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947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docx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讲诉

对联欣赏与对联专题练习(原创)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香花,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

中考命题日益贴近生活,题型灵活多样,异彩纷呈。

对联以其精炼、对仗工整、蕴含丰富的特点而日益受到青睐,屡屡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当中,且占有一定比重,不容忽视。

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学习掌握,笔者精选了一些古今名联,以供参考。

一、名联赏析

1、同字异音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赏析:

此联是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明代徐渭作,描绘了山海关海阔天空,水碧云白的迷人景色。

妙就妙在朝和长均为多音字,朝有时读zhāo,有时作cháo;长有时读cháng,,有时作zhǎng。

此联正确读法为: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雾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赏析:

此联是温州城北瓯江中心寺门前的门联,宋代王十明撰写,联中确切地反映出江心寺的特色和风光,其正确读法为:

雾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散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2、叠字联

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

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赏析:

此联是时装店的门联,写出了这家时装店的时装美,让顾客称心如意,因此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赏析:

这是一副春联,描写了男女老少家家户户喜过新年的情景。

3、谐音双关联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阁亮

敖广举火步步照云照子龙

赏析:

上联阁谐葛,指三国时西蜀军师诸葛亮,下联照谐赵,指三国时西蜀大将赵子龙。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赏析:

此联谐了四个人名,“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帆快”谐汉初大将樊哙,“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箫和谐汉朝丞相“萧何”。

4、复字联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亦乐

赏析:

这是西湖“仙乐处”酒家一副对联,上联在六个分句中的五个分句里,重复用了六个“乐”字,把“仙乐处”从各个角度表现的很充分。

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诚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更高

赏析:

这是《聊斋志异·细柳》中,高生与其妻细柳的一副对联,高生在上联重复了六个细字,把细柳的细很全面很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细柳在下联也连续重复了六个高字,表现了高生之高。

5、偏旁部首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赏析:

这是广东省东莞市虎门联,妙就妙在上下联偏旁都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迟速逗逍遥

赏析:

此系车马店用联,上下联均一个偏旁“辶”。

6、倒顺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赏析:

此联写出了云雾缭绕山头,水天相接的美景奇观。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赏析:

此联写出了到处都有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

7、谜语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赏析:

花甲即六十年,重开即是两个六十年,外加三七二十一岁,共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是七十岁,两个古稀再加一个春秋,也是一百四十一岁。

8、嘲讽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赏析:

此联嘲讽那些肚内空空如也但又夸夸其谈之辈。

借物喻人,“头重脚轻”,“嘴尖皮厚”,形象生动准确,讽刺辛辣幽默,对仗工整,脍炙人口。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赏析:

作者别出心裁,在“子”,“山”二字上做文章,对贪脏枉法的官吏,讽刺得入骨三分,淋漓尽致。

9、名胜联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赏析:

这是苏州拙政园联,上联以“噪”反衬“静”,静中有生机;下联以“鸣”反衬“幽”,“幽”中见雅逸。

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如月

似锦柳软,柳荫垂直柳藏莺

赏析:

这副对联比喻手法极妙,犹如展现出一副湖光月色图和一副莺歌柳烟画。

同时上联三个“湖”,下联三个“柳”,一唱三叠,把“三潭印月”,“柳浪闻莺”二景,描绘得十分动人。

石上清泉,松间明月

山光鸟性,潭影人心

赏析:

这是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门联。

上联原为王维《山居秋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下联化用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此联属脱颖而出之佳构。

这样经过艺术处理,使得上下联有自对,愈显蕴藉工丽。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赏析:

此联是醉翁亭楹联,抒发对欧阳修的思念和景仰之情,尤为巧妙的是,把“醉翁亭”三字嵌入联内,堪称佳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六擒,五丈庙前点四十五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赏析:

此联是南阳武侯祠联,构思巧妙,上联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嵌五行八卦。

联语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混然天成。

10、其它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赏析:

这是理发店门联,为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颇有气势,隐含着要干一番事业的魄力。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赏析:

这是贴在一家竹器店的对联,巧在说竹器,联内不露半个“竹”字。

然而“虚心”,“劲节”却又都是言竹,妙在语带双关,富有哲理,仔细品读一番,受益匪浅。

二、专项练习

1、写出下列对联涉及的名著、作者、或人物

(1)写鬼状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名著《》,作者

(2)鹿野舟沉王业兆

鸿门斗碎霸图空

对联涉及的人物是

(3)八千子弟随流水

百二河山委大风

人物是,他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

(4)已知天定三分鼎

犹竭人谋六出师

名著《》,作者是,人物是。

(5)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人物是,他的故事家喻户晓。

(6)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

人物是,他的故事妇孺皆知。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尽吞吴

人物,与其相关的成语是;人物,与其相关的成语是。

(8)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人物是,,与其相关的典故事是。

(9)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人物是,,,均属唐宋八大家。

2、根据下列对联内容,指出其应贴在何处更为妥当?

