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93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汇总(附教学设计及反思、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和习作)

16.宇宙的另一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3.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

2.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本插图)师: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呢?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宇宙图片)看完图片后,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所看到的宇宙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

宇宙的另一边)大家齐读课题,要读出你对宇宙另一边的好奇感。

那么,文中作者猜想宇宙的另一边会有哪些秘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

浩瀚:

形容广阔或壮大。

汩汩: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气喘吁吁: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穿梭:

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白茫茫:

形容一望无边的白。

(用于云、雾、雪、大水等)

3.认识作者。

(先指名说,教师再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陈诗哥,本名陈开斌,1981年1月生于广东肇庆,现供职于深圳市红树林杂志社,中国作协会员。

2009年开始发表童话,作品见于《花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报刊,入选各种年选。

2012年5月出版童话集《几乎什么都有国王》,2014年11月出版长篇童话《童话之书》、童话集《故事马上开始》。

他曾荣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儿童文学》金近奖,被评为第二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

4.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幻想在很远很远的宇宙的另一边,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所有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都和宇宙的另一边的事物一一对应。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师重点指导:

“乘”,中间是“禾”,右边是“匕”,不是“七”;“密”与“蜜”字音、字形相近,易混淆。

2.学生每个生字临摹一遍,写5遍,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师点拨:

学生评价时,先说写得好的地方,再针对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哪些秘密呢?

”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个问题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激发想象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用“_____”画出总写宇宙的另一边秘密的相关句子。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二)小组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宇宙的另一边详细叙述了哪些秘密。

1.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2.全班交流,预设:

(1)宇宙的另一边的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与“我”做着相类似的事情。

想一想:

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还会做些什么?

(2)宇宙的另一边与地球的不同之处。

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

(3)宇宙的另一边上学和课堂上的情景。

①宇宙的另一边的课堂与我们现在的课堂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更喜欢哪种上课方式,为什么?

②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怎么学的?

倘若你此时穿越到宇宙的另一边的课堂上,老师让你出一道加法题,你会怎么出?

③宇宙的另一边乘法是怎么学的?

对比你所学的乘法知识,说说你认为哪种学习方式更容易接受。

④发挥想象,说说你认为宇宙的另一边减法和除法会怎么学。

(4)宇宙的另一边如何写关于风的文章?

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你会怎么写?

(三)想象一下:

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三、拓展阅读

陈诗哥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可是他却选择用童话来表达内心。

这些想象有的幽默,有的特别,有的优美,有的深邃,有的灵动……不论什么特点的想象,都带着天才的气息。

同学们课下可以去图书馆找找他的其他作品,认真地读一读,相信你会知道得更多,你的内心世界会变得更丰富。

[教学板书]

16宇宙的另一边

总写: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分写那个孩子是另一个我

与地球的不同之处

上学和课堂上的情景

如何写关于风的文章充满童趣想象奇特

[教学反思]

《宇宙的另一边》是陈诗哥写的一篇童话。

他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幻而富有哲理的童话世界。

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晰,先总写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再分写宇宙的另一边与这一边的不同之处。

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围绕总——分的思路来设计本课,重点围绕宇宙的另一边上课时的情景进行展开。

由于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完全打开了思路。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为什么?

假如你也有像孙悟空那样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

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她就是这棵大树。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指导朗读:

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

读出惊喜的语气。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师重点指导:

“继”字注意笔顺,最后一笔为竖折;“狐狸”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犭”,写的时候注意要左窄右宽。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思考:

“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2)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有爱心)

(3)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课件出示妈妈住进“我”的鸟窝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的心里十分矛盾)“失望”是什么意思?

(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3)指导朗读:

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3.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

这时“我”有什么表现?

“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1)教师小结:

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2)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了一棵大树吗?

(不是)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3)指导朗读:

读出“我”的后悔,在朗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的特点。

4.课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

(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2)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

(为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3)“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4)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5.读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

(“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

英英!

”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3)“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

(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

(4)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

1.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教学板书]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不想吃饭变成树

妈妈、小动物住进鸟窝

饿得流口水妈妈最了解我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母亲是最关心自己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时,我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交流读过的有关想象的课文,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通过按手指印想象事物、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竖线、圆和点)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奇思妙想”的游戏吧,看谁能根据课件上的图形想象一个故事。

2.大胆想象的世界魅力无穷。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大胆想象的,把你认为有意思的想象与大家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在写想象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的写法又有哪些特点呢?

(立足生活大胆想象和拟人化的写法让想象故事更有吸引力)

二、学习“初试身手”

过渡:

你瞧,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很多奇妙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

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1)学生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画得新奇。

(2)展示学生作品,由小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师生评议。

2.课件出示:

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故事。

(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给出的开头,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开头编故事。

(2)师引导:

第一个故事需要抓住“瞌睡虫去寻找自己的朋友”,想象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事;第二个故事需要抓住关键词“颠倒村”,那里的事物与现实完全不一样,小牧童在颠倒村又会发生怎样惊险有趣的故事呢?

(3)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分组,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起接龙编故事,派小组代表讲故事,选出最佳小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将“初试身手”中的故事接着写完,当作本单元的习作。

3.总结:

小故事,大智慧。

希望同学们能掌握方法,走进想象的世界,创作出自己的精彩。

[教学反思]

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大胆想象可以拥有奇异的经历,实现美好的愿望。

在“手指画”的教学中,我通过绘画、说话及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展开想象的能力。

在“接龙编写故事”的教学中,我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掌握了续编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续编的故事情节中体现出了学生可贵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