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52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课后题答案Word格式.docx

古代帝王集全国行政、经济、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独断专制。

“分宰相之权“即分散宰相权力。

唐朝为了分散相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设立政事堂,让品级较低的官员参;

加政事堂会议,身份等同于宰相。

18页学习思考:

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22页学习思考:

清代专制政治的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致无力抵抗外来侵略。

22页自我测评:

丞相制度被废除,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

一是军机处总揽了全国军政大权。

二是皇帝通过军机处把一切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军杨处发号施令。

由此,军机处成为集军政大权及将皇帝旨意直接下达百官的机构。

23页问题探讨:

1、一是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确立皇帝制度,实行独裁统治,并不断变革官僚制度及机构,强化皇权。

二是历代王朝都注重进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削弱了地方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我国早期文明时代出现了王权,夏商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守法制。

秦统一后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建立了中外朝制度,并确立了严密的监察制度。

隋唐时三省六部完善,宁朝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又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明朝废中书省、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清雍正时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8页问题探讨:

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司法主权。

经济上中国开始逐渐变成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沭经济的附庸,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9页问题探讨:

对美国而言,“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使美国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实现了在列强瓜分中国过程中没能实现的目标。

对中国来说,使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0页自我测评:

1、①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方式割占;

武装侵占;

强占租借地。

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

原因:

19世纪以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要求对外侵略扩张。

列强侵略使中国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出现。

刺激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使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34页问题探讨: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在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海军装备及兵力相差不大,从战役的结果来看,中国的损失大于日本。

37页问题探讨:

从背景上看,义和团运动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势下兴起的;

从斗争的过程看,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

从意义上看,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

38页自我测评:

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打击了列强,使其认识到:

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反侵略精神,瓜分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同时人民的斗争也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清政府的卖国政策,挽救了民族危机。

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②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也坚决反对列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40页问题探讨:

①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许多惨案。

②违反国际公法,对中国人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用中国人做活人试验。

③对中国进行掠夺。

42页问题探讨:

抗日救亡运动:

指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掀起的一切抵抗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挽救民族危亡的活动。

斗争:

①组织抗日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②军队抵抗侵略。

③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④要求抗日民主权利。

⑤学生运动。

⑥联合抗敌。

43页问题探讨: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组织,包括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45页问题探讨:

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取胜。

由于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因此,日本也不能迅速战胜中国。

47页问题探讨:

①中国人民抵抗着主要法西斯国家之一——日本。

②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出是反法西战争重要战区之一。

48页自我测评: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国共两党合抗战;

中国人民的正义战争得到国际援助。

2、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49页问题探讨:

1、英国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邓世昌等人英勇抗敌,刘永福等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抗击了八国联军。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组织了四次大会战,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从而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最终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中国军民的抗战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勇斗争精神。

53页学习思考:

1、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同时,清政府为偿还战争赔款,加大对民众的剥削,促使中国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因此,鸦片战争激化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而民族矛盾又激化了阶级矛盾。

2、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由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反映了他们要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措施去振兴太平天国,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治理方针上并非是发展关系。

54页学习思考:

没有。

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充分发展的条件,如政策限制、社会意识落后、资金缺乏、市场狭小等。

55页学习思考:

1、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结局往往有两种:

一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二是被镇压而失败。

分散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超越农民阶级的狭隘性,提出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用“拜上帝会“来屐组织群众,必然导致运动失败,特别是他们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容易骄傲自满、腐化堕落。

此外,宗派斗争(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力量大大削弱,丧失了革命大好形势,最终必然失败。

2、主要是由于其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56页自我测评:

1、《天朝田亩制度》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主张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的理想天国,主张消灭私有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空想。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发展私有制,与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

2、“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这是由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决定的,农民阶级是分散的小生产者,太平天国领导人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宗派斗争又使其丧失了革命大好形势,导致运动最终失败。

