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38291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i) 

箱箧(qiè

旋转(zhuǎn) 

虚与委蛇(yí

D.玛瑙(nǎo) 

作梗(gěn) 

消长(chá

ng) 

风姿绰约(chuò

4.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称“诗三百”。

以四言诗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史记》是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记载了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战国时宋人,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为庄周和他弟子及后学所编。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杂文集有《热风》等。

其中,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都出自《呐喊》。

5.下面说话最得体地一项是()

A.“老师,”杨林站起来说,“这道题我不会做,再给我讲一遍。

B.明天我们将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C.“小红,你学习好,表现也好,真是我女儿学习的榜样。

D.老师家访,小明高兴地说: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那!

二、现代文阅读

请吃饭

①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个人吃饭。

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

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

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②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

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③周小五在新城区上班,父母还住在老城区,尽管离家并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因为有做不完的事。

就是到了周末,也得学习韩语、电脑和国际贸易,还要打各种各样的电话、请别人吃饭或者被别人请……靠着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他的事业慢慢发展起来了。

④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话,问他现在走到哪里了。

上司在电话里先是一愣,接着一副恍然大悟的口气,说:

“真不巧,刚才一个重要客户要我去一趟,事关重大,不能来了……”

⑤周小五说:

“没关系,你忙你的。

”他说完,把服务生喊过来,说:

“请把套餐换成380元钱那一档的,有一位朋友不能来……”

⑥这时,电话来了,是另一位上司打来的,说突然出了点事,得留在家里处理,不能来了……

⑦周小五忍不住自己的失望,问:

“必须你处理吗?

⑧上司说:

“是的……这样吧,明天或者下个周末,我请你。

⑨话说到这个份上,周小五也只好认了、他又一次喊来服务生,尴尬地问:

“能不能换成180元钱那一档的?

⑩服务生有些不乐意了,周小五连忙赔着笑脸,解释说,又有朋友不能来了,不想浪费。

只剩那位相处多年的好朋友了,周小五想,这么要好的哥们,到门口吃个大排档,60块钱就能让两个人吃得乐呵呵的,这顿饭请得有些多余了,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朋友肯定快到了,于是他就让服务生赶紧上菜。

菜很快上齐,桌子上的煮锅开始,沸腾。

服务生指着几盘生肉和生菜,问:

“现在下锅吗?

”周小五点点头,服务生就将几盘菜倒进了煮锅。

想不到的是,这时候朋友也打来电话,说他身体很不舒服,得去医院挂盐水,实在对不起,改天一定摆酒谢罪。

周小五好一阵沮丧,沮丧过后又为难了:

这满满一桌菜他一个人怎么吃呢?

打包?

他宿舍里连个热饭的炉子都没有,再说,好多菜已经下锅,根本不能打包。

这时,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次是父亲打来的,问周小五:

“今天是周末,你回家吗?

周小五说:

“忙,不回了。

父亲说:

“你空了就回来看看吧,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你妈老是念叨你。

周小五嘿嘿笑了几声,说:

“真的有点忙。

父亲又问:

“你现在在哪里?

“在酒店……哦,对了,你和妈吃过饭没有?

要是没吃,你们就过来一起和我吃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父亲在电话那头愣怔了一会,然后问周小五:

“你刚才说让我们和你一起吃饭?

“是啊是啊,我请你和妈来吃饭。

放下电话,周小五想起自己请过无数人吃了数不清的饭,却唯独没有请父母吃过一顿饭!

父母一会儿工夫就赶了过来,看来是叫了出租车.他们脸上全是笑容,丝毫没多想儿子为什么突然请他们出来吃饭,一家人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一起吃饭,吃一份最低档次的套餐。

周小五分别敬了父亲和母亲一杯酒,他将酒一饮而尽的时候,心里突然涌出想哭的冲动。

吃完饭,周小五和父母一起回了家,在家里住了一个晚上……

星期一一上班,一位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事就跑过来告诉周小五:

“昨天你爸妈在小区里逢人便讲,说你请他们在大酒店里吃了一顿高档饭,还说你给他们敬了酒,祝他们身体健康……”

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

(文章来源:

搜狐网,作者:

周海亮)

6.初读文章,从“周小五”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事件

心情

期待

准备邀请的三个人都有事不能来

心酸

听小区同事叙述父母的举动

7.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的划线句子。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写几个人接连失约,为下文周小五请父母吃饭这一情节作铺垫。

B.从全文来看,周小五是一个爱面子,但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人。

C.文章中周小五父母逢人便说儿子请自己吃饭,说明他的父母很好面子,有些虚荣,对周小五的要求太低。

D.小说语言平实,但故事性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请吃饭这一情节贯穿全文,表现了社会人际关系复杂,诚信缺失的主题,引人深思。

E.结尾句“周小五一下子泪流满面”写出了周小五为自己忽略父母,未尽到孝心而惭愧。

9.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怎样关爱父母”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看法?

