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90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21.孔子

学习内容

分析

《孔子》(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小故事”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及通过几个小故事表现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

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插叙的作用。

  2.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准备

课件、孔子生平资料

学习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教学准备】

  课件:

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引入揭题。

  同学们,对于老师,大家都非常熟悉,能说说你对老师的认识吗?

(学生可就自己认识的教师畅所欲言)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最有名的老师,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八”,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被中国人尊为“万世师表”,他是谁呢?

(板书课题:

孔子,读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孔子的一些什么呢?

请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可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次。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当小老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

讲述了他的哪几个故事?

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的意思。

  故事1:

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2:

不喝“盗泉”水

  故事3:

谈“识人不易”         故事4:

晚年读《周易》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的新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1课《孔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认识孔子: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记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

生:

孔子的生平和故事。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哪些是介绍生平的,哪些又是写孔子故事的呢?

生:

介绍孔子生平的是1—2自然段,3—8自然段写孔子的故事。

2、师: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两自然段让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

你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2)汇报:

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生: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师:

通过1、2自然段,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课外,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孔子的相关资料)

生:

(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

看来同学们对孔子已经不陌生了,下面我们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故事,进一步了解孔子,走近孔子。

三、合作探究:

师:

同学们还记得3—8自然段写了孔子的哪些故事吗?

生:

主要写了:

①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不饮“盗泉”水

③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④晚年读《周易》

师:

这位同学概括的真详细,下面请同学们自读3—8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1、认真默读这四个故事,画出每个故事中描写孔子言行的句子,仔细读读你画的句子,并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2、学生四人一小组,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说给同学听。

师:

同学们已经交流的差不多了,下面各组汇报自己的成果:

3、全班汇报:

下面,咱们分组进行汇报,在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

第一组:

生:

我找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体会是。

生:

我找的也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的体会是。

师:

是的,它教给我们了处世的准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吗?

生:

(学生沉默时做引导:

 

师:

这种处世准则,用我们今天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

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师:

我们在什么时候应该做到“推己及人”呢?

生:

上课了,前排的同学又把我的文具挤掉地上了,此时,我会想:

生:

今天来学校上学,同桌忘带文具了,没有笔写字,此时,我会想:

这几个例子举得不够恰当

师小结:

这就是教育家孔子教育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也要想想当我们处在对方的位置上时,会怎么样。

第二组:

不喝“盗泉”水

汇报:

生:

我找的是“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我的体会是。

(学生分析“盗”字指的什么,厌恶“盗”实际是厌恶偷盗这一行为)

师:

“盗窃”这种行为光彩吗?

生:

不光彩。

师:

我们想要有所收获,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第三组:

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汇报:

生:

我找的是“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我的体会是。

师:

哪位同学也愿意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

(理解“安守节操”、“为所欲为”认识“君子”、“小人”)

师:

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如果这个人是个小人,他会做什么?

如果是君子呢?

生:

师:

我们接着汇报

生:

我找的是“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我的体会是。

师:

人们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孔子亲眼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喂入嘴里,却判断错误,误会了颜回。

于是,他坦然对弟子们说:

——(学生齐读)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师:

这是孔子在教育弟子们如何识人,也是对自己误会颜回的深刻反思。

同学们,从孔子的言行中,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知错能改,善于反思。

师:

是的,这就是孔子面对自己误会了颜回,自我反思道:

——(学生齐读)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正是因为这样,才被世人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第四组晚年学《周易》

生:

我找的句子是。

我从中体会到。

(勤奋好学、爱好读书。

生:

师:

我们想象一下——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孔子;

夏天,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的时候,孔子;

秋天,天高气爽,微风习习的时候,孔子;

冬天,,的时候,孔子。

师:

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即使读到了这种地步仍不满意,说道:

“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同学们,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爱好读书的故事,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

(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陈毅吃墨。

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爱读书的故事真多,没看过的同学下去了可以看看。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孔子晚年时,他把研读《周易》当成了一种乐趣,因此学得毫不觉疲倦。

这就告诉我们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当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时,你就会喜欢它,这样会学得更好。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四个小故事,我们又进一步认识了孔子,你能说一说你从孔子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吗?

生:

师:

关于孔子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课后可以查阅资料。

4、总结全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孔老圣人的这些处世之道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如何为人。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孔子的名言,想和大家共勉。

(出示收集的孔子名言)

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同学们可以找来《论语》读一读。

作业设计

1、抄词语。

2、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21.孔子

一首乐曲

爱德华达格尼

信守承诺热爱生活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学习内容

分析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好良臣形象。

学情分析

通过前四个单元学习,学生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已基本把握,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巩固。

而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方式

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以读悟情

学习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查找有柳公权资料

学习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咱们班哪些同学的书法特别好?

“字如其人”的意思是什么?

(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事例来说说“字如其人”的意思。

)  

2.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我国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大书法家有四位:

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晚唐的柳公权。

3.板书课题,读题。

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个别汇报。

  

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

作者按照“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再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和好良臣形象。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重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行文思路。

)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一)讲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一段中的每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让学生明白:

第一句指出柳公权在书法界的历史地位;第二句讲柳公权的书法艺术具有的特点;第三句写柳公权的书法受到人们的赞誉。

  

3.指导读这一段,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

这一段写了柳公权的哪几件事?

