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57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及内容Word格式.docx

2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的总原则

3各种药品质量标准的收载范围

11中国药典的收载范围

3.22部颁标准收载范围

33地方标准的收载范围

4保证药品安全与有效原则

5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

1

(一)名称

2

(二)性状

5.3(三)鉴别

5.4(四)杂质检查

5.5(五)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

5.6(六)生物检定法

7(七)类别、剂量、注意

+1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XX贴吧人人豆瓣

1概述编辑本段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的大事,药品的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因此约品质量标准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药品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个完整的,有科学性的药品质量标限的制定,应是药品各项研究工作的综合,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

在制定过程中,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较高水平的药品质量标准。

2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的总原则编辑本段

  

(1)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并要尽可能采用先进标淮,使标准能起到推动提高质量、保证择优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

  

(2)要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行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品内在质量的控制。

  (3)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准确、灵敏、简便、快速"

的原则,要强调方法的适用性,并注意吸收国内科研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

既要考虑当前国内实际条件,又要反应新技术的应用利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检测水平。

对于某些抗生素、生化药品和必须采用生物测定的品种,在不断改进生物测定法的同时,也可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的方法控制其纯度。

  (4)标准中的限度的规定,应密切结合实际要保证药品在生产、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并可能全面符合规定:

  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过程中,对一些细节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3各种药品质量标准的收载范围编辑本段

  

(1)收载防病治病所必需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并有标准能控制或检定质量的品种。

  

(2)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或成批工业生产的药品。

  (3)医疗常用,品知来源清楚,有鉴别真伪和必要的质量规定的中药材及使用面广、处方合理、工艺成熟的中成药。

  (4)临床必需的验方、制剂,择优选收.医疗常用的辅料、基质等也适当收载。

22部颁标准收载范围

  

(1)卫生部批准的新药。

  

(2)上版药典收载而现行版药典未列入的疗效肯定、国内几省仍在生产、使用的且需要统一标准的品种。

  (3)地方药品标准中疗效较好、医疗常用、生产地区较多,需要统一标准的品种.

  

(1)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未收载的原地方标准品种。

  

(2)中药饮片及新发现和从国外引进的药材。

  (3)临床常用验方和医院自制制剂,疗效确切的可制定规范,待工业生产后载入地方标准.

4保证药品安全与有效原则编辑本段

  药品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安全、有效。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对药物作全回统一的考虑,使它能确保药品质量。

同时制定时还应考虑药品的生理效用和使用方法.一般对内服药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外用药品要求可以稍宽。

5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编辑本段

  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应给一个药品以法定的名称,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药审批办法》规定:

“新药的名称应明确、科学、简短,不得使用代号及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公布了国际非专有药品名,审定出版了单一药物通用名《国际非专利药名》供国际间统一使用。

  WHO的专家委员会对药品命名提出了两个主要原则:

  

(1)药品名称读音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且应避免与目前已经使用的药名相似;

  

(2)属于同一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力求用适当的方法使之显示这一关系:

凡是易令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角度猜测药效的名称,一般不应采用.

  我国药典委员会和《新药审批办法》对药品命名的原则规定是:

  

(1)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英文名二种。

  

(2)药品的名称应明确、简短、科学,不用代号、政治性名词、容易混同或夸大疗效的名称.

  (3)凡国内其他系统亦采用的名称,能统一的尽可能一致,与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国际非专利药名"

能统一的,尽量采用统一的拉丁名,便于交流.

  (4)外国的专利名,无论是外文拉丁化或中文名音译,都不能采用。

  目前,我国药品名称大致有这几种类型:

  

(1)以学名或来源命名。

  

(2)以简化的化学名命名。

  (3)以译音命名。

  (4)以译音、译意混合命名。

  (5)将药品与疗效相联系的商品名。

  有机化学药品的命名:

  

(1)有统一的通俗名,尽量采用。

如甘油,不用丙二醇;

氯仿,不用三氯甲烷.

