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015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4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Word下载.docx

18、能够应用食物的营养成分知识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19、能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0、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

21、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

22、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

全册重难点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努力发展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

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工程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

学会运用感官观察实验,并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教学时常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知识储备,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养成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习惯。

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6、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周别

日期

教学内容

9.2-9.8

常规教学(2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

9.9-9.15

空气占据空间吗(1课时)空气有质量吗(2课时)

9.16-9.22

热空气和冷空气(2课时)第一单元复习(1课时)

9.23-9.29

土壤的成分(2课时)土壤的类型(1课时)

9.30-10.6

国庆

10.7-10.13

土壤的类型(1课时)肥沃的土壤(2课时)

10.14-10.20

保护土壤(2课时)第二单元复习(1课时)

10.21-10.27

认识固体(2课时)认识液体(1课时)

10.28-11.3

认识液体(1课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2课时)

11.4-11.10

把盐放到水里(2课时)第三单元复习(1课时)

十一

11.11-11.17

河流与湖泊(2课时)地下水(1课时)

十二

11.18-11.24

地下水(1课时)海洋(2课时)

十三

11.25-12.1

珍惜水资源(2课时)第四单元复习(1课时)

十四

12.2-12.8

人的呼吸(2课时)运动和呼吸(1课时)

十五

12.9-12.15

运动和呼吸(1课时)食物的旅行(2课时)

十六

12.16-12.22

食物与营养(2课时)第五单元复习(1课时)

十七

12.23-12.29

像工程师那样……(3课时)

十八

12.30-1.5

复习、期末考试(3课时)

第二部分: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

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态度: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

学生材料:

纸、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2.学生汇报:

用水

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

为什么?

”“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

所以,我们说:

水可以占据空间”

4.(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问:

“仔细观察,此时瓶子里还有东西吗?

5.学生汇报:

有,空气

6.揭示课题:

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设计意图:

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提问:

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

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

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你来试一试!

学生活动

3.师:

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

生:

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4.师:

如果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什么现象?

松开手以后呢?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会湿。

5.师:

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我们再来试一试。

6.师: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气泡,松开手以后纸就湿了。

7.师:

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8.师生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操作性定义:

引领学生借助可见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目还占据间能流动。

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发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学方法的魅力。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

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2.师提问: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3.实验验证:

师出示有橡胶塞的漏斗,提问:

向漏斗里倒水,水会流到锥形瓶中吗?

4.小组讨论、汇报。

水不会流到锥形瓶里,因为空气将锥形瓶里的空间站满了,锥形瓶的口又被橡皮泥堵死了,空气出不去,所以水进不来。

5.教师演示,追问:

为什么水流不到锥形瓶中?

有办法使水流进去吗?

为什么这样做?

把橡皮泥拿开,这样就可以使锥形瓶里面的空气可以从锥形瓶的口流出来,水就可以流进锥形瓶里了。

师:

为什么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呢?

我们继续研究。

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引导学生用科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三、吹气球比赛

1.出示图片:

“猜猜谁会赢?

”(小个子同学只是一个气球,大个子同学用的是气球口套住矿泉水瓶的气球)

2.提问:

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

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

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瓶子里的气球吹大吗?

学生汇报想法,实践、汇报。

5.小结:

(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

占据空间是空气的一个重要性质,利用学生平时就喜欢玩的气球这一研究材料,通过吹一吹,议一议等活动,在经历了假想,实验,推论这一系列的过程后,充分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2.出示注射器

将抽满空气注射器口用橡皮堵住,然后用力推活塞,你看到了什么?

如果这是我再松开推活塞的手,活塞会怎样呢?

学生活动,汇报。

3.师生共同小结:

注射器里的空气长度变短,说明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

松开推活塞的手后,活塞被空气推出,说明压缩空气有弹力。

试着说说“漏斗的秘密”活动中为什么会有一点点的水流进了锥形瓶里?

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会有一点点变大呢?

学生讨论、汇报

漏斗里装满了水,由于水的重力,将锥形瓶里的空气给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有一点点水会进入到锥形瓶里。

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了一点点,所以气球只会有一点点变大。

借助注射器内空气柱长短的变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建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活动概念。

五、运用与拓展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出示课件)你还知道压缩空气有哪些用途吗?

