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339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word版附答案和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考试

1.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3.如图所示,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说明()

A.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B.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D.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

D.声音在标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5.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A.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C.可说明抽气机能减弱物体的振动

D.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的音调变低

6.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7.《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在该节目中,参赛选手们展示出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们用

冬瓜、土豆等做成吹奏乐器,吹奏出悦耳的音乐。

这些音乐可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

8.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

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D.“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音调的高低

9.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有隔音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3.21响水爆炸事故中,中国地震局根据收集到的超声波判断疑似发生2.2级地震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考场外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12.下列关于声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火山爆发会产生超声波

C.

超声波清洗机

D.

医生用B超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3.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选填“较高”或“较低”)

14.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m/s。

1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6.如图所示是我县石桥镇龙岩“三月三”花炮节舞龙的情景,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引来阵阵的喝彩声,人们听到的喝彩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

17.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研究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甲图能够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乙图能够说明。

18.蝴蝶翅膀在10秒内振动60次,它的发声频率是Hz,人耳听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声波。

19.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0.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21.如图1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的是声音的(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而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2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22.中考百日誓师时,主持人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是为了在减弱噪声,主持人使用麦克风,是为

了改变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3.如图的电动牙刷,它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我们听不到这种声音,但它也是由发声体产生的。

24.外科医生利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时,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25.考场内翻阅试卷时要很小心,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是为了控制声音的(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倒车雷达利用(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6.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

27.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卷尺和;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

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

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乙同学;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

2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υ。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只需写出两种)、。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

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m。

(3)真空中声速是。

29.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

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棉线和金属丝中的传声性能更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

由于棉线的停止,发声停止。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填“容易”或“不易”)传声。

30.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不同。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四.计算题(共2小题)

31.蛟龙号潜水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探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m。

蛟龙号下潜到某一深度,用声呐垂直向海底发射一束频率为30KHz声波,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1.2s后接收到反射波。

计算蛟龙号距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

(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4个车站,每个次停车30min,最终经过

9h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要经过一个隧道,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火车驾驶员鸣笛,他发现2s后听到隧道口的山崖的回声,若火车从鸣笛开始直至通过隧道,速度恒为144km/h。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少米?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3.【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1.【分析】

(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振幅有关。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2.【分析】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4)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

【解答】解:

A、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B正确;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特性的辨别等,涉及到的知识点,属声学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解答】解:

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这种现象说明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选:

D。

【点评】这个真空铃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事实上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净是不可能的,所以总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人们只是根据抽气过程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进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办法在物理学中叫理想实验法。

4.【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声音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远小于30万千米/秒,故C错误;

D、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5.【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

(1)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中,抽气机不能减弱物体的振动,也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C错误。

(2)影响音调的因素是振动频率,而不是空气多少,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

6.【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

调节手机的音量时,手机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故选:

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7.【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

感觉特性。

【解答】解: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选:

A。

【点评】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分析】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B、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B错误;CD、“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而不是指音调,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

同时还要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应用。

9.【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防治噪声的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题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

10.【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我们也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故B正确;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曲子时,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音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就能够顺利解答,比较简单。

11.【分析】

(1)爆炸、地震产生次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爆炸、地震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考场外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D、闹铃在真空中能振动,但声音不能传出,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次声波,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噪声的防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2.【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

【解答】解:

AD、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医生给病人做B超都属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AD正确;

B、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故B错误;C、超声波清洗眼镜属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以及超声与次声的区别,重在把握它们的区别。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3.【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对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以及在同种介质不同温度时的速度,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表中的数据知:

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降低而减慢,故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故答案是:

(1)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较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传播速度不同”的理解。

14.【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

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

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v=

=1500m/s。

故答案为:

150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在解答过程中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15.【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在振动,引起介质振动,从而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

振动;会。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6.【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解: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表演引来阵阵的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故答案为:

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17.【分析】分析:

甲图,通过学习时的实验和生活经验即可得出,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在此利用了转换法。

乙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

解答:

点评:

【解答】解:

甲图,课堂实验及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这是事实,不容置疑,并利用小纸片的上下跳动来表现扬声器的振动。

乙图,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土电话通过细线可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故答案为:

振动;固体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发声体都在振动,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

细分析每一个图涉及的物理知识。

18.【分析】频率是指声音一秒钟振动的次数;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

【解答】解:

蝴蝶翅膀在10秒振动60次,则它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n=

=6次/秒,因此频率为6Hz。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故是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故答案为:

6;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的掌握情况,同时需要了解两种声音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应用。

19.【分析】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解:

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声音经过多次反射,故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

反射;音调。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基础知识,考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0.【分析】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辨音识人”,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根据不同人声带振动产生的音色不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

音色;响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21.【分析】

(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响度;声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噪声监测仪的作用、特点、声音强度的单位的了解,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要求平时学习

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

主持人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持人使用麦克风,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即为了使自己的声音大一些。

故答案为:

声源处;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3.【分析】

(1)超声波也是声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