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759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docx

diy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资料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P60

1.提出:

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2.含义:

中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二.香港、澳门回归:

p61-62

1.原因: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过程:

⑴港:

1984年底,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中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⑵澳:

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对台方针的变化):

p65-66

1.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2。

20世纪50年代: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3.改革开放后:

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初: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详见课本P62-3)

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p66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38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2.1990年,成立海基会(台);1991成立海协会(中)。

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3.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4.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

三.日益密切交往现状:

p67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例题: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是在( )

A1996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8年7月1日  D.1999年7月1日

2.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4.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B.澳门回归后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5.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于(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雄壮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A.对港澳行使主权    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  D.对港澳特别保护

二、填空题

1.“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

2.提出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三、材料题

材料一 跨越56年时空,2005年台商春节包机成功起航。

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圆满结束,两岸12家航空公司共飞行了72个航班班次,运送台湾居民及台商眷属27276人次。

──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2月8日电

材料二 第6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6年9月13日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两项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

这是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连续第14次遭到惨败。

材料三 第八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22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

第八届“花博会”以“花开两岸、合作共赢”为主题。

请回答:

(1)清朝前期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2)台湾当局上演的闹剧第14次遭到惨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能简要分析归纳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吗?

 

 

(4)近代史上台湾曾经与祖国分离长达半个世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分离呢?

 

 

(5)台商春节包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洽谈会的圆满成功,       。

A.从根本上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

B.完全解决了台湾同胞往来两地的困难

C.对祖国的统一大业有积极影响

D.促使两岸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第14课钢铁长城

一.海军:

p72

1.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建立);有相继建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2.1971年,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3.20世纪90年代,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兵种: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站队等。

二.空军:

p73

1.战绩:

空军建立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击落敌军战斗机三百多架。

蒋道平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战斗机。

2.1956年,仿制成功第一架国产歼5型歼击机。

又制造出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三.战略导弹部队:

p74

1.任务:

核反击研制导弹核武器:

20世纪50年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66年

2.导弹核武器:

中程、远程、洲际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p76-77

1.背景:

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⑵国际形势:

①苏联等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2.首次提出:

1953年,中印,西藏问题正式确立:

1954年,中印缅发表联合声明

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万隆会议:

p78

1.时间:

1953年地点:

印尼的万隆参加者:

亚非独立国家首脑

2.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议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4.贡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同:

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

异: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5.万隆精神:

反映亚非人民反对种族、殖民主义,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例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B.反殖反霸,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C.“一边倒”,不屈服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展现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是在

A.1953年中朝韩美谈判签订停战协定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3.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多兵种部队。

海军的兵种包括①水面舰艇部队②潜艇部队③海军航空兵④航空母舰部队⑤海军陆战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4.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亲自为第一架国产歼5型飞机剪彩的是

A.聂荣臻B.钱学森C.毛泽东D.朱德

5.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试验成功是在

A.1950年B.1957年C.1964年D.1966年

6.万隆会议上,由中国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一边倒”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

A.党与党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民族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国际组织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8.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军事恫吓的原因是

A.朝鲜战争的失败B.蒋介石在大陆失去政权

C.在亚洲反共争霸的需要D.为了扶植日本,让它东山再起

9.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社会主义制度

二、图片中的历史(8分)

10.读下图,请回答:

(1)上图是周恩来在什么会议上发表演说?

 

(2)这次会议是哪年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是哪些国家?

 

(3)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它有何意义?

 

(4)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中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5)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p80

1.背景: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两国共同要求。

2.过程:

⑴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⑵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⑶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p81=82

1.时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意义: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接着出现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p82-83

1.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2.时间:

2001年10月21日地点:

中国上海科技馆

3.参加者:

布什(美)、普京(俄)等19位国家领导人。

4.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5.内容:

讨论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上海共识》

6.意义:

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1月p84

意义:

加入世贸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个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扩展了新空间。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得到改善的原因是

①美国有意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②美国调整全球战略,认识到中国的力量③美国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④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有意调整与中国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也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

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APEC会议能在上海举行,其根本原因是

A.上海的城市形象良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D.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

4、将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联合公报》发表②《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③尼克松总统访华④基辛格秘密访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二、看图识历史

5.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①APEC的含义是什么?