把“空气是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看各种充气拱门、车胎打气,体会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这一性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空气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性

2.空气有质量

《空气有质量》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运用平衡尺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给一侧的气球充气,将充了气的气球挂在原来的位置,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二个活动是用电子秤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比较充气前和充气后电子秤显示的数字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第三个活动是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一课中了解空气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上学习了“克”,知道了克的概念和1克有多重。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上设计的,着眼于学生发展最近区,设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

一、科学知识:

1.学生能够感知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能用电子秤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二、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简易平衡尺的变化,发现空气有质量。

2.通过测量得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空气质量很轻。

三、科学态度:

1.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探究兴趣。

2.敢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3.能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交流、接纳别人的意见。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

设计多种实验,重复验证知道空气有质量。

PPT,视频,回形针

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电子秤、记录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分别装有石头、1升的矿泉水和空气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贴上标签)

1.教师:

孩子们,老师准备了3个塑料袋,里面都装了什么?

1号石头、2号矿泉水、3号空气(将石头和矿泉水拿出来让学生掂一掂)

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什么不一样?

科学上称为质量。

你们能将3号袋里的空气拿出来掂一掂吗?

(不能)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想要抓住空气需要借助容器。

石头和矿泉水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

猜一猜,说出你的理由。

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板书课题,在旁边贴一个问号)

[设计意图:

利用实物,让学生感知物体有质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空气有质量的欲望。

二、感知空气有质量

1.师:

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

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介绍材料)学生介绍,师重点介绍简易平衡尺。

这个装置叫简易平衡尺。

主干是铁架台,上面有一根木棍,木棍的两端可以挂物体。

和跷跷板的原理一样,重一端向下倾斜,轻的一端向上翘起。

在使用前要使平衡尺保持水平,没有保持平衡,可以使用调节螺帽。

孩子们,猜一猜这2个气球是用来干嘛的?

(装空气)

你们怎样把空气装进去?

(将气球充大)

5.师:

我们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大自然中的空气,不要用嘴吹。

而且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

我们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

你们是想2个都装,还是只装一个,为什么?

第一种:

只装一个,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

怎样来验证装了空气的气球比没有装空气的气球重,你们有好方法吗?

(学生思考)

8.师:

现在我们将这两个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

再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2个气球,它们有什么特点?

9.师: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相同型号的气球?

10.师:

所以我们要挑选型号相同的气球。

但是型号相同的气球质量也可能有差别,我们可以先将2个没有装空气的气球,挂在平衡尺的两端,进行调整,使平衡尺保持水平。

然后再给其中一个气球充气。

这个气球充了气后,我们又做什么?

(挂在原来的位置,观察现象)

11.师:

我们来回忆一下,用这些器材探究空气有没有质量。

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生复述)

12.师:

现在我们就根据大家讨论的方案,动手实验。

(演示实验)

(师逐步引出完整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复述就行,注意事项要简明扼要)

13.师:

为什么挂了充了气的气球一端的平衡尺向下倾斜?

14.师:

我们知道这就像座跷跷板一样,重的那一端就向下倾斜。

现在说明这端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会增加?

(因为加入了空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空气的质量。

15.师:

也就是说空气有质量。

第二种:

2个都装。

16.师:

有小朋友希望两个气球都装空气,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右边的气球被刺破,里面的空气慢慢释放出来,它就变轻了。

平衡尺由平衡变为倾斜)

17.师:

这也说明空气有质量。

(将板书中的问号取走)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让学生直观感知空气有质量。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三、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出示皮球

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有质量,那你猜猜,这个皮球中的空气有多重呢?

(学生猜)

到底有多重呢?

现在我们将皮球中的空气称出来。

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电子秤。

我们要正确使用这个好朋友,请认真看它的使用方法。

播放使用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录制视频插入)

在使用电子秤时我们应该注意哪几点?

(在录制电子称的使用方法时,称量的物体选择约1克的)

现在我们要用电子秤称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要求:

(1)每个小组先称出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

(2)给皮球加气。

称出加气后皮球的质量,填写好记录。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汇报

质量是否增加了?

质量增加说明了什么?

我们还发现质量增加的非常少,说明空气非常轻。

孩子们你们通过自己探究证明了空气有质量,并能测出皮球里空气的质量,你们太棒了。

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17世纪,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他是怎样证明的呢?

请看科学书第6页。

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

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出示1升的矿泉水瓶和3枚回形针)空气有质量,但很轻。

通过动手测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且很轻。

介绍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很严谨的。

四、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梳理这节课的知识点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空气有质量

空气有质量很轻

3.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

《认识空气》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小学科学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来建构的。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

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

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

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

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

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