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197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唐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docx

《唐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docx

唐诗

唐诗三百首小知识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是仿《诗经》三百篇(共311篇)之作,从前是家弦户诵的儿童诗教启蒙书,所以比较浅显,读者容易接受,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原序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该书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

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11年)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

《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

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

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军行

唐: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诗文解释】

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

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诗文赏析】

《军行》,唐代李白的一篇七绝诗。

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此绝描写古时战争的胜利,言不停于字面,而在于构

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描述出来。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词语解释】

    1、古台:

指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

    2、寒磬:

清冷的磬声。

【诗文解释】

 古台上草木凋零,秋天来临引起了思乡的情绪,荒野的寺院来往的人少,云峰隔在水外更显得幽深。

【诗文赏析】

  诗人登上古台吊古咏怀,吴公台的凄清冷落带给诗人孤寂的情绪,诗人想起南朝事,颇多感慨,心生惆怅。

全诗抚今追昔,写景寄情,感情深沉。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词语解释】 

将:

伴随。

【诗文解释】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诗文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

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词语解释】

   白屋:

茅草屋。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

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

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词语解释】   

泠泠:

形容声音清越。

【诗文解释】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

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诗文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

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

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词语解释】

    1、杳杳:

深远处。

    2、荷笠:

斗笠挂在背上。

荷:

负。

此写行僧形象。

【诗文解释】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诗文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全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

楚吟

李商隐

山上离宫宫上楼,

楼前宫畔暮江流。

楚天长短黄昏雨,

宋玉无愁亦自愁。

 【词语解释】

 1、此诗当与《楚宫》为同时先后之作。

  2、山上离宫即前篇所写之楚宫。

 3、长短:

无论长短。

即今言“总之”。

  

【诗文赏析】

  这是借吟咏楚国之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首七绝。

诗的前三句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色。

头两句写了四种景物。

诗中的“山”指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

“离宫”是帝王正宫之外临时居住的宫室,此处即指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的楚宫,即宋玉《高唐赋并序》所写宋玉与楚襄王游览之地。

“江”即长江。

这两句采用顶针的句式,重叠楼、宫,加重加深其意,强调其主体地位,以扣紧题中“楚”字。

头一句由“山上”到“离宫”,再到宫上之楼,由下而上,一层一层,把读者的目光引到最高处;次句又由楼而宫,由宫而江,由上而下,一层一层,把读者的目光落到最低处,给人以明显的立体感。

“暮江流”的“流”字,又透露出时光流驰的无穷无尽。

从此宫此楼出现之日,流到此时,以后还将流到永远。

昔日的楚国已成陈迹,只有离宫依旧,暮江东流,景中充满古今变迁和岁月易逝的慨叹。

  

  暮色凄迷,凄风苦雨洒落江上,楚宫一片荒废,一切都牵动人的愁怀。

所以结句说,当年宋玉对此情景,即使无愁,也会悲愁不已,点出全诗主旨。

“无愁”和“亦自愁”对比成文,故为跌宕,更见出悲愁之深。

   

 

巴江柳

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

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

移阴入绮窗。

【诗文解释】

  巴江边的柳树,垂下来的枝条倒映在江水里。

它喜欢金銮殿的方向,把它们的荫凉留给那华美的窗子。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

荆棘满亭君自知。

 

【词语解释】

1、这句说:

为了建造一座池亭花园,而使得无数人倾家荡产。

2、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花有红、黄、白等

多种颜色。

3、君--指建造园亭种蔷

【诗文赏析】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

诗的开头,便使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

“破却千家作一池”。

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

其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

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变,笔难尽述。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词语解释】

  1、无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

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

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诗文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

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词语解释】

1、撑:

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2、偷:

悄悄的。

3、采:

摘取;收集。

4、解:

懂得,知道。

5、踪迹:

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6、浮萍:

是一种植物,在水面浮生,叶状体扁平而小,青绿色,大都一大片一大片地生长。

【诗文解释】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独自撑着一艘小船儿,

悄悄地划到荷丛中摘了许多白莲蓬回来。

兴高采烈得都不知道隐藏起自己的身影,

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浪。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

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

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词语解释】

1、柳: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

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

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

装饰,打扮。

4、一树:

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

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

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

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

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8、似:

好像,如同。

【诗文解释】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

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诗文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

