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415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亚五国政治Word文档格式.docx

1919年至1920年,红军将领伏龙芝和古比雪夫领导哈萨克斯坦各族劳动人民战胜了白卫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20年8月26日,根据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命令,成立了吉尔吉斯(后改为哈萨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首都奥伦堡,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1924年4月,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进行民族划界,将哈萨克人居住的其他地区也并入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并将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改名为哈萨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仍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1936年12月5日,哈萨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升格为“主权”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哈拉、费尔干纳、希瓦等地掀起了脱离沙俄帝国统治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

1918年4月,伏龙芝、古比雪夫等红军将领领导建立了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建首都于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大部分地区归属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劳动人民在红军的帮助下,粉碎了白卫军和巴斯马奇匪帮的进攻,保卫了苏维埃政权。

1924年10月27日,根据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划界,将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布哈拉人民共和国和花拉子模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塔什干市。

  1918年4月,中亚地区土耳其斯坦边区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塔什干举行,大会宣布成立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吉尔吉斯人分居在这个自治共和国的不同地区。

1918年至1920年,吉尔吉斯人在红军领导下参加了反对白卫军和巴斯马奇反动势力的斗争,捍卫了劳动人民苏维埃政权。

1924年根据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划界,10月14日成立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1925年恢复吉尔吉斯民族历史上的正确说法,将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改为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将该自治州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仍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

1936年12月5日,吉尔吉斯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加盟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在塔吉克斯坦北部地区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1918至1920年,塔吉克劳动人民在红军领导下参加反对白卫军和巴斯马奇匪帮的斗争,战胜了这两股反动势力。

1920年10月布哈拉封建汗国王朝被推翻,建立起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其中包括塔吉克斯坦北部地区。

1924年根据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划界,10月14日成立塔吉克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隶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

1929年10月16日,塔吉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从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分离出来,成立塔吉克苏维埃共和国,并升格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红军在土库曼斯坦地区领导劳动人民建立苏维埃政权。

1918年4月土耳其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成立,土库曼斯坦地区就归属于该自治共和国。

1918至1920年,红军打败了白卫军和英国武装干涉者,解放了土库曼斯坦其他地区。

1924年根据苏联政府在中亚地区的民族划界,10月27日成立土库曼苏维埃共和国,1925年升格为主权共和国,并加入苏联。

   

  二、独立前中亚五国的政治体制

  自1922年12月苏联成立到1991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1924、1936和1977年苏联三部宪法均规定苏联实行联邦制,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与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是“主权国家”,与联盟中央实行分权制。

然而,60多年实践证明,联邦制形同虚设。

因此,独立前在联邦中央一手控制下,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不仅与苏联政治体制基本一致,而且五国相互之间政治体制如出一辙,没有本国特色。

1977年苏联颁布新宪法之后,中亚五共和国于1978年4月也相继颁布了本共和国新宪法,对政治体制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一)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成

  1、共产党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领导核心

  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严格执行苏联宪法原则,均在本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共产党是“苏维埃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政治体制、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核心”;

共产党决定该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总方针,制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

此外,宪法均规定了以下内容:

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国家是“社会主义全民国家”,因此,国家“体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苏维埃行使国家权力。

苏维埃国家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自下而上经人民选举产生,向人民报告工作,而下级机关必须执行上级机关的决议。

苏维埃国家及其国家机关的活动基础是法制原则,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须经全民讨论和全民公决解决。

工会、共青团、合作社、创作协会和其他社会团体参加讨论和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但必须在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开展自己的活动。

  2、苏维埃是国家立法和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苏维埃是议行合一的机构,被认为是各共和国的政治基础,人民通过苏维埃行使国家权力,各级政权机关接受人民监督,并向人民报告工作。

人民代表苏维埃自成系统,由村镇、区、市、州人民代表苏维埃与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组成(乌兹别克共和国还设立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

最高苏维埃每届任期5年,州、市、区和村镇苏维埃每届任期2.5年。

各级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均为兼职,通过选举产生。

属于苏维埃管辖的重要问题,一般均在人民代表苏维埃全体会议上讨论和解决。

人民代表苏维埃直接或者通过它们所设立的机构负责领导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领导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部门的工作。

  共和国最高人民代表苏维埃是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它们拥有解决隶属于本共和国管辖的一切重要问题,包括通过、修改和补充共和国宪法,批准共和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批准共和国预算和执行报告,设立对其报告工作的国家管理机构,颁布共和国各项法律和法令,决定举行全民讨论和进行全民公决等问题。

哈萨克和乌兹别克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由510名代表组成,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由330-350名代表组成,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通过选举产生。

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一人。

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一般每年举行二次会议,还可以依据不少于1/3代表的提议提前召开非例行会议。

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休会期间,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实际上承担了最高苏维埃的主要工作。

