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789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确定位置 西师大版教案.docx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教案

确定位置(西师大版)教案

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科书分析本单元是由4个例题,2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九组成。

主要教学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确定的位置。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在平面上座位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内容还是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例1是把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到方格图上的位置,并给出列、行的概念。

本例的编排有四个层次:

一是直接呈现小红所在班级的座位示意图,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使学生能主动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

二是对照学生座位的情境图编排了方格图,并明确表示小红的位置可以用方格图中的点来表示,这是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进行抽象的关键一步。

同时,教科书给出对话框小红的位置用第3列与第2行交叉处的点表示,给出列、行的概念。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列、行的意义,教科书又安排了一个对话框,让学生去找小娟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为后面例2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基础。

四是教科书安排了说一说,既有从具体情境的位置到方格图上位置的抽象,又有列、行意义的理解,是上面层次的综合。

例2是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用方格棋盘的一部分作为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定位置的方法,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

也就是说,这里的棋盘既有情境支撑的作用,又有表格抽象的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棋盘来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科书采用直接告诉的方法,黑棋子在第2列第1行,就用数对(2,1)来表示,白棋子在第5列第4行,就用数对(5,4)来表示,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既简明、又准确。

教科书有意识地安排列在前、行在后,并用对话框告诉学生,用两个数字加小括号的方式表示,点所在的列数在前、行数在后,使学生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认识。

然后教科书又让学生找黑棋子①,②和白棋子③的位置,目的是加深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理解,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

课堂活动第1题安排的是确定班上学生的座位位置,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由于不清楚每个班的具体人数,教科书设计了9列9行的方格,这样可供99=81(人)确定位置。

活动时不必使用整个方格图,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使用方格图的一部分就行了。

教科书通过学生在方格图中标位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学生都能在方格纸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不同的数对能表示不同的位置,这种表示位置的方式简明、清楚、准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课堂活动第2题和例2略有不同,例2是根据方格图中物体的位置写出数对,本题是根据给出的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出它们相应的位置,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其用意是让学生通过此题进一步熟练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

另外,本题的3个小题都结合平面图形的知识,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图形的顶点,再连接各点,判断围成什么图形,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的图形特征的体会。

例3是把方位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有一定的综合性。

教科书为了降低难度,有意设计小方每分行走的米数等于方格图中每格代表的米数。

这样不必进行任何换算,只要在第3行这条直线上向右依次数出8格,就可以确定出学校的位置。

教科书为了让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学校位置这个过程,给出了对话框进行提示:

学校位置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引导学生感悟出,要用数对确定学校的位置,就必须先确定学校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

例4仍是方位图与方格图的统一。

与例3相比,例4有两个变化:

第一是根据方格图上呈现的信息,不再提示它在第几列第几行,而直接用数对表示出灰兔和森林的位置,这个要求明显要高于例3。

第二是信息量明显多于例3,并且确定白兔跑动后的位置还要考虑灰兔的行走速度和行走路线,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4的编排还有两个特点:

一是注意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先示范用(8,1)表示平面上白兔的位置,再让学生尝试用数对分别表示灰兔、森林所在位置。

二是精心设计灰兔、白兔、森林的位置。

如白兔、森林的位置处在同一列,所以用数对表示时,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

灰兔、森林的位置处于同一行,用数对表示时,数对中的第2个数相同。

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第48页课堂活动,是通过掷骰子来确定位置的游戏活动,并且给出了游戏的规则和活动的方法。

这样既能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内容,又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练习九有6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主要安排了两种形式的练习。

一是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点的位置,如第1,2,3,5题。

二是根据已知的数对确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上的点的位置,如第4,6题,包括思考题。

第1题是直接根据列、行的意义在方格图上标出小林的位置。

第2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列、行与数对的对应关系,理解数对的意义。

第3题是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还有根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图上标出乒乓球活动场地的位置。

