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14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文档格式.doc

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治理水平仍然偏低.

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六是食品安全监视治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食品安全治理的主要对策

1、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安全战略

2000年5月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决议(WHA53.15)在WHO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列进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领域。

并于2002年提出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计划。

目标———降低食源性疾病对健康及社会的影响。

措施———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②改进危险性评价方法;

③创建评价新技术产品安全性的方法;

④进步WHO在法典中的科学和公共卫生作用;

⑤加强危险***流和宣传;

⑥增进国家、国际协作;

⑦在发展中国家加强职能部分的建设[19].

2.改善和进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对策

2.1加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系统。

包括人力建设与各部分之间的分工。

2.2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2.3将危险性分析用于食品安全立法,包括标准的制定。

这是WTO有关协定中特别夸大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于科学和协调一致。

2.4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

这是摸清“家底”和在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技术保障。

2.5夸大企业的自身治理。

由于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中,企业应为食品安全的主体[20].

2.6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视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2.7重视宣传教育。

包括对政府部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

1.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1.3.1滥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问题

如在我国,建国初期普遍使用的--萘酚、奶油黄等防腐剂和色素后来被证实存在着致癌作用,不少地区曾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或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等而发生过急、慢性中毒。

1.3.2植物基因工程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生产,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1.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视生产轻视卫生,滥用食品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也非常严重。

此外,生产者素质较低,规范操作能力差的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发生[16]。

1.5食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不够,市场监管不严,基层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4]。

2.对策

2.1完善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基本法》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

母法"

,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目的:

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

定义:

明确"

食品"

、"

食品安全"

等名词的法律涵义。

食品安全监管范围:

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监管体制:

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

食品安全监管原则:

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

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

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

应急处理。

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

安全风险评价。

信用体系。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宣传教育。

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

法律责任。

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7]。

2.2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从关键检测技术、危害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解决“科技瓶颈”的关键。

目前,最重要的是使中国的检测能力得到国际的认可[5]。

2.3加大检查打击力度

卫生监管和质检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的查处力度,依法对制假贩假的企业、个人进行坚决的打击,构成犯罪的要交送司法部门从严处理,从而对违法犯罪分子产生震撼作用和阻遏作用。

要采取严厉的手段岁其进行毁灭的打击,防止起死灰复燃。

2.4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

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展望

通过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来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规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保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

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应着重加快建立健全五个体系。

食品安全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五个体系

前言:

民以食为天。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吃饭问题都是“天大”的事。

所谓关注民生,餐桌的关注永远排在首位。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追求吃饱;

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要求吃好。

吃饱相对容易,吃好就无止境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但至少要吃得安全、健康、无污染,但同样不容易。

餐桌上的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而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严峻。

曾几何时,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一个接一个:

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福寿螺吃出线虫病、多宝鱼检出违禁药物、面粉里“调白块”超标、粉丝中发现致癌物等等。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 

 

一、中国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为 

1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不断提高 

2出口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3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4食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5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6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7食品安全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8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 

9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与过去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总的看,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

但必须看到,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

基本原则

(1)以科学为基础。

以科学为基础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强调风险分析。

(2)立足当前与预见未来相结合。

(3)食品供应全过程监管。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

根据这一原则,应当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四个关口前移”,即从市场监管向产地监管前移,从销区监管向产区监管前移,从消费终端监管向生产源头监管前移,从流通监管向规范生产监管前移。

(4)预防原则。

由于对于一些新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不能确定,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采取预防原则。

任何新产品和技术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市。

(5)可追溯性原则。

食品的可追溯性是指食品和原料在流通中应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

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

(6)透明原则。

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分、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

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三、当前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监管呈现出从过去多头监管向现在的集中统一监管,从过去重视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向现在的加强食物链的全过程监管,从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向重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建立以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层次的专门具体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一是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

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基本法。

在基本法中,要对食品安全管理做出原则的规定。

该法应当明确以危险性评估为基础来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

制定与政府实施相关的基本方针;

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相关者在保障食品安全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

确保制定政策过程公正性和透明性;

明确应付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紧急事态的体制;

对食品标签制度进行规定等。

二是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

基本的原则是根据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及确保某一类食品安全的需要来专门制定单一的法律,如农产品安全法、市场准入制度法、植物检疫法、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认证法等,并根据法律的需要出台相对应的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和技术性规定。

特别是要修订补充《刑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食品安全惩戒的条款,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

三是赋予执行部门更充分的权力,加大执法力度。

扩大执法部门检查权,包括检查食品生产和销售记录;

强制受管理企业把有关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信息向管理机关通报;

要求有关组织提供农药、兽药使用的记录;

要求食品企业向食品管理部门登记并报送产品清单等。

当前,还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的打击力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产经营者要从严进行惩处。

(二)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美国在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基础上,1998年专门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达八九个,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

建议我国尽早组建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协调政府各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并为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建议。

二是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

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小的调整,依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卫生、农业和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分工方案。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

对无人管理的盲区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具体的监管部门。

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应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网。

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并将垂直管理部门改为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加强地方政府的工作手段。

中央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标准上要保持协调。

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实行主管领导问责制。

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四是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一是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

二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三是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

(四)加快完善衔接配套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五)加快建立安全可控性强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

一是“抓龙头,促源头”,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还需要转变的是公众的素养。

专家的“含苏丹红的咸鸭蛋每天吃1000个才会致癌”的说法,就是今天“小恶无妨”的翻版。

那些生产和经销食品药品的造假者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得理直气壮的理由,反正又吃不死人,放一点有害材料到食品中不会出现大问题。

只有在观念、行为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全新的转变,并且抱着踏踏实实,一点一点改进的打持久战的信念和做法,中国的食品安全才会出现转机。

结语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直接制约了中国食品出口。

我出口食品多次在国外发生被退货销毁事件,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在技术贸易壁垒中,食品安全卫生又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促进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中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净化产地环境、保证投入品质量、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监测预警、严格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通过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技支持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食品安全支撑体系,通过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媒体、教育和科研机构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采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互配套的措施,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供保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