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两个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秘书和17名委员组成,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三个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秘书和11名委员组成。

  共和国部长会议即共和国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最高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由共和国最高人民代表苏维埃任命组成。

部长会议由主席、若干副主席、各部部长、国家委员会主席和其他共和国主管部门领导人组成。

共和国宪法规定,部长会议对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负责并报告工作。

部长会议设立常设机构——部长会议主席团,由部长会议主席、副主席和一些政府主要成员组成,负责政府日常工作。

部长会议主要职能是从事国家管理工作,即领导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工作,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领导共和国外交工作等。

  共和国宪法还规定,各州(乌兹别克共和国还设立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市、区、村镇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即为各级地方政府。

各级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委员和秘书组成。

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负责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居民生活保障、卫生保健等工作,对本地区人民代表苏维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上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领导和监督。

地方人民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局和处等管理机构。

  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司法权由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法院系统由共和国最高法院、各州(乌兹别克共和国设有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法院)、市和区法院组成。

各级法院正副院长、审判员和陪审员经选举产生,共和国最高法院、州法院包括共和国首都市法院正副院长、审判员和陪审员均任期5年,市和区法院正副院长也任期5年,而市和区法院的审判员和陪审员则任期2.5年。

各级法院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实行合议制,实行公开审判,允许社会组织和劳动集体代表参加。

  检察机关系统由共和国检察院、各州(乌兹别克共和国设有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共和国检察院)、市、区检察院组成。

共和国检察长、各州检察长、共和国首都检察长由苏联总检察长任命,市和区检察长由共和国检察长任命并报苏联总检察长批准。

各级检察长均任期5年。

苏联总检察长直接或者通过共和国检察长和下级检察长,对共和国各级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劳动集体执行法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这里应指出的是,上面关于独立前中亚五国政治体制的论述仅仅是宪法条文规定,而真正决定五个加盟共和国政治机制运行的是苏联共产党。

  三、独立前中亚五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基于对独立前中亚五国政权运行数十年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独立前中亚五国政治体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一党制,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是决定一切问题的主宰力量,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不能替代。

苏联宪法和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宪法都明文规定,共产党是五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其他社会组织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共和国的共产党又必须接受苏共中央的领导。

苏共中央设立与联盟政府相应的对口部,领导联盟政府各部委;

而中亚五国共产党中央也设立与本国政府相应的对口部,领导共和国政府部委。

至于各州、市、区和村镇地方政府也同样要接受同级苏共党组织的领导。

  第二,形式上的主权共和国,实际上是联盟中央控制下的一个“省”

  在过去60多年时间,中亚五国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苏联成立条约和苏联宪法规定的联邦制原则,应当实行联盟中央与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分权制,加盟共和国享有主权国家地位。

权力划分原则是:

联盟中央主要行使外交、国防、交通和邮电、对外贸易方面的国家管理权限,批准全苏国家预算、统一货币、信贷制度、税收制度,制定全苏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自然资源使用的立法原则;

加盟共和国独立行使社会经济、财政、内务、司法、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民族事务、检查和监督等方面的国家管理权限。

然而,60多年实践表明,联邦制形同虚设,苏联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高度集权的单一制国家。

在苏联时期,虽然中亚五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共产党及其党中央领导机关,而事实上仅仅是苏共的地方党组织,一切活动听命于苏共中央的指挥。

这是由于中亚五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由苏共中央直接组建,共和国党中央领导人也由苏共中央直接委派,苏共中央决议中亚五国党中央必须执行。

与此同时,苏共党内高度集中原则也推行到苏联国家体制上。

这样一来,中亚五国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需要作为地方党组织成员而坚决执行苏共中央的决议,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领导,又要以共和国政权代表身份坚决执行联盟中央政府的决议,绝对服从联盟中央政府的指挥,在领导和管理共和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联盟中央统一指令性计划行事,不能越雷池一步。

因此,中亚五国已失去政治和经济自主权,成为苏联中亚地区相当于过去沙俄的“省”建制的五个行政区划。

  第三,干部当地民族化和派别化

  在苏联时期,由于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致使中亚五国实现领导干部当地民族化。

60-80年代中期,一方面从苏联中央到各加盟共和国开办了几百所干部进修学院和上千个干部培训班,加强和完善各高等学校的干部培训和进修制度,以便全面提高各民族干部素质。

另一方面,不仅在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联部长会议等联盟中央领导机关中一直保持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干部,而且在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民族自治州和自治区实行干部当地民族化政策。

因此到80年代中期,中亚五国党中央第一书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均由当地民族干部担任,而且五国政府各部委、各州、市和区主要领导职务以及村镇、农庄农场等基层组织党政领导职务也大部分由当地民族干部担任,事实上中亚五国已实现了党政领导干部当地民族化。

中亚五国党政干部当地民族化客观上导致的结果是:

