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842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docx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1

一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历史

1.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

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1.2项目管理的产生

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

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

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

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

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二中国项目管理的前景

2.1中国项目管理的前景

 应该很清楚地意识到,项目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项目管理水平与高速增长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奋起直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不仅有广阔市场的大好机遇,还有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

 1、随着中国加入WTO,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时代的来临,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势在必行。

只有稳定提高实力,迅速熟悉并掌握国际规则,主动溶人贸易体系,不断加强竞争实力和项目管理水平,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

2、随着中国宏观控制体制调整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等企业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重组,与世界接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良好经济实体,在项目管理中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有竞争力的服务。

 3、目前,中国建设市场在管理体制、法制建设、运行机制、中介服务、价格政策和社会习惯等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工作要做。

中国必须建立法制的、政府监督的、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市场,加大投资中介服务的法律责任,为工程咨询和项目管理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4、中国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充分利用理工大学和学院加强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引进和开发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系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5、中国必须培养自己的优秀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大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中国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应当把培训和建立一支优秀项目管理专业人员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中国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结构必须通过国内国际相关培训和认证机构以及项目管理实践来改进。

只有采取上述的措施,中国企业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中国项目管理的市场需求

  中国期望在本世纪初的二十多年里全面实现小康,在本世纪中期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是迅速发展工程建设大好时机。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21世纪的共同理念和基本国策,是取得经济良性发展的保证。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

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高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住房、汽车、教育、健康、信息等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中国国民经济表明经济发展速度、数量和质量、经济结构和效率十分协调。

全球都关注着中国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巨大市场。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固定投资增长率为12%(远高于美国环球观察公司今年对全球55个建设投资市场的预测),总计达4万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项目管理、PMC和EPC的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投资环境良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外资、合资、国资、民资和国际贷款建设项目一直很多。

正在进行的重大基础工程有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博会、上海交通运输建设、生物环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东北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其中蕴涵巨大的项目管理市场甜商机;

  通过竞标,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外国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应用工程科学、探制科学和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使用价值理论、信息集成技术、矩阵管理机构等高度专业、科学和市场化的方法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项目全过程,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HSE管理等。

这些管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很受欢迎,提供专业服务的咨询公司、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更有可能赢得业主的信任,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开放更多的领域、建设更多的国内外工程是必然的,需要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

中国欢迎一切有远见的投资者,也欢迎国外合作伙伴,著名的咨询公司、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来华拓展业务、参与竞争和共同发展。

2.3项目管理方法的产生与引进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探索管理项目的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横道图已成为计划和控制军事工程与建设项目的重要工具。

横道图又名条线图,由Henry·L·Gantt于1900年前后发明,故又称为甘特(Gantt)图。

甘特图直观而有效,便于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进展状况,时至今日仍是管理项目尤其是建筑项目的常用方法。

但是,由于甘特图难以展示工作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适应大型项目的需要,因此在此基础上,KarolAdamiecki于1931年研制出协调图以克服上述缺陷,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承认。

不过与此同时,在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和军事项目中广泛采用了里程碑系统。

里程碑系统的应用虽未从根本上解决复杂项目的计划和控制问题,但却为网络概念的产生充当了重要的媒介。

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界和各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纷纷为管理各类项目寻求更为有效的计划和控制技术。

在各种方法中,最为有效和方便的技术莫过于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克服了条线图的种种缺陷,能够反映项目进展中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描述各工作环节和工作单位之间的接口界面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可以事先进行科学安排,因而给管理人员对项目实行有效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引进和推广了网络计划技术,并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

当时华罗庚组织并带领小分队深入重点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就是起源于华罗庚推广“统筹法”的结果,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也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渐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统筹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此时,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但当时主要应用在国防和建筑业,项目管理的任务主要强调的是项目在进度、费用与质量三个目标的实现上。

2.4现代项目管理体系的引进与推广

1982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鲁布格水电站饮水导流工程中,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给当时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确实看到了项目管理技术的作用。

基于鲁布格工程的经验,1987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要求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法,并开始建立中国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

1991年建设部进一步提出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

比如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都采用了项目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ManagementResearchCommittee,China,简称PMRC),PMRC的成立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PMRC自成立至今,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推动我国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促进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我国项目管理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截至今日,许多行业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组织,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项目管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等等都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得到发展与日益应用的体现。

