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89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docx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分析研究进展

聚氯乙烯生产聚合釜开发研究进展

高材07510072861张少军

摘要:

综述了国内生产的30m3、45m3、70m3、100m3、135m3等多种型号的PVC生产用聚合釜的开发及改进情况,概述了聚合釜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开发研究方向。

关键词:

PVC;聚合釜;开发;生产

1.前言

聚氯乙烯(PVC>树脂是合成树脂中的大宗品种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PVC树脂的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

聚合釜是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聚合釜的设计水平及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着聚氯乙烯树脂的产量和质量。

国内PVC生产聚合釜的容积可分为4、5、7、13.5、30、48、70、108、135m3。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PVC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聚合釜的容积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内众多的化工机械企业在聚合釜的研制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国内主要型号PVC生产聚合釜开发研究进展

2.130m3型聚合釜

30m3聚合釜曾一度成为我国PVC生产装置的主体釜型,国内许多化工机械企业也都掌握了其生产技术。

随着生产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30m3聚合釜的需求越来越小。

但由于仍有大量聚合釜处于生产状态,对聚合釜的生产技术改进还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方面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锦西化工机械厂走在国内前列。

天津大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通过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反应中间连续注水、反应后期缩短降压时间、新型防黏釜剂、密闭入料、粗料监测及DCS计算机自控技术等使聚合釜的生产能力由0.5万t/a提高到1万t/a,VCM单体消耗大幅降低,树脂优级品率显著提高,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

锦西化工机械厂【2】研制的PVC聚合釜在国内首次采用半圆管式夹套及可拆卸、底伸式套管内挡板,研制了新型传动和机械密封全新结构,设计了底轴瓦釜底注水系统,经一年多生产考核表明,与传统釜比,可降低搅拌功耗18%,总传热系数提高10%~15%,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机械密封寿命长、泄漏量少、拆装方便,树脂质量稳定,符合国标。

2.245m3型聚合釜

45m3聚合釜及其改进型号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

在这方面青岛海晶化工集团的技术比较成熟。

图2-145m3型PVC聚合釜简图

海晶化工公司【3】为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需要而开发出第一台45m3聚合釜。

几年来他们不断进行着技术改进,如更新聚合DCS操作系统、调整和改进聚合配方,采用复合引发剂、采用中间注水工艺、改进单体因收路线和工艺、聚合升温采用气水混合加热系统、改进循环水回水系统,完善“大流量、低温差”工艺。

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技术改造,45m3釜及其配套装置性能日臻完善,聚合釜的单釜产能稳步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锦化机【4】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成功研制生产了LF48型及其改进型PVC聚合釜。

主要设计结构特点:

搅拌系统以冷模实验为设计依据,通过比较放大,配置了三层三叶后掠式搅拌器;传热系统在设计上采用半圆管式夹套及套管式内冷挡板结构。

2.370m3型聚合釜

随着聚氯乙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聚合釜的容积也在不断增大。

国内许多化工机械生产企业也紧跟这一趋势,加大大型聚合釜的研制生产投入。

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大型聚合釜中,70m3是最成熟的。

在国内应用的大型聚合釜中70m3的应该是最热门的。

我国PVC行业采用大型聚合釜生产装置成为近几年明显的发展趋势。

具有生产大型聚合釜能力的厂家主要是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吉化集团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上海森松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5】在充分消化吸收美国古德里奇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70m3PVC全流通聚合釜,是在最大限度地增大传热面积的前提下制成的,聚合釜筒体夹套采用全流通半圆管夹套结构,夹套的传热面积由70m2增加到84m2,提高约20%。

传热系数也有较大提高,在聚合釜容积不变的条件下,可提高70m3PVC聚合釜的单釜生产能力30%以上。

为了提高内冷管的传热系数,70m3聚合釜的内冷挡板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套管式内冷挡板,内冷挡板设置在釜底部,采用可拆式结构,为清釜及实现聚合釜整体抛光提供了方便【6】。

图2-2新型70m3全流通夹套PVC聚合釜图2-3新型70m3PVC聚合釜

釜顶冷凝器结构简图

葫芦岛华远化工机械装备有限公司[7]对70m3PVC聚合釜进行了大幅改进,专门设计配置了新型釜顶冷凝器。

在计算釜顶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时,充分考虑了VCM物料在釜顶冷凝器内换热时存在的相变过程和单位时间内的换热能力,以及各换热部分的传热系数,计算确定了釜顶冷凝器的壳体尺寸和换热面积。