一是促进民族自我意识迅速地增长,从而使民族独立自主倾向也日益增长;

二是党政领导干部当地民族化容易兹长任人唯亲、裙带风和拉帮结派等不良风气。

80年代初期,根据苏联报刊透露,在哈萨克斯坦以党中央第一书记库纳耶夫为首的共和国领导班子中,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党中央第一书记拉希多夫为首的共和国领导班子中,裙带风和拉帮结派风气盛行,在中亚其他三个共和国这种风气也很普遍。

  第四,在一党专政和集权体制下,社会生活缺乏民主和法制

  如上所述,过去苏联和中亚五国长期实行共产党一党专政,致使形成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集权体制主要表现为:

从联盟中央到中亚五国,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一切听命于党组织;

中亚五国一切听命于联盟中央,没有自己的自主权;

从联盟中央到中亚五国党政各部门主要领导人集权,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里。

在这种集权体制下,既缺乏民主,也没有法制,联盟中央和加盟共和国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人民群众也失去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导致中亚五国失去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活力。

第二节走向独立之路

  一、苏联泛起的民族问题对中亚五国的影响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任后,锐意推行改革。

但是,他在改革过程中犯了许多严重错误,这就为各种民族主义泛滥成灾提供了条件。

首先,在所谓“不留历史空白点”的口号下,对苏联建立和发展的历史竭力否定,致使各种反共和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潮和民族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组合为反对苏联的政治势力。

其次,把苏共看作为“专横的官僚主义体制”服务的工具,为各种民族主义势力攻击和否定苏共执政提供了合法的口实。

第三,苏共中央领导自动放弃合法的执政党地位,宣布实行多党制,这又为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建立自己的组织或政党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民族分立主义在各共和国和地区掀起民族独立运动,开展夺权斗争提供了机会。

  民族分立主义活动首先是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个共和国开始的。

先是立陶宛、爱沙尼亚两共和国颁布经济独立法,而后拉脱维亚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接着又于1990年3月和5月三共和国相继发布国家独立宣言。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三个共和国的民族分立主义运动对中亚五国、外高加索地区以及乌克兰等共和国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受苏联国内大气候的影响,中亚地区潜伏的民族矛盾和问题开始爆发,并出现民族分立主义思潮。

1986年12月16日,戈尔巴乔夫以推动改革为名,强行解除库纳耶夫的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一反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由当地民族担任的惯例,委派俄罗斯人科尔宾到哈萨克担任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这种做法立即引起哈萨克人的强烈不满,在首都阿拉木图市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集会、示威和游行,游行者高喊“俄罗斯人滚回去,哈萨克斯坦属于哈萨克人的!

”等口号。

这即为轰动全苏的阿拉木图事件。

从表面上看,阿拉木图事件是哈萨克人反对苏共中央撤换自己的民族领袖,而实质上是对苏共推行俄罗斯化政策的不满,是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抗议。

此后,在中亚地区民族冲突时有发生,民族分立主义思潮开始抬头,并出现一些民族主义组织。

例如,1989年6月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的塔什拉克区发生乌兹别克人与麦斯赫特土耳其人的冲突,400多名乌兹别克族青年上街示威,要求驱赶麦斯赫特土耳其人,结果迫使1万多麦斯赫特土耳其人迁往俄罗斯中部地区。

同年6月16日,在哈萨克斯坦古里耶夫州的新乌津市发生哈萨克人与外来的高加索人的冲突,约有300人参加武斗,18日又有5000-7000哈萨克人聚集在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大楼前广场上集合,强烈要求将所有外来的高加索人驱赶出去。

1990年2月13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有400多名塔吉克族青年闯入优龙芝区一住宅小区,企图赶走那里的亚美尼亚难民,后来又有数千塔吉克族人聚集在共和国党中央和政府办公大楼前集会,强烈要求共和国政府把亚美尼亚难民遣送回去,因为他们占据了许多本应属于塔吉克人的住宅。

2月21日,在塔什干市布克区中心广场上有1000多乌兹别克人集合,而后一些青年人冲破警察的封锁来到卡尔·

马克思和列宁·

尤拉集体农庄,烧毁麦斯赫特土耳其人留下的住房,并再次向市政府提出将该地区所有麦斯赫特土耳其人迁走。

同年6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地区吉尔吉斯人与乌兹别克人发生冲突,起因是为了争夺土地和水。

此后其他地区还发生过民族冲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从上述这些民族冲突可以看出,都是当地主体大民族与外来的少数民族之间发生冲突,而且带有明显的排斥外来民族的倾向。

  与此同时,在中亚地区也出现一些民族主义组织,为争取民族独立开展活动。

例如1990年2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出现“艾尔克”(意志)人民运动,由乌兹别克共和国人民代表、诗人瓦希多夫领导。