  

(2)化学名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五个字),采用化学名.如苯甲酸、构橡酸哌嗪等。

  (3)化学名比较长的,可根据实际悄况采用下述命名方法:

  采用化学基团简缩命名.简缩时要考虑与拉丁名称尽量对应,并注意防止所定的名称得出和该药品不同的结构。

如氯丙嗪(Chloropromazinum),中文名与拉丁名相对应,也反映了一些化学基团,因“嗪”没有标明什么“嗪”,不能通过中文名划出结构,所以这个名称比较简短而好。

但乙胺嘧啶(Pyrimethaminum),中文名与拉丁名虽相近,也反映了一些化学基团,但因通过“乙胺嘧啶"

可以划出不同结构的化合物,所以不是一个理想的药名。

  ①采用化学基团与音译结合命名优点是与拉丁名较有联系,字数容易控制.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um)、苯妥英钠(PhenytoinumNatricum)。

  ②采用化学基团与意译相结合.如己烷雌酚(Hexoestrolum)。

  ③采用音译命名在命名时应注意尽量用通俗的字.如地塞米松(Dezamethasonum)、可待因(Codeinum)。

  (4)同类药品应考虑系统性.如磺胺类药.一般同“磺胺xx”(磺胺间甲氧苄啶);

抗生素类药,经常用“xx霉素"

而头孢菌素类往往用“头孢xx"

半合成的抗生素,尚需在前面加化学基团字头,并注意简短而有区别。

如氨苄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钠等。

  (5)盐类或酯类药物,将酸名放在前面,碱或醇名放在后面。

如盐酸利多卡因、烟酸肌醇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等。

  中成药的命名  

 

(1)中成药名称包括中文名和汉语拼音,均不注拉丁名称。

  

(2)中成药的中文名称应与该药剂型相符.

  (3)如为单味成药,采用药材名与剂型结合命名.如益母草膏。

  (4)中成药药名的汉语拼音应与剂型拼音分隔书写,如香附九XiangfuWan。

药名较长的可按适当的音节分隔拼音。

如通宣理肺丸TongxuanLifeiWan。

  (5)复方中成药,可根据情况采用下列命名方法

  ①采用方内主要药材名称缩合命名,名称一股不超过五个字。

如参芩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等十味药组成。

  ②采用主要药材名与功效结合命名,此命名法过去比较常见。

如桑菊感冒片。

  ③以几味药命名或加注的,如六味地黄九、八味沉香散。

5.2

(二)性状

  性状项下记述药品的外观、臭、味和一般的稳定性情况,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性状”项下记述的外观、臭、味,是一种感观规定,仅作一般性描述,没有确切的法定检验方法;

不构成法定标准的组成部分,不作为质量的法定要求。

性状可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只要这些差异小影响质量和药效,一般是允许的.

  考虑到药品的性状是药品质量的表征之一,与其质量间仍有一定的联系,可对产品的质量作出初步的评价,所以,应根据各药的实际予以规定,用词仍应确切。

在“遇有对药品的晶型、细度或溶液的颜色需作严格控制时,应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

对相对密度、沸程、熔点、……等物理常数,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并用以评价药品质量。

  1外观、臭、味和稳定性外观、臭、味和稳定性作为一个自然段,按次序记述,小间用分号“;

”隔开。

  

(1)对于色的描述气体或液体用“无色”,固体粉末用“白色"

尽量避免用特殊的形容词来描述,不得已时也有用“白色或类白色”;

有色药物应根据其应有的色泽加以描述;

如有其他特性,也可在色泽后描述。

  

(2)臭的描述臭是指药品本身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而带入的异臭.

  (3)味的描述具有特殊味觉的药品,必须加以记述,但毒、剧、麻药可不作“味"

的描述.

  (4)有引湿、风化、遇光变质等与贮藏有关的性质,也府择要描述.