(链接材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个个年轻人告别山村,“流动”到城市去“淘金”。

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背影。

他们一边伛偻着身躯劳作于阡陌之间,一边还要隔代抚养孙子孙女;

他们在默默操劳的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生活的各种压力以及孤独和寂寞的煎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宫斗剧在市场上出尽风头,创下不俗收视率。

某新剧甚至公开打着“某某某某接着斗”的推广语,目前“宫斗”大有“网台联动”卷土重来之势。

②在创作者连续地、不知疲倦地、无休止地复制“后宫连轴斗”的同时,历史在跳不出的三尺宫墙里被草草虚化,仿佛中华文明故事不过就是“一个宫闱争斗叠加一个宫闱争斗”的演进史。

一连串的演绎背后,历史被严重虚无化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奋斗不屈、英杰辈出的浩荡发展史被完全架空。

③可事实上,无论战国风云还是清朝的世象百态,绝不只是帝王后妃的恩怨情仇,还包蕴着千里江山的治理智慧、朝代兴衰的更迭逻辑、贤者志士的高义情操、市井乡间的民风民俗等。

就拿诸子百家来说,能被解读的内容不胜枚举,单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警言背后,就值得深挖;

再看清朝廉吏于成龙、名相陈廷敬两位贤臣,他们身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气节,便大有文章可做。

而视野狭窄、精神矮化的宫斗剧,其人物如同井底之蛙,只看得到私欲和情爱,只关注争权夺势,多部宫斗剧中的角色如果互换身份,故事竟然一样可以往下说。

④如此套路中的宫斗剧,罔顾史实与常识的现象时有发生。

《延禧攻略》里,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段《贵妃醉酒》穿越到了乾隆年间;

又如银针试毒、麝香堕胎等宫斗剧老掉牙的桥段,反复上演,让历史越发面目模糊。

凡此种种,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判断。

如此,我们怎能指望青年人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洞见中国的未来?

⑤观众用“爽”字形容观感,折射出宫斗剧刷屏的部分原因——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

宫斗剧的创作者、营销者,常把后宫伪装成职场,把后妃争宠当作奋斗向上来宣扬,以此迎合一些人图轻松、求刺激的娱乐需求。

“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不主动‘撕’,就没人知道你委屈”等台词被包装成人生智慧贩卖给年轻人。

这便是某些宫斗剧误人最深之处:

它们以缓解生活压力的面貌出现,却在不经意间释放阴暗、消极乃至病态的能量。

⑥创作者缺失正确的历史观、知识观,缺乏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正在把观众拖离历史现场,拖离优秀传统文化的场域,并引导观众迷醉于视听感官刺激,迷醉于泛娱乐化的满足。

⑦“以史为鉴可以______,以人为鉴可以______”。

作为五千年从未断流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⑧古装剧在表现传统文化、重铸传统美学、传承民族历史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我们需要有着社会担当的创作者,创作对社会负责的文艺作品,用向上善力量的文艺作品去滋养人心、引领大众。

(转自《文汇时评》,有删改)

10.作者认为“宫斗剧”的危害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③段中画线部分的论据可否删去?

为什么?

12.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第⑦段空格处。

“以史为鉴可以

(1)____________,以人为鉴可以

(2)____________”

A.可以明得失 

B.可以知兴替

13.以下选项对本文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

/

B.

C.

D.

14.面对“宫斗剧”泛滥的情况,作者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消灭飓风,人能否胜天

①狂风卷集着骤雨,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刮倒了大树、掀翻了屋顶,河水决了堤、良田变了海,飓风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徒留满目疮痍。

强飓风过境便是这般场景,那么肆虐,那么嚣张。

②而目前,飓风强度还有逐年增强的趋势,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高水温是飓风生成的因素之一。

数据测试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表面温度升高,全球范围内飓风的强度将会增强、风速将会增大、降水将会增多。

到21世纪末,飓风强度平均将比现在增强2%~11%,另外, 

,海水表面温度每增加1℃,飓风风速将增强3%~5%。

③飓风宛如暴君,我们有没有可能阻止这位暴君施暴呢?