该组织行动纲领的宗旨是在联邦制范围内争取乌兹别克斯坦获得更多更大的政治和经济主权,捍卫人权等。

为纪念阿拉木图事件,1990年在哈萨克斯坦成立“热尔托桑克”(意为12月)组织。

这是一个民族主义组织,竭力主张强化哈萨克人的民族意识,复兴哈萨克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1990年5月2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成立了“吉尔吉斯斯坦”民主运动。

这个组织的宗旨是争取共和国独立,推动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民主和自治的社会。

1990年6月成立塔吉克斯坦伊斯兰复兴党,其主张是脱离苏联,建立伊斯兰国家,改变原来的共和国社会制度。

8月成立塔吉克斯坦民主党,其骨干成员大多为知识分子。

该组织也竭力主张改变苏联社会模式,建立独立国家。

  

  二、在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带动下,中亚掀起民族独立运动

  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迅速膨胀起来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对中亚五国及其他共和国走向民族独立起到激励和示范的作用。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过去几十年俄罗斯是“一头大奶牛”,其他少数民族靠吮吸奶汁肥了自己,而俄罗斯民族却深受其害。

因此,他们提出甩掉其他共和国、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中亚五共和国,全力复兴俄罗斯;

主张各加盟共和国与苏联分离,而后在完全独立和平等基础上组合成为新的联合体。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紧随波罗的海地区共和国之后颁布了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为主权国家,俄罗斯联邦宪法在其境内至高无上,俄罗斯联邦可以自愿与其他共和国结成新的联盟,有权自由退出苏联;

俄罗斯联邦境内一切自然资源归本共和国所有;

有权建立俄罗斯国家银行、共和国财政、信贷和税收制度。

这实际上意味着宣布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在俄罗斯联邦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之后,中亚地区五共和国以及苏联其他共和国也频起效尤,陆续颁布了本共和国主权宣言,向民族国家独立迈出一大步。

  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地区是最早采取走向民族独立道路行动的共和国。

1990年6月20日,该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主权共和国。

宣言规定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主权至高无上,共和国的领土疆界不可侵犯,其境内一切自然资源归本共和国所有;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有权处理本共和国一切对内对外事务,苏联颁布的法律须经乌兹别克斯坦最高苏维埃批准后方可在共和国生效;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自主地决定共和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保护本共和国主权所必须的法律,保护本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合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等。

这个宣言表明,乌兹别克斯坦决心向民族国家独立的方向前进。

继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同年8月22日土库曼斯坦、8月25日塔吉克斯坦、10月25日哈萨克斯坦、12月15日吉尔吉斯斯坦四个共和国也相继通过了与乌兹别克斯坦类似的本共和国主权宣言。

不过,这四个共和国主权宣言中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哈萨克斯坦主权宣言还提出建立国家军队、国家安全机关和内务机关以及禁止在共和国进行核武器试验。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共和国主权宣言提出与外国建立直接联系、签订条约和协议、互派外交代表、领事和商务代表,参加国际组织等。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亚五国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充满矛盾心理。

一方面,它们期望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真正成员;

另一方面,它们希望“改革后的苏联”或许会对自己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并不坚持苏联解体,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仍然希望保留苏联。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五个共和国通过了近乎宣告国家独立的主权宣言之后,它们还参加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的就是否保留苏联问题的全民公决。

在乌兹别克斯坦有95.4%的公民参加投票,其中94.1%的人赞成保留苏联;

在吉尔吉斯斯坦大多数居民参加投票,其中有94.5%的人赞成保留苏联。

另据报道,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共和国多数居民参加投票,多数人也赞成保留苏联。

此外,在争取国家独立和对待联盟态度上,中亚五国领导人与波罗的海地区三共和国也有所不同。

自1990年3-5月波罗的海地区三个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它们的领导人拒不参加联盟中央组织的活动,拒绝缔结新联盟条约。

而中亚五国领导人不仅参加联盟的活动,而且于1991年4月23日签署了“9+1联合声明”,即由戈尔巴乔夫和中亚五共和国以及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共和国领导人发表《关于稳定国内局势和克服危机的刻不容缓的联合声明》,主张“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的条款应成为苏联新宪法的基础”。

7月24日,中亚五共和国领导人又参加各加盟共和国代表团会议并完成新联盟条约的起草,商定8月20日由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作为第一批国家签订新联盟条约。

由此可见,中亚五国还是主张苏联作为松散联邦保留下来的。

  三、中亚五国宣布独立

  1991年发生的“8.19”事件是苏联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如果说在这次事件之前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三个共和国以及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等共和国宣布独立,造成苏联局部分裂,那么“8.19”事件的发生则加剧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使苏联解体迫在眉睫。

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率先宣布独立。

该共和国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国家独立声明和独立法,宣布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为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1991年9月1日为国家独立日,每年全国公民公休庆祝。

独立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是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