  2溶解度

  不列小标题,排在外观性状项下作为第二自然段。

  

(1)溶解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也可供精制或制备溶液时参考:

在溶剂的选择上.应尽量采用常用的,与该品种有关的,与配制制剂或检验时有关的溶剂;

溶剂品种应简化,不应罗列过多,并避免使用昂贵或不常用的溶剂。

  

(2)排列次序按溶解度的大小排列,“极易溶解”在前,而后是“易溶”、“溶解”、…等。

溶解度相同的溶剂,按其极性大小依次排列(水、甲醉、乙醇、丙酮、…等),热水或热乙醇(不用其他的热溶剂)放在同一待解度的各溶剂之前。

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放在最后,注明所用酸或碱的名称和浓度井在其前面用分号“;

”,使与前述溶剂中的溶解度相隔开。

  3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是检定药品的重要指标,应根据该药品的特性或检定工作的需要,选载有关的物理常数,依次(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酸值、皂化值、经值、碘值、吸收系数)排列于“性状”的溶解度之下,并用黑体字列出小标题。

  由于物理常数的测定结果,不仅对该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应该药品的纯杂程度,因而数值范围的规定必须明确并切合实际,不要用“约”字;

测定方法均巳收载于“附录”之中,必须引用,如有个别条件与附录不一致时,要加以注明。

  

(1)相对密度一般用于液体原料药,其数值范围应书写至小数点后第3位.

  相对密度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相对密度(附录IVA)为1.87l~1。

875.

  

(2)馏程液体药物的沸点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德华引力与氢键缔合的存在,使液态有机分子相互作用,促使分子间迅速运动,而又不致于变成气态分子,只有外界供给的能量足以克服这些引力时,才能形成气体分子,当蒸汽压不断增大,达到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开始沸腾,这就是沸点.一些常用药物都有一定的沸点。

如麻醉乙醚为33。

5~35。

5℃,氯仿为60~62℃。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

在标准压力(101。

3kPa)下,按药典装置.自开始馏出五滴算起,至供试品仅剩3~4mt,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闹称馏程。

但从液体开始沸腾到全部变成气态分子时,药物如果纯粹的话,那么馏程较短,如果有多种类型混在一起,其馏程就较长。

例如,混合脂肪酸甘油酯有多种类型,部颁标准(1989)规定其34型馏程为225~235℃、35型为220~230℃、38型和40型为215~230℃.这儿类型混合在一起,其沸程在215~235℃之问:

水杨酸甲酯比较纯粹、馏程就短,部颁标准(1989)规定为218~224℃。

亚硝酸戊酯的馏程规定为90~l00℃,中间相隔10℃,而且部颂标准(1989)要求在这段温度内蒸馏出来的数量不得少于85%(m1/m1),这说明亚硝酸戊酯中混有相当多的杂质(约占15%)。

  馏程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馏程(附录VIB)为xx~xx℃。

  (3)熔点结晶性药物在—定的压力下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对纯的结晶性药物而言,熔点十分敏锐,—般熔距不超过0。

5℃,若受到杂质的影响,熔点下降,熔化敏锐程度减低而使熔距增大。

如纯的B晶型氯霉素熔点为86~88℃,若纯度为94%时,则69℃开始熔化,至86℃全熔.晶型不同,其熔点也异。

如磷酸氯喹存在着两种晶型.其差示热分析法吸收峰分别为196℃和216℃,故USP和JP对其高低熔点及混合晶型的熔点都作了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对磷酸氯喹经差示扫描热量法证实,无高熔点的品型存在,故熔点定在193~196℃之问;

  此外.构型不同其熔点也不同,如氨甲环酸反式异构体的空间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顺式体对称性较差;

两者的熔点差别很大.前者为386~392℃,后者为238~2391℃。

由于熔点太高,一般不易测定,如制成盐酸盐,顺式体的熔点为198.5~199.6℃,反式体的氨甲环酸熔点为249。

5~250℃。

中国药典把本品的熔点定在247~251℃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

各国药典所称的熔点其涵义是不同的,有的以熔化温度指熔点,有的将初熔到终熔时的熔距称熔点。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

“熔点系指—种物质由固体溶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焙的—段温度”。

因此,中国药典的熔点涵义实际上是熔距。

  熔点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熔点(附录VIC第x法)为36~42℃;

  (4)凝点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某些药品具有-定的凝点,纯度变更,凝点亦随之改变.测定凝点可以区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凝点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凝点(附录VID)为22~24℃。

  (5)比旋度具仑光学异构体分子的药物,他们有着相同的物理性质和此学性质,但他们的旋光性能是不同时,一般分为左旋体、右旋体和消旋体:

在有些药物中,两种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其药理作用相同。

例如:

左旋和右旋氯喹具有相同的抗疟作用;

左旋和右旋的可待因,具有相同的局部麻醉作用.但一些药物中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生物活性并不相同;

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中国药典规定对具有旋光性的药品要作旋光度测定,这样可以鉴别药物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

例如,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葡萄糖的比旋度为+52°

至+53°

.。

左炔诺孕酮的氯仿液(20mg/m1)比旋度为—30°

至-35°

这些规定都对保证约物的纯度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药典的旋光度测定法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因此,一般可不再写“按干燥品计算”,但必须说明供试溶液的浓度及所用的溶剂;

测定温度不在20℃时,要注明温度;

在操作中另有特殊要求时.也要注明;

限度范围数值的精度要求,应在依法测定旋光度的读数时,能准确至0。

01°

  比旋度书写格式如下: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使成每1ml中约含0。

01g的溶液

  (附录VIE),比旋度为+20.5°

至21。

  (6)折光率折光率对于液体药品、尤其是植物油,是-项很有意义的物理常数;

测定折光率可以区别不向的油类、检查某些药品的纯杂程度或测定溶液的浓度,且因其测定方法简便,在上述有关药品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中应予列入。

  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并且遵从折射定律。

某些液体药物利用对光的这种特殊效应,用折光计来检查他们的折光率,从中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纯杂程度。

  折光率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折光率(附录VIF)为1。

517~1.522。

  (7)粘度粘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中国药典(2000牛版)在附录“粘度测定法"

中平列有三种方法,其中第一法用于测定牛顿流体(包括纯液体和低聚物溶液)的运动粘度,第二法用于测定非牛顿流体(包括混悬液和高聚物溶液等)的动力粘度,第三法用于右旋糖苷及其制剂的特性粘数。

  例如,肝素钠在25℃时,测定其动力粘度不得大于0.030Pa·

s二甲硅油的运动粘度在25℃时为500~1000mm/s人。

液状石蜡的运动粘度在40℃(毛细管内径1mm)时不得小于36mm/s.

  粘度的书写格式如下:

  本品的运动粘度(附录IVG第一法,毛细管内径2mm)在25℃时为600~800mm/s。

  (8)吸收系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及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购物理常数之一。

吸收系数即换算成溶液浓度为1%(g/ml)、光路长度为1cm时的吸收度、将其列入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之中,不仅可用于考查该原料药的质量,并可作为其制剂含量测定中选用吸收系数的依据;

因此,凡制剂的含量测定采用以吸收系数值计算的分光光度法,而其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又因根据精密度的要求而改用其他方法的品种、均应在原料药的性状项下增订“吸收系数”,并应尽可能采用其制剂含量测定中的条件,使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能与其制剂相适应。

  方法中的溶剂,除应满足物质的光学特征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易得、价廉、低毒"

的原则,避免使用甲醇等低沸点、易挥发的溶剂;

对于极性化合物,水是一种最为价廉的溶剂,但因易受溶质的影响而使其溶液的pH值不恒定,进而影响某些药品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时,可考虑改用0。

1mol/L或0。

01mol/L的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缓冲溶液。

  对于供试溶液的制备,要强调“定量稀释"

,其浓度应使测得的吸收度介于0.3~0.7之间;

操作的持殊之处,应予以注明.

  由于在附录“分光光度法”中已明确交待浓度c系按其干燥品.(或无水物)的重量进行计算,因此在文字叙述中不要加“按干燥品计算"

.

  关于限度的范围,要考虑到测定误差,一般可采用其理论值的97%~103%,其数值采用三位有效数字.

