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800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的形象 及其嬗变Word文件下载.docx

合江4号石棺西王母图

  第四类与常青灵芝、凤鸟同置画面。

如图四。

  图四:

合江27号石棺西王母图

  四种类型的西王母,其造型基本上是端坐龙虎座,右为龙,左为虎,头着冠,双手拢在袖中,拱于胸前。

这种形象与早期文献记载的西王母形象相去甚远。

  二、西王母形象的嬗变

  西王母在文献中的出现甚早。

战国以前的西王母是一个满身野气的巫或部落酋长。

《山海经》中有三处提到西王母。

  《山海经?

西次三山》: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而司天之厉及五残。

”[2]

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仑虚北。

”[3]

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4]

  《山海经》的成书,学者大都认为在战国秦汉之际,其中的素材许多要上溯到荒古,口耳相传,最后形诸文字。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神话与传说》云:

《山海经》“记海内外山川神?

o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祀神之物多用糈(祭神用的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

”所以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某一部落的巫,扮相特征很明显,豹尾虎齿戴胜,穴居野处,役使三青鸟,其职掌是“主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郭璞注)与瘟疫刑罚有关,形象并不讨人喜欢。

  战国以降,西王母的形象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巫转变为人王,进而成为正神。

在《庄子?

大宗师》里,西王母被写成得道之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死,莫知其终。

”[5]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汲郡魏襄王墓出土一批战国竹简,其中有《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里,西王母和周穆王会于瑶池,诗歌唱答,俨然气象雍容的人王,又似华贵的女神。

吟谣穿插于散文的艺术形式,成为后来唐宋传奇及元明清戏曲、章回小说的主要写作手法。

此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史记?

赵世家》:

“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6]

  《穆天子传》在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性别确定为女。

《山海经》中西王母是男是女难于断定,《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吟“嘉命不迁,我为帝女”,道出自己是天帝的女儿,后世诸书中西王母的性别自此才确定下来。

二是巫的形象色彩大为减少,神的面貌逐渐丰满。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较为粗野,《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雍雅和平,有王者风范,但又“虎豹为群,于鹊与处”,与人间的王者气象不同,既未褪尽《山海经》中巫的痕迹,又显现出其神性的一面。

三是西王母开始和长生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西王母问周穆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回答“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7]“道里悠远,山川间之”的双方相约复见,不免使人产生长生的遐想。

四是西王母的配偶神东王公初露端倪。

所谓东王公,就是居于东土的周穆王的翻版。

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东王公对饮图,可以从《穆天子传》中周穆王、西王母饮于瑶池找到起源。

  秦汉之际,西王母的职掌进一步明确化,伴随而来的是对西王母崇拜的流行。

首先是西王母拥有不死药,《淮南子?

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

娥窃以奔月”[8]。

其次是所在的昆仑山,居住着各路神仙和藏有各种神药。

《山海经?

大荒西经》已说昆仑山“万物尽有”,到《淮南子?

地形训》里,则谓“掘昆仑墟以下地,……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又有“丹水,饮之不死”,并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9]正因为西王母握有不死之药,昆仑山是万仙聚居之地,所以汉人对西王母及其居处十分向往。

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写道:

“西望昆仑之轧?

^?

埠鲑猓?

直径驰乎三危。

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

舒阆风而摇集兮,亢乌腾而一止。

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

然白首。

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10]扬雄的《甘泉赋》也写道:

“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

妃。

”[11]文献记载中,与西王母有密切联系的仙人赤松子经常到西王母的石室。

所谓赤松子是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

《淮南子?

齐俗训》云:

“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12]题为刘向撰的《列仙传》则谓: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

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干宝《搜神记》说:

“赤松子……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13]所谓西王母石室应为西王母祭祠。

到西汉,西王母崇拜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

《汉书?

哀帝纪》记载汉哀帝建平四年,“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

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

”[14]《汉书?

五行志下之上》也记,“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稿或?

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

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

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

又传书曰:

‘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

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

’至秋止。

”[15]后来《搜神记》把这段记载写进去,云“哀帝建平四年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阡陌,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

’”[16]汉镜铭文更多见“仙人不知老”、“寿如东王公西王母”、“长保二亲生久”等语,西王母与不死的联系及其附属形象基本固定下来。

在汉画像石中,西王母端坐于龙虎座上,旁边有青鸟、蟾蜍、灵芝、九尾狐等,还有对应的配偶神东王公。

  东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道教的神仙系统逐渐完善,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刚好与道教长生成仙的终极目标相符。

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从神话女神转化为道教女仙的首领,逐渐褪去原始神话的气息,其神职不仅是祈人幸福和赐予长生不老之药,还增加了与人升仙的能力。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基本完成从神话女仙到道教女仙的转变,成为女仙之首。

成书于六朝的《汉武内传》中的西王母已经被描写为光芒四射的美人了,“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

”《古今图书集成?

