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948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文档格式.doc

第二看它的胖瘦。

舌质胖的是气虚或者阳虚;

舌质瘦的是阴虚。

舌苔非常简单,苔看三个,质看两个,3-5秒就足够了,一次就解决问题。

舌诊在四诊八纲里面是非常重要,一目了然,也就一锤定音,其它的不必悉具。

所以舌诊很重要,主要看这5个方面,苔3个,质2个,一目了然。

脉诊很重要,脉诊不可丢,中医不号脉成不了中医。

中医号脉,但是脉诊很难,所以脉必须得粗不能细。

脉必须粗不能细。

怎么粗呢?

抓住8个主脉:

浮、沉、迟、数、滑、涩、弦和细。

这8个脉必须分清楚,指导你用药不一样。

浮脉是表证呀,要祛表呀;

沉脉是里证呀,不是补虚就是祛实;

迟脉是寒证呀,要温;

数脉是热证,要凉呀;

滑脉是痰浊或者食积;

涩脉是淤血呀;

弦脉是实证呀,肝旺呀;

细脉是虚证,要扶正呀。

这个脉好分,这8个脉必须得分。

脉有兼脉,临床号脉不是单纯的主脉,都是兼脉出现。

我给它归纳了,兼脉一共有18种兼脉。

18种兼脉:

弦迟,弦脉和迟脉兼了,看见了弦迟的脉,这是气滞寒凝,要理气温通;

弦数脉是气滞热盛,要理气清热;

弦滑脉是气滞痰浊,要理气化痰、祛痰;

弦涩脉,弦和涩合并了是气滞血瘀;

弦细脉是阴虚阳亢;

细数脉是阴虚内热;

结代脉是痰浊瘀血;

促代,又促又代是气虚阳衰。

一共18个脉。

脉很重要,但是必须粗分,不能细。

你掌握8个主脉,再加上18个兼脉,这临床够了。

所以四诊里面,舌诊第一位的,脉诊不能丢,这个简化在临床很容易了,很能掌握。

底下问十问。

望闻问切,问诊呀,十问里面主要问两个。

第一问上口。

问口呀,也就问他的饮食,这个至关重要。

因为中药都是口服的,饮食不好,辩证再好的药影响吸收,影响疗效,所以第一问,问上口,问他的饮食,不能疏忽。

饮食呢,问了以后,假如食欲不振,就看他的舌苔,苔腻的用温胆汤,苔薄的用养胃汤,先把胃口开了,解决他的饮食问题。

好多癌症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糖尿病的病人,冠心病的病人,告诉你什么病,先开胃口,不是温胆就是养胃汤。

养胃汤里面两个主要的药:

一个是乌梅一个就是茯苓。

胃口一开,复诊再给他辨证用药,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别疏忽了,问上口。

第二问下口。

问二便就是问大小便,便秘的一定给他润肠;

小便少的一定要给他利尿,明天要讲的。

中医治疗实证,提高疗效的一个关键就是分利,让邪呀有个出路,所以问下口这二便很重要。

十问别的都很次要的,这两问是主要的。

当然小便颇数的就要给他滋肾,滋肾有一个好方子,它就叫滋肾通关丸。

滋肾通关丸三个药:

知母、黄柏和肉桂。

,因为深圳尖锐湿疣特别多,而且深圳明显的吃喝多,舌苔是腻的。

上个月来了告诉我:

“沈老师怎么办?

这个病特别多。

“你绝对别给他清热解毒,因为尖锐湿疣是病毒,”西医治疗病毒是个盲点,它没有办法,中医也不能跟着西医走,认为病毒就是清热解毒,解决不了它的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对热有好处,对湿可是忌讳,所以我就告诉他滋肾通关丸。

另外中医治疗病毒,一定要扶正祛邪,这第二个关键。

不扶正这湿热祛不了,我就告诉他,用滋肾通关丸三个药,加上扶正。

扶正最好的药就是黄芪。

生芪,又能扶正,黄芪又能托毒,对病毒也有好处。

第三个告诉大家把湿热有个出路,要分利二便,就会要用草决明来通便,用白花蛇舌草又能清热不伤胃给他利尿。

这方子很简单,就这么八九个药,用了一个月,给我打电话来了,说这个神了,很感谢。

最后我还教了他一个办法,口服再加外泡,一起使用,一边吃就头煎二煎熬药,第三煎再熬药,熬了呢有两个,当然在深圳炎热,我又加30g的薄荷,放在药渣里面,熬第三遍,多搁点水,假如女士就把药渣和水,放在盆里面,凉的时候坐浴,坐浴一刻钟;

男士怎么办呢?

