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29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云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x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B、C、D、

2、已知中,∠A=110°,则∠B的度数为()

A、110°B、100°C、80°D、70°

3、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B、C、D、

4、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A、3,4,5B、4,5,6C、5,12,13D、6,8,10

5、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6、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7、当x<2时,直线上的点(x,y)的位置是()

A、在x轴上方B、在x轴下方C、在y轴左侧D、在y轴右侧

8、点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A、B、C、D四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9、当1<a<2时,代数式的值是()

A、1B、-1C、2a-3D、3-2a

10、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32,∠C=120°,AE⊥BC,AF⊥CD,垂足为别为E、F,连结EF,则△AEF的面积是()

A、8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是8cm,则△ABC的周长是cm

12、计算=

13、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其逆命题是

.逆命题是命题(填“真”或“假”).

14、当m满足时,一次函数y=(6-2m)x+3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5、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12,则第三边长为

16、已知四条直线y=kx-3,y=-1,y=3和x=1所围成四边形的面积是12,则k的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2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

(1)

(2)

18、某大学一年级若干名新生在进行军训实弹射击测试中,成绩如下表所示:

(1)求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本次测试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1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射线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OP=8.

(1)射线OP与y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2)求点P的坐标

20、

(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且平行于直线,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x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y=(m+1)x+(2-n),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求出m,n的取值范围

21、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DE⊥AC于点E.

(1)当AD=10.4cm时,BC=cm;

(2)当∠CAD=32°时,求∠CDE的度数;

(3)当AE:

EC=3:

1,且DC=6cm时,求AC的长.

22、在某段呈直线的江面上从西到东有甲、乙、丙三个码头,某天(非汛期,水流速度可忽略不计)一慢轮与一快轮分别从甲、丙两码头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轮同时达到乙码头停泊在一起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按各自原来的速度同时驶往甲码头后停航,设慢轮行驶的时间为x(单位:

小时),两轮之间的距离为y(单位:

千米),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km)

(km)

(1)甲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千米;

(2)求两轮各自的速度;

(3)求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

5

23、在正方形ABCD中,BD是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段CD上,请按题意补全图;

(2)AH与PH的数量关系是;AH与PH的位置关系是;

对以上所填的两个结论均加以证明(若需要的话请另外画图)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

A.y=﹣4x B. C.y=x2 D.y=x+3

【考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分析】依据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

A、y=﹣4x是正比例函数,故A正确;

B、y=是反比例函数,故B错误;

C、y=x2是二次函数,故C错误;

D、y=x+3是一次函数,故D错误.

故选:

A.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110°,则∠B的度数为(  )

A.110° B.100° C.80° D.70°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180°,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A+∠B=180°,

∵∠A=110°,

∴∠B=70°,

故选:

D.

 

3.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分析】原式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A、原式=()2=32=9,错误;

B、原式=|﹣2|=2,错误;

C、原式=|﹣7|=7,正确;

D、原式=|x|,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

A.3,4,5 B.4,5,6 C.5,12,13 D.6,8,10

【考点】勾股数.

【分析】分别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最长边的平方,看看是否相等即可.

【解答】解:

A、∵32+42=52,

∴以3、4、5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即3、4、5是勾股数,故本选项错误;

B、∵42+52≠62,

∴以4、5、6为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即4、5、6不是勾股数,故本选项正确;

C、∵52+122=132,

∴以5、12、13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即5、12、13是勾股数,故本选项错误;

D、∵62+82=102,

∴以6、8、10为边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即6、8、10是勾股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5.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解:

∵解析式y=﹣3x﹣2中,﹣3<0,﹣2<0,

∴图象过二、三、四象限.

故选A.

 

6.下列各统计量中,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频率

【考点】统计量的选择.

【分析】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方差、标准差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大小进行选择.

【解答】解:

能反映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是方差或标准差,

故选C.

 

7.当x<2时,直线y=2x﹣4上的点(x,y)的位置是(  )

A.在x轴上方 B.在x轴下方 C.在y轴左侧 D.在y轴右侧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根据x<2求得y的对应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y=2x﹣4,

x=.

∵x<2,

∴<2,

解得y<0.

即在x轴的下方.

故选:

B.

 

8.点A、B、C是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点D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A、B、C、D四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在平面内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平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求解.

【解答】解:

由题意画出图形,在一个平面内,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与D点恰能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符合这样条件的点D有3个.

故选:

C.

 

9.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  )

A.﹣1 B.1 C.2a﹣3 D.3﹣2a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分析】利用a的取值范围,进而去绝对值以及开平方得出即可.

【解答】解:

∵1<a<2,

∴+|1﹣a|

=2﹣a+a﹣1

=1.

故选:

B.

