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98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docx

《学前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docx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一、教育与学前教育

1、

教育全民教育:

全民共识: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终身教育

2、学前教育

我国法定入学年龄为6岁。

学前教育指的是从初生到6岁左右。

美国3-6岁为学前儿童。

1)学前教育的价值:

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

2)学前教育的性质------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整合

我国尚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第一批)。

如生命权,生存和发展权、受教育权,休息、游戏和娱乐权等。

3)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长期的正面影响

二、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1、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出生至6岁的儿童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机构是指派有专人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3、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揭示教育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手段来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9世纪中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孕育阶段

1)中国:

《大戴礼》的《保傅》篇中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重胎教,如何为太子选择保傅人员。

颜之推---《颜氏家训》

朱熹-----《童蒙须知》、《小学》等总结了胎教和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

2)国外:

苏格拉底

柏拉图--《理想国》一次提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儿童出生后交给国家特设机构的养育所,有专业的保姆抚养,母亲去喂奶。

3-6岁儿童集中到神庙附设的儿童游戏场,由国家委派优秀女公民教育他们。

提出学前儿童的游戏和讲故事活动。

亚里士多德胎教,主张婴儿出生后喂养母乳,从小要多运动,并习于寒冷。

提出5岁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以防妨碍其发育。

第一个提出年龄分期的尝试,从出生后每7岁一阶段,到21岁止。

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雄辩术》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在婴儿期间就应注重他们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

认为从教育者那里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道德观念,主张为儿童挑选好的乳母和教育者。

“七艺”

2、萌芽阶段

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资本主义兴起,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人的教育》

杜威《忏悔录》等

观点:

提出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点;

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

系统地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夸美纽斯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3、初创阶段

直到19世界中后期,学前教育理论才从笼统的认识中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

国外

1)学前教育是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开始创立的。

福禄贝尔的哲学观点受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

著作《人的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观点:

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实现儿童的天然禀赋。

教育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罗伯特·欧文认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是受教育和环境影响,主张让儿童尽可能多在户外活动,在教育中不应责罚儿童,也不要过多地约束儿童。

3)霍尔“复演说”认为儿童学习能力是天生不可改变的。

4)杜威现代教育提出“儿童中心”、“教育即生活”

5)蒙台梭利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在1907年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

中国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公共的学前教育。

2)蔡元培提出学前教育体系。

3)20世纪初,培养幼稚师。

陈鹤琴(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五指活动课程)、陶行知(强调6岁前教育的重要性;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张雪门(乡村慈幼院)等。

4、发展新阶段

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语言理论、数理逻辑理论、音乐理论、视觉空间理论、身体运动理论、人际交往理论、自我认知理论和自然观察理论等”

第二章

一、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决定地位

1、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建立“性格形成新学员”。

2、1904年(光绪29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当时幼稚园章程和教材效仿日本,并聘请一些日本教师来华任教。

第三章

一、几种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

1、遗传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2、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

3、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发展巴拉诺夫

4、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的发展理论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5、叶澜提出的二层次三因素论

可能性因素个体自身条件(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环境条件

显示性因素个体实践活动

二、各个发展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遗传决定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2、环境

3、儿童的个体实践活动是其发展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三、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1、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涉及儿童的特点、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同儿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我国教育界主流的儿童观联合国1989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儿童观结构儿童期

儿童地位观

儿童能力观

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1、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2、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儿童身心发展大致是由大到小、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这样的顺序发展

第四章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1、教育目的表教育造就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从形态上是一种观念,实质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揭示了教育在受教育者身上可能产生的普遍结果。

教育目的规定了年轻一代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构成

1)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性,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这是教育目的的核心成分。

2)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性,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成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

3、教育目的或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学科教育目标。

二、学前体育的目标

1.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

2.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

3.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惯

4.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5.进行安全教育

三、学前儿童德育

1、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1)认识周围环境中的食物、现象,并拓展视野,丰富启蒙知识,学习一些科学技能

2)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智能如感知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3)发展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培养儿童阅读图书的兴趣

4)培养学习的兴趣、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前儿童智育实施的要领

1.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认识周围生活中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通过直接经验和初步的概念。

2.鼓励儿童主动学习

3.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操作和多种活动中学习

4.鼓励儿童运用语言、绘画、肢体动作及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5.提供丰富和有层次的玩具和材料给儿童摆弄和操作,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6.一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式回应儿童的问题

