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419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初二下湘教版210祖国宝岛台湾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检查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部分

【说教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标解读:

在本条课标中表达的知识目标是,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以及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所表达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民族责任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

《“祖国宝岛”—台湾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0页至53页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十节的内容,内容较丰富。

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

②地形与河流;

③资源丰富的宝岛;

④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⑤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沿海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

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都共同期盼能够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由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

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及其城市职能。

⑥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台湾丰富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台湾岛的地形特征。

第二部分

【说教法】

1、教法及依据:

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机会,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及依据: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丰富的地图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材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部分

【说学法】

初中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概括等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发散性思维逐渐彰显,课堂上小组讨论法与合作探究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动手动脑,学在课堂,乐在课堂。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

读,培养学生读图、读课文的习惯和能力;

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要求;

练,通过一定练习,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部分

【说复习环节】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复习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采取了初忆台湾—再回台湾—追溯台湾的线索层层推进,并在各环节进行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一点,全面回忆与巩固所学知识。

【一】情境导入

通过欣赏台湾的著名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于台湾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导语:

学习过台湾,我们最难忘记的是台湾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吧。

【二】新授内容

(一)初忆台湾

本环节主要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说一说:

请结合图片为大家介绍台湾的位置。

由学生根据台湾位置图及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台湾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

2、填一填:

你能填出台湾周围濒临的海洋吗?

结合“台湾位置图”由学生介绍台湾四周濒临的海洋,教师强调台湾海峡属于东海,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

3、找一找:

找出台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城市的位置。

教师向学生强调钓鱼岛是台湾省的一个小岛。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主要复习的是台湾的位置和范围,这属于台湾的自然地理知识,也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同时也要求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因此我更多的是让学生结合图片来介绍和查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更好的达到复习效果。

(二)再回台湾

本环节主要是从各方面交流和探究台湾省的情况,主要包括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各单元,全面的总结和归纳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网络,从而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布置学习任务分别从地形勘探、气候报告、资源推介、经济调研、城市掠影、民族风情角度完成对台湾内容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地形勘探

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出示了台湾岛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台湾岛地形剖面图,提示学生介绍台湾的地形和地势两方面的内容。

2、气候报告

出示台湾位置图并强调通过台湾的重要纬线—北回归线,使学生回顾台湾所在的温度带和所属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3、资源推介

首先向学生介绍台湾拥有的各种称号,提示学生说出它们的含义,然后通过展示台湾“资源宝库”图,让学生回忆这些物产的分布地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

“台湾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物产?

”从而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去逐层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4、经济调研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部分我用资料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采取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台湾经济的发展,依据图表和资料,分析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特色,分析怎样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

并强调台湾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5、城市掠影

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最大的港口是高雄,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还知道的台湾省其他的城市和其特点。

教师注意强调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6、民族风情

主要通过图片的形式使学生回顾台湾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最后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高山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不作过多的延伸。

通过活动将学生学习过的台湾知识充分的调动起来并经过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的更加深刻和系统。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追溯台湾

本环节通过追溯两岸之间的历史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台湾和大陆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想一想: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

通过问题的设置,提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教材和已有的知识从历史版图、文化渊源、风俗节日等多角度寻找证据,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神圣的领土。

〔2〕、资料展示

教师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活动:

以下材料表现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你能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吗?

通过各种资料展示使学生了解到台湾和大陆是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台湾与祖国是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

〔3〕、风云人物

介绍在台湾和大陆关系改善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说明两岸之间关系正在不断地改善,并提出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盼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三】本课总结

在这部分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让学生分组从“岛”、“山”、“宝”三个方面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每组派代表上前展示,对于总结较好的小组教师进行鼓励和表扬。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

知识检测:

先看本节的中考考点点击:

考点1:

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多以选择题、读图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2:

台湾省的自然资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点3:

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城市及功能多以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读图分析题形式进行考查。

在这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挑战自我:

台湾有众多的美称,你知道他们代表的含义吗?

2、列举:

台湾省的以下“之最”。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最”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

3、风采展现:

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台湾了,你能结合图片为我们介绍学过的知识吗?

结合图片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指图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的潜能最大的激化,知识掌握的也更加深刻、牢固。

4、选择题例如:

用抢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课后讨论

台湾发展的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各种原材料和能源,对外依赖严重,就台湾省未来的发展,试讨论分析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的必要性,怎样才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更加体会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密切联系,凸显本课主旨。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出发点从无论是自然环境上、还是现代的经济发展、更是民族祖籍上,告之大家其实台湾和我国从未间隔过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的表达了这一点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影音材料仍教缺乏,准备不够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