自己又怕老婆知道了,就得问了,一切坦白从严呀!

一说你不老实得了这个病还了得!

我就教他个办法,熬成水倒在可乐瓶里面,另外这些病人都是有钱的主呀!

都是官,自己有车,你每天下班的时候,先别回家,开车到僻静的地方,拿可乐瓶,拿一次性的茶杯,倒一杯,自己泡一刻钟,丢了再回家,神不知鬼不觉,隐私也保护了,疗效也好了。

这是个好方子。

治疗尖锐湿疣的方子是什么?

(学生问)

方子不是告诉你们了吗?

滋肾通关丸。

三个药:

知母、黄柏、肉桂。

知母、黄柏苦寒不伤胃,加上分利二便,知道吗?

一个草决明,一个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苦寒解毒也不伤胃,再加上扶正知道吗?

里面加上生黄芪。

这是基本方,再根据病人再加味。

明白了吗?

这是好方子,你可以试。

诊断简化了,底下讲病了。

中医对病就分两类:

一类是外感时病,一个内伤。

一个时病,一个杂病。

外感病主要分清风寒和风热。

这外感病抓风寒风热,内伤病抓虚证实证。

外感病就四个指标,不会混杂。

当然第一要靠舌脉,舌和脉。

刚才我讲了,中医四诊里面最客观的就舌诊,其次就是脉诊,要把这个必须放在第一位,所以外感分风寒风热第一看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就是风寒;

苔薄黄,脉浮数就是风热。

这分得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第二个看寒热。

发烧、怕冷、怕寒,寒大于热的是风寒,发热38度左右,很怕冷、畏寒、形寒,盖被子,这是风寒;

热大于寒了,发烧39度以上,仅仅是怕风,那他肯定是风热,这也分得清楚也不会混杂。

第三个看咳痰。

书上讲:

痰分寒热是用颜色来分,临床不是。

白粘痰以为是风寒,你用白芥子试试看,痰就出不来了,等于有痰的病人用可待因,把痰堵在里面,咳得更厉害,甚至于喘了,所以这几年,我在临床上发现辨痰的寒热不在颜色,在他质量。

质稀薄的,甭管黄白都是风寒;

粘稠的,甭管黄白都是风热。

第四个用汗和痛。

无汗头痛就是风寒;

有汗的咽痛嗓子痛这是风热。

这四个指标不就分清楚了吗?

伤寒温病打了多少年?

从临床出发,抓住这四个指标,把风寒风热分清楚了。

是风寒六经辨证,辛温解表;

是风热,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辛凉解表不就妥了吗?

还打什么?

争论不休,都可以免了。

你也不必看那么多伤寒的书,温病的书都不必看了,都可以免了。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2)沈绍功教授主讲(评估中医药-Ⅱ)

评估中医药(Ⅱ)

内伤病分虚证实证。

虚证怎么办?

面对临床。

所以我琢磨了这个办法,叫单元组合辩证分类法。

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怎么辨呢?

四个单元,气虚阴阳。

虚证里面四大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五脏的虚,任何的虚都离不开这四个单元。

而且这里面首先抓住舌苔脉搏,分得清楚。

再抓一个主症,这个主症必须这四个虚特有的。

第一气虚:

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主症就加气短促,气短,别的虚不会气短,就气虚会气短,这样三个很简化的临床的指标就定为气虚证。

别人看病,你一号脉沉细,看了苔薄白,舌质淡,一问哎呀,大夫这两天气短,肯定定他为气虚,气虚就定好了。

第二血虚:

舌质淡,脉细数,面huang白,这是血虚呀。

第三阴虚:

苔净质红,脉象细数,加个主症,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加心烦,手心脚心热,当然这个范围要大一点,平常手心脚心热,手心脚心出汗也算五心烦热,或者晚上睡觉手脚伸在被子外面,这也属于五心烦热,面要大一点,这肯定阴虚。

第四阳虚和气虚一样,苔薄白舌质淡,这和气虚没区别,但阳虚一定要加舌质,舌质淡而胖,唇边舌,有唇边舌,脉也是沉细和气虚一样,但一定要看尺脉弱,尺脉几乎摸不着,脉沉细尺脉弱;

主症就加一个形寒、怕冷,形畏寒。

舌、脉、主症,这四个单元分清楚了。

底下就五脏的定位。

五脏的定位症。

第一心:

