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94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方案设计总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设计依据

1、甲方设计委托书;

2、该地块控制性规划图;

3、该地块勘测定界略图及坐标点;

4、该地块现状(航测)图

5、国家及平顶山高新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

6、各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资料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定:

(1)《民用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9)国家及地方其他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及规定

二、设计基础资料

1、城市简介: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现辖舞钢市、叶县、鲁山、宝丰、郏县五个县(市),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

市区面积90多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平顶山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备受中外瞩目。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距棚户区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焦桐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

2、地区气象:

 

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

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5A级石人山(尧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山明水秀,交相辉映,堪称一方胜景。

3、历史文化:

市辖区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古汉语“应”“鹰”通假,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

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风穴寺和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中国曲协命名的“中国曲艺城”,是世界叶姓、刘姓华人的祖籍地。

4、地震基本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度为0.05g。

三、工程区位及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平顶山高新区任庄棚户区村庄改造项目

2、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高新区,位于科技街两侧,中巷以东,花园路以西,建设路以南,地块北边有穿流而过的天然河流,周边自然环境优越,四面均有道路贯穿,东边还有高速穿插,交通便利,是一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有得天独厚的地产开发潜力,是建设高档社区的阳光地带。

3、工程概况

任庄棚户区村庄改造项目是由平顶山市东部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一个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兼顾商业、休闲等相关功能的高档首席亲水社区。

用地面积约57亩,地块周边道路将社区分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两块地,其中该地块为安置区,容积率2.80,以十八层住宅为主,户型为小套60平方米,中套90平方米,大套135平方米,共1146户。

任庄棚户区村庄改造项目是一个规划合理、功能齐备、造型美观、文化气氛浓郁的高档亲水社区,是精品生活的示范社区区。

本地块总用地面积3842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1673平方米,容积率为2.80,建筑密度为28.11%,绿化率为35.1%,总居住户数为1146户。

第二章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目标:

用最优秀的设计为我们的楼盘赢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打造棚户区第一盘,营造棚户区独一无二的诗意栖居,让城市繁华触手可及,自然山水轻松相伴,成为棚户区楼市上的璀璨明珠。

二、项目定位:

本项目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块位于科技街两侧,中巷以东,花园路以西,建设路以南,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同时北边有穿流而过的天然河流。

周边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产开发潜力。

1.战略定位

平顶山高新区首席亲水大型安置区

2.形象定位

精品生活的示范区

新兴的休闲文化据点

高贵典雅的简欧风格社区

3.市场定位

目标客户群为市区居民及任庄的居民,本楼盘将面向平顶山高新区中、高档住宅市场。

4.景观定位

高品质、近自然、可持续的组团式水系景观。

综上,设计因地制宜,从整个地理位置及市场需求出发,综合各方面优势,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科学的产品定位,完美的空间布局,可行的开发进程。

(1)、科学的产品定位:

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综合现有地况,合理进行产品定位,使居住产品多样化,可选性强。

(2)、完美的空间布局:

本规划将亲水景观社区的概念融入整个小区的开发规划中,景观设计优先考虑公共空间,重视邻里关系的建设,以现代都市宜居生活为设计理念,用始终贯穿于整个社区的景观水元素联系起未来社区内的每一位业主,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创造出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景观环境。

同时将区域景观延伸,使景观与每一户亲密接触,强调自然的养生、人的参与性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将为平顶山高新区民提供一片理想的现代公园式生活领地。

(3)、可行的开发进程:

结合周边道路分布及周边环境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小区,综合多样化的产品定位与合理的规划布局,为分期开发创造条件。

三、设计理念

1.新都市主义

紧凑的步行友好的,混合使用的邻里社区。

互相联系的街道网络成为步行化空间。

为不同居民创造日常交流的机会,使居住区成为真正的社区。

合理的规划和设置公共交通。

景观水系在社区范围内合理分布。

2.街区概念

强调街道生活多元化,提升街道活力和生命力,营造高素质社区。

安置区主要的出入口设置标志,出入社区的汽车减速,从而减少汽车通勤对社区生活品质的影响。

真正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生活活动模式的、以人为本的社区。

3.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采用适宜步行、自行车等低能耗交通工具的交通组织设计、绿色环保建筑和生态保护,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健康住宅