现代项目与项目管理是扩展了的广义概念,项目管理更加面向市场和竞争、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是一套具有完整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学科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PMBOK)的概念是在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发展进程中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简称为PMI)首先提出来的,这一专门术语是指项目管理专业领域中知识的总和。

PMRC于2001年在其成立10周年之际也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

三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3.1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项目管理被引入我国的时间不算晚。

20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下,就引入了我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试点应用,当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

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被应用,是在改革开放后。

比如,联想集团结合业务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配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方法,于2000年底在天麒、天麟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编制软件方案,使该项目在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达到了全球PC技术的最高水平。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尚处在较低水平,主要问题是未能在项目中全面系统地采用项目管理这种先进管理方法,没有形成专业化。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项目管理的人数已达上百万。

这些人多从属于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

上了新项目就调来做项目管理,项目结束又回去做其他事情。

他们往往只有一两次实践,无法积累经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而在发达国家,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已逐步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像律师、医师、会计师那样形成有特色的行业。

从业者大都要通过培训、取得专业资质证书,并参加行业协会或学会。

而我国至今未建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1999年,一家外企想在国内寻找一位持有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证书的管理人员,开价年薪5万美元,竟无人应聘,最后只好花10万美元到海外请。

 一方面是差距显著,而另一方面则是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市场日益广阔。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每年的社会投资都达数万亿元。

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将带来新的一轮投资项目的热潮。

而实施项目管理已几成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投资机构的项目,都要求应用项目管理。

因为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在保证项目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预防和控制风险等诸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24日—26日,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国(首届)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以学术委员会的名义发布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纲要》,从而为指导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

从华罗庚引进统筹法以来的40年间,中国项目管理无论从学科体系上,还是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1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

 在项目管理的应用实践中,项目管理工作者们感觉到,虽然从事的项目类型不同,但是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就自发组织起来共同探讨这些共性主题,如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及综合管理等等,这些领域的综合就形成了PMBOK。

1987年PMI了公布全球第一个PMBOK,1996年及2000年又两度进行了完善。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在PMBOK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IPMA从1987年就着手进行"项目管理人员能力基准"的开发, 在1999年正式推出了ICB,即IPMACompetencyBaseline,在这个能力基准中IPMA把个人能力划分为42个要素,其中28个核心要素,14个附加要素,当然还有关于个人素质的8大特征及总体印象的10个方面。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发展,PMRC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hines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为C-PMBOK)。

C-PMBOK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93年,1994年由PMRC常务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钱福培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并获准正式开始了“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PMRC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起草C-PMBOK,并于2001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NCB),C-PMBOK&C-NCB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

与其它国家的PMBOK相比较,C-PMBOK的突出特点是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模块化的形式来描述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主要工作及其知识领域。

基于这一编写思路,C-PMBOK将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共分为88个模块。

由于C-PMBOK模块结构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各种知识组合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结合行业领域的和特殊项目管理领域知识体系的构架非常实用。

3.1.2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项目管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信息、机械、文化、石化、钢铁等各种领域的企业更多的采用的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

项目的概念从原有工程项目的领域有了新的含义,一切皆项目,按项目进行管理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发展的共识。

3.1.3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

 一方面中国项目管理为了适应日益交往的国际需要,中国必须遵守通用的国际项目管理规范,像国际承包中必须遵守的FIDIC条款及各种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中国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促使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像建设部关于项目经理资质的要求以及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颁布等等都是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现。

不同的行业领域都相应的出台了相应的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法规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中国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3.1.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竞相发展

 项目管理学科发展与其他管理学科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其应用层面上的差异,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各行各业技术的骨干。

项目经理通常要花5~10年的时间,甚至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基于这一现实及项目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项目管理的非学历教育走在了学历教育的前头,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目前各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培训班随处可见。

这一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学历教育的发展,国家教委已经在清华大学等5所学校试点了项目管理本科的教育,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也在酝酿之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在许多学校已经设立。

3.1.5项目管理资质认证如日中天

在我国项目管理资质认证的工作最早应起源于建设行业推广项目法施工的结果,1991年建设部就提出要加强企业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并将项目经理资格认证工作纳入企业资质就位管理。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国已有80万名项目经理通过培训,有超过50万人取得了项目经理资格证。

这应该说是国际上通过人数最多的一种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2000年PMI推出的PMP登录中国在我国掀起了项目管理应用的热潮,2001年IPMA的IPMP在PMRC的推动下正式登录中国,掀起了我国项目管理认证的高潮。

