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288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李丽雯综述.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李丽雯综述

13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

(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

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

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2、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等条件),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学生探究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掌握史学评价方法;结合现实,感知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教材,感受革命先烈“反专制、求民主”“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13课辛亥革命

一、山雨欲来(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团体、军事)

二、武昌圆梦保路风潮

10月10日起义武汉三镇光复

三、铸就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五色旗

四、民主的丰碑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毛邓等五位领导人在正式隆重的场合穿中山装的图片,请同学说说领导人们穿的服装以及由来。

生:

中山装源于孙中山

师:

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英国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样式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简练、大方。

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名望,这种便装很快流行,发展成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

毛泽东也经常在公开场合穿着,此后,中国历代领导人也身着中山装出现在世界舞台,那么孙中山为什么备受推崇以致他穿的服装都被命名?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者在历史上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被江泽民评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

孙中山的影响力是如此之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辛亥革命那段峥嵘的岁月,重温那段不寻常的历史。

板书第13课辛亥革命

孙中山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中山市的一农民家庭,13岁时,随母亲去了美国夏威夷州的檀香山,接受西方的近代教育,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的她到澳门行医,致力于治病救人,但后来孙中山的思想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他改医人为医国,寻求救国之路,从事挽救民族危亡得的政治活动。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年轻人做出了这种决定?

中国当时得了什么病,这位医生竟想医国呢?

想想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板书山雨欲来)

生:

回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9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危机清政府统治。

师:

很好,(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政治)在民族危机面前,清政府出政策挽救了吗?

有,那就是迫于形势的压力,打出了“宪政”和“预备立宪”,提出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地方自治。

这些政策并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改变,只是清政府的幌子,以“改官制”为名,把权力集中在了满洲贵族手里。

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板书经济),如棉纺织、缫丝、面粉、火柴。

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这使得资产阶级左派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呼声,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提出自己的主张。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开展起来,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出现了,他们一般出身与中下层(板书阶级),深受社会动荡和农民群众革命形势的影响,一些人从资产阶级革命文化中吸取革命和民主的一部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在当时革命的潮流中,成为了运动的进步力量。

当时上海、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

(出示一张有三个人物肖像、名字、代表作的图片),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这三位民主革命者的思想。

(板书思想)

随着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遭到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的反对。

他发表文章说,中国人“公理未明,旧俗俱在”。

没有进行革命的资格。

章炳麟立即撰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针锋相对地指出: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

提倡革命改变中国。

师:

大概是这个意思。

中国到底应该走向何方还没有明确的理论,章炳麟提倡革命宣扬公理,去掉旧俗。

邹容也将革命作为社会进化的公理,强调革命的进步意义,提出了“开创中华民国”的口号,要求根绝郡主专制等,他在《革命书》中写到;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革命者,争存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

……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

……邹容在此书出版后遭到反动势力的深忌,被清政府通过上海租界巡捕局拘捕监禁,于1905年以折磨死于狱中。

陈天华提出了针砭时弊的已见。

是革命派中最激进的先锋和最卓越的鼓动家和宣传家。

陈天华在《警世钟》中写到:

“(新政)不但没有放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在《猛回头》中极力抨击清政府“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此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重重,竟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而之前的孙中山见中国得病之深竟是因为有清政府这个毒瘤,作为外科医生他的主张切掉,也就是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写道: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人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孙中山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生:

有心人要拯救于水火之中的四亿人民,扶将倒的中国,孙中山与众贤豪同舟共济。

师:

孙中山是早期的民主革命宣传家,走在时代先列,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以上那段话是摘自《兴中会章程》。

孙中山组织起了爱国豪杰志士,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出示图片

誓词中的鞑虏,是历史上汉人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称呼,含有贬义。

其他团体还有华兴会、光复会等等。

(板书团体)这些团体酝酿的起义规模比较小,但基本上也都是以失败告终。

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回忆说: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在孙中山的推动协调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后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那么纲领和三民主义是如何对应的?

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民族对应,创立民国与民权对应,平均地权欲民主对应。

师:

很好,民族放在首位,意味着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也是首要。

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以他的资历和为革命的贡献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展示同盟会成立的图片

老师再具体介绍一下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把打击对象集中在满族统治者上,但没提出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势力,以及反对帝国主义,是资产阶级自身软弱的表现。

民权主义方面,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在民生主义方面,提出平均地权,预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三民主义在当时有着很大的振奋人心的作用。

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

它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有统一的纲领:

三民主义:

民主主义、统一的口号、统一的机关刊物。

师: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革命高潮,有镇南关起义、萍浏醴起义等,其中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展示各地起义的图片。

1911年4月27日,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他亲自率领勇士一百二十余人,攻入两广总督署张鸣歧,这个人后他也赞助袁世凯称帝。

遍搜两广总督不得,又冲杀出来,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俄卫队相遇,双方激战一昼夜,黄兴手部受枪伤,最后他带剩下的这一孤军逃走,后收敛起义军尸体时,得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成为黄花岗起义。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后来的武昌起义为革命军圆梦。

(板书军事)

(板书武昌圆梦)展示联合国龙灯大会图片

同学们从图片上能找到哪些信息?

