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39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之易错点点睛系列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Word文档格式.docx

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

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

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平时对成语的练习、积累,要注意下面的一些情况:

(一)了解成语的特点。

一般说来,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1.古语性。

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

如"

不过尔尔"

中,前一个"

尔"

是"

如此、这样"

的意思;

后一个"

同"

耳"

,相当于"

罢了"

意思是"

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又如"

时不我待"

,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

时不待我"

,"

不我待"

不待我"

的倒装。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2.定型性。

成语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

"

入木三分"

不能说"

三分入木"

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如果说?

"

就不是其原意了。

九牛一毛"

不能改成"

十牛一毛"

名副其实"

与"

名符其实"

副"

相称、符合"

的意思,与"

符"

的意思差不多,但"

就不是成语。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况。

下面谈谈成语结构活用的情况。

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音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音节。

如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同工异曲------异曲同工,每下愈况------每况愈下。

如果由于变动万分而改变愿意,那就是另一个成语了。

小题大做"

大题小作"

这两个成语,前者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后者则比喻把大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3.完整性。

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义无返顾"

中,"

义"

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

反顾"

指回头看。

把"

无"

连起来理解为:

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

(二)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例1.不刊之论:

“刊”指消除,“不刊”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这个成语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如果把“刊”理解为"

刊登“刊载”,那么把这个成语解释为不能刊登的言论,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例2.登堂入室:

“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

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三)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例1.和盘托出:

愿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

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

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例2.李代桃僵:

语出古乐府《鸡鸣》: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

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四)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例:

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

两者都有"

听了使人震惊"

的意思,而"

还有"

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

的意思。

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

这句中的"

谣言"

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

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

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这两个成语都有"

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前功尽?

quot;

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

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

·

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3.褒、贬色彩不同的。

半斤八两"

平分秋色"

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

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

这是褒义的。

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

“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

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

作贬义时,则可解为"

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呼风唤雨"

,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

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

(五)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

汗牛充栋"

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

表梅竹马"

两小无猜"

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

举案齐眉"

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

眉飞色舞"

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

相提并论"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

老气横秋"

可用于三类人:

(1)老练而自负的人,

(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对成语意义的考查,考查易于文生义的成语,包括成语的适用对象的色彩等。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真减地希望常吴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入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有同学误以为“炯炯有神”与前面的“目光如电”重复,实际上,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的。

【正确解答】B项。

谈笑自若:

自若:

跟平常一样。

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此处应该用“谈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错误解答】B或D

【错解分析】错点关键是没有弄清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仅凭想像望文生义。

“相得益彰”的含义:

相得:

互相配合、映衬;

益:

更加;

彰:

显著。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差强人意;

差:

尚,略;

强:

振奋。

勉强使人满意。

【正确解答】A项。

“忍无可忍”的意思是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而A句下文有“不得不承认”的字样,自相矛盾。

【特别提醒】

1.结合语境正确理解熟语的常用意义。

2.联系前后文来判断所用词语与文中所表达的意义是否有矛盾、是否有重复之处。

3.注意熟语前后的修饰部分的意义,注意词性和用法的要求。

4.用“代入法”检验,即用成语或熟语的准确意义代入所给的句子中进行验证。

易错点2对熟语的考查,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易错的熟语用法及意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错误解答】B

【错解分析】本题误答的原因是以为慷慨解囊是解囊出钱的意思。

实际上,它是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本句所说的意思与帮助无关。

错因是望文生义,不求甚解所致。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

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不久前,王刚又杀回马枪,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

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不熟悉“陈芝麻烂谷子”这个熟语的意思,胡乱选。

根本原因是词汇积累不够。

【正确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杀回马枪:

反戈一击的意思。

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正确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A中的“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却没有得到好处,不合语境。

1.注意熟语使用的贴切性。

对于意义相近易混的熟语平时要留意区分,一般说来,感情色彩用错了是显而易见的。

2.注意词语的积累,形成语感,力争做题时运用直觉,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3.弄清熟语的本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其引申义、比喻义。

4.留意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觉见常用熟语,从生活中去积累和学习。

5.注意熟语的适用对象和场合,这是词语运用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典型习题导练】

1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于是,拿起这本画册,便觉得厚重沉甸;

打开来,则布满将军的流光溢彩。

B.在强调终极关怀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不及待。

C.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为学人之间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D.他跑马观花地把这部诗剧读了一遍,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答案:

D解析:

A“流光溢彩”是形容光彩焕发的样子,很少用作名词,更多的是用作形容词;

B“迫不及待”是主观上很急迫,这里应作“刻不容缓”;

C“炙手可热”只形容权势很盛,应作“热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不胫而走:

形容消息传播得快,用在此正确。

叹为观止:

叹:

赞赏;

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体无完肤:

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

形容遍体都是伤。

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多用比喻义。

喧宾夺主:

喧:

声音大。

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

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本句中所说的内容没有宾主关系。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以后,航天员杨利伟随中国代表团对香港、澳门进行了短时间的访问,令港澳各界人士交口称誉。

B.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的,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有什么需要我们的,尽管说就是了,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如果南极大陆涣然冰释,那么许多岛国将会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家园。

D.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都一直盯着这走势不即不离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A解析:

B.“鼎力相助”是受助方对赞助方的感谢用语;

C.“涣然冰释”的意思是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一下子消除,即使用本义,南极大陆也不可能“涣然冰释”;

D.“不即不离”是指既不靠近,也不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或彼此关系既不亲密,也不疏远。

