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79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渔歌子阅读答案.docx

渔歌子阅读答案

渔歌子阅读答案

【篇一:

小学五年级阅读训练试卷(带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32分)

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满脸豪情,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3、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选择题(4分)

1.福克是向那边走的?

(d)

a.北b.南c.西d.东

2.最终福克通过什么方式到达俱乐部?

(a)

a.马车b.自行车c.火车d.汽车

3.福克先生不知不觉在这次旅行中占了(b)小时的便宜。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

4.《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d)

a.日记体b.游记体c.寓言体d.书信体

三、判断题(4分)

1、《80天环游地球》的作者是英国人凡尔纳(错)

2、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福克先生环游地球途径中国的香港。

(对

3、福克先生坐了一条船去上海,成功赶上了开往旧金山的船。

(对)

4、《寄小读者》的作家是冰心。

(对)

四、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

(10分)

《春晓》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回乡偶书》杜牧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池》柳宗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孟浩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行》贺知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绝句》杨万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雪》白居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园不值》苏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渔歌子》叶绍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惠崇春江晚景》张志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篇二:

4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

诗句,再完成后面的习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看图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诗名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辞:

____________烟花:

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________送别________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5.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6.对“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老朋友辞别黄鹤楼,往西去。

b.老朋友辞别黄鹤楼,往东去。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从这个字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与“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

3先默写《题西林壁》,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哪两句写出了随着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庐山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诗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新天地。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查字典,“曛”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曛”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与课文中两首诗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在横线上填写前两句诗。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_所写,叙述的是为好友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之情。

3.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________季。

6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送元二使安西》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哪里?

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这首诗中有一个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是________,“豚”的意思是________,“腊酒”指的是__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节奏美。

8按照要求填空。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的感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

“当局者迷。

”哪句诗说明了这个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

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________。

2.诗中“鉴”指的是_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用“/”画出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2.写出诗中加粗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

2.此诗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

3.题目中“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诗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的景色,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4.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做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3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2.将诗补充完整。

3.先写出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再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闲:

___________空:

__________

诗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春天月夜的_______________。

14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快乐阅读轻松答。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1.查字典填空。

“微”的部首是(),音节是(),组词()。

“微”的解释有:

a.轻微;b.衰落,低下;c稍微;d.精深奥妙。

“身份虽微”中的”微”应取解释()。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我”指的是____________。

“母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狞恶的海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饱含真挚的感情,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表达了香港的广大民众渴望(愿望,抒发了他们()的感情。

15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

)的迫切

【篇三:

六全册阅读练习[1]】

s=txt>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

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4、《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

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

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

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

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

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

1931年9月18日。

9、《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1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

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

12、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

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13、《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14、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6、《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

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我的启示是:

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b、四次实验分别是:

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7、《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

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

答:

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冲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b、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8、《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

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

①交响乐团演奏,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

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20、《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险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

b、背诵第2、7自然段。

c、天游峰扫路人:

豁达开朗,乐观自信。

d、气喘吁吁:

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

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

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

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

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21、《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

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

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

句意: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22、《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

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

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

?

可以?

?

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

?

以求反弹的机会。

(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

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24、《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

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

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

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25、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

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

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

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

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