五、学前儿童德育

1、善于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故事法和讨论法

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儿童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发展儿童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

认知提示通过成人的语言提示、分析、讲解,组织儿童进行讨论、游戏、表演等活动以帮助儿童辨别各种情感······

情绪追忆运用语言提示唤醒儿童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此体验产生的情境···

情感换位通过提高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

巩固深化对以上活动的引申,让儿童就如何为别人带来积极情感进行讨论,促使儿童在具体情境的基础上掌握普遍性的行为规范。

情景表演

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行为练习法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儿童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在游戏及创设的情境中,按照某些要求、准则和基本行为规范进行反复的练习。

发泄法

六、学前儿童美育

1、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美感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伴随

2)学前儿童美感较为肤浅表面

3)学前儿童以动作、表情、活动表达美感

2、学前儿童美育的目标

1)培养儿童对美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儿童表现美的情绪和创造能力

第六章

一、游戏概述

1、游戏特征学前游戏的特征:

216页

1)主动自愿性

2)并非平常的或真实的生活,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社会生活

3)场地的局域性

4)隔离性和局限性

5)有一个起点,到某个时刻,走向自己的终结

3、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感觉机能游戏0-2岁

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

结构性游戏5-8岁时结构性游戏的比例达到顶峰

规则性游戏4-5岁以后发展

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独立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分享游戏)

合作游戏3岁以上产生

依据儿童表现行为分类语言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

想象游戏(象征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假装游戏、假想游戏)

交往游戏

表演游戏(戏剧游戏)

依据教育的目的性分类自发游戏自己发起的、自愿参加的、自主支配的游戏。

教学游戏

第七章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教师为在幼儿园的儿童提供有组织的经验形式。

课程是为达到预定目标进行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也可看作是选择材料和活动的依据,或是一种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课程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问题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组织安排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总体。

二、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特点

1、保教并重

2、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前预算发展期,必须通过亲身的观看、倾听、摆弄、操作来感知和认识事物,了解食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与关系。

3、儿童处于个性发展的初期,应充分利用儿童与同伴及成人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

4、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直接感知事物,而且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讲解来提升自己经验,也能通过语言讲解认识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按照语言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5、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因新奇刺激引起探究的兴趣,但兴趣容易转移。

三、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1、我国幼儿园始建期的课程与教学(1903-1920年)

2、20世纪20-50年代幼稚园发展期的课程和教学

1)我国第一个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的《幼稚园课程标准》陈鹤琴南京鼓楼幼稚园

2)张雪门“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

二、幼儿园的课程模式

外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海恩斯科普认知发展课程模式(高瞻课程)戴维·韦卡特和其同事

主动学习

环境布置

每日时间表五个基本部分

评价

课程内容

“发展-互动”课程模式或银行街课程模式

“学会学习”课程模式

瑞吉欧教育课程方案教学

第八章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1、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

1)保障儿童生命和身体健康

2)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最佳环境

3)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

4)排样积极愉快的情绪和爱心

5)培养关心、维护环境的好品质

6)培养关心他人,与人交往的社会行为

7)积累生活知识和经验

8)弥补独生子女的缺憾

第九章

一、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盲目超前性、单向性、片面性、表面性、突击性

1.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

2.把幼小衔接看作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

3.小学教师偏重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研究

4.家庭和学校的相互理解配合不够

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由重知识技能向重兴趣、习惯和情感转变;推行多方位的幼小衔接;

1、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1)有计划地加强与附近小学的联系制度

2)积极开展对大班家长的宣传教育

3)认真做好大班的入学前教育

4)关注儿童情感的情感、态度表现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2、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

1)适当调整低年级的课程设置和课时

2)改革教材教法,讲究教学时效

3)减轻作业负担,开辟多种渠道,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要倡导对儿童的宽容、理解和接受

第十章

一、家庭教育407页

二、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原则尊重家长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要求适度原则

双向反馈原则

第十一章

一、学前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二、学前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1、学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爱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

尊重和团结同事及家长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修养

2、学前教师的知识素养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同时性知识)

儿童生理和心理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专门知识

 

3、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观察和了解儿童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其他能力

第十二章

一、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幼教行政人员遵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面的积极性,为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评价:

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价值标准,在系统测量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及相关因子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确立研究方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讨论分析,给出对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