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03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Word下载.docx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

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率(lǜ):

标准。

③副车:

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好饮酒()闻子美读《汉书·

张良传》()

与上会于留()遽抚掌曰()其难如此()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1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读书佐酒”的意思是指边读书边喝酒。

B、从子安读书习惯中看出他读书的全神贯注。

C、从岳父“深以为疑”到“大笑”的变化中可看出他对苏子美饮酒的赞赏。

D、从苏子美两次为张良“满饮一大白”的举动中看出他对张良的赞美之情。

15、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____人。

(2分)

(四)课外文言文(12分)

12.

(1)喜欢

(2)立即,赶快(每格2分,共4分)

13.杜祁公很怀疑这件事,派家中的晚辈秘密偷看他。

(关键词:

使窥之)(3分)

14.B(3分)

15.豪爽(1分)爱喝酒好读书(1分,两者写到1点即可)

雏雀逐猫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①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愤攫②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

其雏绕室啁啾,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注释】①出,出去。

②攫,抓取。

1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4分)

⑴每进益怒()⑵不胜,反奔入室()

13.对文章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哀愁地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寻找猫。

B、那些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那只猫。

C、它的小麻雀绕着屋子啁啾的叫个不停,多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D、它的小麻雀绕着房子啁啾的一直在叫,每天三次飞进屋里去寻找猫。

14.雏雀的勇敢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5.文章描写雏雀的声音与动作,表现了雏雀对猫的 

 

,对母雀的(2分) 

(四)12.

(1)更加

(2)返回

13.B

14.叫着向猫进攻不停地寻找猫报仇

15.愤怒(痛恨、搏击)思念不舍(依恋)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仆私其直①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⑦,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④楚人之门,而悔谢曰:

“吾不能知子,而谬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①直:

价值。

②过:

探访。

③踵:

到,走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

遂与之绝()请为以如初()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买东西。

B.恰好仆人穿着鞋子到集市上的店铺里去找卖主。

C.(楚人)恰好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子。

D.(楚人)派遣他的仆人到集市上去把鞋子卖掉。

3.“友人”与楚人绝交的原因是

(2分)

4.文中的友人是个的人,因为

(3分)

12.(4分。

每空2分。

(1)返回

(2)进献

13.C(3分)

14.楚人正穿着自己被人偷走的鞋子(答“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得1分)(2分)

15.知错就改当他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立即就主动上门向“楚人”道歉,请求对方原谅(3分。

前空1分,后空2分。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塗中。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持竿不顾()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宁生而曳尾涂中()

2.《庄子》是我国________经典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吾将曳尾于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持竿不顾”说明庄子对人的态度傲慢。

B.“吾将曳尾于塗中”表明庄子婉拒楚王之请。

C.庄子拿神龟打比方是想表明自己恬淡的心志。

D.本文表现了庄子逍遥无为、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

5.“吾将曳尾涂中”一句中庄子将自己与神龟类比,表明

的心志。

(三)(8分)

9.(2分)战国(1分)《庄子·

秋水》(《庄子》)(1分)

10.(3分)我还是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

11.(3分)A

15.宁愿贫居而逍遥自由(自由如“生”),不愿富贵而受牵累束缚(不自由如“死”)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

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

然其心许之矣。

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

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④

【注】①延陵:

今江苏常州市。

季子:

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

西聘晋:

出使西去晋国。

②过徐君:

拜访徐国的君主。

③嗣君:

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

嗣,继承。

④带:

佩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君观剑()

(2)然其心许之矣()

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3.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_。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4.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四)(12分)

12.(4分)

(1)观赏(看)(2分)

(2)答应(应允,许诺)(2分)

13.(2分)C

14.(2分)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15.(4分)讲诚信(讲信用,诚信)心里答应过给徐君宝剑,出使归来后兑现了承诺

焚庐灭鼠

越西有独居男子,结茨①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②粟盐酪具,无仰③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男子积憾之。

一旦被④酒归,始就枕,鼠百出,故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

鼠死,庐亦毁。

次日酒解,怅怅⑤无所归。

龙门子唁⑥之。

男子曰:

“人不可积憾哉!

