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703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88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岛B.日本广岛核爆炸

C.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D.核电站泄露造成人员患辐射病

【答案】C

【解析】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火山岛是自然现象,因雪崩造成登山队员遇难属于自然灾害,核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

据此选C。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

该概念包含两个要点:

属于自然现象,该现象对人类造成危害。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灾情的产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某一因素的强弱。

另外,该题考查的是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衡量灾情大小的基本标准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大小,并不是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在审题时应把二者分清楚。

【考点定位】衡量灾情大小的基本标准。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衡量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基本因素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从灾情指标可以看出,题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业生产。

而地震是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建筑物及其他生产生活空间,风暴潮主要影响沿海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设施,灾害都不集中在农业领域,不合题意。

考点:

自然灾害的影响。

4.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灾害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是

①经济发达的地区②经济落后的地区

③防灾抗灾能力强的地区④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自然灾害的受灾程度与自然灾害的等级有关,还与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与防灾抗灾能力有关。

灾害程度最高的地域的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防灾抗灾能力弱的地区。

据此选D。

5.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从图中纵坐标时间尺度和横坐标持续时间看,①在某一瞬间发生,时间较短,②在某日发生持续几小时,③在某月发生持续几天或几个月,④在某年发生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一般说来,地震持续时间最短,故①为地震;而干旱持续时间最长,能持续几个月以上。

6.下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四省区轮廓特征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分别为云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黑龙江省,其中临海的是广东省。

则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黑龙江省,选D。

7.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

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轮廓可知,甲乙两省为陕西省和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为地势第二级阶梯,两省以黄河为界;丙丁为湖南省和江西省,都位于亚热带,两省以山地为界,选A正确。

8.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

以下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

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A.陕西、湖南、贵州、新疆B.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北京、重庆、四川、云南D.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答案】C

【解析】根据福字的特色结合区域特色可知,第一幅为北京褔,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彰显了北京地位和文化特色;第二幅重庆褔,也是非常有味道的,有火锅、有交通,都是重庆特色,整体看下来,突出了一派喜庆团圆之气。

第三幅为四川福,一只胖胖的国宝大熊猫捧着根竹子,旁边还有一棵竹子,寓意着四川小伙伴,新的一年丰衣足食,越长越可爱。

第四幅为云南福,充满了民族风情,结合了云南当地的民族舞蹈和山水景色,很有当地特色,小小的福字寄托了对云南的美好愿景。

据此选C。

9.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地处山麓,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适宜人类居住,B对。

西北地区属于第二阶梯,海拔较高,热量没有优势,A错。

西北地区矿产丰富,工业不发达,C错。

沙漠面积广,土壤肥力较差,D错。

【点睛】

人口、聚落首先分布在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

历史、文化、经济因素是后来形成并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1.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B.②以东的地区黄土堆积极其深厚

C.③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D.④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10.B11.C

【解析】试题分析:

10.我国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二三阶梯的分界线,且太行山为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巫山为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分界线,故B正确。

11.①大兴安岭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故A错误;②太行山以西为山西省,故B错误;③巫山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故C正确;④武夷山是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为南岭,故D错误。

考点:

我国主要山脉。

下图为沿东经89°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图示地区中

A.甲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丁海属于太平洋海域

C.乙山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丙高原地表沙漠广布

13.图示沿线地区自北向南

A.地势由第三级阶梯上升到第一级阶梯

B.植被景观由温带森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C.流域由外流区到内流区再进入外流区

D.气候由极其干燥逐渐变化为相对湿润

【答案】12.C13.C

【解析】

12.根据图示信息,甲乙丙丁分别为天山、昆仑山、青藏高原、印度洋,则甲山不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丁海属于印度洋海域;昆仑山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高原地表冻土广布,选C。

13.图示沿线地区自北向南,地势由第二级阶梯上升到第一级阶梯;植被景观由温带荒漠过渡到热带森林;流域由外流区到内流区再进入外流区;气候由干旱逐渐变化为湿润,据此选C。

14.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是因为

A.雨热同期B.季风气候显著C.夏季普遍高温D.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D

【解析】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是因为中国有这些物种适合成长的环境,这从从侧面反映中国具有多样的气候,选D。

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都不是物种多样的原因。

15.亚历山大来中国旅游,在十几天内没有登高就感受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他来中国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A.1月B.5月C.7月D.9月