”——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词语解释】

  1、石头城:

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2、淮水:

指秦淮河。

3、女墙:

城上的墙垛。

【诗文解释】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诗文赏析】

  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824-826)作《金陵五题》,以联章方式,歌咏五处古迹,总结历史教训。

《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四句诗句句经典,“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更是后人取用不尽的文化资源。

六代豪华全都消逝了,没留下一点痕迹。

然而,这四围的青山还在;这长江上滚滚不尽的波涛还在,还在寂寞地守候着、舔舐着这座空城,而后寂寞无奈地退回去又捱上来。

今天,连空城也没有了,只剩下这片遗迹。

历史无情也有情,今天,刘禹锡的这首诗,却依然醒目地刻石头城的历史上,刻在千百万龙的传人的记忆中。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语解释】

1、乌衣巷:

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2、朱雀桥:

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3、王谢:

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译文解释】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译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

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

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

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

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

“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

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

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

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词语解释】

1、偶书:

偶然间写下来。

2、少小:

少年时候。

3、老大:

年老。

4、乡音:

家乡的口音。

5、鬓毛:

脸两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6、衰:

指鬓发稀疏、斑白。

7、客:

作者自外返乡,以客自比。

【诗文解释】

我少年时离开了家乡,年老才回来,乡音没有改变,鬓发却已经稀疏、斑白了。

家乡的孩子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

“客人是

从哪里来的呀?

【诗文赏析】

诗人“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心头有无限感慨。

第一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

第二句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

三、四句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

“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却道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

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灵震颤和情感共鸣,不愧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语解释】

  1、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2、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

指湖面。

4、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4.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青螺:

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5、洞庭:

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诗文解释】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诗文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山中问答

唐: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词语解释】

1、余:

我。

  2、栖:

居住。

  3、碧山:

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

 4、闲:

安然,泰然。

  5、窅(yǎo)然:

深远的样子。

 6、别:

另外。

7、非人间:

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诗文解释】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

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的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诗文赏析】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可见“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余”,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

“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诗以提问的形式起句,突出题旨,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却故意笔锋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自得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引起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个字,是山居心境的写照,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自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也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

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

“碧山”之中这种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

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

诗人没有说,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

可见,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多少伤和恨!

所以,要说这首诗所抒写的并非是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恐怕未必贴切。

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诗的确有一种“寓庄于谐”的风格,不过这并非“超脱”。

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送舍弟

唐:

李白

吾家白额驹

(1),远别临东道。

他日相思一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

(2)。

 

【词语解释】

(1)《魏志》:

曹休间行北归见太祖,太祖谓左右曰:

“此吾家千里驹也。

”吾家白额驹,即吾家千里驹之意,而改用李氏事耳。

  

(2)谢灵运梦见从弟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句。

[2]

【诗文解释】

  小弟你真是我们家族的千里马,现在我送你东行,估计分别的时间一定会很长。

  也许那天做梦想你的时候,也像谢灵运一样得到池塘生春草那样的佳句。

[3]

赠李白

唐: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词语解释】

  1、飘蓬,:

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随风飘荡。

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2、葛洪:

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

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

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3、飞扬跋扈:

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诗文赏析】

杜甫的这首《赠李白》,是在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写就的。

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李白尚远游,一生如"飘蓬",云游四海,浪迹天涯。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李白是扶风而起的大鹏,只有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激荡风云中,他才能扶摇直上,振翼搏击,俯瞰寰海,傲视苍穹。

李白是心怀天下的布衣卿相,面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翻浪涌,他慨叹人生苦短: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更渴望建功立业: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经历过朝廷的放逐、理想的破灭,他仍然坚定地自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是高蹈飘逸的山中隐士,他陶醉于"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自卷舒"的意境中,完全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宦海的嚷扰。

尽管怀才不遇,尽管大志难伸,尽管登上龙廷又"放还"民间,都不能改变李白飘逸潇洒浪漫佻达的天性。

李白是大自然的朋友,在落寞寂寥之时,他抱膝独坐,凝神远望: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放逐他,趋炎附势的宠臣可以排挤他,但山川日月永远与他为伴,飞鸟闲云永远以他为友,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知音和伴侣。

 

贫交行

唐:

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词语解释】

1、贫交行:

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

贫交,古歌所说: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贫贱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