其实,人们曾经尝试过多种手段来整治飓风。

④1947年,美国政府就尝试过消灭飓风。

派遣飞机飞到正在形成的飓风上空,向飓风中投入180千克的碎干冰,理论上干冰升华会使海水表面温度降低从而减小飓风风速。

当时的飞行员称,在投入干冰后,风暴确实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不能够确定是不是由干冰造成的。

然而投放干冰后的飓风却直接转向,原本正在远离美国大陆的飓风却在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登陆了,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国政府还因此遭受了当地居民的控诉。

这次失败为整治飓风蒙上了阴影。

⑤另一个方法则是提议给海水戴上“太阳眼镜”。

海水的温度主要来自于所吸收的太阳辐射,如果阻挡了阳光的照射,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海水温度。

但是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向空中投放100亿吨气溶胶态的硫酸盐。

这相当于正常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硫酸盐气溶胶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而且,投放100亿吨硫酸盐需要花费100亿美元,但有人认为这比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需要投入的资金要少得多,应该负担得起。

但是,给这片海域戴上“太阳眼镜”可能会引起另一片海域水温升高,也许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外,硫酸盐会把臭氧层戳出一个大洞。

一旦臭氧层被破坏,会给人类、动植物、生态环境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且相比起飓风带来的灾害,臭氧层被破坏后所带来的危害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久,并且更加难以防范。

这项提议最终不了了之。

⑥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因为种种失败而受挫,而是仍在尝试着各种新思路、新方法。

⑦既然外界的干预手段都会引起种种不良后果,那么是否可以让大海自己来完成任务呢?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搅动大海,让海面温度高的海水下沉,与深层的、冰冷的海水混合,降低海水表面温度,从源头直接遏制飓风的形成,这就是“索尔特水槽”的理念。

⑧“索尔特水槽”利用的是大海的波浪能,构造并不复杂。

每个水槽像一把放进海里的大口朝上的大喇叭。

这个喇叭由结实的塑料制成,朝上的一端,外圈直径10~100米不等。

外沿由一圈充气的旧汽车轮胎排列捆绑在一起,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把这把大喇叭口托出水面,形成一个高出海平面1米之上的大圆环。

其下是大喇叭的管身,可伸至海平面下50~300米。

当海浪涌动,上层温度较高的海水越过大喇叭口外沿涌入圆环内,使环内海水高于海平面,这些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向下压,这样,温度高的海水就会源源不断进入大喇叭口,顺着大喇叭的管身流向海洋深处,同时把热量也带入海洋深处,从而降低了海洋表面温度。

⑨但是,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海洋表面有波浪,内部也同样有波浪,称为内波。

海洋内波蕴含的能量巨大,它有可能会冲击水槽,使水槽分崩离析。

所以,在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这项理念也许仍然只是理念。

⑩消灭飓风是否真的有利于人类?

飓风毕竟是区域性现象,给海水降温也是局部操作。

抑制飓风的形成也许会使干旱地区的降水减少,或是影响全球气候的其它方面。

⑪最重要的是,飓风与全球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密切相关。

气象学家认为,飓风将赤道附近的大量能量带离赤道,如果将其扼杀,那么赤道附近会变得更热,而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将变得扑朔迷离。

⑫要想既能减小飓风的影响又能不影响气候,我们就需要找寻微妙的平衡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但这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15.选文是一篇______说明文,文章以飓风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______,其次介绍了人们尝试消灭飓风的实验,最后补充强调了__________。

16.为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

从下面备选项中选取最能准确说明事物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另外, 

A在一定范围内 

B可以肯定 

C大约 

D一般来说

选____项,理由是:

__________

17.请概括说明“给海水戴上‘太阳眼镜’”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18.选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说明语言特点来看,首段属于生动说明,其作用是更能吸引读者。

B.飓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水温,整治飓风的重要方法都是围绕低水温来进行的。

C.如果扼杀了飓风,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将变得更加寒冷。

D.“给海水戴上太阳眼镜”和“索尔特水槽理念两种整治飓风的方法目前仅停留在理论的可行性上。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

期年,以出揣摩,曰:

“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

”求说周显王。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

苏秦列传》)

(注释)①说:

劝说,说服②少:

轻视,贬低。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出游数岁

2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22.与“出其书遍观之”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其如土石何

C.不得志,独行其道

D.帝感其诚

2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2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四、句子默写

25.(题文)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谬以千里。

③“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⑤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

⑥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⑦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明月人格化,寄托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早年漫游途中所作,被喻为咏泰山的绝唱,“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B.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的艺术风格。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诗人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洋溢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

27.本诗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请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

六、名著阅读

28.中国自古就有家训、家书的传统。

父亲写给子女的书信,往往都带有家训的意味。

《傅雷家书》也可视为一部“傅氏家训”。

请你从“家训”的角度,举具体的例子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七、综合性学习

29.欣赏下面的这幅名为“天马行空”的绘画作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30.写作。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

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

万事皆有开端;

开端蕴含着希望……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要写出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