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734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第一层次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5.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6.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7.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二、第二层次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4.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5.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认识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7.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8.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的简单计算。

9.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三、第三层次

1.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一、物质的组成

考点预测:

1.化学式的意义是经常考的内容,出现率比较高;

2.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常综合考察,标出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是常考的内容;重点考察其写法、意义及其周围小数字的意义,利用新物质的化学式考察在题给背景下的一些说法正误是近几年中考热点之一.

应对策略:

1.熟悉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三种及以上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常采取“标两端,算中间”的方法,或借助原子团的化合价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2.元素、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分子、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单质的化学式大多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双原子分子如:

O2、N2、H2、Cl2例外。

符号前若带有数字,则只具有微观意义,例如2Ca,3H2O,2H+等。

判断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和区别的相关说法,确定常见纯净物的具体构成是中考热点之一.

例如:

1.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杀菌、灭藻、去污、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氧化物B.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它是一种混合物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2.(福州05)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3.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

A.+1B.+2C.+3D.+4

4.(江西05)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磷元素;②.2个银原子;③.3个氮分子;④.碱中的阴离子;⑤.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

在这种类型的考题中,要注意一个问题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只有三种意义,它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同。

二、物质的微观构成

考点预测:

1.经常考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2.解释物质的构成。

3.粒子结构示意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考察包括:

直接考察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意义,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判断其化学性质等仍是中考热点.

4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束、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是经常考察的内容。

应对策略:

1.用元素解释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分子、原子、离子解释物质的微观构成(常见的离子构成的物质为NaCl,金属与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而分子的构成应用原子解释

2.要能分清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并掌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决定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

3.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除了这些之外,在这部分还要注意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根据近几年中考情况分析,本专题命题:

难度不大,把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了,一般不会丢分。

例如:

1.我国今年成功研制出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每个分子由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两个原子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

B.这种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个电子

C.这种气体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

D.这种原子与氢原子能构成相对分质量为20的水分子

2.(大连04)科学严谨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构成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

3.(湖北宜昌0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4.(山西0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杭州04)重水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核反应堆的减速剂。

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氢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B.重氢离子核内有一个质子

C.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是18D.氢原子和重氢原子化学性质不一样

6.(南京05)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1、Ar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7.(宿迁05)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

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B.中子

C.质子D.该原子的原子核

8.(山东烟台05)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此外从宏观、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物质的变化是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趋势.

例:

1.(南通课标05)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O4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2.(广州市天河区05)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坏血病。

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C6H8O6,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维生素C

B.维生素C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3∶4∶3

C.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D.1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3.(福州05)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

营养成分

含量(mg/100g)

4.5~5

90~100

3~4

280~300

A.分子B.原子C.元素D.非金属

4.(安徽05)我省盛产茶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绿茶享誉海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分子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

52:

46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

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或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如绿色化学、飞秒技术等)是中考命题的又一趋势.

示例:

1.(山东05)“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⑴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

⑵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

2.(南通课标05)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3.(福州05)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4、(江苏泰州05)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5.(南京0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的运动

C

CO有毒而CO2无毒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D

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

近年出现了利用题给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考察个别元素和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寻找规律的考题,预计重现可能性很大.

1.(南通海门05)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

下表列出的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请你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11号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的粒子与(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2)1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推测该元素最低负化合价为,最高正化合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3)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请写出其中的一个:

(泰州05)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关于物质的分类,主要是能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无机物和有机物,氧化物、酸、碱、盐,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涵义对常见的典型的物质进行分类.。

相关考题每年必考.

示例:

1.(青岛05)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

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

药品:

盐酸、硫酸

药品: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药品:

氯化钠、碳酸钠

药品:

镁带、铜片

ABCD

2.(威海05)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

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

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尿素。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⑨⑩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

3.(湖北宜昌05)在①Cu、Mg、C、Hg②CO2、CuO、P2O5、H2O③HCl、H2SO4、HNO3、Na2SO4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u、P2O5、H2SO4

B.Hg、CO2、HCl

C.C、CuO、Na2SO4

D.Mg、H2O、HNO3

同时能根据某些不熟悉的物质给定的性质确定其所属类别,根据其化学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依托我国航天、医药、生命科学诸领域取得的成就,环境保护、打击毒品犯罪、中毒事件等社会热点和新技术为背景创设具体的情境的新物质的考察仍是命题的重点.

示例:

1.(辽宁05)2000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制取了氮-5分子(N5)。

它是大自然中能量巨大的奇异物质,将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

该物质属于()

A.酸B.盐C.碱D.单质

2.(宿迁04)2004年5月,广州发生“假酒中毒”事件,导致11人死亡。

假酒中含有的有毒物质甲醇属于()

A.氧化物B.混合物

C.无机物D.有机物

3.(福建05)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盐

4.(河北05课改)食物中主要的营养素有: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油脂;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

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③④C.只有⑤⑥D.只有①③④

(三)能应用初步学会的分类的思想方法,对给定的某些物质按一定依据进行再分类.根据物质的类别和给出元素种类通过逆向思维方式确定物质的种类及相关性质和有关的化学反应.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方面的命题会逐年增加.

