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293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7.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2).ppt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文学与审美,教师:

丁武军,13729880508助教:

陈小妹,13431044569院系:

旅游管理系邮箱:

邮箱:

“旅游文学”课程的复习迎考,1.复习要点:

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掌握知识。

所以对于考试来说,没什么特别要记的。

需要分析的篇章都附有原诗文,主要是理解,其次还是理解。

当然理解就包括了解其写作的相关背景,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等。

多关注并积极参与每周一题的讨论很有帮助,在分析作品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考试要点:

名诗名篇、旅游特色、唐宋为主、兼顾各代。

开卷考试,题目灵活多样。

有翻译与赏析、作品比较、写作特点(思想与艺术特点)改写成绩组合,平时30%(根据作业、发帖与点击率等计算),考试70%。

南朝山水诗兴盛的缘由:

其一是社会政治黑暗,士大夫以隐迹山水为清高,亦有酒药之因素,由此,山水诗亦多。

其二是南渡后,北方士大夫大批涌入江南,惯常于“骏马秋风冀北”的他们被江南秀美景色“杏花春雨江南”陶醉,激起了他们抒写山水的情怀,又使空虚的精神有所寄托。

其三是山水诗易于表现当时盛行的玄学哲理。

玄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于周易、老子、和庄子的发现以及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自由的解释。

所谓“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讲究的就是会意和会心。

其四是汉魏之时五言诗兴起,此时已臻成熟,南方吴楚民歌对其亦有影响,如“西洲曲”。

三、南朝诗文及其影响,“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李白)这就是东晋末年中国的写照。

永嘉中,匈奴人刘曜的前赵灭了西晋,虏走晋怀帝、晋愍帝。

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住会稽一带。

江南山川风貌,与北方迥异,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

千岩况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王子敬云: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文人生活环境的转变,不独影响到他们的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的题材。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

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

他笔下的物象,地带有更多独立性和客观性。

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笔触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周作人曾言:

“大沼枕山句曰,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

此意余甚喜之,古人不可见,尚得见此古物,亦大幸矣。

”(夜读抄苦茶庵小文)六朝人物在现代人的眼中,永远都像梦中一样朦胧,犹如晚唐的诗。

有时清白透明,有时又晦涩难懂,又一如李商隐的诗。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别范安成沈约(441513)全诗平平道来,而语意含蓄,寄慨深沉。

诗中用张敏、高惠梦中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故事,用典无痕,使人不觉。

谢灵运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之孙,世袭康乐公爵位。

他狂放不羁,恃才傲物,曾言“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

”由于刘宋时期对世族的打压,灵运就纵情山水。

尤其“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从者数百人,伐木开径,百姓惊扰,以为山贼”。

资治通鉴宋纪四。

“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此即有名的登山用的谢公屐。

李白有诗云: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谢灵运遍游永嘉山水,不但是我国山水诗的鼻祖,也是永嘉山水的发现者。

谢灵运“每有一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成就不但具有改革一代诗风的始创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高度。

被诗品誉之:

“为元嘉之雄”。

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迟迟,采蘩祈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无闷:

易经乾卦“潜龙勿用”,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谢灵运名句:

登江中孤屿: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脁,字玄晖。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李白对谢脁推崇备至。

曾经数次登楼赋诗缅怀谢脁,清代王士禛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并非虚言“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其诗歌一向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以清新雅致见长,对唐代的诗风产生莫大影响。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

“其秀气成采,江郎五色笔尚不能逮;唐人往往效之,不独太白也”,足见小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诗坛上的俊杰风采。

研究者们认为,小谢诗中有极佳的对子,特别是工于发端,但才力不足以成全篇,尤其是结句,总写不好。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宣城郡内登望“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谢脁开创了南朝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

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

大谢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

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

如: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以故梁武帝萧衍赞曰:

一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脁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荆蛮非吾乡,何为久滞淫”。

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

踏歌是一种列队成行,舞者手牵着手,臂相连,边歌唱边双脚踩拍的群体歌舞。

吕氏春秋,古乐篇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即为踏歌,丰收后谢神之歌舞也。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踏歌,四、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踏歌词四首-刘禹锡,之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之二: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之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之四: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日本节庆舞蹈融入了踏歌因素,日本节庆舞蹈融入了踏歌因素,踏歌最重要的特点是踏地为节,即两脚踏地出声做为节奏,联袂而舞,边歌边舞,是古代中国很流行的一种舞蹈形式,民间有、宫廷也有。

汉族地区已经失传,边疆兄弟民族至今仍有踏歌形式地舞蹈。

北舞新作踏歌是取魏、晋以及南朝的文化风韵和古江汉秦淮地域特色参考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编创的。