生:

前面一个人为清朝官员,后面几个微外国列强,他们举着火车做的龙灯,十分得意。

师:

读图很仔细。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其实是卖给了列强国家。

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

四川是按地租3%出谷来作为铁路资本。

由于清政府拒不归还四川的股金,招致了四川城乡劳动人民、地主绅商的反对,各界人民群众、保路同志会会党等一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板书保路风潮)此时四川军务吃紧,清政府从湖北调兵遣将,造成湖北防御空虚。

加之,湖北的新军力量中革命党人前期革命思想的宣传,有着一定的军事力量,此时,同盟会加强宣传策划起义。

下面老师还原武昌起义的前前后后。

(板书10月10日起义)

10月9日,孙武在配置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湖广总督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况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的新军率先起义。

革命党内外配合,攻占楚望台军械处,这样有了一定的枪支弹药供应。

晚上22点向督署进行轰炸。

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

晚24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

湖广总督瑞瀓打破督署后墙,慌乱中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

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

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接着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也闻风而动,取得光复。

(板书武汉三镇光复)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那为什么黎元洪被推为都督,他做了什么?

孙中山有在哪呢?

生:

(如果会)孙中山作为革命派领袖当时正流亡海外,他在美国为革命起义筹款,打仗得需要军饷,而湖北此时没什么大人物,革命派就拉了黎元洪为都督。

师:

对。

孙中山从1911年1月到达美国,为发动黄花岗起义筹饷,后去了加拿大宣传革命,一直到将近年底在国内电催下回国。

武昌起义时,革命军内也无由声望之人,他们选中了就军官黎元洪,黎元洪本人厚学,待人和善,诸如其他革命党人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其他在武汉的革命党人官衔不高,难以让众人折服,所以有了黎元洪被推为都督的情况,但从另一点也显示了革命党人不成熟,软弱的缺点。

武汉光复后,接着散布与各地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起义,一个月之后,全国十四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十几个省独立之后怎么办?

生:

统一起来。

师:

如何统一?

就需要统一起来。

西方,依靠个人,美国是华盛顿。

此时的中国谁更合适?

生:

孙中山

师:

孙中山为革命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

看一段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扶邻说:

“孙中山对于革命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的革命乐观主义。

……无论如何,这种乐观主义给了他们最后推翻清政府的迭次武装起义以活力。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时,他被公认为“毋庸置疑的主要的发动者。

”、

孙中山从19世纪末从事革命开始,倾注了心血,尽管武昌起义之前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他一直坚持,积极奔走,筹措经费,沟通国外支持革命人士,为革命做了很多贡献,他自然有着极大的魅力作为领导者。

(板书铸就民国)

1911年底,孙中山回到上海,十七个省开秘密会议,孙中山以十六票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就职典礼成立,大总统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展示五色旗图片,板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五色旗)

就职典礼在南京两江总督府西暖阁举行,(展示大总统誓词)

孙中山举左手高声宣誓,哪位同学读一下。

生: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与国民。

师:

从誓词中,我们能得出哪些信息?

生:

大总统宣誓推翻清政府,为国民谋幸福,直到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他会卸职,没有专制色彩。

师:

总体概括地可以,那这个中华民国的领导者——总统和封建君主——皇上有什么区别呢?

咱们从誓词、诏谕上区别一下。

古代皇帝的就职典礼叫什么?

清帝下诏招数开头都怎么说?

大家想想电视剧上的情节。

生:

登基大典。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师:

呈现一张清帝诏书的图片

这个奉天承运说的是戴天行命,朕是天子,朕奉天意来统治人民。

而孙中山誓词则提到为国民谋幸福,为国民服务,呈现一种恭敬人民的姿态,传达着民主思想。

孙中山的宣誓举动,第一次置于人民于主人的地位,自己在公仆的地位。

唤醒了数千年,一直处于子民地位的中国人。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限期剪辫子,禁止妇女缠足,严禁鸦片,废止“大人”“老爷”的称呼等等。

而且孙中山担任总统后,作风十分平民化,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某日,一老农在街上见到买茶叶的孙中山,见面就下跪,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孙中山慌忙将其扶起,对他说:

“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

”老人问:

“总统若是离职呢?