例如:

(苏州05)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碳、铝和红磷等六种物质分成二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

,分类依据是;

第二组:

,分类依据是。

(04青岛)请你仔细研读表中的例子

物质分类

物质举例

单质

氧气(O2)、氮气(N2)、碳(C)、硫(S)、铜(Cu)、汞(Hg)

化合物

二氧化碳(CO2)、硝酸(HNO3)、熟石灰Ca(OH)2、碳酸钙(CaCO3)、

氯化钠(NaCl)、烧碱(NaOH)、氧化镁(MgO)、盐酸(HCl)

表中有许多规律,如:

“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

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的规律:

(1)

(2)

.

 

 

第七单元

示例: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第一层次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第二层次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3.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6.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7.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第三层次

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3.能用化学反应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考点预测: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出现率几乎达到100%;

2.物质性质与物质的用途的对应关系;

应对策略:

1.把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的色、味、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热、导电性、溶解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算性等都是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化学变化的类型

考点预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必考的内容

2.氧化——还原反应

应对策略:

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2.从得氧、失氧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三、质量守恒定律是必考内容

考点预测:

1.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的组成及探究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是中考考察的重点;

2.正确书写方程式,多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

3.了解方程式的意义。

应对策略: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解释,练习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质量、原子的个数和物质的质量总和守恒来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练习通过图示的方程式来获得一些信息。

3.应注意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能熟练的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4.能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一)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联系典型的现代科技,新闻热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相互联系和区别;根据题给新信息,分析归纳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中考热点之一.近年来,从宏观、微观角度对题给物质的变化或性质进行描述或作出解释的简答题增多,预计将成为中考的新热点.

示例:

1.(北京0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葡萄酿成酒

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

海水晒盐

2.(常州05)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以下叙述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人体吸收氨基酸后,结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3.(南通05)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4.(南通课标05)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B.用活性炭使红糖脱色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D.用食醋清除水瓶中的水垢

5.(南京04)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物质:

A.不锈钢;B.氧气;C.生石灰(氧化钙);D.活性炭;E.二氧化碳;

F.水;G.醋酸;H.熟石灰(氢氧化钙);I.锌;J.盐酸。

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可供急救病人呼吸;(6)是最常用的溶剂;

(2)可用于制造炊具;(7)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3)可用作温室气体肥料;(8)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4)可用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9)可用作干电池负极材料;

(5)可用作冰箱的除臭剂;(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

6.(广州市白云区05)自然界发生的下列变化,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A.铁制水管生锈腐蚀

B.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吸收

C.冰雪在日光下融化D.森林发生火灾

7.(江苏泰州05)下列自然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冬季树上形成雾淞

B.陨石落地面前在大气中发光

C.春季出现沙尘暴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8.(南京05)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铁器B.青铜器

C.塑料器具D.石器

 

9.(北京0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10.(黄浦区05)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到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

D.用酱色、水、盐兑制成“假酱油”

11.(江苏05)黄瓜中富含维生素C,其分子结构如图.维生素C由元素组成.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黄瓜在烹饪时应加入少量的.维生素C片保存时,应注意避热、避光、密封,请你据此推测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及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应用一直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方式有

(1)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通过联系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的相互转化关系考察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概念的理解和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程度.

示例:

1.(北京海淀05)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占世界第一位。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上就是现代用的碳还原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SnO2+2C===Sn+2CO↑。

该反应类型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南京05)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

SiO2+2C

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黄冈05)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

②;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

(2)分别写出甲、乙、丙三个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③;

4.(山东烟台05)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蔚蓝色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①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取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1)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煅烧石灰石 [   ];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   ];

③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   ];

④盐酸溶解氢氧化镁 ___[   ].

(三)从得氧、失氧角度考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验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总结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创设具体的情境,考察安全防火、灭火、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是中考命题的又一热点.

示例:

1.(山东05)某班学生在野炊时出现了下列情况:

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背风的地段支起了炉灶,生起炉火后发现干燥的柴草燃烧不旺,只好使用锅盖往灶堂内扇风,才使得火势越来越旺.

第二小组的同学接受了第一小组同学的教训,把炉灶支在了通风良好的空旷地带,结果发现必须找来物品遮挡在炉灶的进风口处,才能保证柴草顺利燃烧起来.

请你用所学的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

2.(陕西0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酒精的溶液里,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

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3.(徐州05)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

下面对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