IPMP认证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又与国际接轨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在中国获得IPMP证书同时也获得世界各国的承认。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有超过4000人参加了IPMP认证,有超过1600人获得了相应级别的证书。

2002年劳动保障部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师(CPMP)”资格认证,标志我国政府对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同,项目管理职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

3.2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三大特点与三个热点

3.2.1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三大特点:

(一)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全球化。

因为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

具体体现是:

 

(1)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往往都是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的。

通过这些项目,使各国的项目管理方法、文化、观念也得到了交流与沟通。

 

(2)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在世界各地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3)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

由于Internet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站点,各种项目管理专业信息可以在网上很快查阅。

例如美国PMI 的"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整本书都可以从网上查阅或下载。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既为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由于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都可以按项目来运作,因此当代的项目管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而出现。

在行业性方面,建筑业的项目实践历史最悠久,随后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国防工业,继而是各行各业,现在也受到了高科技产业及各种社会大型活动的重视,开始在这些领域发挥它的作用。

在项目类型方面有各种不同角度的理解,如宏观、微观,重点、非重点,工程、非工程,硬项目、软项目等。

正是因为项目类型的多样化,有的项目是指大类,如城市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有的项目则是指一件小的具体任务,如筹办一次运动会,举办一个培训班等等,莫衷一是,很不规范。

反映在项目的规模上,也有类似情况,项目的范围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涉及的行业、专业、人员也差别很大,难度也有大有小,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方法。

 

(三)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学科发展。

 

 在这方面近十年来项目管理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美国PMI从1984年提出至今,数易其稿,并已将其作为该组织专业证书制考试的主要内容。

欧洲IPMA和其他各国的项目管理组织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体系。

(2)学历教育从学士、硕士到博士,非学历教育从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到高层项目经理形成了层次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3)对项目与项目管理的学科探索正在积极进行之中,有分析性的,也有综合性的,有原理概念性的,也有工具方法性的。

国际项目管理组织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立有关国际机构与论坛,以求发展全球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标准化问题。

世界各国关于项目管理的专业书籍大量涌现,有关学科发展问题的呼声也很高。

3.2.2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三个热点

(一)证书制热

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证书制是项目管理人员资质认证的制度。

美国的PMI在PMBOK基础上开发了PMP认证制度,它代表了一种专业权威机构对从事项目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可,也是一种牵引市场需求与学科发展非常有力的举措,从84年开始申报时只有50多人,到现在每年申报考试的有数千人,申请者不仅来自美国政府及各大企业,而且也开始扩展到了世界许多国家。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在英国实施了多年的证书制基础上很快发展了一套ICB(International Competence Baseline,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体系。

其特点是把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为四个等级,通过一定的认证程度授予D、C、B、A四级证书。

同时也允许各国的专业组织在ICB的基础上建立可以结合本国特点的NCB(National Competence Baseline,国家资质标准),这一体系得到各国专业组织的关注,预期在国际上会有较快的发展。

(二)培训热

由于项目管理从业人员日渐增多,培训的需求急骤增长,世界各国的学校,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纷纷提出可以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例如单是美国PMI从1998年3月到11月就安排了9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办的研讨及培训班。

一般每个班都有4?

/FONT>6门课程可供选择,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两者是相得益彰。

在欧洲,IPMA每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都安排有专业培训课程,内容广泛且注重实用性,如项目的准备与启动、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多文化的项目管理等等。

(三)软件热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面对各种复杂的项目有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动态管理,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使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1996年PMI对项目管理软件测评时,所涉及的63个商品软件,从几十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

有数据表明,在美国项目管理人员中有90%左右的人已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项目管理软件,有面向计划与进度管理的,有基于网络环境信息共享的,有围绕时间、费用、质量三座标控制的,有信息资源系统管理的等等。

3.3当今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及推进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3.3.1当今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瞄准全球化,与国际接轨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全球化。

因为竞争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

具体体现是:

①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往往都是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的。

通过这些项目,使各国的项目管理方法、文化、观念也得到了交流与沟通。

②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在世界各地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③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

由于Internet的发展, 许多国际组织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站点,各种项目管理专业信息可以在网上很快查阅。

例如美国PMI 的“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整本书都可以从网上查阅或下载。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既为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2、学科专业化

为了加快项目管理专业的发展,我国于近期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先后开设了项目管理专业,这标志着项目管理正式被纳入到学位教育体系。

同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美国PMI从1984年提出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