  吸收系数书写格式如下: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使成每1别中约含30μg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VIA),在2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为133~141

3(三)鉴别

  鉴别试验是指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来证明药品真实性的方法,而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因此只要求专属性强,再现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操作简便、快速等。

常用的方法有:

测定生成物的熔点,呈色反应、沉淀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色谱法,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红外光谱以及常见盐基或酸根的一般鉴别试验等。

由于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也能协助鉴别真伪,所以选用的条目不要太多,能证明其真实性即可,不要求有足以确证的充分条件、一般用2~4条,并按上述次序排列。

  1制备衍生物并测定其熔点

  此法操作繁琐、费时,要尽量少用;

万一采用时,要具体叙述取样量、试剂用量和操作方法;

最后熔点可采用“约xx℃"

,也可规定明确的熔距。

  书写格式如下:

  取本品约50mg,加水5ml使溶解,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碱性,析出沉淀后,滤过,沉淀用水洗涤数次,置硫酸干燥器中,减压干燥后,依法测定(附录VIC),熔点约为76℃。

  2呈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呈色反应是利用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某一基团与反应试剂发生反应,产生不同的颜色来鉴别药物。

同类药物由于结构相似,所以很难把他们鉴别开来.但由于同类药物往往在不同的位置上有相同的取代基,他们遇到相同的试剂,可产生不同色泽,据此可作为鉴别药物的依据。

例如,吡唑酮类药物加入不同的氧化剂,产生的色泽是不同的。

  沉淀反应是利用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某一基团与反应试剂发生特殊的沉淀来鉴别药物的。

例如,磺胺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可与硫酸铜试液发生反应,生成各种颜色的结晶性沉淀.

  这两种力法因其操作简便,在鉴别试验中是比较常用的,但要选用反应明显、专属性较强的方法,并对方法的取用量、操作、注意事项和应观察到的现象都要有明确的叙述,对于毒、麻或贵重药品还应重视方法的灵敏度.尽可能减少供试量,在制定方法时,应做空白试验、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并与同类药物做对比试验;

如为同类约物的共同反应,则应增加一个能在同类药物中相互区别的反应。

  书写格式如下:

  取本品约lmg,加甲醛硫酸试液1滴.即显紫色

  3其他化学反应

  在原有的药典中,尚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产物,依靠嗅觉来进行鉴别的药物.如具有醋酸酯的团体激素类药物,但因供试品的取用量较大,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尤其是对生成有毒的挥发性物质的方法。

其他的反应,如银镜反应等,也应改用更为简便的方法。

  4色谱法

  采用与对照品(或已确证的已知药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并进行比较,要求其保留行为和检测结果都相互一致,作为鉴别药品真伪的验证,在没有其他较简易的方法进行验证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如再采用专属性好的检测方法,则更有意义;

此法的缺点是操作繁琐、费时,对于原料药的鉴别,不宜广泛采用,除非是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已采用色谱法而附带引用,则有其特点.常用于鉴别试验的色谱法为薄层色谱法,其次是纸色谱法;

个别品种,由于在含量测定项下已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因而以其主蜂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比较作为鉴别.选用色谱法进行鉴别试验时,必须要求该色谱条件能保证其与同类药品有良好的分离,也就是说要有适应性试验的内容。

  取本品与盐酸脱氧土霉素标准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0。

3mg的溶液。

照有关物质项下的色谱条件,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g,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进行试验。

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标准品的主斑点相同.

  5紫外-可见光谱鉴定

  在多数有机药物分子中,因含有某些能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基团而显示的吸收光谱,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但因波长范围较窄,吸收光谱较为简单、平坦,曲线形状的变化不大,用作鉴别的专属性远不如红外吸收光谱。

因此,宜采用在指定溶剂(常用的为0。

1mol/L盐酸溶液、0。

1mol/L氢氧化钠溶液、水、乙醇或无水乙醇)中,测定2~3个特定波长(排列顺序从小到大)处的吸收度比值(峰值与峰值比,或峰值与谷值比),以提高专属性。

为了排除短波长处的末端吸收,如能在文字叙述申明确测定波长范围,则更为严谨。

某些药物在紫外—可见区虽有数个吸收峰,但因其吸收峰值的差距大于一个数量级,采用单一浓度时,不易观察到全部吸收峰,因此宜采用两种浓度的供试液分别检测其最大吸收波长。

此外,也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如有肩峰也可以描述.

  ②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

  ③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

  ④用“吸收系数”或“含量测定"

项下的供试液进行吸收光谱鉴别.

  取本品,加0。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含0。

25m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IVA),于220~350nm的波长范围测定吸收度,在265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在259nm的波长处有一肩峰。

  6红外吸收光谱鉴别

  红外光谱是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特征性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