它的定位症,是心悸心慌;

第二肝的定位症是胁痛,但这个范围也要广,胁胀、胁满、胁痛都属一个概念,这定肝的主症;

第三脾的主症四肢倦怠,四肢困倦;

第四肺的主症就咳喘;

第五肾的主症腰酸或者腰痛,腰软腿软,这都是肾的主症。

一共九个单元。

四个基本的虚,五个五脏的定位,形成九个单元,然后临床去组合,见什么是什么。

这一套,完全从临床出发了。

比如病人来了,给你一看,脉沉细,舌苔薄白,舌质淡胖,病人告诉你很怕冷,就想到首先阳虚呀。

病人告诉你:

“哎呀!

最近我心慌的厉害。

”心阳不足。

他告诉你我腰还怕凉,就心肾阳虚。

手也疲劳,手脚没劲,就心脾肾阳虚。

这辨证完全从临床,有一个算一个,很准就出来了。

后面再配药,心阳一个药,脾阳一个药,肾阳一个药,肯定保证疗效。

加上论治再活一些,你疗效肯定就提高了。

这个听明白没有?

这个就叫单元组合的辩证分类方法,虚证都在这个范围里面,怎么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范围,定位很准。

当然临床还包括很多兼证,虚证的兼证有九个。

哪九个兼证呢?

心肺气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肾气虚、肺脾气虚、肝肾阴虚、肺肾阳虚和脾肾阳虚,这九个异脏同虚。

这异脏同虚,用刚才这九个的单元组合,一模一样。

比如说心脾两虚,首先心是血虚,脾是气虚,气虚和血虚的主症,加上心悸加上四肢困乏不就成了心脾两虚吗?

肺肾气虚,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先抓气虚的主症,肺咳喘,肾腰酸,这不就组成了肺肾气虚吗?

脾的关系就四肢困乏。

还有好多三个脏四个脏都虚,都可以组合。

这完全符合临床的表现,辩证肯定准。

这一章听明白没有?

虚症临床十之八九,你不用这一套简化实用的办法,你肯定搞糊涂。

临床很复杂,当然还有虚实夹杂,没关系,先把虚证告诉你,底下我再把实证告诉你,两个一对都跑不了。

这一套办法很快,很实用,书上没有的,一定要掌握。

有问题吗?

没问题还往下走。

实证掌握八个纲目。

淫、痰、饮、湿、滞、瘀、食、虫这八个纲目。

其中四个为主,淫、痰、滞、瘀,这四个纲目最主要的,四个纲目为主。

还有湿邪。

先讲淫邪。

淫邪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个邪。

其中尤其风、寒、火三个邪为主,抓风、寒、火。

风有内外。

外风就是外感病,就是刚才讲的风寒、风热。

内风就是肝风,肝风有六个主症,见了这六个主症,就能定为内风,也就肝风,眩晕、麻木、震颤、抽搐、强直和昏迷,见了任何一个,就说他有内风,也就有肝风。

肝风有三个证类。

第一个是肝阳化风,就在这六个主症中间,加上舌质红、脉弦,那么就是肝阳化风了;

热极生风,这六个主症里面加上舌黄、苔黄、舌绛,脉象弦数,就定为热极生风;

第三个证类,血虚动风,就六个主症加上舌淡脉细。

这是风呀要别它的内外。

寒也辨内外。

外寒就是刚才讲的风寒,也叫表寒,或者叫风寒束肺,或者叫伤寒的太阳的伤寒证,叫法不一样,都属于风寒;

内寒就是阳虚,或者叫虚寒证。

火也要分它的内外。

外火不叫外火,叫外热,外热就是风热。

内火要分虚实,虚火和阳虚有关,也称虚热证,实火它的主症是苔黄、舌红、脉数,加上热甚。

热甚呢根据不同的脏腑有八个定位症。

心火的定位:

口疮、口苦、心烦;

肝火的定位:

胁满、易怒和目赤;

肺火的定位证叫肺热,粘痰、鼻衄;

胃火的定位,口渴引饮和牙龈肿;

小肠火,尿频、尿急、尿痛;

大肠火,热结旁流,肛门灼热;

膀胱热就癃闭和淋浊;

漏了个脾热呀,脾热的热就是消谷善饥。

火呀,内火分虚实,虚火就是虚热,实火以舌苔、脉搏和热盛八个定位。

第一个邪淫邪。

第二个邪痰。

痰分两类。

当然书上讲有形痰和无形痰。

现在这几年绝对不是有形的痰,全身那流痰,也是有形的痰。

因为什么呢?