为防止在长时间运行的工况下,下封头内、换热管内可能积聚大量的VCM物料,对换热管内壁进行抛光处理,下封头设计为50。

锥封形式并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精度要求与聚合釜内壁抛光精度要求一致。

对70m3PVC聚合釜进行改造后,经过生产运行表明,聚合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实际产能提高30%以上,使该型釜产能达3万t/a以上。

2.4100m3聚合釜

大型聚合釜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容积放大,而是综合技术的体现,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

由于我国在聚合釜的研制生产方面起步比较晚,因此虽有能力制造大容积的聚合釜,但其中有些关键技术仍然由外方掌握。

国内成功制造的大型聚合釜主要是100m3。

100m3PVC聚合釜是通过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创新,并结合锦化机设计制造的135m3聚合釜等系列釜的设计制造经验而制成的。

100m3聚合釜容积为100m3,直径为4300mm,内夹套直径为4200mm,底伸式搅拌,采用双端面平衡型机械密封,单层四叶涡轮平桨叶,搅拌转速采用变频器进行调节,搅拌电机功率为280kW,釜顶设1台回流冷凝器(换热面积为200m2>,釜内设有2块三角形内冷挡板,采用电机驱动的喷淋阀和专用柱塞式出料阀【8】。

2.5135m3聚合釜

135m3聚合釜是国内目前成功制造的最大容积聚合釜,由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试制成功。

135m3聚合釜容积为135m3,直径为4200mm,高为8510mm,上置式搅拌、三层平桨搅拌器,搅拌转速可调(60~120r/min>,搅拌电机功率为335kW,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多段式螺旋半管夹套传热,釜顶设1台回流冷凝器(换热面积为328m2>,釜内设有1块底伸式圆形套管冷却挡板。

釜体上配备有冲洗喷嘴和喷涂喷嘴,具有喷淋冲洗和涂布防粘釜剂的功能。

该生产技术是锦化工与日本神冈凡合作引进的。

图2-4100m3聚合釜简图图2-5135m3聚合釜简图

3.国外PVC生产用聚合釜现状

由于国外聚氯乙烯的生产历史比较悠久,所以在聚合釜的研制生产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攻克了许多聚合釜生产技术难关,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

因此国外的聚合釜生产技术还是比较明显的领先于国内。

国际上比较知名的聚合釜生产企业有美国古德里奇、美国西方、日本信越、法国EVC、韩国LG、英国希普等。

他们不但在聚合釜的容积上领先于国内的企业,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生产强度和安全可靠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表3-1世界主要企业典型PVC聚合釜的基本结构

用户

美国西方

日本信越

德国许尔斯

法国EVC

韩国LG

英国希普

容积/m3

135

127

200

105

70

26

内径/mm

4200

4200

5000

4250

3300

2438

筒节高/mm

8510

7900

8450

5940

7100

4724

高径比

2.0

1.88

1.6

1.4

2.15

1.9

搅拌器形式

三层

平桨

三层

平桨

一层三叶

后掠浆

两层四

叶平桨

三层

平桨

三层六叶涡轮浆

挡板及数量

1组,套管式

1组,平板

4组,平板

2组,平板

2组,平板

2组,平板

密封形式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

外冷器

传动形式

上置

上置

下置

下置

下置

上置

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聚氯乙烯的生产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聚合控制技术上所得到的发展最为显著。

古德里奇在这方面尤为出色。

B、F古德里奇的聚合生产控制技术是工艺与控制的完美结合,它代表了世界上聚合生产技术先进水平。

主要表现在:

配方管理、全自动加料控制、自动涂釜控制、粗料预测控制、聚合反应的控制、化学反应模型控制、单体自动回收及液化控制等。

它生产的70m3聚合釜在生产上拥有很大的优势:

1.传热能力大,生产强度高,反应4---5小时即可出料;

2.>iM&cJ%h{F优良的防粘釜技术,生产300釜清理一次;;

3.设计压力高,可以满足不同牌号树脂生产的要求;

4.优良的高压水清釜技术,三维喷头自动清理,0.5小时即可清理一台;5.水和单体同时入料,节约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6.生产工艺的密闭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降低了消耗;7r*g,{J$u?

