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360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史复习资料[1].doc

一、文化的定义有三种:

1.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2.是泛指一般知识3.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

文化广义上大体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两类,主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亚文化分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民族性、地域性这五个基本特征。

三、中国文化史的主要任务:

1.阐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

2.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文化艺术人物及其著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3.整理文化古籍

4.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5.认识国情,承继传统,务实创新

第一章

一、中国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影响:

1.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2.形成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人与天地参的文化观念

3.促成了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格局

4.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5.形成一方区域文化,从而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a.强化了中国人重土、思乡的情感,形成了封闭、保守、不思开拓进取的文化心态

b.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精神

c.造就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和民本主义传统

d.形成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和精神

三、广义文化分类: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主文化、亚文化。

第二章

一、《周易》是什么?

是一部以占卜为形式,以符号文字表示上古朴素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奇书。

二《周易》的基本文化观念和精神:

1.一是刚健有为的人生观

2.二是法象天地、厚德载物的崇德观

3.三是太极两仪的宇宙生成观

4.四是穷变通久、物极必反的辩证发展观

5.五是统合直观或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

三、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在科技上,中国古代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渗透着阴阳五行学说

2.在社会历史观上,形成了五德终始历史循环论

3.在政治伦理上,形成了尊阳卑阴观念

4.在哲学上,形成了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概念和辩证直觉的思维方式

5.消极影响,在神秘化过程中形成了汉代谶纬神学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第三章

一、早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自然无为的老子学说

a以“道”为本的自然主义世界观;

b无为而治的政治观;

c去理取道的伦理观;

d回归原始的社会历史观;

e冥想直觉的认识论;

f有无相生的辩证法;

g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审美观

评价: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大师和智慧大师,《道德经》上承远古文化,下启百代私学,集上古文化之精华,开中国学术思想之先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它与《周易》、《论语》同为中国古代三大文化典籍,为人类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逍遥无稽的庄子学说

a.继承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b.“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或诡辩论;

c.“心斋”、“坐忘”的得道途径和逍遥无羁的人生观;

d.“同与禽兽居”的消极悲观落后历史观;

e.“马生人”的生物循环转化论;

f.自然朴素、至大自由的审美观

评价:

老庄道家思想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并有贬低人类理性和进步的倾向,但决不纵欲妄为,它主张顺应自然,不为利趋,不为物累,不为得喜,不为失悲,得之高瞻远瞩,失之以不变应万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早期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1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学说

a.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的伦理观;

b.“为政以德”的政治观;

c.重人事、轻鬼神的天命观或宗教思想。

2.“民贵君轻”的孟子学说

a.民贵君轻的“仁政”论;

b.性善论“四端”说的伦理观;

c.“动心忍性”的练志精神;

d.“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

3.兼纳百家的荀子学说

a.“天行有常”和“天人相分”的天道自然观;

b.“隆礼重法”、王霸并用、“平政爱民”的政治观;

c.“化性起伪”(化恶为善)的性恶论;

d.“解蔽”、“征知”的科学认识论;

e.利义兼顾的利义观。

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对待自己是正确对待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基础,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又是通过正确处理与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是统一的。

三.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比较突出的地域性文化及其特点:

1.齐鲁文化,承继周礼、重传统,尤以儒家的肃穆为重;

2.三晋文化,是法家的策源地,民风强悍,开学习域外文化之先河;

3.秦文化,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重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宗法观念不强,大胆引进贤能人才,以勇于进取、励精图治的法家学说为治国之本;

4.楚文化,以幽远清丽、奇幻玄思的庄子到家思想著称。

第四章

一、古文经学:

古文经是指秦代以前用古文(多为籀文和金文)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典,而古文经学即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今文经学:

今文经是指汉初由儒生口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而今文经即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特点:

a.前者强调的是历史,讲文学训诂,究明典章制度,重在探讨经文本义;后者强调经世致用,将阴阳灾异,重在发掘经文背后的微言大义。

b.前者主张复古,学风朴素认真,却常常失之烦琐;后者主张合时,学风活泼自由,又往往流于空疏荒诞。

二、秦汉的主要科技成就:

1.数学方面,远古数学萌芽与商周十进制、算经十书之首的《周髀算经》、中国数学圣典《九章算术》

2.天文地理方面

a.天文学:

①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太阳历》②各种天象记载——天人感应说和谶纬神学的产物③张衡的浑天说

b.地理学:

①长沙郡国南部舆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比例尺地图②班固《汉书·地理志》——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③张衡“候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方位测量仪

3.医药方面,《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外科手术

4.司南和造纸术

5.建筑方面,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

6.农学方面,著作《氾胜之书》、《四民月令》,西域农产品及文化东来。

三、汉代文史艺的主要代表作:

1.汉赋

a.小赋:

张衡《归田赋》、祢衡《鹦鹉赋》

b.大赋:

梅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长杨赋》和《羽猎赋》、斑固《两都赋》、张衡《东京赋》和《西京赋》。

又以司马相如为最

2.汉乐府,以《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

3.史学,以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为代表

4.书画,出现隶书、草书,代表作《升天图》

5.雕刻和建筑,一是霍去病墓,二是雕塑马踏飞燕,三是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汉长安城

第五章

一、什么是玄学?