”孙中山说:

“总统离职后,又回到人民的队伍里去,和老百姓一样。

”最后,他派车把老人送回旅馆,老人高兴地对警卫人员说:

“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和总统“平起平坐”,坐总统的车。

在封建社会,百姓是不可能体验到的,这确实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

(板书民主的丰碑)

历史发展到这,我们将目光转向北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北京清政府还在。

宣统皇帝高高在上,清廷见南京的态势,不得不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请出山,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把我这军事大权,清廷企图让袁世凯挽救危局。

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列强此时也站在了袁世凯一边,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革命时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的动荡摇身一变,钻进革命政权,此时也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他们的革命很水,江苏巡抚程德全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袁世凯如鱼得水,他曾在“戊戌变法”中告密给慈禧,从而得到信任,最后他和南京临时政府谈判的条件是,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队实力,博得清廷信任,加之觊觎大总统宝座,袁世凯逼迫隆裕皇太后签了退位诏书,尽管皇族人员依旧住在故宫,但江山已经易主,很明显,在这场博弈中,袁世凯是最大的赢家。

(板书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次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接着,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而此时南京方面见革命果实即将被窃取,让中华民国有法可依而防止个人专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

颁布了临时约法。

师:

法治,以防止人治。

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示临时约法封皮的图片),从封皮上,同学们能读出哪些信息?

生:

临时约法包含的内容,总统制,参议院制等。

师:

那我们翻开约法来学习下里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当时革命者智慧的结晶。

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做主,包含什么精神?

生:

民主。

师:

第二章“人民”规定: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除此之外,还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居住迁徙的自由,信教的自由等等。

)这两大项体现了什么精神?

生:

平等、自由

师: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是做什么的?

生:

行使立法权。

师: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规定: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的产生俨然与皇帝的产生大大不同,民国总统没有继承,家族制的了,而是由选举产生。

大总统有什么权利呢?

生:

纵览政务,行政权。

师:

第五章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这一点又说明什么?

生:

总统不能专权,不能一人说了算。

师:

同学们来看这段材料。

(……临时约法,这是还在讨论中,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规定责任内阁制,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

————蔡寄鸥:

《鄂州血史》

这份材料是对第五章的补充。

内阁制是由占多数议席的党员组成的议会,总理对议会负责,总理可以驳回总统意见。

那么这个责任内阁制的作用是什么?

生:

防止总统独裁。

师:

第六章“法院”规定: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法院自己审判,没有上级部门干涉公正性。

结合这六章,同学们思考一下,较之清朝,国民主权是否发生了变化,封建谁做主,民国谁做主?

生:

发生了变化,郡主,民主,民主代替郡主。

师:

国家权力有哪些机构具体执行?

分别执行什么?

归纳前面的回答。

尽管这个约法大部分借鉴美国和法国,有一定弱点和局限性,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板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宣扬民主,反封建,所以它的法律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反封建、反专制的进步意义;通过前六章,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如人民做主,三权分立,以及人民的权利都确立了;而且新政策的实行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人民开始体会着民主,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闹剧上演短暂时间即收场,说明法律的实行已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并且在人民中形成了帝制非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此外,作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很大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最后,在二十世纪初的亚洲各国中,约法是一部最民主、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宪章。

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武汉革命骨干蔡济民作诗道,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

革命中耗费了财力、牺牲了生命不胜枚举,但最终的共和却是假的。

师:

解释的比较恰当,讽刺了当时袁世凯政府,也为革命果实花落别家十分惋惜,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北京的老百姓把大清门翻过来想刻上中华门时,结果发现反面写的居然是大明门。

历史是如此的可笑,山不转水转,历史也上演这偶尔的相似性。

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下,孙文让位于袁世凯,有人说软弱与妥协的表现,有人说是智慧与勇气的彰显,为了大局考虑后的决定,你怎么看?

生:

(支持、反对等分别阐述)

师: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辛亥革命到此算是结束了,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众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尘封的封建中国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那辛亥革命有着什么历史功绩和意义呢?

大家来看下面的

材料一: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悠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民,岂不ziyu?

摘自《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

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生:

推翻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改变了社会风气。

师:

很明显我们可以从材料推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改变了社会风气

本课小结

 一场革命:

辛亥革命

 二大任务:

直接反清间接反帝

 三大目的:

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四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

中国第一位选举产生的总统(             )

参考文献

陈夏红,杨天石.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M],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出出版社,2011

廖保平.辛亥革命:

铁屋里的大国突围[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