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2837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大题汇总.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题背诵

一、大运河修建原因,三点,四段,五河,及作用。

⑴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⑵范围: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⑶时间:

605年至610年,共分四段:

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

⑷连接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⑸地位: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⑹意义:

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二、科举制出现的朝代、人物、过程、影响。

1、背景: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能做官,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任高官。

2、诞生(隋朝):

⑴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

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朝开创八股取士。

4、时间: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朝末年被废除。

5、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⑵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⑶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三、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措施。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

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

四、唐朝对外关系,开放(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新罗)

五、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原因:

1国家安定统一;2经济文化繁荣;3对外开放政策;4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1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六、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兵、政、财)?

影响?

军事方面: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动军队的将领。

在中央:

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

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七、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积极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

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八、(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内容

澶渊之盟:

双方议和,北宋每年给辽岁币,辽撤军,史称“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西夏元昊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市场。

宋金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九、澶渊之盟的积极消极影响?

加重北宋人民负担;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十、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启示?

原因:

经济上,北人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然因素上,宋代气候条件好,人类活动破坏较小,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启示:

首先要对外开放其次要发展商品经济,最后有中国特色才能出现贸易顺差.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一、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主要源于宋朝的经济发展、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以及政府采取的贸易鼓励政策。

十二、元朝的行省制度内容(中央、地方)

在中央: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了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

十三、元朝时对边疆的管辖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直接统辖。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十三、元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⑴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⑵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⑷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⑸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十四、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督查,加强了君权。

(4)选拔官吏方面实行“八股取士”

十四、八股文的危害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十五、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十六、雅克萨之战:

结果:

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十七、闭关锁国政策:

⑴表现:

P105

⑵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清政府闭关锁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十八、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鼓励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增加。

十九、清朝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1、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