这样顺序相反的两种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对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4题是根据数对在方格图上找位置,然后按要求连接成为一幅小鱼图。

这样先找点再连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的内容及形式生动活泼。

第5题综合了图形平移的知识,其中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上A点向左平移5格后的位置,这样能让学生利用数对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知道A点的位置变了,但只是列数变了,行数并没有变。

第6题是让学生根据图中各个障碍物▲的位置,利用数对的意义及有关方位的知识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并且本题行走的路线不唯一,又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思考题综合了确定位置和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

题中非洲象的奔跑速度是查阅相关资料得到的,学生在解答此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增长一些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环保方面的教育。

(三)教学建议1 本单元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学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第2课时教学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解决练习九中的习题用1课时。

2 教学例1时分三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红所在的位置。

教室座位的场景学生十分熟悉,而且学生已经能够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第几组第几排的方式描述位置。

因此,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用己有的描述位置的方式进行交流。

其次,要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可以结合具体的座位场景,告诉学生:

竖行(组)叫做列,横行(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向后数。

并让学生找一找班上座位的列和行。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小红的位置用组、排表示的方式改为用列、行表示的方式,这样学生很容易确定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

然后让学生类比迁移,找一找小娟在第几列第几行。

第三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从情境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转换,根据座位图在方格图上找小强在第几列第几行,并标出小强的位置。

3 完成例1的教学后,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第1题。

重点是说明确定物体位置一定要按照列、行的含义及规则进行,即竖叫列,横叫行,确定第几列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向右数,确定行是从前向后数,完成从实际座位位置到方格图的抽象过渡。

4 由于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学例2时,除了让学生直接说出黑、白棋子各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外,对于用数对表示其位置,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要让学生弄清楚数对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从而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

同时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即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教学例2后,可引导学生小结用数对表示位置:

先找出物体所在方格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按照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规定写出数对。

5 完成例2的教学后,可安排课堂活动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全班交流。

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数对表示的意义,再在图中找相对应的点,然后再把这几个点按要求顺次连接起来,看一看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6 教学例3要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是要让学生看懂方格图,弄清小方从家出发向东走,在图上是朝哪个方向走。

第二是按题目中给定的条件数方格,学校的位置在图上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

第三是用数对表示出学校的位置之后,还要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小方家的位置,然后比较两个数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小方家和学校的位置,前面的数不同而后面的数相同?

让学生理解在同一行上的物体的位置,行数相同。

7 教学例4也要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分步出示例4的方格图。

先出示方格图上的白兔,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白兔的位置,然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白兔的位置能用数对(8,1)表示,让学生说出白兔在方格图上是第8列第1行,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必须找准是第几列第几行。

接下来再给出灰兔和森林,让学生独立的用数对表示灰兔和森林的位置。

二是引导学生观察方格图上处于同一列或同一行的两个物体,比较写出的表示这些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从而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再看方格图,弄清白兔回家的路程就是白兔和森林之间的方格数,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数出灰兔、白兔要走的方格数,从而确定灰兔到家时,白兔在方格图上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最后用点表示出来。

8 教学课堂活动时,要预先备好方格图和骰子,并要给学生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一是前进的方向和行走的路线,二是要做好记录,也就是把棋子每次行走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这才是本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数对确定位置,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本活动可以单人进行,也可以两人合作。

9 练习九中部分习题和思考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可以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出图上所有物体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表示同一行或同一列的两个物体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点。

第4题在标出点的位置之前,可先让学生观察给出的几个数对,有什么相同点。

例如A(2,4)和E(4,4),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点的位置是同一行,还是同一列,之后,再标出这些点的位置。

第5题可根据情况,先帮助学生复习图形平移的方法,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和交流。

第6题要给学生讲清楚聪聪怎样才能绕过障碍物,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去做,并且一定要要求学生用数对描述行走的路线,最后让学生相互交流。

思考题应让学生思考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21km的含义,还要思考求非洲象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解答。

本题的答案是:

35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