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43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docx

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同步测试新版沪科版

12.3汽化与液化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几种液化现象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液化现象不同的是()

A. 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                      

B. 冬天,人说话冒“白气”

C. 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               

D.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D. 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

3.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升华                                     B. 汽化                                     C. 熔化                                     D. 液化

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

A. 

          B. 

          C. 

          D. 

5.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6.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升华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7.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                      

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

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A. 

冬天雪人变小                      

B. 

露珠的形成  

C. 

水的蒸发                 

D. 

冰雪融化

9.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

A. 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 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 “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1.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热的.

12.做手术时把氯化烷(沸点:

31.1℃)滴到人体内某局部(36℃左右)时,氯化烷会________吸热,使局部“冻结”,起到麻醉作用。

如下表,为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________。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二氧化碳

沸点/℃

-180

-196

-78.5

13.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14.小刚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在实验中他边观察现象,边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水的沸点为________℃,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t/℃

50

58

66

73

80

86

91

96

98

98

98

15.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

酒精________(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16.家庭中使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液化储存的.

三、解答题(共1题;共5分)

17.冬天我们坐在密闭的小车内,时间久了,会发现小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什么原因?

为保证视野良好,司机通常会打开喷雾器,往前挡风玻璃上吹热风,很快就可以除去水雾,并阻止水雾的再次生成,说说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

18.探究水的沸腾:

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温度计

数据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5

98

99

99

99

99

99

结论

水沸腾时继续________热,温度保持不变.

画出水沸腾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________.

方法

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

问题讨论

添加一块冷玻璃片,来验证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具体得做法是:

________,从而说明气体放热液化

19.如图1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

8

100

100

100

100

(1)在图2中,图________是水沸腾后的情景;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请你提出有效的操作建议:

(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

(6)小华在课外书上了解到在水中加入不易挥发的甘油(原液)后沸点会升高.下表为甘油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沸点(表中甘油含量是指甘油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甘油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请在图3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甘油含量的关系图象________;由图象可以推知,甘油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小华在水中加入一些甘油后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烧杯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五、综合题(共1题;共6分)

20.狄仁杰办案累了,元芳拿来一瓶冰可乐,不一会,仁杰发现罐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事,元芳你怎么看?

(1)罐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________.

(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属于升华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①液体的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用电吹风吹头发,既增加了液体的温度也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蒸发.

给墨水瓶加盖,用地膜覆盖农田,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都是减慢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3.【答案】D

【解析】【解答】

A、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不符合题意.

B、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不符合题意.

C、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不符合题意.

D、“白气”是液态小水珠.“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答】A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有一个特殊的规律,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熔化的规律:

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像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有一个特殊的规律,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的,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却是不变的,再根据晶体凝固的规律:

虽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判断该图像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中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再变化了,这与水的沸腾规律完全吻合,选项C符合题意;

D图中该物质的温度整体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升高的,可以判断出该图像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水的沸腾是温度先不断升高,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5.【答案】D

【解析】【解答】A、电风扇吹出的风与周围温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不会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B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吹出的风不会吸收人体的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加快了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1、吹电风扇并不会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拿温度计放在风扇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之所以感到凉快,是因为加快了人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

2、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方式,蒸发时会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了.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C.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可根据“白气”的状态和“白气”的形成上入手.

7.【答案】C

【解析】【分析】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错误,不合题意;

B.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错误,不合题意;

C.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正确符合题意;

D.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对于此题,学生应了解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冬天雪人变小是雪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的结果,升华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放出热量变为小水珠形成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故B正确;

C、水的蒸发是汽化现象,要吸热,故C错误;

D、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9.【答案】C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会沉入水底;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所以会发生沸腾现象.

【解答】水比油重,所以它就会沉入锅底,而水的沸点比油低很多,因此水会变成气体,体积膨胀,将油溅起;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沸腾及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学会用液体的沸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灯泡用久了,钨丝受高温升华为气态钨,所以灯丝会变细,属于升华,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内的水分蒸发所致,属于汽化,故B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

D、滴水成冰”的原因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错误.

故选:

C.

【分析】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二、填空题

11.【答案】汽化;吸

【解析】【解答】解: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小水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时需要吸热,使体温降低;故答案为:

汽化,吸.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

12.【答案】沸腾;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由于氯化烷的沸点低于人体内某局部的温度,所以氯化烷会沸腾吸热;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所以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13.【答案】外表面;内表面

【解析】【解答】解:

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

外表面;内表面.

【分析】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

(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

14.【答案】98;低于;不变

【解析】【解答】解:

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此时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

98;低于;不变.

【分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结合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

水的沸腾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15.【答案】汽化;吸收

【解析】【解答】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

故答案为:

汽化;吸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汽化现象的掌握情况。

汽化吸热,温度降低。

16.【答案】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解:

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故本题答案为:

压缩体积.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三、解答题

17.【答案】答:

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一层小水珠,是车内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并且附着在玻璃内侧;

利用暖风往玻璃上吹热风,使玻璃上的水雾汽化为水蒸气,同时挡风玻璃的温度提高了,水雾不能再次生成。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吸;转换法;

;把玻璃片放在烧杯口,会发现玻璃上有水珠产生,且玻璃片的温度升高 

【解析】【解答】解:

(1)由表格可知,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做出沸腾图象,如图所示:

;(4)添加一块冷玻璃片,把玻璃片放在烧杯口,会发现玻璃上有水珠产生,且玻璃片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

吸;转换法;如图;把玻璃片放在烧杯口,会发现玻璃上有水珠产生,且玻璃片的温度升高.

【分析】

(1)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2)一个物理量若受多个因素影响,探究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用一个量来反映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时,是使用了转换法;(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图;(4)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液化放热.

19.【答案】

(1)甲

(2)100

(3)吸热;温度不变

(4)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5)①

(6)

;120;升高;混合液中水汽化,甘油含量变高

【解析】【解答】解:

(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所以图E中,甲是沸腾时的现象,乙是沸腾前的现象.

(2)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水到达100℃时,不断吸收热量,水温保持100℃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此时水的沸点,所以水的沸点是100℃.(3)水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可以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增大火力.(5)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6)描出(30,103)(40,104)(50,107)(60,111)(70,117)(80,124)(90,141),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如图.

由图象知,当甘油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为120℃.

给混合液加热时,甘油不易汽化,水容易汽化,加热时间越长,混合液中甘油含量越高,沸点越高.

故答案为:

(1)甲;

(2)100;(3)吸热;温度不变;(4)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5)①;(6)见上图;120;升高;混合液中水汽化,甘油含量变高.

【分析】水在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溶液中甘油的含量不同,沸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综合题

20.【答案】

(1)液化

(2)解: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可乐罐外壁,液化成小水珠

【解析】【解答】

(1)由于冰可乐的温度较低,冰可乐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

             

(2)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

(1)液化;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可乐罐外壁,液化成小水珠

【分析】

(1)理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结合液化的条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