【答案】A

【解析】中国纬度跨度大,但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冰天雪地,海南一排热带风光,因此只有隆冬时节来中国才可以短时间内不用登高就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选A。

【点睛】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而冬季则南北温差大,北方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比较寒冷。

16.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因素④锋面雨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解析】图示东南沿海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反映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而图示台湾岛和福建武夷山区的等温线呈闭合,反映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据此选B。

17.读“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以判断我国东部自南向北

A.年降水量递增

B.气温年较差增大

C.夏季降水量的比重递减

D.雨季变短且降水季节分配更均匀

【答案】B

【解析】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即从北向南的顺序,图中显示降水量整体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图中显示,由南向北1月、7月的气温曲线间距变大,说明由南向北年较差增大;夏季南部城市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北京夏季降水量所占比重大于哈尔滨;四个城市并不能代表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情况,据此分析选B。

【点睛】

中国降水量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表现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而由南向北年较差增大。

下表为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8.城市③比城市②的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近B.纬度低C.地势低D.人类活动影响

19.与城市①相比,城市④

A.纬度低,所以各月平均气温高B.距海近,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C.地势低,所以夏季气温较高D.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答案】18.A19.D

【解析】

19.结合上题,①为上海,④为重庆。

上海与重庆纬度相当,上海距海近,气温年较差较小;重庆为山城,地势较高;由于有山地阻挡,重庆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冬季气温较高,据此选D正确。

20.读“我国部分省区某月等温线图”,影响图中甲乙两地等温线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甲乙两地等温线均向较高纬度凸出,说明当地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这是因为两地处于河谷低地、较低的地形所致,据此选C。

【点睛】

由于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在同纬度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大多数与地形变化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A.阴山B.秦岭C.天山D.南岭

2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

A.2800米B.700米

C.1100米D.3100米

【答案】21.B22.A

【解析】

21.图示为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由于图示右侧温度高,故本图左为北,右为南。

山体的南侧气温高于0°,北侧低于0°,据此可以判定该山体为中国南北方及0°等温线的界线,应为秦岭,选B。

2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向剖面作垂线再进一步向纵轴引线可以得出,气温最低处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2800米,选A。

23.在“三圈环流”中,气流因堆积下沉的地带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极地附近D.南北纬60°附近

【答案】B

【解析】在“三圈环流”中,气流因堆积下沉的地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出现在南北纬30°附近,选B。

24.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对图中甲乙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大于400毫米,太平洋B.小于400毫米,印度洋

C.大于400毫米,大西洋D.小于400毫米,北冰洋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图中甲、乙两地位于我国的河西走廊,两地因处于祁连山的迎风地带,降水量>400mm,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选A。

【点睛】

闭合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若为等高线,大值对山地,小值对盆地;若为等温线,小值对山地,大值对盆地)。

25.下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多锋面、气旋活动

B.地处山地的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答案】D

【解析】此图显示的区域为我国的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基本不受冬季风的影响,但由于距离西南季风的发源地印度洋距离近,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沿河谷进入,给我国青藏地区南部带来丰富的降水,造成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选D。

锋面气旋多在温带活动,与本图区域不符合;该地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是因为暖湿气流深入导致的,其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据此ABC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年降水量为682.4mm。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7.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

A.冬季河流无结冰期B.夏季伏旱现象严重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太阳辐射强度较大

【答案】26.A27.C

【解析】

26.结合材料中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判断为我国半湿润地区,结合图示降水量变化特征可判断为我国北方地区,结合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差异可知,该地4、5月份降水少但蒸发量大,据此推断最干燥季节为春季,选A。

27.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中国北方的温带半湿润地区,冬季河流会结冰;伏旱出现在长江流域,与本地区不符合;资料和图中只体现了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只能推断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太阳辐射强度与纬度、地形等多因素有关,通过所给条件不能判断,据此选C。

28.晓雨默写了一些关于中国气候的诗句和谚语,默写正确的是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六月即飞雪

B.群雁北飞天将冷,群雁南飞天将暖

C.天时人事日相催,夏至阳升春又来

D.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

【答案】D

【解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反映的是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不能反映中国的整体气候;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描述了雁群随冷暖迁徙的现象,默写有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天时指的是一年中的时令时节,人事指的是人世间要遇到的各种事情,冬至阳生春又来指的是时间不等人,不合题意;“南风暖来北风寒,东风湿来西风干”也就是说,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所在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描述了中国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跨度大,且海陆位置差异大,导致不同风向影响下呈现的气候特征不同,据此分析选D。