“健康住宅”就是指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的住宅。

生活与自然同在——天道自然、休憩安性。

居家与健康同在——相土尝水、辩方正位。

物质与精神同在——物谐其趣、人乐其天。

综上,设计尽力打造出一个具有简欧风格的特色楼盘,彰显时代,富有情趣,沉稳中不乏激情,质朴中蕴含细腻,展示出一种尊贵、浪漫、富足、亲近自然的平和生活态度。

四、设计指导思想

1、设计指导思想

遵循贯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在尊重原有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努力保持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努力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生态、美观、尊贵气质的理想居住环境。

总体规划采用南北向布局为主,保证较好的采光通风,同时多种产品结合,居住产品有18层一梯三户、18层一梯四户高层住宅等,同时配套有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独立商铺、等公共建筑功能,居住产品丰富,配套齐全,形成“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空间形态,沿道路有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时中心景观的布局与组团景观的结合及宅间绿地的有机点缀,使每个住户都能拥有较好的景观视野。

(1)保证该安置区的有效而持久的增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化,

一个高档优秀的大型社区,除了要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社区居住环境外,还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例如满足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人民日常生活功能的需求,减少土地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该安置区有效而持久的增值等。

在设计中我们除了努力提高社区内建筑、景观品质外,还努力的在结合周边环境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乃至平顶山高新区民提供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需求的配套设施,总结为六个一工程:

一条商业步行街,一条休闲文化商业街,一个社区服务,一个休闲文化广场,一个商业中心,一个景观中心,这是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满足他们社交、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活的舒适、方便的配套,同时也为平顶山高新区任庄市民提更了一个休闲、娱乐、社交的好去处,有效的提高了周边环境的价值,保证了社会效益的增值,也是保证该安置区有效持久增值的法宝。

当然这不是全部,我们除了这些,还根据每块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设置有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底层商铺,垃圾收集点等功能配套,以最大化提高社区的品质。

(2)个性化的设计

空间环境与建筑单体设计,充分体现尊贵不凡的特点,项目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基地现有条件,合理有效利用土地,根据地块的不同情况,挖掘项目个性,通过活泼且具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手法,营造出性格各异的人性化的现代居住社区。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丰富、适宜且具有个性的不同层次活动空间,实现环境空间系列对不同行为方式的支持,塑造富有活力的整体空间环境。

通过配置齐全的公共设施、配套设施来满足住户的不同需要。

(4)可操作性原则

加强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在不影响整体环境的前提下,使项目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便于提供多种生活模式,并设置多种特色居住空间,提升整个居住小区的生活品质。

五、项目规划详细说明

设计遵循贯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与“效益最大化”的设计原则,用最优秀的设计为我们的楼盘赢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打造棚户区第一盘,营造棚户区独一无二的诗意栖居。

科技街把地块分为两个小地块,分别为A1地块,A2地块,设计中既有个性化设计又从总体上把握设计,为提更该房地产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为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我们在两块小区之间设置了商业步行街,结合两地块内的相互对应的景观主轴,形成一纵一横两个轴线,方便形成景观节点,使组团地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同时,考虑到建设路和花园路为平顶山高新区的主要道路,人流量较大,在步行街入口处设形象大门,一方面有强化作用,另一方面提高社区形象。

A1地块,为安置区,采用环形车型主路,宅间小路呈枝状与主路相连,考虑尊重原有居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以十八层一梯三户为主,步行街入口两侧及北边最后一排为十八层板式楼,户型为小套60平方米,中套90平方米,大套135平方米,共762户,每户大小各一套,容积率2.80,景观设计为节约后期维护成本,以绿地,广场为主要景观特点,景观布置为“两轴一心”——个东西向景观主轴盒一个南北向景观主轴,同时南北两部分又各有一个景观中心,每户居民都有较好的景观环境,公共配套有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垃圾收集点、底层商业等。

