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643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历史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篇章推波助澜——绥靖政策

一、课程导入

牧羊人和狼的故事

两个放羊的牧羊人在山上遇到一群狼,为了躲避灾难,牧羊人将一只病弱的羊扔给了狼,这完全不能满足狼的胃口。

稍息片刻,狼又一次露出了贪婪的目光,于是这两个牧羊人又扔出一只羊给这群狼……

请你来续写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结果只有一个,这两个牧羊人将所有的羊扔给狼后,狼最后把他们吃掉了。

因为它是一只狼,狼的本性是凶狠、残忍、贪得无厌。

这个故事很简单,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很简单。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上,整个世界就上演了一幕扔可怜的羊羔给凶狠的狼的悲剧。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看一看英法为了自身的安全是如何以牺牲羊羔来满足凶狠的狼的,他们最终又尝到了怎样的恶果,整个世界又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设计意图:

以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续讲故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

通过故事为学生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实质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学生回答慕尼黑阴谋1.时间2参与国家3.内容4.实质,得出结论: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英文“绥靖”(Appeasement)一词的含义是“抚慰”、“平息”、“姑息”。

绥靖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

——引自王斯德(中)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西方大国的目的是想将祸水东引……

想一想:

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1)尽力维护自己的切身既得利益

(2)谈战色变

(3)仇视苏联(祸水东引)

第二篇章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观看视频《德军闪击波兰》,观察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图,小组讨论交流:

德国为什么要闪击波兰?

1.地理上,处于德国半包围中

2.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进攻苏联的跳板

3.波兰与英法是盟国,德国处于法国与波兰之间,波兰实力不如英法

4.为避免引起干涉,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

观看视频,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2.直接原因: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意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绥靖政策:

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4.世界各国人民没有相互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播放视频《二战初期战况》,分析: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迅速败亡的原因:

1.绥靖政策的影响

2.战术思想陈旧:

突袭战、闪击战VS防御战、消耗战

3.欧洲各国各自为战,被各个击破

第三篇章战火蔓延——二战扩大

观看视频《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日军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丘吉尔坦白地表示:

他一听见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他快乐地流出感激的眼泪。

他说,美国参加战争,我们就有了绝对的信心。

全世界人民要团结战斗。

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日军早已制造了九一八、卢沟桥事变,对中国进行疯狂侵略,二战亚洲战争序幕早已拉开,珍珠港事件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场的序幕。

二战爆发顺口溜

德意英法慕尼黑,绥靖政策到顶峰。

德国四处来呈凶,进攻波兰挑战争。

攻占法国又攻英,攻苏企图未得逞。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扩到太平洋。

强弱大小要尊重,避免战争才和平。

三、板书设计

【名词点击】

闪击战:

二战初期,德国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

【直击中考】

1.当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扩张时,一直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却自食其果遭致亡国的是()

A.奥地利B.波兰C.意大利D.法国

2.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B.国会纵火案C.巴黎和会D.华盛顿会议

3.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

世界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4.“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了。

”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C.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D.日本偷袭珍珠港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了认清矛盾双方斗争的辩证思维方法,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成员协作的研究性学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运用问题探究法实施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节课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对绥靖政策的分析与理解,二战爆发前英、法、美、德等大国关系在教材中没有阐述,缺少相关历史知识做支撑,势必会影响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因此这是学生认知上的难点。

从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国际关系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通过“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阳光课堂,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我试图通过多段二战视频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能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本教科书前一课介绍了有关意、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情况,而本教材介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争初期主要是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使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猖獗一时。

教材随后介绍了丘吉尔就任首相后,英国作为欧洲战场的主力,顶住了德国的压力。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本课以慕尼黑阴谋、战争的爆发与扩大两大模块为主线,通过大量史实意在阐述二战前英、法仇视苏联,欲将祸水东引,纵容法西斯侵略却自受其害;同时,表明法西斯国家为称霸世界无恶不作,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从而告诫人们,对法西斯决不能姑息、纵容,爱好和平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国家;本课是整册教材中重点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着战后的国际关系。

课标要求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

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突破难点方法:

(1)在课程导入中,通过师生共同讲述“牧羊人与狼”的故事,为学生理解慕尼黑阴谋的实质作好铺垫。

(2)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小试牛刀:

1.当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疯狂扩张时,一直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最后却自食其果遭致亡国的是()

A.奥地利B.波兰C.意大利D.法国

2.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历史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B.国会纵火案C.巴黎和会D.华盛顿会议

3.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的祸患。

世界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4.“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

……至此一场全球战争形成了。

”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C.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D.日本偷袭珍珠港

达标检测:

1.二战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德意日的侵略未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B、德意日都反对共产主义。

C、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将爆发革命

D、英、法、美三国都受经济危机的困扰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4、关于慕尼黑阴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1938年9月

B、是英法的纵容侵略

C、用捷克的利益换来了欧洲的和平

D、加速了“二战”爆发进程

5、“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是:

A、慕尼黑协定签订B、英法宣战

C、德国吞并捷克D、德军闪击波兰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不断扩大的情况。

随着德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希特勒的野心不断膨胀,通过慕尼黑会议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着发动闪电战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北欧、西欧和苏联等国相继遭到德国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

1、在本课的教学中,讲到慕尼黑阴谋内部关系时错综复杂,涉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我是以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国家的立场。

2、本课的难点是绥靖政策的实施,我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分析绥靖政策对反法西斯力量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大战不断扩大的原因。

3、在分析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时,学生的分析是:

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一、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没有采取行动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灭亡。

二、“静坐战”先后持续了7个月,使德军完成了更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三、德国向西欧、北欧进攻时,法国依然幻想德国会首先向东去攻打苏联,没有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结果很快就溃败了。

后来我又引导学生分析了两点原因一、战术思想陈旧,二、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这个问题学生们都能理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