②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你列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大事记。

(16分)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20世纪末,中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出现很大变化。

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3.解决交通堵塞的根本措施: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二.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引人注目)、失业保险、城市低保。

三.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因:

1.改革开放前: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匮乏、单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补充

1.希望工程:

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组织实施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

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南溪镇小学。

2.《义务教育法》规定: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论性别、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3.北京申奥成功时间----2001年7月13日

4.名人名言: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第17-20课科技、文学、艺术、体育、教育成就表

类别

成就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1966年10月,中近程地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无人飞船: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

载人飞船:

2003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2006年,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州六号”。

其他:

实用通信卫星、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运载火箭为外国发送卫星。

籼型

杂交水稻

①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②2001年,江泽民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给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

不仅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也是规模空前的移民工程。

863计划

①1986年3月,邓小平批示作出。

随后形成《863计划纲要》

②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

1996年又加入海洋高技术。

计算机

网络技术

①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信息化时代。

②应用:

浏览新闻、查询信息、购物、上课、看病、通话、收发信件等。

建国初期:

①方针:

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②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

话剧--《茶馆》老舍历史剧---《武则天》郭沫若

文革后,改革开放以来:

①内容:

反思文革;反映改革开放;弘扬民族道德。

②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班主任》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李自成》《东方》

艺术

代表作品:

故事片--《大决战》《林则徐》《开国大典》《抉择》连续剧--《日出东方》

舞剧--《丝路花雨》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群众体育:

①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体育列为学校重点课。

②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体育成就:

①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第11届亚运会。

②2008年,将首次举办第29届奥运会。

③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④中国第一个奥运冠军---许海峰,1984年,第23届洛杉机奥运会射击冠军⑤中国女排创世界大赛“五连冠”记录。

科教兴国:

①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②三个面向: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

高等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学位制是我国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例题:

一、选择题

1.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2.缓解粮荒,为人类生存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袁隆平

二、看图识史

3.分析下列图表回答:

中国什么时候起在亚运会奖牌榜中进入前三名?

什么时候起成为亚洲第一名?

奖牌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奥运会上奏响的时候,作为中国人,你会有什么感受?

历届亚运会奖牌榜

届次

时间

地点

奖牌榜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1

1950

新德里

日本

印度

伊朗

2

1954

马尼拉

日本

菲律宾

韩国

3

1958

东京

日本

菲律宾

中国台北

4

1962

雅加达

日本

印尼

菲律宾

5

1966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6

1970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7

1974

德黑兰

日本

伊朗

中国

8

1978

曼谷

日本

中国

韩国

9

1982

新德里

中国

日本

韩国

10

1986

汉城

中国

韩国

日本

11

1990

北京

中国

韩国

日本

12

1994

广岛

中国

韩国

日本

13

1998

曼谷

中国

韩国

日本

14

2002

釜山

中国

韩国

日本

 

第12、13课

3.

(1)台湾府

(2)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不得人心,注定以失败告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绝大多数会员国主持公道,坚持正义。

(3)根本保证:

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民族心理: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依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际法依据:

《开罗宣言》、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文献阐明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原则;政策保证: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榜样借鉴:

港、澳顺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榜样和借鉴。

(4)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

(5)C

第14、15课

答案:

(1)万隆会议。

(2)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

(3)“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即“万隆精神”。

.①五项基本原则是: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第16课答案

15.①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简称,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

②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17.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大事记: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会谈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4.1974年获得亚运会奖牌第三名,1982年起成为亚运会奖牌第一名。

亚运奖牌名次的变化,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