 

10.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32,∠C=120°,AE⊥BC,AF⊥CD,垂足为别为E、F,连结EF,则△AEF的面积是(  )

A.8 B. C. D.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先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BC=CD=AB=AD=8,∠B=60°,∠D=60°,则可判断△ABC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则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EAC=30°,∠FAC=30°,CE=BE=4,CF=FD=4,所以∠EAF=60°,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AE=CE=4,AF=CF=4,于是可判断△AEF为等边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解答】解:

∵菱形ABCD的周长为32,

∴BC=CD=AB=AD=8,

∵∠C=120°,

∴∠B=60°,∠D=60°,

∴△ABC和△ACD都为等边三角形,

∵AE⊥BC,AF⊥CD,

∴∠EAC=30°,∠FAC=30°,CE=BE=4,CF=FD=4,

∴∠EAF=60°,AE=CE=4,AF=CF=4,

∴△AEF为等边三角形,

∴△AEF的面积=×(4)2=12.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若△DEF的周长是8cm,则△ABC的周长是 16 cm.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由于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DE是△ABC的中位线,那么DE=AC,同理有EF=AB,DF=BC,于是易求△ABC的周长.

【解答】解:

如图所示,

∵D、E分别是AB、B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C,

同理有EF=AB,DF=BC,

∴△DEF的周长=(AC+BC+AB)=8cm,

∴△ABC的周长=16cm,

故答案为:

16.

 

12.计算= 1 .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首先化简二次根式,再计算括号里面的,然后计算除法即可.

【解答】解:

=(3﹣2)÷=÷=1;

故答案为:

1

 

13.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其逆命题是 “如果这两个实数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 .逆命题是 真 命题(填“真”或“假”).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先写出命题的逆命题,再对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其逆命题是“如果这两个实数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

逆命题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

“如果这两个实数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真.

 

14.当m满足 <3 时,一次函数y=(6﹣2m)x+3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6﹣2m>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

当6﹣2m>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m<3.

故答案为:

m<3.

 

15.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则第三边的长是 13或 .

【考点】勾股定理.

【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4既可以是直角边,也可以是斜边,所以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12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况,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解答】解:

设第三边为x,

(1)若12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

52+122=x2,

∴x=13;

(2)若12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

52+x2=122,

∴x=;

∴第三边的长为13或.

故答案为:

13或.

 

16.已知四条直线:

y=kx﹣3,y=﹣1,y=3,x=1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是12,则k的值是 ﹣2或1 .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求出直线y=kx﹣3与y=﹣1和y=3的交点坐标,由于四条直线所围的图形为直角梯形,也就求出了梯形上下底和高的长.根据直角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出关于k的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

【解答】解:

在y=kx﹣3中,令y=﹣1,

解得x=;

令y=3,x=;

当k<0时,四边形的面积是:

[(1﹣)+(1﹣)]×4=12,

解得k=﹣2;

当k>0时,可得[(﹣1)+(﹣1)]×4=12,

解得k=1.

即k的值为﹣2或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

(1)

(2).

【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

(1)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即可;

(2)先运用乘法法则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再合并即可.

【解答】解:

(1)

=7+6﹣12

=;

(2)

=6﹣2+﹣1+5+4

=10+3

 

18.某大学一年级若干名新生在进行军训实弹射击测试中,成绩如表所示:

环数

6

7

8

9

10

人数

1

4

2

1

2

(1)求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本次测试的众数是 7 ,中位数是 7.5 .

【考点】众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分析】

(1)根据平均成绩=,求解即可;

(2)先将该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中位数,再找出该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即为众数.

【解答】解:

(1)平均成绩===7.9(环)

答:

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7.9环.

(2)将该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6,7,7,7,7,8,8,9,10,10,

可得出中位数为:

=7.5,众数为:

7.

故答案为:

7,7.5.

 

1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射线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OP=8.

(1)射线OP与y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60° .

(2)求点P的坐标.

【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

(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知OP与y轴正半轴的夹角为60°

(2)过点P作PA⊥x轴于点A,然后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PA与OA的长度.

【解答】解:

(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知OP与y轴正半轴的夹角为90°﹣30°=60°;

(2)过点P作PA⊥x轴于点A,

∵∠POA=30°,

∴PA=OP=4,

由勾股定理可知:

OA=4

∴P的坐标为(4,4)

故答案为:

(1)60°

 

20.

(1)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5)且平行于直线,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x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y=(m+1)x+(2﹣n),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求出m,n的取值范围.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

【分析】

(1)根据互相平行的两直线解析式的k值相等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点(3,﹣5)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

(2)要使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则应使m+1≠0,2﹣n<0,求解即可.

【解答】解: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0).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平行,

∴k=﹣2,

∴y=﹣2x+b.

把(3,﹣5)代入,得

∴﹣6+b=﹣5,

∴b=1,

∴y=﹣2x+1;

(2)一次函数y=(m+1)x+(2﹣n)中令x=0,得到y=2﹣n,

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得到2﹣n<0,

解得n>2,

y=(m+1)x+(2﹣n)是一次函数,因而m+1≠0

∴m≠﹣1,即当m、n为m≠﹣1,n>2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下方.