就是我几部研究生都做了痰浊的研究,发现过去讲无形的痰,它都脂质代谢紊乱,高密度脂蛋白低了,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所以我把它改过来了,不叫有形无形,无形的痰看得见呀,血脂分析就能看得见,还能叫无形的痰吗?

所以还是回到广义的痰和狭义的痰。

狭义的痰就是肺痰,肺为储痰之器呀!

它分四类,寒、热、燥、湿。

寒痰苔白怕冷,痰是清稀泡沫;

热痰,苔黄、烦咳,痰是粘稠有块;

燥痰难呛带血;

湿痰,苔腻纳呆,痰多易呛,这是狭义的痰。

广义的痰流窜全身叫流痰。

脾为生痰之源。

它的主症有六个:

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粘、纳呆。

见了这六个主症,你就定他有痰,尤其是看舌苔,一症便能定音。

要分五类:

第一类就痰迷心窍,也就这六个主症以外,还要加上眩晕、心悸、癫痫、狂症或者中风昏迷;

痰停少阳,除了这六个主症以外,要见寒热往来,胁满易怒;

痰阻中焦,胸脘堵闷,肢体沉重;

痰窜经络,就要见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最后一个痰阻四肢,见肢麻、偏瘫。

底下邪就是瘀。

在实证里面,一个痰一个瘀是尤为重要。

但怎么判断瘀呢?

给它总结了三个指标:

一个局部的血结症,定处的刺痛、拒按、肿块,这就是有瘀;

全身的血滞证,舌质紫斑,舌下静脉显露和脉涩;

离经的血溢证,出血是瘀暗,血块是瘀暗。

见了这三个指标那么肯定是有瘀,尤其是舌质紫暗或者是舌下静脉显露,最重要的指标,有瘀。

不搞辩证呀,光用西医的观点来治疗冠心病,这也用了好多药,都是活血化瘀,补气活血,你不管临床有没有瘀血都用这一套,对不对?

就是非医成药。

有效吗?

有一定疗效。

有全效嘛?

很难提高疗效。

冠心病你不信,四五十岁的病人他的瘀血很少,表现是肾亏,腰酸背痛,脉沉细,尺脉弱,舌苔淡胖,这个辩证肾的阴阳不调,肾亏呀!

你再给他活血化瘀,尤其虫类的药,非但治不了他的病,反而会有明显的副作用。

中医的法宝就在辨证,冠心病绝对不是瘀血的多,新世纪以后,瘀血的很少了,痰浊的多了,四五十岁以上肾亏的多了,法随证变,这中医的法宝呀!

否则疗效怎么办?

提高不了。

所以你不要受西医的影响。

有些冠心病,内皮细胞凋亡有血栓,都搞活血化瘀,搞了一段不行,病人心慌气短,加上补气活血用补气活血,活血化瘀必须中医有瘀血,没有瘀血这不叫中医,叫非医成药。

瘀血有五个定位症:

第一个定在心,瘀阻于心,心悸刺痛,就除了这三个指标以外,还加上心悸刺痛,精神异常。

瘀阻于肝,还要见胁痛痞块。

瘀阻于腹,痛经、闭经、肿块、拒按。

看了好多妇女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舌有瘀斑的,用一个很好的药,炮山甲,可惜这个药很贵,尤其合并痛经、闭经,炮山甲效果相当好,就是贵。

瘀阻于肺,胸痛咳血。

尤其肺癌的病人,假如舌质紫的,必然咳血很多,别怕,还得用活血的药,祛瘀生新呀!

活血越多,他出血量减少了,就是中医的神奇。

如果你不用中医的理论,一看出血量那么多,你肯定不敢用活血的药,但舌质一定要有紫斑。

瘀阻于肢,四肢,肿麻、肌衄。

最后我治了一个过敏性紫癜,这个下肢呀出血很多,就是看他舌质紫,我没给他补气摄血,也没有凉血止血,就用桃红四物汤,里面加了两个药,一个就是刚才讲的炮山甲,一个就是生黄芪30g,吃了一个月紫癜退了一半,现在还在治疗中间。

实证有八个兼证。

第一个肝胃不和,肝的滞,胃就纳呆,把两个混在一起就能定肝胃不和。

肝脾不调:

肝的滞,脾是气虚,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肝脾不调。

还有木火刑金,肝火侵犯了肺,引起了肺阴不足,肝火上扬。

脾胃实热,就是脾热加上胃火,白虎汤呀。

心热移肠,就心火加上小肠火。

肝胆湿热,就是肝火和胆湿。

第七个是气滞血瘀。

第八个是痰瘀互结,非常多见。

早晨讲了快两个小时,给你总结起来,四诊里面抓住舌象和脉诊,加上问饮食,下问大小便;

外感病要分辨风寒、风热;

内伤病要抓住虚证、实证;

虚证的辨证要用单元组合的辨证分类法,实证以八邪为纲,尤其是淫、痰和瘀。

当然辨证必须简化,才能符合临床实际,从而达到精当辨证的目的。

这一段听懂了没有?

有问题你们可以问,下午就要讲论治了,听明白了没有?

很简单很简化,当然很实用,这一套你掌握住,做到辨证精当,辩证准,大约没问题了。

也快,快而准。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103)沈绍功教授主讲(评估中医药-Ⅲ)

首先讲外感病。

外感病的巧治有四条:

第一条:

风寒的用辛温解表;

风热的用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书上讲的用麻黄汤。

我在临床就不用麻黄汤。

为什么呢?

就是麻黄的副作用。

因为风寒感冒尤其是中老年人,基本上心血管是有点问题的。

麻黄第一个能发汗,特别多,尤其用麻黄汤发汗过头会伤心阳;

第二麻黄能升高血压,减弱心跳。

这两个副作用,所以辛温解表不用麻黄汤。

改成了荆防败毒散,同样辛温解表,克服了麻黄的副作用。

风热还是辛凉解表,还是用银翘散、桑菊饮这两个方子,效果还是挺确切的,这第一个辛温解表或者辛凉解表。

第二条:

治疗外感病必须要注意透表,表邪不透很难祛邪。

透表的药主要有5个:

一个是川芎;

第二个桔梗;

第三个蝉衣;

第四个桑白皮;

第五个芦根。

选择的原则就是根据辨证。

辛温解表可以选桔梗,选川芎;

辛凉解表可以选蝉衣、桑白皮或者芦根。

而且不是每一次都用,一次用一个,下一次换一个,这样容易提高疗效,这第二个要透表。

第三个要分利。

因为辛温、辛凉都是外邪,或者风温或者风寒,外邪必须给它出路,出路就是分利,分利就是利尿或者润肠,用车前草、泽兰、生薏苡仁,这三个药利尿的,草决明和全瓜蒌,这两个药是润肠的,也是选一个。

注意草决明呀,必须用30g,用量大;

车前草也要用30g;

全瓜蒌也要用30g。

草决明是“甘草”的“草”,不是“炒菜”的“炒”,生决明呀能润肠,炒了以后它润肠的作用就大大下降,所以一定要写“甘草”的“草”,不写“炒菜”的“炒”。

这第三个,要重视分利。

第四个要强调扶正,扶正才能祛邪,这是治疗外感病一个很大的关键。

,扶正药里面有三个药,任选一个。

一个就是生黄芪;

第二个就是仙鹤草;

第三个就是白扁豆。

选一个不要选两个,选两个它就利邪了,一个是扶正祛邪。

这治疗外感病呀四个巧治,感冒很快就能解除。

治疗任何的实证就看舌苔腻,看舌质淤,瘀斑,就痰瘀同治,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则。

当然实证很多呀,主要就痰和瘀,把这两个邪处理好了,70-80%都会有效。

当然祛痰反复讲了它的主方就是温胆汤;

化瘀的主方就是桃红四物汤。

加上一味祛痰的主药生莱菔子10g,一味化瘀的主药丹参,这温胆汤加减变化使用,好多实证都迎刃而解了。

但我要解释,绝对不是所有的实证都用温胆汤能够解决的,用温胆汤必须苔腻,这是最大的原则。

苔不腻,别的邪用温胆汤不会有效,一看舌苔腻,想到温胆汤。

当然我也讲了,温胆汤一共八个药,主要用四个药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另外四个药不用。

但是必须加菖蒲、郁金。

菖蒲是透窍,菖蒲也能化痰;

郁金是理气活血,气中之血呀!

所以温胆汤基本方就是这六味,再加上我刚才讲的痰瘀同治,加一味丹参,这七个药是个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情,根据每个人进行加减,加味,这是治疗实证一个很主要的方子。

假如瘀为主,就用桃红四物汤。

主要的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也要加石菖蒲、郁金,也就这六个药,再加上痰瘀同治,甭管舌苔腻不腻,再加上一个莱菔子,这样也形成了七味基本方。

实邪一共八个,你把痰和瘀处理好了,就能保证疗效。

虚证怎么治呢?