这一切无疑能证明这一点。

“但农民阶级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

由于农民阶级深处社会最底层,其所受压迫较为严重,因而其革命性较强,如太平天国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处反动力势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天国运动又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材料一说明太平天国反对支持清政府;

材料二说明太平天国主张同所有国家平等往来,反对鸦片输入,提倡正当贸易。

两则材料充分说明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来干涉、平等往来、同一切国家发展正当贸易的外交政策。

58页学习思考: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等人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与清政府势不两立,所以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61页自我测评:

1、原因:

①起义前全国革命形势高涨。

②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的大量宣传组织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④起义军人的革命首倡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⑤全国各地的响应。

2、这是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他们既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另一方面,对旧官僚、旧势力存在幻想,对袁世凯寄予厚望,寄希望于用《临时约法》这一法律形式来达到革命目的。

孙中山的名言表明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世界的发展潮流,反映了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当时起到了号召和宣传发动的作用。

62页学习思考: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后期成为运动主力,使五四运动规模扩大。

65页学习思考1、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②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③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

④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2、“又分谷子又分田”指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全力支持革命。

67页学习思考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③进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

④广大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

⑤国民党自身的腐败。

68页自我测评1、五四运动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毛泽东的观点明确指出了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共二大召开后,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使革命形势大大发展,北伐军胜利进军。

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共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共团结一切爱好和平、争取民主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坚决反对国民党独裁,经过四年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6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是指中共在农村领导建立的人民革命政权;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指在中共领导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实现过程:

中共成立后,接受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即“农村包围城市”。

在中共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9页问题研讨1、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该阶级不能担负起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只有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且有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理论,并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在其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后,必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总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74页学习思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长期压迫,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75页学习思考①它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它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同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为新中国政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76页学习思考①分布面积广。

②各民族杂居相处。

③主要分布在祖国的边疆地区。

78页自我测评1、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发展奠定了基石。

2、1953年1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并召开大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7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选举权等国家大权。

80页学习思考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应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81页学习思考严重破坏了人民民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能正常工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被迫停止活动。

82页学习思考1、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彻底清理“文革”错误,不受“左”倾思想束缚,才能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它是建国以事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4页学习思考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84页自我测评1、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③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危害: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损失严重;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2、成就:

①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另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材料阅读与思考变化:

由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到依法治国。

表现:

同自我测评2。

86页学习思考: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构想,没有先例。

它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87页学习思考“一个国家”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国家的最高主权在中央政府;

“两种制度”:

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

88页学习思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间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90页自我测评:

1、形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后来他在多次谈话中进行了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基本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回归,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保持了繁荣稳定。

中国政府、香港地区和英国。

“一国两制”符合三方共同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91页问题探讨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参加,进行了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

它符合宪法中规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新中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依据宪法的规定,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逐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2、表现:

先后建立起新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活动,各级政协也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历史教训:

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代和法律代,保证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又将其写进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95页学习思考:

旧中国是一个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深受西方国家的奴役,外交不能独立自主、是一种屈辱的外交。

因为机关报中国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丐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98页学习思考:

①这一方针抛开了各与会国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亚非国家有共同的遭遇,面临共同的任务。

③这一方针促进了亚非人民的团结。

99页自我测评1、二战结束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互相对峙。

美国顽固坚持与中国亿为敌的立场,企图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毛泽东曾指出,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形成过程: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中印、中缅会谈中两国一致辞同意以此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将其内容之一“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笨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99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

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破坏会议进程,与会各国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

100页学习思考: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又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但由于美国等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未得到恢复,所以使用“恢复”,而非“加入”之类的提法。

103页学习思考:

日本追随美国奉行遏制和不承认新中国的政策,以及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外交关系”等。

104页自我测评1、20世纪以70年代以前,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由于西方国家追随美国采取不承认新中国的政策,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解冻对于中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民族统一大业,恢复和扩大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说,中美关系的解冻是中国外交获得突破的关键。

2、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04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恢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阴谋的失败;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佥政府;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106页学习思考:

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是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