A2地块,也为安置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地形特征,小区内车行主路为线状,入户道路直接与主路连接呈枝状放射到达每家每户,景观设计结合道路贯穿整个环内建筑间,建筑形式以18层一梯四户为主,以在保证小区品质的情况下尽力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地块与北边安置区相邻部分设商业步行街,沿道路周边设骑楼形式休闲文化商业街,业态分布考虑商业服务,创意书店,茶楼、休闲洗浴等,以满足人民的休闲文化需求,同时在主入口与小区主干道交叉口设休闲文化广场,前置大型音乐喷泉,形成社区居民的集散广场,充分吸纳人气,以带动休闲文化商业街,借小区之景提高其价值,同时将此处设为A2地块的人流入口,成为形象入口,总之,地块内建筑依托优越的自然景观来提高其价值及品质,最大化提升小区的档次及经济效益。

建筑造型设计以尊贵高雅的简欧风格为设计原则,通过屋顶高低的变化、相互穿插的组合以及退台的形式,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了丰富的“天际轮廓线”,住宅屋顶以暖色调为主,典雅大气,清新养眼,商业部分设置平屋顶,点缀其间。

同时通过外立面颜色、窗户、空调板等的细致处理,使整个建筑上下呼应、协调、平衡,同时单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可识别性。

建筑的外墙面为涂料和面砖相结合,整体色彩尊贵高雅,建筑物挺拔、高贵,居住区幽静宜人。

六、综合技术指标(见下表)

第三章道路交通、停车及绿化系统设计说明

一、道路交通系统

小区交通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景观化处理,采用非完全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将地下停车与宅前停车相结合,提高各住户单元的方便可达性。

组团主要道路宽6.0米,宅前路宽4.0米,社区内主要道路大都与景观设计结合,提高沿路景观品质,进而保证小区的品质。

二、停车系统

1、机动车停车位:

小区内的停车采用露天宅前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以地下停车为主,露天宅前停车为辅。

总停车位按户数100%设置。

2、非机动车停车:

各楼号均设置地下室,供存放使用,在地上,沿商业外墙设置自行车车棚。

三、景观绿化系统

1、景观设计遵循“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和“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及园林植物造景中“适地适树”原则设计理念。

在环境设计上强调整体规划的可识别性和建筑物风格特征的有机结合,采用“延景入空”的手法,在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小品、草坪,让建筑物融入整体的公共环境。

四、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1、“均好性”为本设计的特点。

在小区中心设置了中央公园和儿童乐园,配置健身设施,通过景观廊架和休闲步道相连接,以使所有的住房均享有良好的社区环境,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社区。

每栋楼附近均设有庭院,以矮墙、绿篱分隔,避免视线干扰。

低矮绿篱和高大树木立体结合的绿化方案延伸了绿化空间。

适当点缀的观赏型植物,增加生活情趣。

2、绿地设计种植的乔、灌、草占地比例及植物品种数量在规范要求内,并采用草、灌、乔立体种植的形式做到黄土不见天,提高绿量,增加净化空气的生态能力。

3、绿化系统设计在强调空间的围合感的同时,也强调视线的连续性和通透感。

在满足容积率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低密度,使社区住户能享受到更多的绿色;并在社区内形成多个放大的“节点”空间,住户能就近活动、休闲。

微地形造景手法的运用使社区内空间更有层次。

 

第四章建筑设计及消防设计说明

一、总体说明

本项目为高品质简欧风格的居住小区。

整个小区建筑布局合理,户型设计舒适,立面造型新颖。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好景观水系及绿化系统设计,采用非完全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将地下停车与宅前停车相结合,提高各住户单元的方便可达性,同时为了保证小区的品质,努力提高沿路景观品质,将道路交通设计与广场空间,人行步道,绿地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社区空间景观。

