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13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docx

每日一题君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每日一题君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

2017年3月20日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

(一)

【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

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

若人也,而今乃若是!

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

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

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

侯盖古之廉者也。

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

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

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

地名,指常州。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参考答案】

(1)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试题分析】

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以及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

(1)苟,如果;捐,舍弃;第一个为,成就;第二个为,构成;锥刀,锥刀尖般的微利;算,算计。

(2)奉,供养;身,自身;薄,俭薄;资,依赖。

(3)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知,了解;乌得,怎么能。

文言文翻译原则、标准、方法

1.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

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

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

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

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

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

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使之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

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

某些内容损及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论

【宋】曾巩

《书》记皋陶之说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释者曰:

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

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

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

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

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

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

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

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

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

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

故曰: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皋陶(go

yo):

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

丽:

施加。

察察:

明辨,清楚。

三宥三赦:

《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

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

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

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

不合常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率天下之善

及其所之既倦

B.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尽其道以待物矣

木欣欣以向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1.B

【解析】本末:

原委,始末。

2.C

【解析】

C项,焉: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

A项,之:

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

B项,也:

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

D项,以:

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3.B

【解析】

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4.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解析】此断句题,虚词是断句的关键,如而、焉、盖、也、如此。

5.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解析】

重要词:

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以(用什么)。

重要词:

于是(因此),刑(处罚),宁(宁可),薄、厚(轻、重)。

【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

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

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

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

(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能与功劳相称。

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

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

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

然而当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周知天下的故事,凭借他们官吏不是不能弄清天下的事情。

然而拥有智慧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了解,能够详尽清楚地了解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洞察。

一定会说,罪行有可疑而滥用刑罚,那么没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惩罚;功劳有可疑而没有奖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报。

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古时施行教化来带领百姓,当他们有罪的时候,像这样宽恕他们;古时制定法度来引导百姓,当他们没有功劳的时候,像这样给以厚赏。

可以说是尽力行善去爱护他们,尽力行道去接纳外物,不是忠厚到极点能这样吗?

皋陶因此被舜称道,舜因此治理好天下。

所以惩罚不一定要明察他的罪行;奖赏不一定要厚赏他的功劳,天下的百姓已经被他的忠心所教化,被他的仁厚所折服了。

所以说:

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不事杀戮的德行与民心相合。

圣人的品德施于百姓,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忠厚)啊。

到了周朝统治的时候,也制定了三宥三赦的法令,不敢决断有怀疑的事情,等到国家治理成功了,则忠直仁厚的教化推行到牛羊甚至草木。

汉文帝也推行这一主张来减轻刑罚,随着它的推广,民风也回归仁厚了。

推行的力度有轻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这样的话,《尚书》中的观点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1日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

(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雪屋记

(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

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

)居,冀免()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

宁独是邪?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参考答案】

(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试题分析】

(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

(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病共三个采分点。

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适:

正好;雨是动词。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借用为官员的代称。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

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

木处而颠:

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

土处:

住在洞穴中。

翻译题答题步骤

首先,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卫中行书

(唐)韩愈

大受足下:

辱书,为赐甚大。

然所称道过盛,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

不敢当,不敢当!

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少似近焉。

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则未敢自谓能尔也。

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

如愈者又焉能之?

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

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

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

此未易遽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似不在我。

惟君子得祸为不幸,而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以其所为似有以取之也。

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不可也。

贤不肖存乎己,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存乎己者,吾将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

足下曰:

命之穷通,自我为之。

吾恐未合于道。

足下征前世而言之,则知矣;若曰:

以道德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

则可也。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

诱:

诱导、引导。

B.少似近焉

少:

稍微。

C.此未易遽言也

遽:

仓促。

D.足下征前世而言之

征:

探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未敢自谓能尔也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其所不忘于仕进者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C.贤不肖存乎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存乎己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感谢卫中行对自己的称赞,表示在交友忠诚方面与自己稍微接近,并说这是自己仍需不懈努力的目标,受之有愧。

