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36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作业.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作业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

“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C.经济“滞胀”的时代

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答案 B

解析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而罗斯福新政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付诸实施,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故选B项。

2.“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述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殖民扩张B.圈地运动

C.工业革命D.罗斯福新政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罗斯福鼓励农民减耕减产,以减少供应,缓解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C三项。

3.借助立法手段,调节劳资关系是罗斯福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体现这项内容的法案有(  )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 ②《农业调整法》 ③《全国劳工关系法》 ④《公平劳动标准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涉及劳资关系的问题;②《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对农业的调整政策,没有涉及劳资关系;③《全国劳工关系法》是直接调整劳资关系;④《公平劳动标准法》在某些方面调整劳资关系。

故选D项。

4.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设问“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可知C项正确。

A、B、D三项分别属于金融、工业和社会立法方面的措施,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罗斯福政府意识到,“饥肠辘辘的、衣衫褴褛的劳动大军不仅很难为它(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利润,连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罗斯福政府颁布了(  )

A.《农业调整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饥肠辘辘的、衣衫褴褛的劳动大军不仅很难为它(资产阶级)带来高额利润,连自身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罗斯福政府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6.1934年,美国报纸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这最有可能是针对(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罗斯福的做法表面上限制了资本家的自由经营,给予工人阶级一定利益,故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B项正确。

1933年罗斯福通过《紧急银行法》,主要是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信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35年罗斯福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缓和劳资矛盾,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7.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及其他一些立法,这主要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  )

A.政府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B.把企业纳入国有化轨道,建立国营经济

C.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发挥经济职能

D.保障工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

答案 C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立法的形式增强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调整工业生产,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故选C项。

8.据统计,1932年世界上有三千多万长期失业的人。

……人们由于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而萎靡不振,长年累月找工作却毫无结果,使他们意志消沉、悲观厌世、郁郁不乐……。

为尽快有效缓解这种状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恢复工业生产B.实施救济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颁布《全国劳工权利法》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强调对工业的调整而并非大力恢复生产,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长年累月找工作却毫无结果,使他们意志消沉、悲观厌世、郁郁不乐……”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多数民众失业,罗斯福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实施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难题,B项正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失业难题没有太大帮助,排除C项;《全国劳工权利法》主要针对工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9.1934年底,罗斯福指出:

“我们以往建立起来的惯常社会秩序,不能应付我们现今不得不面对的危机与问题。

又一次仅仅为了生存下去,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

”为此,罗斯福政府(  )

A.帮助银行恢复信用B.开始实施直接救济

C.给农场主低息贷款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 D

解析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首先着手恢复银行信用,故A项错误;直接救济并非材料“要求我们创建新秩序”中的新秩序,故B项错误;给农场主低息贷款并非新秩序,故C项错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1934年罗斯福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新的秩序,以应对危机,故D项正确。

10.《大国崛起》中有这样的表述: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建立市场经济

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拓展海外市场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1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式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项正确。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是在工业革命后到罗斯福新政之前,排除C项;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时期,排除D项。

12.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向。

这表明了(  )

A.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

B.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罗斯福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的经济

D.罗斯福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很少干预经济,只是经济的“守夜人”;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既是经济的“守夜人”,又是企业的“二老板”,故D项正确。

13.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财产税法》等。

其根本性作用在于(  )

A.恢复了工业B.保障了工人基本权利

C.增加了税收D.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通过颁布各种法案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罗斯福新政的成就,均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目的,排除。

14.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曾受到全美国人民的深切爱戴。

当时罗斯福总统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  )

A.整顿银行,促使美元升值,恢复人们的信心

B.采用自由放任政策,企业及下层民众获利多

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

D.降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促进农业生产恢复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更为严重,罗斯福就职后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挽救了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

故选C项。

15.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可知其表明罗斯福新政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国别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

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

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施行的特点。

答案 

(1)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剧增;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措施:

举办公共工程(或答“以工代赈”)。

成效:

缓解了失业状况;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收入等。

(3)特点:

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解析 第

(1)问,从表格纵向观察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问题严重、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问,根据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措施。

关于成效,根据材料二“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保护生态、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稳定秩序等方面思考作答。

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等级提升]

一、选择题

1.“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

胡佛政府领导下实行的援助农场主、小户人家和工业的小心翼翼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无从辨认。

”这段话的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彻底克服了经济危机

B.使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

C.与胡佛政府的政策差别不大

D.是对胡佛政府政策的大胆突破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胡佛政府领导下……的方案,被空前地扩大了,以致面目一新”可知,该作者认为罗斯福上台后,对胡佛的政策进行突破性的调整,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故D项正确。