神异典》对西王母的这种转变做解释云:

“于时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阴之精,天帝之女也。

人身虎首,豹尾蓬头,戴胜颢然,白首善啸,石成金台而穴居,坐于少广之山。

《山海经》亦云。

然不知此形貌乃西方白虎之神,西王母使者,非西王母真形也。

王母真形天姿掩霭,端正美丽,如三十许姣好妇人。

岂有天真灵人而虎首豹尾乎?

此万古传讹之过也。

”[17]而东王公则并没有随着西王母的地位上升而上升。

西王母身边的东王公换成玉皇大帝;

西王母华丽转身,成为王母娘娘。

  三、汉代画像石棺反映的西王母崇拜内涵

  人们刻西王母于石棺上有何祈求?

  首先是祈求西王母降不死之恩,这是非常直白的表露。

为什么西王母有执掌予人不死的大权?

从西王母最原始的形象中已经蕴藏答案。

《山海经》中,西王母本来就职掌“司天之厉及五残”,主管瘟疫刑罚,本身豹尾虎齿的形象,使西王母既具有使人望而生畏的夺命惩罚之权,又具有号令和制服诸瘟神疫疠的庇佑之力,所以民间对西王母的最初情感是畏之敬之,祈其不降瘟厉,祈其降伏瘟厉。

加上西王母所居的昆仑之山,“万物尽有”,伴随着西王母形象的华丽转身,西王母可以散布瘟疫的恶的一面逐渐为人淡忘,而居昆仑山、有不死药的善的一面不断发扬光大,所以民间对西王母庇佑不死的祈望不断加码。

  其次是祈求西王母降不朽之恩。

孟子曾说: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18]尽管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但同时又相信魂要有所依,也就是魂魄要合一。

人死而魂离开魄,在天地间游荡,最终要与形体结合才能有自己的家,否则魂便会成为游魂,甚至变为作恶的厉鬼。

后世民间传说乃至小说,多有这类记载。

如《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写哪吒剜肠剔骨,散了七魄三魂,一命归泉后,魂无所依,魄无所倚,飘飘荡荡,随风而至,到乾元山下。

太乙真人让哪吒母在翠屏山上建哪吒行宫,造哪吒神像,哪吒得享人间烟火。

不料行宫和神像被李靖毁掉,哪吒不得成人形,太乙真人只好用莲花、莲叶摆成人形,“绰住哪吒魂魄,往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19],哪吒从此复生。

又如《西游记》第十一回写李翠莲借尸还魂一事。

阎王要让李翠莲回到阳间,鬼使说:

“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魂将何附?

”阎王想起唐太宗的御妹李玉英阳寿已尽,于是让鬼使借李玉英之尸还李翠莲之魂,“玉英宫主,正在花阴下,被鬼使扑个满怀推倒在地,径捉了他魂,却将翠莲的魂灵推入玉英身内”[20],李翠莲由此复生。

正由于魂必须要有魄为载体才有意义,因此追求形体不朽就是人们非常强烈的愿望。

两汉时期的玉衣十分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那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追求。

然而,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列侯、贵人、公主等皇室成员专用的殓服,非一般人所能享用,所以祈求西王母的庇佑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注释:

  [1]合江汉代画像石棺,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2010年:

79.

  [2]山海经?

西次三经,岳麓书社,长沙,1992年,29.

  [3]山海经?

海内北经,岳麓书社,长沙,1992年:

140.

  [4]山海经?

大荒西经,岳麓书社,长沙,1992年:

169.

  [5]道教三经合璧?

庄子?

大宗师,浙江古籍出版社,杭州,1991年:

116.

  [6]史记?

赵世家,岳麓书社,长沙,1987年:

361.

  [7]穆天子传?

卷三,岳麓书社,长沙,1992年:

223.

  [8]淮南子?

览冥训,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

67.

  [9]淮南子?

地形训,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41.

  [10]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岳麓书社,长沙,1988年:

847.

  [11]汉书?

扬雄传,中华书局,北京,2007年:

862.

  [12]淮南子?

齐俗训,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

125.

  [13]晋,干宝.搜神记,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

1.

  [14]汉书?

哀帝纪,中华书局,北京,2007年:

87.

  [15]汉书?

五行志下之上,中华书局,北京,2007年:

263~264.

  [16]晋,干宝.搜神记,岳麓书社,长沙,1989年:

52.

  [17]汪小洋,中国百神图文志,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9年:

117.

  [18]南宋,朱熹.四书集注?

孟子?

告子上,上海书店,上海,1987年:

158.

  [19]明,许仲琳.封神演义,凤凰出版社,南京,2012年:

82.

  [20]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0年:

136.

  作者:

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历史教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