住宅楼建筑类别为二类,多层耐火等级为二级,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户型设计说明

1、合理安排各功能空间,按公私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的原则,保证居住的舒适性,住宅室内空间与群体空间尺度相适宜,满足居住空间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加强住宅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住宅总体上是户户朝南,户内以厅为中心,主要卧室全部朝南,光线充足。

2、小区住宅结合现代居住行为以及住房市场的要求,合适的位置放置相应的户型,并针对需要加入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设计,临景观中心处的户型设置观景阳台及入户花园。

同时按照住宅类型与标准,大户型与中小户型的有机结合,使整个小区的层次感比较强,从而提高住宅群落的功能和环境质量。

3、户型设计从居住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力求科学、合理、细致、同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使用弹性。

根据任庄市民需求,小区以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的二房二厅户型为主力户型,安排了二室二厅一卫、二室二厅二卫、三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一室一厅一卫等不同规格的住宅户型。

4、户型细部设计推敲深入细致,结合立面,考虑了空调机位的设置。

三、剖面设计及建筑材料

1、住宅层高为2.9米。

2、建筑材料的选择考虑到美观、经济和耐久性的要求。

住宅外墙以饰面砖为主,环保涂料为辅。

屋面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板,阳台用玻璃封闭,外窗采用双层气密窗。

四、立面造型设计

1、立面设计以尊贵高雅的简欧风格为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在简欧风格的基础上,统一中求变化,营造人文、现代、丰富的居住环境。

建筑群体强调高贵和谐、典雅尺度,整体造型细部丰富精致,沉稳中不乏激情,质朴中蕴含细腻,展示了一种高贵、浪漫、富足、亲近自然的平和生活态度。

2、住宅整体采用高贵、浪漫的基调,通过坡屋顶高低的变化、相互穿插的组合以及退台的形式,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了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通过露台、阳台、空调板等的细致处理,使整个建筑上下呼应、协调、平衡,同时单体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可识别性。

3、建筑的外墙面为涂料和面砖相结合,整体色彩淡雅,建筑物挺拔、高雅,居住区幽静宜人。

五、公共配套设施

采用分布集中化,半径合理化原则——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以及现代化商业设施的成功操作经验,本次规划商业采用沿地块周边布置与集中商业街相结合的方式,既提高了商业服务的水平和档次,又保证了小区内的静谧平和,同时,小区内不同位置根据需要并充分考虑服务半径设置有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垃圾收集点等,以便更好的为住户服务。

六、住区环境设计

1、日照:

满足规划条件,所有住户均有良好的南向日照。

2、通风:

建筑单体平面、户型及门窗开洞,均经过仔细推敲,有着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形成较好的穿堂风。

3、噪声:

建筑与道路之间种植树木,减少噪音污染。

环式道路及主题绿化设计,减轻了区内机动车带来的噪声。

外窗采用优质塑钢气密窗,保证分户墙体及户内隔墙的隔声指标。

4、节能:

建筑户户朝阳,减少东西方向开窗,降低空调费用,提高舒适程度。

阳台封闭,减少能源消耗。

5、污染:

建筑材料均采用无害材料。

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6、垃圾:

住宅楼前设有垃圾分类采集筒,分类收集垃圾。

小区设垃圾收集点,定时将垃圾集中收集,统一送出处理。

七、消防安全设计

1、消防安全设计依据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遵照执行。

2、小区设有6米宽的环道,可以进入各住宅组团。

3、整个小区设置相应的室外消火栓。

第五章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1)《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BDJ41/075—2006)

(2)《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BDJ41/062—2012)

2、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分区:

场地在河南省平顶山高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3、建筑设计方案阶段节能设计以及拟采取的节能措施

(1)建筑总平面的布置与设计,采用南北向布置。

冬季日照时可以较好的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夏季自然通风时,其自然通风的利用房间数,占全部房间的比例,不小于30%;