魏晋时期以老庄道家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烦琐且已衰微的两汉经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的一种哲学思潮。

魏晋玄学分为四个阶段:

正史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西晋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

二、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a.在文学上,产生了《文心雕龙》和《诗品》两部中国古代有名的系统文学理论专著;

b.在数学上,产生了刘徽《九章算术注》与祖冲之的圆周率;

c.在农学上,产生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在地理学上,产生了郦道元的《水经注》。

三、佛教基本教义:

一是苦、集、灭、道;二是五蕴说;三是十二因缘

四、魏晋南北朝佛教华化的基本情况:

一是站稳脚跟;二是法显西行;三是入乡随俗;四是朝廷支持;五是规模壮大;六是反佛灭佛

五、、佛教华化中比较有名的石窟造像艺术: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四川乐山大佛

六、道教渊源:

一是古代的魂魄崇拜和民间巫术;二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三是盛行于西汉初期的黄老道家思想

七、道教的基本信仰:

1..奉老子为教主,尊老子为太上老君;

2.以“道”为最高信仰;

3.以“三清”为最高尊神;

4.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

5.洞天福地神仙世界;

6.受佛学影响,衍生出轮回成仙说、善恶报应说、天堂地狱说等道教信仰和思想;

7.受儒家影响,以神仙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神仙思想是道教的中心思想。

八、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主要形成的派别:

丹鼎派,葛洪;茅山派(上清派),陶弘景;南天师道(灵宝派),陆修静;北天师道,寇谦之

九、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影响中国政治文化,参与朝政或用来组织起义;

2.广泛影响中国习俗文化;

3.促进中国哲学发展;

4.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5.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十、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史艺的自由发展主要表现在:

诗歌自由成熟、乐府民歌繁盛、散文多有佳篇、小说混世而出、私家修史风行、书法日臻完善、绘画又上一层这七个方面

第六章

一、隋唐时期的主要建筑和科技成就

1.建筑

a.气势恢宏的两都营造:

西都长安、东都洛阳

b.壮观雄劲的帝陵修筑:

关中十八陵(昭陵和乾陵)

c.规模盛大的运河开凿:

京杭大运河、赵州桥

2.科技

a.李淳风的《算经十书》;

b.刘焯的《皇极历》以及僧一行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c.药王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及《唐新本草》的重修;

d.雕版印刷术;

e.陶瓷唐三彩。

二、唐代都城和帝陵主要体现的人文观念:

隋大兴城(即唐时长安)“象天设都”的构造,使天与人在想象和现实中相应相通,融为一体;宫殿为其主体,巍峨雄伟,透露出皇宫的至高无上和总括宇宙的精神追求。

长安城的设计展示了寰宇一统、富有天下的意境,盛唐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派,尽显其中。

帝陵群分布在渭水的群峰岳峦中,人文与自然交融,雄劲与博大并生,淡雅与壮丽和鸣。

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佛教哲学智慧高深,直接推动理学的产生;

2.佛教的思想、想象力和讲经形式影响中国文学深远;

3.广泛影响了中国语言;

4.对艺术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5.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唐诗的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突出特点和代表人物:

1.清新俊朗的初唐诗,以陈子昂为代表

a.“初唐四杰”;b.沈宋——沈佺期、宋之问;c.“文章四友”;四是陈子昂

2.辉煌极致的盛唐诗,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

a.雄浑高昂的边塞诗,以王昌龄、李颀、高适、岑参为代表;

b.清淡幽远的山水田园诗,以“诗佛”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

c.雄盖千古的“诗仙”李白;四是“诗史”天才和古今七律第一的“诗圣”杜甫

3.平实浅近的中唐诗,以白居易为代表

a.大历十才子;

b.元轻白俗(白居易、元稹)和郊寒岛瘦(孟郊和贾岛)——元和体和唐诗中兴;

c.通俗清新的中唐山水诗——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

4.伤感精美的晚唐诗,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

五、请问盛唐王维、李白、杜甫三大诗人的诗有什么不同?

