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756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

3.“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4.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

5.韩非子说: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描述,反映出

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6.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不正确的是

A.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就是在此时形成的

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儒、墨、道、法等学派相互诘难、批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7.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8.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

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A.兼爱B.以礼入法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

9.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该材料说明

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

10.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

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11.《史记》云:

“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

①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④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2.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13.“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由此可见,宋明时期的新儒学“新”主要是指

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本体论高度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C.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

14.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其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1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16.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7.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具有民主色彩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③社会阶级矛盾尖锐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19.刘师培在《清儒得失论》中说“明儒之学用以应事,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明儒直而愚,清儒智而谲;明儒尊而乔,清儒弃而湿。

……才智之士惮于文网、迫于饥寒,全身畏害之不暇,而用世之念汨于无形,加以廉耻道丧,清议荡然,流俗沈昏,无复崇儒重道,以爵位之尊卑,判己身之荣辱。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B.清儒之学的转变深受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了清儒之学的转变

D.清儒之学的转变为道光年间新思潮萌发奠定基础

20.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2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22.有学者认为: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23.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宗羲则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两种思想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24.中国古代,“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主义的警辟词句“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

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可以制约绝对君权B.儒家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

C.民本主义可以完善皇权政治D.民本主义与皇权政治对立

25.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26.“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27.梁启超说: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28.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29.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践行这种观点的做法是

A.整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B.修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30.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

“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

31.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思想自由和理性思考D.批判神学统治

32.《美国宪政里程》指出:

“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

”这一思想源于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D.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33.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学说D.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34.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5.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 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制观念已经动摇 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6.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

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

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B.第二次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37.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三者的共同点有

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④

38.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3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

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革新B.造纸术的改进C.装订技术的提高D.科举制的盛行

40.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

“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九章算术》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41.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42.明朝人叶盛说:

“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王(光武)、蔡伯邕、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

农工商贩,抄写绘画。

材料表明

A.小说的兴盛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B.小说在北方社会更为流行

C.文艺作品良莠不齐危及封建统治D.宋词元曲在南方逐渐消失

4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44.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45.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46.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47.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48.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米兰古城遗址出土了据称是唐代回纥人坎曼尔抄写的《坎曼尔诗签》,被史学大师郭沫若赞誉为“无价之宝”。

1991年学者杨镰经过学术论证和计算机关键字检索等,指出这一文物应系伪造。

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坎曼尔诗签》是出土的实物史料,真实性不容置疑

B.文物都须经计算机等先进科技验证,才能辨别真伪

C.郭沫若是权威史学大师,其结论应比杨镰先生可信

D.包括出土的文物在内部可能造假,故需要多方考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9题22分,第50题18分,第51题12分,共52分)

4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儒学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而法家思想却大行其道?

(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6分)

50.(18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孟德斯鸠:

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1)材料一中的“他”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诉求?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学说的历史意义。

(2分)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2分)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2分)

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

……中国社会在这个时代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变化,人们于此采纳了“文艺复兴”一词。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材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孟德斯鸩、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宋代无疑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国家”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的“文艺复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区别。

(8分)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本质含义。

(4分)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卷(文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9题22分,第50题18分,第51题12分,共52分)

49.

(1)材料一中,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儒学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而法家思想却大行其道?

(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汉代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6分)

 

50.

(1)材料一中的“他”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诉求?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的学说的历史意义。

(2分)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的作品”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

(2分)据此,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2分)

 

51.

(1)结合所学,以思想、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