我在处理虚证,就这两句话:

“健脾不如补肾。

”为什么?

健脾无非就是补气养血,补气养血有很大的副作用,它容易碍胃呀!

尤其养血的熟地,能养血,也能碍胃,胃口倒了,那再好的药吸收打折扣,影响疗效呀,所以古人想个办法,用健脾就是益气养血的药,里面加上醒脾的药木香、砂仁、陈皮,就防止它碍胃,所以治虚证抓两个本,还不如抓先天之本,所以我第一句话就是健脾不如补肾,肾它就没这个副作用了。

六味地黄丸只要不用熟地,用生地,杞菊地黄它就不会碍胃,所以第一句虚证健脾不如补肾。

第二句话补肾不如调肾?

温阳的药应该加一个滋阴的药,叫阴中求阳,单纯滋阴不如加一味温润的药,阳中求阴,调肾阴阳,这疗效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个对临床非常有指导意义,调肾的药主要就是杞菊地黄汤。

它里面四个主要的药:

枸杞子、白菊花、生地和黄精。

原方是山萸肉,我给它改成了黄精。

山萸肉价格太贵,黄精便宜呀,另外山萸肉补阴呀,滋阴只滋肝和肾的阴,黄精可是肝肾脾三个阴都滋,而且黄精还能健脾补气,因为气和阴互根,阴虚里面加个补气的药,这养阴的作用就大大提高,这个效果就是很明显了,所以杞菊地黄汤改成了枸杞子、菊花、生地和黄精。

菊花呢一共有三种:

一种是白菊花,一种是黄菊花,还有一种是野菊花。

滋阴平肝主要用白菊花,野菊花清热解毒,有心血管的效应,假如心血管病的调肾,你就用野菊花;

黄菊花用的比较少,它就是平肝,作用比较单纯。

不用熟地要用生地,它不会碍胃。

阳中求阴,温阳的药中医讲有两类。

一类是温燥:

附子、肉桂、仙茅、阳起石,加上鳖、鹿茸,这都是温阳,但是温燥,温燥能温阳,很容易伤阴,阳温了伤了阴了,阴阳就不平衡了,所以我临床调肾的温阳药不用这些温燥的药,用温润的药。

温润药有什么呢?

主要就蛇床子、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加上杜仲和桑寄生。

仙灵脾用5g,不会燥。

这个杜仲呀,在北方可能生杜仲有,到南方就没有生杜仲。

这次我去广州湛江,治病人高血压,它没有用生杜仲,用了炒杜仲。

另外杜仲的作用,掰开来里面的胶丝、白丝起作用,一炒胶丝就没了,杜仲炭就更没了,这样杜仲等于不用。

炒杜仲和杜仲炭仅用在妇女月经过多,要调肾阴阳,这个时候才用炒杜仲,或者杜仲炭,其它补肾,因为肾的阴阳不调,必须用生杜仲。

当然阴中求阳不要全加,里面选一个轮着用,这个礼拜选这个,下个礼拜选那个,中医讲守法易药,就会提高疗效。

阴中求阳:

温阳药里面用几个滋阴药,它就明显提高疗效。

滋阴药用什么呢?

用女贞子、旱莲草、麦冬和芦根。

注意我里面没用玉竹,玉竹也能滋阴,但玉竹非常滋腻,会倒胃口。

这几个药里面挑一两个,加在温阳药里面会明显提高疗效。

还有一个阿胶珠,原来用阿胶。

为什么改成阿胶珠?

阿胶熬药很难,必须烊化,不烊化阿胶化不了,等于不喝,所以我改成了阿胶珠。

阿胶珠就阿胶拿蛤粉炒了,炒成小圆球。

这不要烊化,直接煮就行了。

当然里面还有两个法:

一个是知柏地黄汤,一个是加减二仙汤。

这我跟我的好几位学生直接也来了,他们都知道区别应用,总而言之要调肾。

第二个虚证增加疗效还有好几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要间治取效。

间接治疗用气血阴阳的关系,用脏腑的关系,来间接地取效。

比如:

补气药里面加上养血的药,就气和血的关系。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你比单纯的补气单纯的养血效果会明显的提高。

当然阴阳我已经讲了,还有脏腑的关系。

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