你认为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柳公权能深得世人钦佩?

(引导学生抓住每件事情的有关句子理解。

)  

3.交流找出的语句。

重点理解以下的句子:

A、“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这一段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句,又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这段由柳公权的“字品”过渡到“人品”,“不仅……也……”强调的是后一层意思“人品”,也就是柳公权身上的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

读这一段时,要带有钦佩的语气,更强调后一层的意思。

)  

B、“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  (这句话赞美了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质,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

这段各个句之间为总分关系。

句中用“真诚”“大胆”“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等褒义语,使人感受到柳公权正直的品质。

)  结合书中的插图,理解柳公权的字的特点(插图2)及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插图1)的凛然正气。

  

4.指导朗读。

  

如读第3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惊异及赞叹的语气;读作者对柳公权答话的议论时,要流露出对柳公权的浩然正气的赞叹之情等。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理解这段第一句话的总结全文及照应题目的作用。

  

2.让学生观察插图让1和插图2,体会柳公权书法方面的“柳骨”及柳公权做人方面的“柳骨”。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自己的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重点说说柳公权是个怎样的人,加深学生对柳公权作品及人品的认识。

  

2.收集柳公权的字帖及有关柳公权的故事等。

目的是让学生像柳公权那样用自己的“心正”练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字,写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字,做一个“心正笔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

2、补充词语。

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笔正”

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17.十年后的礼物

学习内容

分析

《十年后的礼物》一课是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

学情分析

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对故事情节会有浓厚的兴趣,但本班学生悟性较差,不会细细地品味达格妮心理的变化和礼物的珍贵之处,需要教师悉心点拨。

另外学生对插叙的方式不太熟悉,也需要老师指点。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桦、律、喧、哗、咆、哮、珍、糟、链、颊、曙”。

能正确读写“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珍贵、双颊、曙光、陶醉、沉浸、期待”等词语。

  2.理解、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了解插叙的叙事方法。

  4.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体会做人要信守诺言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事方法,体会心理描写和插叙的作用。

  2.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以读悟情

学习准备

课件、爱德华生平资料

学习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1、抄词语。

2、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17.十年后的礼物

一首乐曲

爱德华达格尼

信守承诺热爱生活

 

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24.梅兰芳

学习内容

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对故事情节会有浓厚的兴趣,但本班学生悟性较差,不会细细地品味达格妮心理的变化和礼物的珍贵之处,需要教师悉心点拨。

另外学生对插叙的方式不太熟悉,也需要老师指点。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会字,会写四会字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

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以读悟情

学习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学习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

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

指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

生:

认识。

引出课题题并板书。

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

(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课前四分钟:

交流资料,欣赏梅兰芳京剧视频《贵妃醉酒》。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这就是由梅兰芳扮演的京剧《贵妃醉酒》。

1930年春,梅兰芳赴美献演京剧,获巨大成功。

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又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将中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又一次介绍给了各国人民。

几次出国演出,美国、苏联、德国的戏剧家、评论家们观看了他的表演之后为之震惊。

 (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地朗读)

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

“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

“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1、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他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同学们,你们再看从这一段话,你又感受了什么?

(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地朗读下面的语句)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慨叹:

“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1)指名回答,初步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2)教师小结:

梅兰芳真正是对京剧追求了一辈子、痴迷了一辈子、探索了一辈子,他使京剧这一国粹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4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却永远活在世界人们的心中,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我们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教师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22页,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

用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3、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板书:

拒绝播音  拒绝演出  滞留香港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作者将前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着墨较少,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5——13自然段,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伟大形象,体会梅兰芳的内心世界。

边读边想:

这些段落中的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梅兰芳先生的爱国之情,并将他作上记号,随后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2、教师指名回答。

(以下为课堂预设:

(1)学生汇报,可能会汇报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a、同学们想象:

“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

结合内容相机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填空:

(相机指导朗读)

只要梅兰芳登台演戏,他就可以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___,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

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出示课件想象填空:

梅兰芳在生活上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可是,他还宁愿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b、出示课件理解: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反复体会,在此基础上指导反复朗读这句话)

c、教师小结:

梅兰芳爱艺术,更爱自己的祖国,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d、师生合作朗读。

(2)学生继续汇报,可能会汇报第7——12自然段的内容:

a、为什么说“梅兰芳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

出示两张图片进行对照。

b、“梅兰芳还是一副得意的样子,装作幽默”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朗读他内心痛苦的句子。

c、是啊!

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这是的何等的痛苦!

(3)学生继续汇报,可能会汇报第13自然段的内容:

a、“他一方面……差点失去性命”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b、“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斩钉截铁……”这让你想到什么?

c、过渡:

是啊,凭着梅兰芳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他高尚的民族大义,他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

(4)齐读14自然段:

a、出示课件理解:

“年复一年”指的是哪些年?

梅兰芳“始终坚持”的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八年?

b、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指导反复朗读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