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02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

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自然环境要素:

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其中淡水是影响越来越多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依据:

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1)空间:

一个国家或地区。

(2)时间:

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

(3)条件:

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4)实质:

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3.特征:

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

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科技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我国必须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本“案

例研究”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弄清各种估计值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掌握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结合教材上的思考题进行分析。

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为16亿。

应该说,这里的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但实际上,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或几种人口承载力(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当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思想。

 

1.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淡水资源对环

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A选项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

全球水资源中只有2%的淡水资源,而其中98%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随着人口增加,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将会淡水不足,故淡水资源已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

2.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②是一个警戒值 ③具有相对性 ④其数值主要受土地资源的限制,变化不会太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

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具有相对性。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3~4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3.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

A.①B.②

C.③D.④

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

容量(C)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3~4.解析:

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其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

年生产量

(万吨)

可承载

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D)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A)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少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等考虑。

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C)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反而“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B)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8~9.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与物质资源协调,有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

中国西部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

相反,我国东部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

读“世界部分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测算表”,回答10~11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

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

2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0.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B)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11.据表格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D)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10~11.解析:

第10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的影响。

第11题,从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12.读“我国各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省区人口负担最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中信息说明“三峡地区主要向东部省区移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

(1)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

(2)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

(3)与三峡库区中、西部相比,东部省区的人口负担较轻,人口迁入压力较小

(4)努力发展经济,转变以自然条件主导人口承载能力的现状,提高环境承载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保护环境政策。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人口密度的2倍多。

(1)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环境承载力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承载力也高

C.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承载力

(2)日本“地狭人稠”,其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社会稳定程度

(3)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人口密度的2倍多,但生活水平却比中国高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日本有亚洲一流的教育体系,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日本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通过进口原料,出口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来创造收入。

日本地域开放

性高,从日本进口资源的角度考虑环境人口容量高的原因。

答案:

(1)C 

(2)B (3)日本地域开放性高,依靠进口资源,不破坏本国生态;提高科技,节约资源;提高环境保护力度等间接提高环境承载力。

 

根据下表,完成1~2题。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专家提出的北

京市人口数量

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可容纳2300万人

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数

604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3000万人

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C)

A.环境人口容量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人口容量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为(A)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D.科技条件

1~2.解析:

第1题,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可容纳的人口反映的是人口合理容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人口容量反映的是环境人口容

量。

第2题,上海降水比北京丰富,且濒临长江,故与上海相比水资源是限制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山西省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为严峻,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山西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承载力强度指水资源承载人口与实际人口之比。

读表,完成3~4题。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晋中

运城

忻州

临汾

吕梁

承载

人口

(万人)

154.7

165.3

61.7

326.8

392.7

80.5

172.6

118.6

222.2

196.5

177.8

承载

力强度

0.45

0.53

0.47

1.01

1.77

0.53

0.56

0.24

0.73

0.47

0.50

3.山西省水资源承载状况最为严峻的地区是(A)

A.运城B.晋城

C.阳泉D.太原

4.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之一是(C)

A.引黄入晋

B.退耕还林还草

C.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D.大力发展水电

3~4.解析:

第3题,根据承载力强度的定义可知承载力强度的数值越小,水资源状况越差;从表中可以看出

运城的承载力强度数值最小,因而水资源承载状况最为严峻。

第4题,引黄入晋

属于开源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节流措施。

下表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均自然生态服务需求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数量比较表。

据此完成5~6题。

年份

人口

(万人)

人均需求

量(gha)

供给总

量(gha)

人均供给

量(gha)

生态赤

字(gha)

2003

2180

1.5

555万

0.255

-1.245

2010

2500

1.5

555万

0.222

-1.278

2020

(预测)

2700

1.5

555万

0.206

-1.294

5.表中数据说明,关中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C)

①资源数量 ②科技水平 ③消费总量 ④开放程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6.协调关中地区人地矛盾,可行的措施有(A)

A.少生优育,减轻人口压力

B.发展经济,消除生态赤字

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

D.扩大资源开发,增加供给总量

5~6.解析:

第5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而供给总量不变。

第6题,由于关中地区的资源供给总量不变,要协调该地的人地矛盾,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资源,增加供给总量,同时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轻人口压力。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7~8题。

7.上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C)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8.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7~8.解析:

第7题,综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出答案。

第8题,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故C正确。

9.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

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0~11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加拿大

3

35

美国

30

156

埃及

70

3503

中国

129

934

英国

241

963

印度

313

559

日本

336

3054

荷兰

432

1601

孟加拉国

910

1359

10.“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C)

A.加拿大B.美国

C.埃及D.印度

11.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A)

A.日本、埃及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D.孟加拉国、美国

10~11.解析:

第10题,“地广人稀”是指人口算术密度小,“耕地资源缺少”是指人口生理密度大。

四国中的埃及沙漠广布,耕地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相对于美国、加拿大和印度而言耕地较少。

第11题,“耕地资源相对贫乏”是相对于人口数量而言,指人口生理密度大,从表中看出,日本和埃及的人口生理密度都大于3000人/平方千米。

12.新华网20

11年2月24日报道 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离18亿亩耕地红线一步之遥,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

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表1 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消费量

耕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0.1hm2

0.1hm2

2000m3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

(有效)

6200万

22万km2

8万km2

7.5万km2

5105亿m3

材料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

同时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使现有耕地面积减少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__。

(2)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小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利用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可通过计算得出。

(2)(3)题则应在第

(1)题的基础上回答,结合人口增长可知,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耕地;而水资源则相对宽松,但也应注意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答案:

(1)0.0013平方千米/人 0.0012平方千米/人

8234立方米/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工程和交通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加大开放程度,互通有无,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3.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解析:

(1)题,结合图例读图回答。

(2)题,结合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对比图回答。

第(3)题,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不仅看人口密度,而且主要看该地区的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答案:

(1)大体上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相反(负相关)。

(3)人口数量与分布或者说人口承载力、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人口数量和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