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13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分)12、借酒消愁愁更愁。

此命题反映了应激的行为反应(2分)。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2分)。

尽管这些物质滥用对身体没有益处,但这些不两行为能达到暂时麻痹自己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之目的(2分)。

如果从情绪方面来阐述,给3分。

2、杯弓蛇影。

此命题可解释为错觉现象(2分)。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1分)。

胆小的人心中害怕会将弓箭映在水中的影子看作是他所害怕的动物,蛇(1分)。

个人的过去经验、情绪状态、产生错觉时的情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知觉(2分)。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此命题揭示了人格所具有的独特性[或差异性]特征(2分)。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过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与组织(1分),它显示出个体心理方面的独特性(1分),个体间人格上的差异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兴趣、需要、动机等行为倾向及行为方式的不同内容和发展水平上(1分),因此,才有内在人格特征与外在的相貌、行为相符合的说法。

(1分)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饱而知荣辱。

此命题反映了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2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类的需要可按照发展的顺序和层次分为五个等级,对个体而言,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或基本满足,才有可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2分)。

即命题所述,只有在基本的饮食、穿衣、住房等生理和安全需要都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意识到礼仪、荣耻等涉及社会交往和自尊等的高层次的需要(2分)。

5、借酒浇愁愁更愁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要从示范作用来分析(2分)。

示范作用属于社会学习理论,人的正常的或病态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以及其伴随的心身反映)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1分)示范作用包括四个过程:

注意阶段、保持阶段、行为阶段、强化阶段。

(2分)学习是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行为学习的示范作用。

7、试析“欲速则不达”的心理现象。

主要是从动机方面我分析(2分)。

动机的概念:

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分)动机是影响问题解决得心理因素,使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

(1分)欲速则不达讲的是解决问题的动机过强,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分)

8、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命题反映了“反向”这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3分)。

反向是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3分)。

“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反向的典型表现。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这是一种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4分)。

是对想吃而又吃不到葡萄,而以酸的为“理由”,为自己辩解,使吃不到葡萄的状况“合理化”。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此命题反映的是感觉适应现象(2分)。

感觉适应是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2分)适应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嗅觉的适应性最强,此命题是嗅觉适应。

1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此命题反映的是情绪状态——心境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作用(2分)。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一种情绪状态。

心境的这种持续长久弥散的状态可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2分)。

此命题中的忧者和喜者所具有的忧和喜的情绪状态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活动,使得他们在认识和评价其他事物时具有了与其心境一样的状态。

1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此命题是“合理化”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体现(2分)。

指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2分)。

命题所反映的自我安慰的心理正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1分)。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评估

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可用一些方法来作客观描述,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等(1分),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2分)。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时间内(1分),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1分),它周围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1分)。

3、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健康,目前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1分),二是指心理健康状态(1分),三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1分)

4、系统脱敏法

这是行为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由WOLPE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1分)。

治疗医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映,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分)。

5、定势

这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使人以特定的方式进行认识或行为,或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2分)。

一般在相同相似情境中,定势有助于问题解决,但在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则可能会起消极作用(1分)

6、癌前性格

现代的一些行为学家提出了一种“C型行为模式”(1分)。

这种行为模式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高度的顺从社会,他们一般过分谨慎、忍让、追求完美、情绪不稳定而又不善于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常常有沮丧、无助、悲伤等负性情绪情绪体验(1分)。

这种人格特征被证明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性格称为“癌前性格”(1分)。

7、示范作用

班杜拉(1分)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1分)的概念之一,它强调(1分)通过对具体模型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可以使人学会一种新的行为类型。

8、智力

属于一般智力(1分),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1分),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1分)。

9、社会支持

(3分)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10、病人

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1分)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障碍(1分)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1分),统称为病人。

11、感觉的适应

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适应现象(2分)。

适应可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1分)。

12、需要层次论

是由马斯洛提出的(1分),他将人类的主要需要依其发展顺序及高低分为5个层次(1分),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13、投射测验

是指观察者对一些模糊的或者无结构材料所做出的反应(1分),被试者的想象而将其心理活动从内心深处暴露或投射出来的一种测验(1分)。

从而使检查者得以了解被试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

14、心身疾病

或称心理生理疾患(1分),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2分)。

15、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所建立的心理学学派(1分)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2分)

16、当代医学模式

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1分)

它要求在疾病和将抗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分)

17、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1分)、心理(1分)、社会(1分)等方面的变化。

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线

18、合理化是常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又成文饰作用。

(1分)致以个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常常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以及原谅自己而摆脱痛苦。

19、精神分析理论

是由FRUDE所创立的心理学理论(1分),包括心理结构理论(1分)和人格理论(1分)

20、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1分)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1分)。

如一边上课,一边记笔记(1分)。

21、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1分),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1分)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分)。

22、精神分析疗法

23、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豪斯(1分)对遗忘规律(1分)所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绘制的,揭示记忆材料的保存数量(或遗忘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该曲线表明(1分):

在对记忆材料识记后的最初一端时间遗忘快,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材料遗忘的数量逐渐减少,遗忘速度也变得更加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24、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2分)。

机体生理性需要

是否获得满足是情绪产生的基础(1分),或指出情绪的特征给1分:

具有两极性、明显的情境性、较大的冲动性以及明显的外部表现的特征;

或指出情绪与情感不同给1分,或指情绪的基本形式给1分。

25、心理应激

答案一:

从“过程”理论思路(1分)定义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线答案二:

应激是由应激刺激(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其它许多有关因素所构成的多因素的概念。

26、惩罚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或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之一)(1分),由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指(2分)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

27、人格障碍

从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2分)。

这种人格发

展的畸形与偏态程度,表现出固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

病态人格等(1分)。

28、医学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分支(1分),不同于普通心理咨询,有它自身的重点和任务,主要对象(1分)是病人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们,着重处理(1分)医学领域的心理学问题,也运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如药物),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