29.我国既不受夏季风影响,又不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

C.藏北高原D.黄土高原

【答案】C

【解析】云贵高原受夏季风影响大,内蒙古高原受冬季风影响大,黄土高原则两种风都有,但青藏高原属于特殊的高原山地气候,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选C。

【点睛】

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30.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甲、乙、丙分别是

A.贵阳、西安、长春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D.南宁、武汉、石家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的气候特征以及读图分能力。

由图可知,北京冬季气温低,不舒适;7、8月气温高、湿度大,较不舒适;春初风速大,较不舒适;春、秋季舒适。

甲城市冬季较舒适,其他季节舒适,应该为春城昆明,四季如春。

乙城市冬季舒适,应该为处于热带的海口市。

因冬季气温较低,丙城市冬季不舒适日期较长,春、秋舒适日期较短,应为东北的哈尔滨。

故选B。

31.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从自然带上看,甲是温带荒漠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

④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差异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直接根据图示的地形起伏判断,甲为内蒙古高原;乙为东北平原,故从气候类型上看,甲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①错误;从自然带看,甲是温带草原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区域的相对位置和地形起伏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地形和自然带等内容,注意比较分析。

下图显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下面小题。

32.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A.①线B.②线

C.③线D.④线

33.有关这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②线以西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C.③线以西地区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

D.④线以东地区均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32.D33.B

【解析】

32.读图可得,④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③线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②线是内外河流域的分界线,①线是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据此选D。

【点睛】

内外河流域的界线是:

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图中阴影地带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的地带。

回答下面小题。

34.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A.湿润和半湿润B.湿润和干旱

C.半干旱和干旱D.半湿润和半干旱

35.该阴影地带属于

A.高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B.地势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风力地貌和流水地貌的过渡地带

D.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地貌的过渡地带

36.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B.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答案】34.D35.C36.B

【解析】

34.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选D。

35.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地带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不是高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该阴影地带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并不属于过渡地带;阴影的北部为风力地貌,南部为流水地貌,属于两地貌的过渡地带,据此选C。

36.结合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阴影地带是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阴影以西以北多发展畜牧业,以东以南则以种植业为主,故该阴影地带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阴影以东的太行山一带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据此分析选B。

【点睛】

太行山一带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分界线;图中阴影地带是农牧交错带,大致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37.图中,符合我国东北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积雪融水补给的影响,形成夏汛和春汛,其中,夏季降水是主要补给,故夏季流量远大于春季,据此结合图示判断为④曲线,选D。

38.读图“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水量随时间变化图”,其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往往冬春季节断流,对应①,纬度较高;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于中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故纬度越低,雨季越长,河流汛期越长,据此结合图示选C。

【点睛】

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于中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故纬度越低,雨季越长,河流汛期越长;越靠北,降水持续时间越短,降水越集中,河流汛期越短。

39.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青藏沿线的湖泊主要是内流湖,内陆咸水湖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河流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通过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B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选择B。

下表为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甲乙丙三条河依次是

A.海河、闽江、黑龙江B.闽江、黑龙江、海河

C.海河、黑龙江、闽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

41.四条河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循环B.夏季均会出现丰水期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影响D.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40.A41.B

【解析】

40.一般来说,我国南方的河流径流量大,北方的河流径流量小;东部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大,西部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海河,因此甲是海河。

黑龙江由于长度大,再加上气温低,蒸发量弱,径流量较大。

据此选A。

41.四条河中,伊犁河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海河、闽江、黑龙江均为季风区的河流,夏季,降水量大均会出现丰水期,伊犁河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夏季融雪量大,夏季也进入丰水期;伊犁河的径流量主要受气温影响,且伊犁河流域降水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据此分析选B。

4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丰水期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无结冰期和凌汛

D.⑥区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东经120°,北纬40°大致为北京,东经105°大概穿过东川地区,①是西北黄土高原西延,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⑥是东南沿海地区。

①区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河流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干旱少雨;③区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⑥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据此选D。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区域图的判断及我国重要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经纬度位置对图中各区域位置进行定位。

经判断得出①是西北黄土高原西延,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是祖国西南,⑤是南方,⑥是东南沿海地区。

据此解答即可。

43.下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至t4时期内的气候变化忽略不计)。

与t1时期相比,t4时期该河流断面处径流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①丰水期流量更大,枯水期流量更少②径流量季节分配日益趋向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洪水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