7.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精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操作稳定。

日本信越公司是PVC生产及聚合釜制造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称自己拥有最好的PVC生产技术,是第1家将PVC反应器设计到150m3之大公司。

美国西方公司是北美最大的PVC生产企业,也是聚合釜的主要研发生产商。

这里对日本信越127m3聚合釜和美国西方135m3聚合釜简单比较一下。

表2两种类型聚合釜的结构特点

釜型

圆桶密闭式

圆桶密闭式

全容积/m3

127

135

操作容积/m3

110

120

外形尺寸/mm

直径4200

高7900

直径4200

高8510

长径比

1.88:

1

2.02:

1

夹套换热面积/m2

128

约122

内冷挡板换热面积/m2

6.6

釜顶冷凝器面积/m2

60

339

总换热面积/m2

188

467.6

实际比传热面积/

1.48

3.41

直筒段表面积/m2

104.2

112.2

这两种聚合釜都实现了密闭化加料、密闭防粘釜、密闭排料的工艺,使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强度增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操作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产品质量也比较好。

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美国西方的135m3聚合釜在分散剂、引发剂、终止剂的选用,加料技术,温度控制系统,聚合周期等主要参数上都优于日本信越的127m3。

4结语

综合聚氯乙烯生产用聚合釜的现状,今后的聚合釜的研发生产应在以下的方面:

1)聚合釜的大型化

2)聚合釜的自动化

3)提高安全可靠性

另外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乙烯氧氯化法制氯乙烯单体的时代走向终结,电石乙炔法及其他渠道制得单体应逐渐成为主流,因此开发制造与之相适应的聚合釜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国产PVC聚合釜经过多年的开发生产,在经历了初级开发、引进仿制、二次开发、自主开发等四个阶段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品。

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所有业内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建文,魏永涛.提高30m3聚合釜单釜生产能力及其运行技术[J].中国氯碱,2005<1):

12-18

[2]新型PVC聚合釜研制成功[J].助剂,2000<5):

41

[3]梁锡伟,梁军,郎需霞.45m3聚合釜及其配套装置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J].中国氯碱,2005<2):

10-13

[4]张学刚,王立新.LF48型PVC聚合釜的研制及发展[J].聚氯乙烯,2005<8):

34-36

[5]茅陆荣.新型70m3全流通夹套PVC聚合釜的开发与应用[J].聚氯乙烯,2007<7):

34-36,44

[6]茅陆荣,贺国伦,等.新型70m3PVC聚合釜开发和研制[J].中国氯碱,2006<6):

31-32,44

[7]王彦彬,彭小群,杨春辉.新型70m3PVC聚合釜釜顶冷凝器的研制与应用[J].聚氯乙烯,2018<6):

39-42

[8]杜建银.国产化大型聚合釜及在20万t/aPVC工程中的选型建议[J].聚氯乙烯,2008<5):

27-29,35

[9]王忠宏,罗忠新.108m3PVC聚合釜的研制[J].聚氯乙烯,2007<12):

35-36,39

[10]朱卫国,毕新华,等.LF135型聚合釜的开发与研制[J].聚氯乙烯,2005<1):

39-41

[11]毕新华,王日晗,邓崇海,张纯德.PVC聚合釜的技术进展与开发应用[J].聚氯乙烯,2004<2):

51-54

[12]张建国.PVC聚合釜防粘釜技术[J].中国氯碱,2007<5):

18-19

[13]李良超,黄显忠,等.PVC悬浮聚合釜内流场与传热的研究[J].聚氯乙烯,2008<10):

38-41,44

[14]杨春辉,罗忠新,刘生宽,等.国产PVC聚合釜的技术开发及应用[J].聚氯乙烯,2002(1>:

49-52

[15]谷文涛,罗忠新,张纯德.大型PVC聚合釜开发与研制[J].中国氯碱,2005(9>:

26-27

[16]梁锡伟,张英民.国内PVC行业发展趋势和思路[J].中国氯碱,2006<11):

1-6

[17]蓝凤祥.世界聚氯乙烯工业技术进展[J].聚氯乙烯,2001<3):

1-17

[18]张艳秋,张涛,罗忠新.大型PVC聚合釜配套釜顶冷凝器的设计制造要点[J].聚氯乙烯,2008(4>:

39-41

[19]刘新春,王世刚,李东升,等.国产70m3聚合釜釜顶冷凝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聚氯乙烯,2009(6>:

36-37

[20]安志明,茅陆荣,黄志明,等.上海森松70m3氯乙烯悬浮聚合釜传热和搅拌性能研究[C].第27届全国PVC行业技术年会论文专辑,2005

[21]茅陆荣.新型全流通夹套结构聚合釜开发与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7<1):

24-28

[22]吕胜召,罗小阳.127m3和135m3PVC聚合釜生产能力及技术比较[J].聚氯乙烯,2006<11):

36-39

[23]王璇.日本信越公司[J].国际化工信息,2002<12):

18,2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