(2)主要房间避免了夏季东西向日晒,东西向房间窗户遮阳系数为0.7.其主要房间的西向数量,没有超过全部主要房间的20%;

(3)建筑物西向和南向在绿化景观设计时考虑采用高大落叶乔木。

4、施工图设计阶段拟采用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措施说明

(1)体系系数尽量控制在规定限制之内,减少外墙面积;

(2)采用的保温材料及做法:

外墙及屋顶保温材料均为半硬质矿(岩)棉板。

(3)挑檐,外凸构件,空调板等不能大墙面做保温的,外侧粉30厚胶浆料保温层,并提高外窗及外墙的保温措施,使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4)地下室外墙采用60厚半硬质矿(岩)棉板,防止内墙面结露。

(5)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房间板底贴60厚聚苯板。

(6)外窗保温措施,采用塑钢窗框,玻璃采用5+9A+5,空气层为9mm,外窗传热系数设计值为2.8w/m2●k;

(10)外门保温措施,

采用高档保温防盗门,户门传热系数设计值为1.7w/m2●k

第六章结构及设备设计说明

一、结构设计说明

平顶山高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ɡ。

1、设计使用年限:

建筑物设计基准期均为50年;

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各单体安全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

3、结构选型:

采用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4、基础选型:

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基和筏板基础

5、计算方法:

采用符合现行规范的PKPM系列结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计算。

二、给排水设计说明

1、给水系统规划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25MPA。

(2)、本工程从城市管道上接两根ND150MM的引入管。

建筑红线内,分别经两座水表井后,与小区管网相连接。

(3)、生活饮用水量:

最高日1214.25立方米,最大小时141.68立方米,平均时50.59立方米。

(4)、系统设置:

一层至五层由城市自来水水压直接供水,并另设计量水表。

六层以上采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

2、污水系统规划

(1)污水工程设计

A/本工程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道,降雨、融雪水部分蒸发及渗入地下,其余沿道路边沟汇入街边绿化带。

B/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合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C/生活污水排水量:

最高日1092.8立方米,最大小时127.5立方米,平均时45.53立方米。

(2)污水处理厂

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直接流入市政污水管网,然后流入平顶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三、消防系统规划

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

主要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并充分利用天然水体地下水作消防补水水源。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

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

设室外地下室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到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

管材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

本工程从市政道路上的自来水管上接两根DN150MM给水引入管,进入用地红线后与本工程室外环状给水管相连接,形成双向供水。

四、电信系统规划

1、电信管道必须与新区开发相结合。

2、住宅电信容量占全网的67%公建及其他电信容量占全网的33%计算。

3、规划小区主干道3孔电信电缆以满足小区居民的需要。

五、电力系统规划

1、人均综合用电量达到250KWH/人年。

2、各建筑单体由220/380V电源引入。

3、拟在社区服务用房设弱电设备间,电信网络及有线电视、信号源由公网光纤引入。

4、各单元设可视楼宇对讲系统。

5、供电电源设计:

采用高压进线方式,小区内采用箱式变电站供电。

6、照明设计:

住宅内部全部选用节能灯具,楼内公共照明也选用节能灯,

每户均设空调、有线电视、电话插座;

住宅单户用电负荷按8KW计算,复式住宅按12KW计算。

户内有线电视、电话各设置两个。

7、防雷接地系统

充分利用建筑物本身金属构件导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利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特殊要求的接地装置另行设置。

六、煤气系统规划

1、气源规划

规划以天然气或煤气为主要气源。

2、管网规划

由奎屯分输站供给的天然气经13KM的高压一级长输管线送至乌苏市门站,在门站调压、计量、加臭后进入城市输配管网。

城市输配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

进入小区后采用低压一级系统。

七、供热系统规划

本工程热源来自城市热力管网,城市热力管网热媒为95-70℃低温热水,最低工作压力为0.3MPA。

在地下建筑内设热交换站,热交换站为小区内所有地上建筑提供50-40℃采暖热水,总采暖热负荷为6972KW,采暖热指标为41.8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