中国舞台艺术的新作踏歌,五、唐代干谒诗文,唐代应试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以期在主考官心中预留一个好印象或得到社会名流褒扬于主考官从而对正式科举有所帮助,这已蔚为风尚,时人称之为“温卷”或“行卷”,或曰“干谒诗文”。

干谒诗文之“干谒”,乃是“求拜”的意思,一如今天的“自我推荐信”,含蓄为其必备条件之一。

既要顾及诗文的艺术美,又要籍此展现自己的才华。

既要有求于人,又不能低声下气,满脸寒乞相、谄媚相;既要稍露峥嵘,又不能矜夸自大,通身孟浪气、狂傲气。

正如高空走钢丝,不是高人,难成佳作。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丞相:

张九龄,广东韶关人,时任丞相。

古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孟诗将眼前景、心中情、书中典巧为融合,天衣无缝。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

将自己临考前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形象地比作新娘首次拜见公婆时的紧张与忐忑不安。

构思如此精巧,比喻如此精当,实属罕见。

酬朱庆馀张藉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为越州(绍兴)人,越州自古出美女,镜湖是其地的名胜,以镜湖采菱越女喻朱庆馀。

齐纨,齐地(山东)所产名贵丝绸制成的衣服,代指齐女。

两首干谒诗在写作意趣与艺术手法上的比较,孟诗前四句虽为起兴,却从大处落墨写出了湖水的壮阔和气势。

特别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更是气魄非凡,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齐名;后四句所叙不甘隐居、迫切求仕心情,亦由“望”湖水而起,因景设喻。

所谓“欲济无舟楫”,字面说想要渡过洞庭湖而没有渡船,实际是说想走上仕途却无人援引,所以“端居耻圣明”,只好在圣明之世赋闲于家,令人羞愧,表达了出仕的愿望。

全诗寓情于景,自然、委婉,几乎看不出干谒的痕迹。

朱诗运用比喻,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

分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却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

“画眉深浅入时无?

”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隐讳而妙极。

含蓄也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干谒诗之“干谒”,乃是“求拜”的意思;即自我推销、毛遂自荐。

但诗歌又要顾及含蓄之美,作者还要籍此展现自己的才华。

既有求于人,又不能低声下气,满脸寒乞谄媚,更不能矜夸自大,孟浪狂傲,尺度的把捏非常之难。

不是高人,难成佳作。

两诗在艺术表达上同样采用了比喻之体,得含蓄之美。

而尤为难得的是将眼前景、心中情、书中典等融为一体,艺术造诣极高。

六、王维山水诗歌的审美意境,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是在盛唐时代文化全面高涨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

他精通音乐,早年曾为大乐丞;“安史之乱”时陷于京城,被迫任伪职,其后得罪,幸其弟自愿削官抵罪,得免。

王维尚佛,其诗歌、绘画、书法均融入佛机禅理,别具一格,对后世文学艺术影响甚大。

书法上他兼长草、隶各体;绘画才能尤为特出,他曾自负地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其六),而后人甚至推许他为南宗画派之祖。

他的文学创作就是建筑在这样全面的艺术修养之上的,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王右丞集。

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诗选读: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终南山,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无期。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七、枫桥夜泊与舟夜书所见两诗意境分析,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张继诗将多种色彩的景物、深沉悠远的声响和旅人淡淡的愁思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深的意境。

第一句所写“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分别为所见、所闻、所感,层次分明。

第二句写“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感受。

“江枫”与“渔火”,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在江边,一在江上,景物搭配很见用心。

一个“对”字写出了旅人与自然的交融、契合,亦隐含缕缕旅愁。

头两句布置了六个景物,后两句却只写卧闻山寺夜钟一事,疏密有致,并借钟声衬托了夜的静谧,深永和清寥,旅人难以言传的感受,从而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境界,深化了诗的意境。

查慎行诗用白描手法创造了一个深邃而恬淡的意境。

构思中心在于渔灯。

以渔灯为中心形成多种景象比衬:

浩阔的天,悠长的水,却见其中一盏孤灯萤萤,形成大与小的景物对衬;仅如萤火般的渔灯,在月夜中却很鲜明,形成明与暗的亮度对比;孤灯一点,其灯光闪闪,倒映在粼粼水面,化作满河星光,形成一点与散点的衍化。

诗人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将其在“舟夜”中“所见”灯影的顷刻变化刻画得清新自然,使得所塑造的静谧境界既幽美奇幻又和谐协调。

八、宋人诗词赏析,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人喜欢以诗言理,此诗可见一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施与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在词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杭州湖山的美丽和城市的繁华,涂写出一幅优美的北宋城市旅游风貌。

本词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绘出杭州的秀丽山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描绘出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艺术上,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略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妙笔生花,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

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

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意境立即展开:

“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

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

“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

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夜半乐柳永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鷁、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限。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如梦令李清照,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课程结束,谢谢!

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