两者在特定条件下既可能基本一致,也可能存在程度不同的冲突;

(2)一致性;首先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社会条件是怎样的,人的发展状态大体就是怎样;其次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3)人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构成矛盾关系,人适应社会,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又改造社会,是社会村早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主题。

2.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3.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人,是人的发展。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一矛盾中的特殊功能和特殊地位在于有目的地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先天性素质(遗传。

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教育,重大影响)个体的主观努力(关键)。

(1)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遗传素质上:

第一: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

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大环境,小环境。

自觉的社会环境包括: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

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二:

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第三: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人的活动包括:

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学校教育,越来越决定于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A计划性;B组织性;C协作性;D全面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但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业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部来看,首先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程度,还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程度。

6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教兴国)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都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把一般性劳动者转化成专门性的劳动者,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成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把一般性爱的劳动者改造成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7教育的政治功能(简判填)

教育的政治功能,无论是问的那个政治的功能还是变革政治的功能,主要是欧诺各国培养人来实现的。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通过政治社会化,不仅可以使年轻一代普遍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而且可以培养出各种专门的政治人才或者为这种人才成长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民主意识的启蒙深入和提升,民主观念的确定都要依靠教育。

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高校师生的政治思想状态往往成为一个国家政治形势的晴雨表,政治运动就是经常从这里发端的。

8教育的文化功能(深理P56—59)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

传递保存和活化)

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教育可以活化文化(教育是活化文化的基本手段)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

教育还可以通过创造新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9.教育诸多社会功能的联系

(1)整体性;社会诸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内在复杂性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整体性

(2)矛盾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各自直接的目的和价值指向本身就是不尽相同,所以导致教育社会功能的矛盾性

10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间接性;

隐含性;

潜在性;

迟效性;

超前性

1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重功利情发展的教育价值对教学的影响;重共性请个性;重服从轻自主;重认同轻创造;

1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因素的特性,体现在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促进或阻碍其发展

(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不因社会的更迭变化而改变

(3)教育就u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教育的质规定性就是培养人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平的不平衡,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具有以下的意义

(1)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

(2)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的

(3)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是有选择的

(4)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2.教育关系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以及教育与外部环境诸方面的种种联系。

3.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个构成要素;从历时的角度可以划分为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

4.教育规律的分类

(5)教育的结构规律;教育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和谐,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问题,促进教育系统的进化;结构必须保持相对稳态,才能保证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结果把必须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促进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决定其功能的力度和推度

(6)教育的功能规律;

(7)教育的发展难规律;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的,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5.教育的主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的认识和利用规律,做到

(1)认识教育规律;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

(2)利用教育规律;表现在:

人们可以创造条件使一定的教育规律得以实现;人们可以使一种教育规律同其他教育规律协同发生作用,使多种规律协同作用的结果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人们可以利用教育的客观规律加速或延缓教育系统某一方面发生和发展的进程;人们可以将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6.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7.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选择的基本依据有二:

一是现代教育的一般性准则,二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

人道性原则:

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三点:

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人道性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人道性的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教育的个性特征,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依据:

学生之间有千变万化的身心差异;个性原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个性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特长;

教育的创造性原则,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依据:

未来社会是以创新为重要标志的;未来教育正越来越成为创新教育。

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育学生的冒险精神;培育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多样性和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及创造力的机会;给学生传授一点的创造学知识;

教育的活动性原则,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依据:

活动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形式;活动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贯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多让学生自主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贯彻教育的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不断增加教育机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启发教育;(启发性教育的实质是是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积极性,而不是采取一些外在的具体做法)

8.教育的艺术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教育艺术的特点:

(填)

情感性;

双边性;

创造性;

审美性

9.从形式角度看,教育口语具有如下特点:

语流相对清晰畅达;

词句比较准确简练和规范;

逻辑性相对较强;

语气变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但一般不夸张。

从内容的角度看,其特点及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针对性,诱导性,说理性,感染性,教育性。

10.教育的口头言语艺术

(1)说服语;特点和要求:

说服的目的要明确;采取疏导与规劝相结合的方法;态度一定要真诚。

方式:

正面说服;劝导;以情动人

(2)激励语;基本要求:

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消极中看到积极;要富有激情;不言过其实。

(3)表扬语;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及时真挚;表彰主要以讲究事实为主,赞扬侧重于主观判断。

(4)批评语;基本要求:

坚持以正面教育以鼓励学生进步为主,辅之以批评处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人为善;要讲究方法。

方式:

直接批评与间接批评(5)群体教育口语,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语言形式;特点:

目的明确,面向全体学生,简单严谨

(6)处理偶发事件的语言技巧

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称为教育机智。

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要求:

控制情绪,沉着冷静;

保持良好的“口德”,不谩骂不恶语伤人;

实事求是,重在疏导;

要有“大将”风范,切记“小肚鸡肠”。

处理偶发事件需要教师有应急处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常见的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种:

冲淡;

顺话;

趣解。

(填)

7家访谈话技巧

教师与家长谈话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与家长寒暄,向家长表明诚意,不要以“告状”或“兴师问罪”的姿态出现,接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消除家长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戒心,为下面的谈话作好心理上的铺垫;第二阶段,教师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在校表现,这基本是以教师独白形式进行;第三阶段,教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包括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外的情况等,这基本以教师发问的形式进行;第四阶段,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谈教育学生的措施与策略,这基本是以双方交谈的形式进行。

家访谈话策略和技巧。

首先,分析家长特点,寻找共同话题;其次,从正面肯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情景;再次,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不亢不卑,维护教师尊严,面对个别不尊重教师的无理取闹者,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和语言机智,维护教师的尊严和正当权利。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他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

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基本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

第六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具有以下的素质要素:

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

6.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制定的教育目的赫尔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爱伦凯。

类型:

以卢梭为代表的最为极端,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以爱伦凯为代表的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自由个性;新人文主义性质不拒绝教育的社会目的,知识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

孔德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

类型:

以迪尔凯姆为代表,并为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只是认为射而回;是目的,个人是手段;以凯兴斯泰纳为代表的非常极端,是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也没有一个谁也没有一个谁对谁错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

所以,如果一定要抽象地问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谁对谁错,谁更合理,这个问题是无法笼统回答的。

(判)

7.教育目的观,主要指对教育所要的培养的人的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

(1)认为主义教育目的观:

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哲学基础:

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基本特征:

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2)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

哲学基础:

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食物应该具有有用性。

基本特征: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重视科学教育

(3)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

基本精神: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8.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培养劳动者,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9.在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10.全面发展的教育(分析题P69—70144—146353—255)

“五育”的基本要求:

一德育:

是塑造人灵魂的教育。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伦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智育:

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三体育(了解):

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四美育(了解):

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

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五劳动技术教育(了解):

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7“五育”之间的关系(或“五育”的作用)(大题:

p146~147)(这段话有助于理解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记住)。

“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

第六章教师

1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的职业群体。

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kuimao学制”的颁布实施,使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