该成语不能用于股票的走势。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申奥成功,大街小巷都沸腾了,人们欢庆鼓舞,真是满城风雨。

B.以前这个村庄经常被冲垮,全村人都家破人亡……村前村后,哀鸿遍野,筚路蓝缕。

C.画院里的王东,从小跟他的美术老师学习绘画,虽师出无名,但他勤奋刻苦,现已小有名气了。

D.这次活动没有组织好,他已经很难过了,我们不要再对他求全责备了。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求全责备:

求、责:

要求;

全、备:

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长了不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B.提起旅游佳处,过去的21世纪乐园并不被人们青睐,经过整修和开发,现在的21世纪乐园已令人刮目相看。

C.“芙蓉姐姐”尽管喜欢自吹自擂,但她敢于将自己真实的生活写照公开,体现出了一种常人最难得的勇气。

D.肩负着严肃使命的文学,自然不再注重“传奇”,不再注重趣味和愉悦,读起来也得正襟危坐,跟读经典差不多,不能再那么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

“天马行空”比喻才气横溢不受拘束或言过其实、脱离实际。

6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B.当今世界,某些西方国家总有这么一些顽固的反对中国的人,无论你表现如何,他们总会如法炮制出这样那样的威胁论。

C.公共汽车上,人太多了,挤在人群中,我无法动弹,只能仰人鼻息了。

D.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未能夺冠,但在一些不是十分被看好的项目上却取得了成功,这真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啊!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兰的母亲病了,家务事都落在小兰一人身上,小兰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C.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身居闹市,一成不变,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D.对于有缺点的同学,应该一分为二,在指出缺点的同时,还应看到优点,不能因为有缺点,就连优点也一笔抹杀。

A改为“不可开交”,B改为“不屈不挠”,C改为“一尘不染”。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班今年的元旦联欢晚会准备充分,节目精彩,刘伟和高艺表演的小品,让一向严肃的班主任王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马文同学阅读广泛,勤于练笔,功底扎实,每次作文,他都是文不加点,大家赞不绝口。

C.一个人只要胸怀坦荡,言正行稳,就是遇到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D.百姓自有一杆秤,你是当权贵,还是做公仆,是以权谋私,还是勤政为民,他们心中是黑白分明的。

“忍俊不禁”与“笑”重复。

9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批院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半天拿不定主意。

B.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忍卒读。

C.从小时候起,家长和老师就耳提面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待人接物,林林总总,无所不至。

D.一个成功者遭遇失败,在中国会得到同情和帮助,在日本就不同了,人们马上就对你另眼相看,理都不理你。

10以下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感慨地说:

“真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四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

B.她的遗著终于刊行,中国文化又上演着一段火烬薪传的故事。

C.冠军奖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主教练用人的眼光和胆量。

D.大家都知道,日寇在这个国家的顾问和特务,多如过江之鲫。

“弹冠相庆”指因作了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于贬义。

1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B无所不用其极:

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

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C见微知著: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与日俱增:

随着时日一起增长,形容增长的情况连绵不断;

此处属于搭配不当。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那种认为一切都无所谓的思想,和我们所进行的勤奋进取的思想教育是格格不入的。

B.孤独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C.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

D.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山穷水尽”比喻“无路可走,陷入困境”,可改为“水落石出”。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帝”是舶来词语,是外国历史上对君主的称谓,如彼得大帝;

中国封建王朝从未见自称为“帝国”的,因此“汉武大帝”的称呼实属不伦不类,“汉武帝”才是符合历史的正确称谓。

B.中南财大一女生捡馒头吃坚持苦读的故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家对这位女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纷纷表示敬意。

C.虽然有70%的同学表示理解《数学分析》的价值,但对于该课程有很大难度的说法,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心有戚戚焉”。

D.长期以来,有关哈里王子的飞短流长此起彼伏;

时而酗酒时而吸毒,去年还让人拍下当众斗殴的照片。

飞短流长的意思是散布流言蜚语,添枝添叶,说人坏话,拨弄是非;

句中言酗酒、吸毒、斗殴均是实际情况,不是无中生有而散布流言蜚语,所以前后矛盾,故用之不当。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

B.我们应该纠正浪费的习惯,但是一变而为吝啬,那就是矫枉过正了。

C.父亲的收藏纯粹是一个平民为了生活而无奈进行的,与那些社会名流及富有的收藏者风马牛不相及。

D.成都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反学,就是把别人的毛病当做反面教材而引以为戒的学习方法。

B.在度过了一段低迷期后,李金羽居然一发而不可收拾,以12粒进球在射手榜上独占鳌头。

C.苦学6年还不能看英文书,写英文文章,能够讲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更是凤毛麟角。

D.憧憬着天边的彩霞,却忘了脚底的玫瑰,我们对身边真实的生活常常不屑一顾。

B解析:

“一发而不可收拾”指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事情难以控制;

用于说坏处、坏的结果。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目前国内有不少旅行社,假公济私,借环保之名,搞所谓生态旅游,结果却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有些干部也高唱廉政之歌,可一次宴会竟一诺千金,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新年伊始,喜庆的春节即将来临,更有浪漫的情人节接踵而至。

D.日本小泉首相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反对,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真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家伙。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不断开发新产品,设计部的工程师们终日处心积虑,绞尽了脑汁。

B.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C.为了急于赶路,他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

D.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我明确意识到自己在排兵布阵上的捉襟见肘。

A.“处心积虑”用于贬义;

B.“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

C“另辟蹊径”多用于抽象语意,此处望文生义。

18选出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A.我们写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