(1)藏古今秘藉

聚中外精华()

(2)片言通各处

千里似同堂()

(3)源泉混混无穷尽

流水汤汤任取携()

(4)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5)利己利人皆有益

论年论月自公平()

(6)一纸风行生财有道

万商云集获利无涯()

(7)壶中多储长生药

架上都成不老丹()

(8)君子淡交渣滓尽去

寒家清供水乳交融()

(9)中西结合巧治百病

人民健康过好三春()

(10)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11)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12)虽然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

3、03年和04年中考与对联有关的试题汇萃。

(1)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

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上联:

下联:

(2)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3)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A、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B、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C、四顾八茺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4)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亲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作者巧妙地套用了我们学过的两句诗文。

请任选一句填在横线上(意思要完整):

(5)结合本文所学知识,对文中划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赏析: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文,抒发情怀。

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7个字)

A、范仲淹,B、欧阳修。

(7)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参考答案:

1、

(1)《聊斋志异》、蒲松龄

(2)项羽(3)项羽、鹿野之战、鸿门宴、破釜沉舟等(4)《三国演义》、罗贯中、诸葛亮(5)诸葛亮、空城计、草般借箭、七擒孟获等(6)关羽、温酒斩华雄或过五关斩六将等(7)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8)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9)苏洵、苏轼、苏澈

2、

(1)书店

(2)公用电话亭(3)自来水公司(4)成都杜甫草堂(5)典当铺(6)银行(7)药店(8)豆腐店(9)医院(10)旅馆(11)理发店(12)理发店

3、

(1)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A黄鹤楼、B岳阳楼、C泰山(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或“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者,醉翁亭也。

”(5)此联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时冷时热,而要有恒心,贵在坚持不懈。

(言之成理即可)(6)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为吏民同醉同乐(7)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三句任选一句即可。

中考对联题专项训练

 

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考试题型。

其中对联试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中考试题风景线中的一个亮点。

近几年来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对联题的尝试。

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种形式。

浅析如下:

一、根据对偶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幅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

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改后:

上联:

                                       

     下联: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种形式的对联题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考生只要知道对偶的有关知识,再根据下联把上联做一点压缩就可以了。

另外课外书读得多的同学也很可能知晓这是毛泽东同志拟写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是“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地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以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

石头城 对 燕子矶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天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乌龙潭对        莫愁湖对            总统府 对       

这是今年南京市的中考对联题,本题由于给出了例子,又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所以根据对偶的知识也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白马湖、天想寺、状元楼。

 

三、分析对联,排列顺序

下边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写的挽联,其上联的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

上联:

①懂得进退攻守②要打叭儿落水狗③岂仅文坛闯将④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

莫作空头文学家 一生最恨帮闲  敢于嬉笑怒骂  不愧思想权威

这是1998年甘肃省中考试题,此题要求学生先根据下联的字数确定②在最前面,然后根据词性相对的原则确定顺序为④①③。

从难度上看也是较容易的。

 

四、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括号里。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            )(               )

这是2002年四川省中考试题,本题虽与对联有关,可严格来讲,它考查的只是文学常识,如1小题,根据“写鬼写妖”和“刺贪刺虐”可知所指作家是蒲松龄,其作品集是《聊斋志异》;2小题可由“唐”、“新乐府”、“苏州”得出其为白居易,作品集可填《新乐府》、《秦中吟》或《白氏长庆集》。

又如2003年福州中考对联题:

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①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           )

②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万千。

(           )

③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奚足算哉。

(          )

此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常识,又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顺利完成:

黄鹤楼、岳阳楼和泰山。

 

五、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这是今年吉林中考试题,本题比上面的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它既要运用对偶规则,又要领悟课文内容,方能对出贴切的下联。

参考答案有“琅琊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  “桃花源和平宁静”等。

像这样的题目在中考中相对多一些。

如2002年吉林中考题:

   《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此题要求学生对联的内容必须与课文《岳阳楼记》有关,并运用对偶的知识拟出下联。

根据上联我们可对“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六、对对联。

上联:

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这种题目什么提示都没有,所以此类题难度是最大的,因为有些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

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解答好。

我们要根据对偶要求,搜寻有关知识对出恰当的下联。

如可对“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也可对“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还可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了解对联的知识。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

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中考专项练习——对对子

考题分析:

(考题1)(2004年福州市中考题)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

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

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该题是考查名著常识的了解掌握和对对子能力的题。

做这类题要充分运用“对偶”知识,注意句诗的对仗、工整,同时还要能够合理正确地运用平时所积累的文化常识。

上联的后半部分为“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很显然,“奏出”可与“写下”等相对,“一支支”可与“一页页”、“一篇篇”等相对,“悲壮的乐曲”可与“辉煌的诗篇”等相对。

在“相对”的基础上揣摩一下句子的含义,就可以写出来了。

示例:

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音。

做这类题的关键要把握好两点:

一是在位置相同的地方字数、词性相同,二是上下联之间意思对仗工整。

 

(考题2)(2004年重庆市中考题)

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本题是以选择判断的形式来考查对对子的能力。

整体难度不大,要求和考题1基本相同,判断的主要标准还是位置相同的地方词性、词语的结构是否相同,还有上下联的意思是否通顺流畅。

“归”是动词,很容易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位置相同的地方只有“到”和“出”是动词,其他两项都不是。

所以较为容易地排除了A、D两项。

“四面湖山”是偏重结构的词语,“四面”是修饰“湖山”,再看位置相同的“万家忧乐”和“千锤万凿”,前者也是偏重的结构,“万家”修辞“忧乐”的,而“千锤”和“万凿”是属于并列的关系。

所以该题很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是B项。

 

(考题3)(2004年南京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

  石头城对燕子矾     朝天宫对阅江楼      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乌龙潭 对                    莫愁湖 对                  总统府对         

该题将南京的文化风景和对对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题型还是属于选择性的判断,难度也不是很大,要求同上面两个考题。

主要把握住位置相同的地方词性相同、意思相对。

题中所给出的六个地名,是较为容易作出具体的分析判断的。

例如“乌龙”是名词,属于偏重的结构,从备选项中很快就能找出“白马”与此相对;“莫愁”中的“莫”是“无、没有”的意思,而“愁”与“想”相对,所以很快就知道“莫愁湖”对的是“无想寺”;“总统”大家都知道是国家的元首、地位显赫的角色,“状元”是在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中获得第一名,也是地位显赫,所以它们两个相对。

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有了:

五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考点扫描: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练习对对子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联是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额。

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平仄相异,能够做到声调和谐。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

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进行反复推敲、苦心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迹,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在初中阶段对对对子能力的考查只放在对联形式工整和意思连贯这两个方面,对对联平仄不作具体的要求。

也即对对子要求形式上对仗工整,字数相同,位置相同的地方词性相同,上下联意思连贯。

 

考试题型:

在中考中,考查对对子的题型一般包括两种题型:

一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或者简单的是给出具体的词语要求你来对);另一是给出上联或下联,从备选项中选出对仗工整的一项。

两种题型要求都是一致的,做题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后者相比较于前者简单一些。

考点总结:

(1)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包括对联、对句等。

对对子好比门的对扉、车的两轮,要求词性一致,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2)对对子要充分运用对偶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3)解对对子的题,主要的方法是从具体的字词上入手,看位置相同的字或词,词性应当相同,词语的结构应当一致,上下联的意思应当相对、连贯。

(4)如果是选择判断型的题目,不需要每个字都深入分析,从较容易入手的具体的字或词上开始分析判断,这样往往很容易找出对仗工整的选项。

(5)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防患于未然:

在做对对子题时,一般考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看到是对对子,跟着感觉,读起来哪个顺口就作出选择判断。

2、不明确从位置相同的词语上入手分析,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

3、所写的对联与所给出的对联,意思大相径庭,只考虑了位置相同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

4、字数明显的不同,少于或多于所给对联的字数。

 

欣赏对联

一、对联的由来

秦汉以前,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就是把传说的降鬼大神“神茶”“郁垒”的名字刻在两块桃木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神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年。

五代,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最早的春联。

宋代,极普遍。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描写了这种盛况。

二、对联故事

相传,太行山上的古南村,一农家,一商家,两家积怨已久,纷纷写对联来讥讽对方。

一教书先生,仿效他们在对联中,寄予情感,写了一副对联,在大年三十,抢先挂在大门上。

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横批:

农商并重,

B、农民很惭愧毁掉已写好的对联,诚心诚意的写了一副。

重春夏秋冬勤耕耘,也好也好;轻东西南北苦经营,不该不该。

横批:

农商一家

C、商人也很内疚,撕掉写好的对联,情真意切的写了一联。

闯东西南北苦经营,应该应该;忘春夏秋冬勤耕耘,惭愧惭愧。

横批:

农商携手

2、秦少游新婚之夜对对联

闭月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天水底天。

3、        一书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高中状元后,亲友纷纷拜访,趋之若鹜。

于是,他感慨万千,写下此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三、对联的特点

A、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B、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C、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D、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