B.第二段拿追求富贵以救世的圣贤作比,表明自己求官不只是脱贫,还想济世救民。

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C.韩愈把人生的吉凶祸福视为必然。

他认为命运的困顿与显达,不取决于自己;认为一个人有无才能靠自己,名声好坏靠别人。

D.本文以自由多变的散句为主,穿插一些骈文句法,叙议结合,表达了自己简单而旷达的人生态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2)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

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1.D

【解析】征,应解释为用……来证明。

2.A

【解析】

A项,连词,表折;B项,代词,我/代词,它们;C项,介词,同于,引出对象,可不译/介词,同于,比;D项,助词,……的/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3.B

【解析】

B项,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不正确,这层意思文中未表明。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

(1)君子得福应是常理,而小人得福应是侥幸。

(2)我将听凭上天、他人而不用力去争取。

这样,我所坚守的难道不就简单而容易实行了吗?

【解析】

(1)题的恒幸是翻译的重点词语,要译得准确。

(2)题的任其约行重点词语,要译得准确,反问句也是翻译的重点。

译文要语意通顺。

5.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解析】

这题可根据实词断句法。

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参考答案】

大受兄:

承蒙来信,给予我的恩惠甚多。

然而你对我的称道太多,难道这就是所说的诱导他而想让他达到这种境界吗?

不敢当,不敢当!

从你的称道中我私下先取一两条接近我的情况的,那就是在对交友之道的忠诚而绝不背后另搞一套这一方面,和我的情况稍微接近。

这也不过是我内心之所好罢了,我坚持这么做,却不敢说自己能做到这样。

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以急切追求富贵利达而救世为事业的,那都是圣人贤士之事业,都是知道自己的智谋能力能够胜任的人。

像我韩愈,又怎能做到这一点?

与你初相识之时,我正十分贫困,衣食均有求于人。

此后又在汴州、徐州相见,当时我都是做幕僚,每月有一定的俸禄收入,与之前相比,富裕了大约百倍,但是您看我的饮食穿戴,有什么不同变化吗?

既然这样,那么我的志向,或许不是为此而热衷努力,我之所以念念不忘求官上进的原因,也是想将自己的小志向能在圣贤的大志向中实行啊。

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说清楚的。

大凡祸福凶吉的到来,似乎都不取决于我自己。

我想,君子遇祸是其不幸,而小人得祸应是常理;君子得福应是常理,而小人得福应是侥幸,根据他们的实际作为而自取祸福。

如果一定说君子就是得福,小人就是遇祸,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贤与不贤取决于自身,而富贵与贫贱、遇祸与得福则存在于上天,名声之好坏则取决于他人。

取决于自身的,我将勉力而行之;取决于上天、取决于他人的,我将听凭上天、他人而不用力去争取。

这样,我所坚守的难道不就简单而容易实行了吗?

你说:

命运的困顿与显达,取决于自我。

我认为此说未必合于常理。

你用前世的例子做证明来谈论此事,那是很明智的;如果说:

以修养道德为自己的责任,祸福的到来,可以不关于心。

这样说是可以的。

我现在居住在穷僻荒凉之所,出门没有驴马可骑,因此与别人多断绝往来,一室之中,有可以自得其乐之事。

你庆幸我又脱离了徐州兵乱之祸,那就不该安然而居、迟迟不到我这里来!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2017年3月22日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

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

【1】祁黄羊:

人名,晋国大臣。

后文解狐、午、腹(tn),均为人名。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

这与直接要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

首先浏览句子,找得分点,也就是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

的关键点是君问可非……也;回归文本,先要找到君问的内容,可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

特殊句式的考查方式有两个:

一是将它们放在翻译题中,作为翻译题的一个重要的采分点来考查;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出题,比如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

需要特别注意理解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些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几种类型,如本题B项考查了省略句,D项考查了判断句,再综合运用翻译的要求筛选选项,重点在于理解,本题的B项就属于曲解实词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光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

即位,行淫乱。

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延年曰:

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见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

光曰:

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

延年曰:

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

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