A、B、C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2.罗斯福新政期间出台的一个法案,内容涉及“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该法案可能是(  )

①《农业调整法》 ②《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全国劳工关系法》 ④《公平劳动标准法》

A.②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工业的措施,而不是农业措施,①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正好是罗斯福新政工业调整的措施,②符合题意;《全国劳工关系法》没有涉及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③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是1938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通过的改善劳资关系的法律,该法律又称《工资时数法》,是一项有关工人工资与工时的法案,④正确。

故选B项。

3.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立法,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保险法》。

该法规定政府(  )

①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②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 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 ④推动建立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制度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险法》规定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故①②正确;③④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项。

4.罗斯福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在农场主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工程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举措(  )

A.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机会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通过立法保护劳工合法权利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罗斯福总统的以工代赈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B项正确。

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5.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

6.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

共和党准备的竞选基金有900万,罗斯福只有450万。

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全面维护了民众根本利益

B.未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危机

C.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从罗斯福竞选基金下降,众多银行家和经纪人放弃对其支持,可知这是他们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失望,D项正确。

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A项与史实不符;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美国经济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美国的稳定和恢复,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打击了法西斯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

7.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

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

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

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可知,当时很多人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本质上是在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这种财富分配是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这实际上是对新政的误解,因为它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

A项是新政的特点,但与题干中抨击新政无关;C项不正确,因为新政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8.1935年5月,新政的核心——《全国工业复兴法》被最高法院判定违宪予以终止;1936年1月,《农业调整法》也被判定违宪予以终止。

这说明(  )

A.三权分立存在制度性矛盾

B.罗斯福新政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C.政府干预经济以失败告终

D.新政是解决经济危机的应急措施

答案 D

解析 材料看不出三权分立制度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罗斯福新政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并没有失败,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时期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在实施了一段时期以后被法院判决违宪,这说明当时新政采取的很多措施是为了应急,危机有所缓解以后就被终止,故选D项。

9.1935年5月27日,由于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连带把该法中有关劳工权利的第七条第一款也加以废止,这激起了工会组织的激烈抗议,对罗斯福的劳工政策也是一个严重打击。

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很快采取行动,6月27日,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

这说明(  )

A.执政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所改变

C.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

D.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总统的坚持下,国会很快采取行动,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体现的是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D项正确。

美国两党制始终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与社会财富分配无关,排除C项。

10.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

①刺激了消费和生产 ②抑制了通货膨胀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④抑制了股票投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A

解析 ②④与措施无关,①③正确,故选A项。

11.1935年,学者马星野评价新政时说:

“如果我们拿社会主义作经济演进必趋的阶段,则美国的蓝鹰运动,是向前进半步,倒退两步。

如果我们假定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则美国两年来的努力……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

”该评价反映出(  )

A.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

B.新政缺少整体的规划

C.新政未能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

D.对新政评价全面客观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可知,对新政的评价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问题的根本是制度缺陷,所以C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中“全面客观”错误,评价并未涉及积极影响。

12.美国历史学家内森·米勒认为: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下列对此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

A.该说法较为客观地呈现了这一历史事实

B.“常规疗法”因“滞胀”的出现而不能奏效

C.“试验性疗法”仍突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罗斯福的“医治”使资本主义社会摆脱疾病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试验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试验性疗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一种深刻的认识——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

即便政府掌握经济能带来更高的而不是更低的效率,对它的反对也不能有丝毫更改。

它将摧毁政治平等,它只会增加而不是减低滥用权力和腐败,它将窒息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胡佛

材料二 罗斯福提出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深信人的尊严;二、信仰人类理性的力量和自由求知的力量;三、高度认识到个人对自己及其邻居的责任;四、坚信一个最好的社会就是能使大多数成员最充分地发挥其潜力的社会;五、愿意并感到有义务通过公共利益而行动。

材料三 新政完成了一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它从两个方面永远地改变了美国的自由主义:

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二是政府对人民福利的责任。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它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

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使自由主义从自由放任的古典时期过渡到国家有限干预的现代阶段。

——以上皆摘自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佛对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的经济思想对当时美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罗斯福阐述的自由主义与胡佛的自由主义相比,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影响。

答案 

(1)认识:

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政府干预经济会损坏经济自由,进而影响自由的政治制度;政府干预经济还会抑制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影响:

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使经济危机日益严重。

(2)特点:

罗斯福在个体基础上提出了群体的概念;主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本质: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3)对自由主义发展的影响:

丰富了政府职能,政府应当为人民福利负责;挽救并巩固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大多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进入黄金时代。

解析 第

(1)问,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美国当时政府政策的特征来分析。

(2)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第(3)问,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结合罗斯福新政影响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来分析。

14.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是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