 

21.如图,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DE⊥AC于点E.

(1)当AD=10.4cm时,BC= 10.4 cm;

(2)当∠CAD=32°时,求∠CDE的度数;

(3)当AE:

EC=3:

1,且DC=6cm时,求AC的长.

【考点】矩形的性质.

【分析】

(1)依据矩形的对边相等求解即可;

(2)依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解即可;

(3)设EC=x,则AE=3x,AC=4x,然后证明△DEC∽△ADC,最后依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出求解即可.

【解答】解:

(1)∵ABCD是矩形,

∴DC=AD=10.4cm.

故答案为:

10.4.

(2)∵ABCE为矩形,

∴∠ADC=90°.

∴∠DAC+∠ACD=90°.

∵DE⊥AC,

∴∠CDE+∠ACD=90°.

∴∠CDE=∠CAD=32°.

(3)∵∠CDE=∠CAD,∠ACD=∠DCE,

∴△DEC∽△ADC.

设EC=x,则AE=3x,AC=4x.则,即,解得:

x=3.

∴AC=12cm.

 

22.在某段呈直线的江面上从西到东有甲、乙、丙三个码头,某天(非汛期,水流速度可忽略不计)一慢轮与一快轮分别从甲、丙两码头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而行,两轮同时达到乙码头停泊在一起并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按各自原来的速度同时驶往甲码头后停航,设慢轮行驶的时间为x(单位:

小时),两轮之间的距离为y(单位:

千米),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甲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 420 千米;

(2)求两轮各自的速度;

(3)求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

(1)根据函数图象直接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题意得出慢车往返分别用了4小时,慢车行驶4小时的距离,快车3小时即可行驶完,进而求出快车速度以及利用两车速度之比得出慢车速度;

(3)利用

(2)所求得出D,E点坐标,进而得出函数解析式,求出点E的横坐标即可得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1)由题意可得出: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20千米;

故答案为:

420;

(2)由题意可得出:

慢车和快车经过4个小时后相遇,相遇后停留了1个小时,出发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增大,快车到达甲地后两车之间的距离开始缩小,由图分析可知快车经过3个小时后到达甲地,此段路程慢车需要行驶4小时,因此慢车和快车的速度之比为3:

4,

∴设慢车速度为3xkm/h,快车速度为4xkm/h,

∴(3x+4x)×4=420,x=15,

∴快车的速度是45km/h,慢车的速度是60km/h.

(3)由题意可得出:

快车和慢车相遇地离甲地的距离为4×45=180km,

当慢车行驶了7小时后,快车已到达甲地,此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180﹣3×45=45km,

∴D(8,45),

∵慢车往返各需4小时,

∴E(9,0),

设DE的解析式为:

y=kx+b,

∴,

解得:

∴线段DE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45x+405(8≤x≤9).

 

23.在正方形ABCD中,BD是对角线,点P在射线CD上(与点C、D不重合),连接AP,平移△ADP,使点D移动到点C,得到△BCQ,过点Q作QH⊥BD于点H,连接AH,PH.

(1)若点P在线段CD上,请按题意补全图;

(2)AH与PH的数量关系是 相等 ;AH与PH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

对以上所填的两个结论均加以证明(若需要的话请另外画图)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

(1)先依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BCQ,然后过点Q作QH⊥BD,垂足为H,最后连接AH和PH即可;

(2)先证明AD=PQ,然后再证明△DH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DH=HQ,然后依据SAS可证明△ADH≌△PQH,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解答】解:

(1)依照题意,补充图形,如图1所示.

(2)当点P在线段CD上时(图1所示).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

DP=CQ,

∴DC=PQ.

∴AD=PQ.

∵ABCD为正方形,

∴∠HDQ=∠ADH=45°.

又∵QH⊥BD,

∴∠HQD=45°.

∴∠HDQ=∠HQD=45°.

∴DH=HQ,∠ADH=∠PQH.

在△ADH和△PQH中,

∴△ADH≌△PQH.

∴AH=QH,∠AHD=∠PHQ.

∵∠DHP+∠PHQ=90°,

∴∠DHP+∠AHD=90°.

∴AH⊥QH.

当点P在C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

DP=CQ,

∴DC=PQ.

∴AD=PQ.

∵ABCD为正方形,

∴∠HDQ=∠ADH=45°.

又∵QH⊥BD,

∴∠HQD=45°.

∴∠HDQ=∠HQD=45°.

∴DH=HQ,∠ADH=∠PQH.

在△ADH和△PQH中,

∴△ADH≌△PQH.

∴AH=QH,∠AHD=∠PHQ.

∵∠DHP+∠PHQ=90°,

∴∠DHP+∠AHD=90°.

∴AH⊥QH.

故答案为:

相等;垂直.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