予初怒鼠甚,见鼠不见庐也,不知祸至于此。

【注】①结茨(cí

):

编结茅草。

②菽粟:

指粮食③仰:

这里有“靠”的意思

④被:

遭,受。

这里是“醉”的意思。

⑤伥伥:

迷茫、失意的样子。

⑥唁:

对别人有不幸表示慰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结茨为庐()菽粟盐酪具()

故恼之()一旦被酒归()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前老鼠成患,每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B.曾经担心老鼠,白天就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C.曾经老鼠成患,白天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夜晚又叫又咬直到早晨。

D.从前担心老鼠,每天成群结队地行动着,夜晚叫个不停直到早晨。

3.文中男子“焚庐灭鼠”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四)课外文言文(共12分)

12.

(1)修建(2分)

(2)具备(2分)

13.C(3分)

14.“男子积憾之”(2分)

15.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

(鲁莽从事要不得)(3分)

(贾岛)尝跨蹇①驴张盖②,横截③天衢。

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

“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④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

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

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

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韩驻久之,曰:

“敲字佳。

”遂并辔归。

【注】①蹇:

跛驴,②张盖:

打伞,③横截:

横穿,天衡:

京都的大陆。

④系:

拘囚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方思属联()后复乘闲蹇访李凝幽居()

喜不自胜()岛具实对()遂并辔归()

2.对文中翻译句子画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B.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旁边的人看到都很惊讶。

C.他伸出手作出一副仔细琢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D.他伸出手作出推门和敲门的样子,看到旁边有人时很惊讶。

3.“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韩驻久之,曰:

‘敲字佳’”一句中具体的描写分析韩退之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

(1)正,正在(2分)

(2)趁(2分)

13.B(3分)

14.

(1)为琢磨诗文被关一晚,足见贾岛对治学的专注与痴迷。

(2)与后文韩愈对贾岛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表现出韩愈的宽容、惜才(答到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第2点答到对比即可)

15.“驻久”反映韩愈思考、琢磨了很长时间,“敲字佳”是他反复斟酌后得出的结论,可见他与贾岛一样,对于学问肯钻研又痴迷。

(大意接近即可,结合关键词1分,结论1分)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注释]:

①越:

越国。

②辐(fú

与下文的“輗(ní

)”、“辕(yuá

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

相当于“之于”。

④相属:

一个接着一个。

⑤绐(dà

i):

欺骗。

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观者闻其夸而信之()

效而为之者相属()及寇兵侵其境()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但是想到他的家乡没有车,所以用船装回去就可以向别人夸耀了。

B.然而认为他的家人从没见过车,(他就)可以用船运回向他们夸耀了。

C.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未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D.因为他的家里从来都没有过车,所以用船装刚去并向他们夸耀。

3.文中造成“终不知其车”的原因是____。

作者认为“学者之患亦然”,是在告诫人们做学问应该

(6分)。

12.(4分,每个2分)

(1)模仿,仿效

(2)到,等到……时

13.(2分)C

14.(6分,每空3分)不懂装懂,盲目模仿;

自以为是,凭主观判断事物(答到一点,意对即可)要实事求是;

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说到一点,意到即可)

九石①弓

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以试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日:

“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

”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注:

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②关:

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齐宣王好射()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

3.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齐宣王之“悲”在于。

12.(4分)

(1)喜爱

(2)拉

13.(3分)B

14.(2分)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15.(3分)被大臣们的美言所惑,没有自知之明

①看过,读过

②过去,过后

③过失,过错

④犯过失,犯错

⑤过于,过分

⑥超过,过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人恒过,然后能改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拾樵

司马光

余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

“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

”皆曰:

“诺!

”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

瞲①然见横芥②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③击,有伤者。

余惕④然,亟归而叹曰,“噫!

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约。

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注】①瞲:

xuè

,惊讶地看。

②芥:

小草。

③挞:

,用鞭子或棍子打。

④惕:

忧虑、恐惧。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余见童子拾樵于道()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

后毋得争也()恃其欢而信其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

3.在“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这句话中,在作者看来与别人交往中应该“戒”怎样的人?