王维:

其诗在艺术上极见功力,摹物绘景,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气韵生动,以佛教禅宗独特的眼光充分展现了大自然本色之美。

李白:

其承继了多幻思玄想的《楚辞》风格,集仙、侠、儒于一身,着意表现“自我”。

杜甫:

其承继了侧重显示的《诗经》,以儒家精神贯穿始终,着意挥写“社会我”。

六、列举不少于五位带有特色的中唐诗人,并对各自特色做简单介绍白居易:

语言通俗易懂

孟郊:

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

贾岛:

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的锤炼,刻苦求工

柳宗元:

清新俊雅峭拔,极具现实主义精神

韦应物:

擅写田园风物,寄情悠远,语言简淡

七、唐代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和成就:

1.书法

a.智永的永字八法;

b.劲瘦秀美的初唐四大书家(楷书):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c.颠张醉素,以孙过庭、张旭、怀素为代表

d.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e.阳冰四绝,即李阳冰的《三坟记》、《般若台记》、《滑亭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四碑。

2.绘画

a.神态生动的人物画,圆劲雄浑的阎立本,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盛唐张萱、周昉师徒仕女图;

b.自然逼真的山水画,山水画成为宗派,以李思训(画风下传五代荆浩和关仝)、王维(画风下传五代董源和僧巨然)为代表;

c.栩栩如生的动物画,以曹霸和韩幹(《五牛图》)为代表。

第七章

一、宋型文化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或原因:

宋型文化细腻丰满,气魄上却远不及汉唐文化豪放雄壮。

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各族,而宋代自立国之日起,便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后来竟然亡于北方蒙古大军的铁骑之下。

在朔方游牧民族强大的冲击波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先进性和包容性。

在吸收了游牧民族的部分文化因子之后,在整体上又一次征服了游牧民族,中国文化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发生了农牧大融合,即形成了宋型文化。

二、理学:

又称新儒学、道学、宋学。

所谓理学,就是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的最高范畴。

宋代理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代表人物:

1.理学开创,以周敦颐、张载为代表

2.理学奠基,以程颢、程颐为代表

3.理学集大成,以朱熹为代表

三、二程和朱熹的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二程学说大体相同而略有区别,可归纳为五点:

a.都提出了理在气先的理本论;

b.“天人一本”与“物我一理”的宇宙伦理观;

c.都有事物“有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d.都强调人性本善的人性论;

e.二程的穷理方法:

程颢的穷理方法是正心诚意以识仁;程颐的穷理方法是“居敬穷理”、“格物致知”。

2.朱熹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a.理气相依、理在气先的理本论;

b.理一分殊的朴素辩证论;

c.知先行后的认识论;

d.性善与气禀对立的人性论;

e.正心诚意、居敬穷理、格物致知的修养论;

f.天理与伦理沟融的宇宙伦理学。

四、宋代理学有何基本特征:

1.使用范畴大致相同,哲学思辨色彩浓烈;

2.提出了“无独必有对”或“一分为二”的新命题;

3.宇宙论(天理)与论理学(人伦)相互沟融;

4.既反佛道,又吸收佛道;

5.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居于主导地位;

6.在人性论上都坚持“气禀”说,最终都叫人“存天理,灭人欲”。

五、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国的礼治秩序在经过了魏晋六朝的乱世裂变之后得以重建;

2.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国古代的经世路线由“外王”事功转为“内圣”修身;

3.理学的建构使得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得以完善和实现。

六、道教在宋元时期的派别:

全真道、正一道、太一道、真大道教

七、宋代比较有名的书院:

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茅山书院;象山书院;丽泽书院

八、宋代史学的主要成就:

1.重修并拓宽前朝正史;

2.成立了多种新史体;

3.重视编修当代史和本朝史;

4.方志著述宏富,体例已臻完备;

5.史学领域诞生分支新学科金石学;

6.郑樵撰成《通志》。

九、宋词的发展过程及其代表人物:

1.婉丽小巧的宋初雅词,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张先为代表;

2.雅俗共赏的柳词和横放杰出的苏词,以柳永和苏轼为代表;

3.精致细腻的婉约词,以秦观、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4.雄健豪放、慷慨悲凉的辛派词,以辛弃疾为代表;

5.清空风雅的格律词,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

十、与唐诗相比,宋诗别具一格的特点:

一是议论化和散文化,二是理趣,三是多流派,四是诗评活跃,五是意境较窄。

宋诗的代表人物:

梅尧臣、欧阳修(梅欧);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赵师秀、徐照、徐玑、翁卷)、“江湖诗派”(复古、刘过、刘克庄)、文天祥。

十一、宋元书画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宋绘画:

1.山水画名家辈出

a.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

“荆关”、李成、范宽;

b.南方山水画派,名家是“董巨”师徒;

c.两宋青绿山水画,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为代表;

d.南宋山水画,以“南宋四大画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奎

为代表。

2.人物画创造活跃,以武宗元、李公麟、梁楷为代表

3.花鸟画空前发展,以黄筌、徐熙、黄居寀、崔白为代表

4.风俗画成绩喜人,以张择端、李唐、李嵩为代表

5文人画格调高雅,以苏轼、米芾、米友仁为代表

宋书法:

1.《淳化阁帖》;

2.宋代书法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3.宋体字;

4.文房四宝

元书画:

1.赵孟頫书画双绝;

2.元画四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十二、元曲产生的文化背景:

1.女真和蒙古统治者对歌舞戏曲的喜好促进了北方都市艺人的聚合。

2.蒙古贵族的“贱儒”文化政策促成了大批文人涉足杂剧创作。

贱儒把悲愤与不平放在了较为宽松的词曲领域。

元曲是朔方冲击下农牧文化融合的结晶。

十三、元杂剧的名家名作:

以王实甫和“元曲四大家”为代表。

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王实甫的《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十四、宋元科技界领先世界的创造发明:

宋代三大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武器。

十五、宋元天文学、数学和医药学主要成就:

1.天文学

a.天象观测与《天文图》;

b.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和假天仪;

c.杨忠辅《统天历》和郭守敬《授时历》;

d.宇宙理论:

归功于宋元理学家。

2数学

a.“贾宪三角”;

b.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

c.李治的《测圆海镜》;

d.《杨辉算法》;

e.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3.医药

a.唐慎微《政类本草》;

b.医方巨著《太平圣惠方》和名著《和剂局方》;

c.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医科专著和宋慈《洗冤集录》;

e.金元四大医家及其医学流派。

填空、判断、单选、多选、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世界文化遗产10个)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明清故宫、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四川九寨沟、云南丽江古城、湖南武陵源、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山东泰山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变革主要是基于(   A)

A.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君主与领主的矛盾            D.地方豪强与当地政府的矛盾

2.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领导集团通过民主推选军事首的制度是(A)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举荐制         D.考任制

3.春秋战国时期军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将军赋落实到( C)

 A.人头          B.等级          C.田亩           D.宗族

4.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形成了( A)

 A.三公宰相制    B.四岳制        C.内阁制         D.六部制

5.北魏宣武帝时,以年资作为续用和提升官吏的唯一标准,这种制度称之为(   B)

A.九品中正制    B.停年格制      C.任期制          D.门阀制

6.东汉末年,提出"惟才是举"选官原则的是(   A)

A.曹操          B.诸葛亮        C.刘备            D.孙权

7.隋唐尚书省下辖六部为(   B)

A.吏、监、户、兵、刑、工         B.吏、户、礼、兵、刑、工

C.兵、刑、禄、工、礼、寺         D.刑、吏、户、寺、监、工

8.五代时期,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中枢机构是(   D)

A.三司使        B.军巡院         C.中书门下       D.枢密院

9.宋代皇帝的最后裁决以诏敕的形式公布,有"内、外制"之分,负责"内制"的是(  B )

A.中书舍人      B.翰林学士       C.尚书省         D.御史台

10.元代最高行政机关是(   D)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尚书省         D.中书省

11.金代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置的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是(   C)

A.投下军州      B.达鲁花赤        C.猛安谋克        D.五京道

12.明代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 B  )

  A.六科          B.厂卫            C.都察院          D.十三道

13.唐朝时期,政事堂经历了门下政事堂和中书政事堂两个阶段,到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政事堂改称(  A )

A.中书门下      B.正厅            C.内阁             D.枢密院

14.明代负责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征收赋税的地方机构是(  C )

A.提刑按察使司  B.都指挥使司      C.承宣布政使司     D.都总管司

15.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   B)

A.考满          B.京察            C.磨勘              D.大计

16.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开始于(   B)

A.设立外务部    B."厘定官制"    C.设立学部          D.设立商部

17.广州国民政府掌握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

A.国民政府委员会   B.总统府       C.总理府             D.国务会议

18.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   C)

A.国务院        B.参议院           C.临时大总统        D.内务总长

19.依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公布的《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惩处分为解职、记过和(   B)

A.罚款          B.降级             C.开除              D.警告

2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是(   D)

A.典试委员会    B.试务处           C.考试委员会        D.考试院

2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B  )

A.国防最高委员会  B.国民参政会     C.国民政府委员会     D.国民大会

22.1949年1月1日,南京政府为了整顿日趋腐败的吏治,公布了所谓的"三法",即《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俸级法》和(   C)

A.《公务员叙级条例》     B.《公务人员升等考试法》  

C.《公务员考绩法》       D.《公务员服务法》

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产生的方式是( A  )

A.选举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D.推荐制

24.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