4.这个小故事阐明的道理是(3分)

以身居作

梁鸿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

“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

因为执勤不解。

邻家耆老察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

偿之方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曾误遗火()乃寻访烧者()

延及他舍()()还其豕()

偿之方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3.梁鸿赔偿“烧者”的方法是

(1);

(2)(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笔下的梁鸿是一个、、的人。

5.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补偿)很少。

B.房子的主人还认为(得到的补偿)太少。

C.他的主人还认为所得到的太少。

D.房子的主人尤其认为得到的太少。

12.

(1)认为(2分)

(2)离开(2分)

13.梁鸿在上林苑中放牧猪群,一次不慎遗留火种而致大火,殃及他人房屋。

14.

(1)以豕偿之

(2)以身居作(2分)

15.勇于担责、做事勤勉、信守诺言(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康熙间,曹练亭①为江宁织造,每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人问:

“公何好学?

”曰:

“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④,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节选自《随园诗话》)

【注释】①曹练亭:

曹雪芹之父。

②织造:

清代的一种特殊官职,主要督理向朝廷供奉的纺织事务。

③陈鹏年:

任太守时曾遭人陷害入狱。

④相中:

合意。

⑤荐:

介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曹练亭为江宁织造()观玩不辍()

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

及陈获罪()

2.正确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

公何好学?

3.“故借此遮目耳”中的“此”是指(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从选文看,人们敬重曹练亭的原因是

(1)

(2)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12.(4分,各2分)

(1)(2分)担任

(2)(2分)到,至

13.(2分)您为什么(这样)喜欢学习呢?

14.(2分)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15.(4分,各2分)

(1)对百姓仁厚

(2)心胸开阔

公卢讽赵简子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

被甲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

简子曰:

“子何笑?

”对曰:

“臣有宿笑①。

”简子曰:

“有以解之则可②,无以解之则死。

“当桑③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④也。

”简子日:

“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

”于是罢师而归。

【注释】①笑:

笑话。

②有以解之则可:

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

③桑:

采桑。

④旷:

荒废,也指失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当桑之时()

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不能得()

于是罢师而归()()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他的妻子愤怒地离开了丈夫。

B.他的妻子愤怒地离开了女子。

C.他的妻子愤怒地去追赶丈夫。

D.他的妻子愤怒地去追赶女子。

3.文中公卢的“宿笑”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4.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12.(4分)

(1)发动

(2)到……去

13.(2分)A

14.(3分)邻人追桑女,既得不到桑女,又失去了妻子。

15.(3分)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

投靠。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俱乘舟避难()()王欲舍所携人

13.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宁愿因为危机而抛弃他吗?

B.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在危急的时候抛弃他呢?

C.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急着抛弃他呢?

D.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

14.王朗救与不救他人的理由很简单,救人是因为

而要抛弃被救之人是因为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15.“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认为华歆“优”在(3分)

12.全,都

13.D

14.船上还有空余的地方可以让求救者上船强盗在追杀求救者害怕自己被牵累

15.一诺千金(考虑问题比较周全)

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为颍州守,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

呼问之曰:

“颇善此乎?

“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①,甚妙。

詹大惊异,诘所自。

工曰:

“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

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

”詹予以金,不受,曰:

“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

”又曰:

“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

”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注)①一过:

一遍。

1.解释加点字。

詹懋举为颍州守()颇善此乎?

()使之弹()

一时琴师莫能及()詹乃从之学()

2.对画线句“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薪担头常囊琴,因请观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肩上担着柴,头上常挂一个囊琴,于是请求看看。

B.曾经见一个老人带着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琴囊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C.曾经见一个老人进城卖柴,常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于是请求看看。

D.曾见一老人带薪金进城,担心薪金,便放在常挂头边的装琴的口袋里,于是请求检查一下。

3.从文中看,詹懋举“大惊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5.詹懋举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12.

(1)善于,擅长(2分)

(2)如,比得上(2分)

13.C(2分)

14.此人虽是一个木工,却不仅懂得评价琴技,自己的琴技更是了得。

(3分>

~

15.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吕僧珍为官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

其侄以贩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