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769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docx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

尿素中氮的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间接滴定的原理。

2.学会NH+的强化,掌握试样消化操作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2.实验原理:

1.尿素是有机碱,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需要先消化。

尿素的消化尿素C0(Nb)2是有机弱碱,&=1.3x10-14,不能满足cK.>10-8弱碱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浓硫酸将其转化为(NH)2S0:

C0(NH2+2H2SO=(NH4)2SO+CO2T+SOsT

CO(NH2+H2SO+H2O=(NH4)2SO+CO2T

尿素CO(NIt)2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2SQ,过量的HSO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2.NH4+是弱酸,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要把弱酸强化

弱酸的强化NH4+是一个弱酸,Ka=5.6x10-10,也不满足cKa>10-8

弱酸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甲醛将其转化。

4NH4++6HCHO(CH2)6N4H+3H++6H2O

由于生成的(CFb)6N4H+(Ka=7.1x10-6)和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生成的(CH)6N4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溶液中有两种指示剂,在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入NaOH标准溶液后,随着溶液

中氢离子的减少,颜色的变化次序为红一橙一金黄(第一次)一黄一金黄(第二次)。

第一次出现金黄时未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的金黄,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在起作用。

铵盐与甲醛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3.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

分析天平,250m烧杯(3个),50mL滴定管,称量瓶,干燥器,量筒,250mL容量瓶。

主要试剂:

NaOH溶液(2mol•L-1及O.lmol•L-1的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

甲醛溶液,基准试剂,尿素试样

四、实验步骤

序号

步骤

思考

1

在一周前洗净100mL小烧杯、小表面皿、10mL量筒,放实验柜中晾干。

为什么尿素消化步骤中所用器皿均需干燥,怎样干燥?

2

准确称取尿素试样0.6〜0.7g于100mL烧杯中,加6mL浓硫酸,盖上表面皿。

1.怎样取用浓硫酸,实验中要注意

什么?

2•为什么小烧杯只盖表面皿,不能放玻棒?

3

在通风橱内缓缓加热,当有密集的CO2溢出时,移走煤气灯,至无CO气泡少时,用大火加热至冒出的浓白雾又变稀时,再加热2min,在通风橱中冷却。

1.消化过程中怎样掌握火焰的大小,大火加热后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2.消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为什么要在通风橱中冷却?

4

吹洗表面皿和杯壁,加30mL纯水稀释,稍冷后完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1.为什么吹洗表面皿和杯壁,为什么冷却后才能吹洗?

2.怎样将试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3.怎样混合容量瓶中的试液?

5

准确移取25.00mL试液三份,分别加3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2mol•L-1,后用0.1mol•L-1NaO溶液中和过剩的HSO至纯黄。

1.能否将洗至纯水的吸管直接伸入容量瓶中,吸取溶液荡洗三次?

2.用吸管移取试液时,是移取一份测一份,还是移取三份后测?

3.中和多余的强酸时,为什么用甲基红作指示剂,而不用酚酞?

4.怎样中和多余的硫酸?

6

取30ml甲醛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至微红色。

7

在中和好的消化液中,加入10ml甲醛溶液,充分摇动,放置5min。

8

加入5滴1%酚酞指示剂,溶液由红色至金黄色,到纯黄,最后到金黄色即为终点。

5.实验结果及分析

序号

1

2

3

尿素的总质量m/g

0.6236

尿素的体积/mL

25.00

25.00

25.00

初读数M(NaOH)/mL

0.00

0.00

0.00

终读数M(NaOH)/mL一

[19.09

19.02

19.00"1

△V(NaOH)/mL

19.09

19.02J

19.00

氮的含量N%

46.22

46.05

46.00

相对相差%

氮的含量N%(舍前)

46.09

S

0.001153

计算T

1.13

0.35

0.78

查表3-1的T(置信界限95%

1.15

氮的含量N%(舍后)

46.09

用到的计算公式:

+-

1.N—H—OH

N%=

[C(NaOH)xV(NaOH^M(N)]-[m(C0(NH)2X25.00/250.00)]X100%2•平均值的计算:

=(Xi+X2+X3+……++Q/n

3.标准偏差计算:

4:

统计量计算式为:

Tn=(Xn—)/S

六•问题及思考题

★思考题

1.尿素是个有机碱,为什么不能用标准酸直接滴定?

尿素消化后转化成,为

什么不能用标准碱直接滴定?

实验中NH+如何强化?

答:

尿素为弱碱,因此不能用标准酸溶液直接滴定。

由于NH+的酸性太弱

(K=5.6X10-10),因此不能直接用标准溶液滴定。

甲醛与NH+作用,生成质子化的六次甲基四胺(Ka=7.1X10-6)和H+,其

反应如下:

4NH*+6HCH0=(CH2)gNH+3H++6H2O

所生成的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

2.写出尿素消化和NH+强化的主要反应式,拟出尿素中含氮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答:

尿素消化:

CO(NH2+3H2SO=(NH)2SQ+2SO2T+2论0+C04

NH+强化:

4NH++6HCHO=(屮沏^+3H++6H2O

N%=[C(NaOH)xV(NaOHXM(N)]-[m(CO(NH)2X25.00/250.00)]X100%

3.中和硫酸过程中氢氧化钠的量是否要准确控制?

若不足或过量时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碱加过量了该怎么办?

中和过量的碱是否要记录?

答:

要准确控制,不足是消耗氢氧化钠偏大,使测出氮的含量偏高,反之,过量则偏低。

碱加过量了滴加0.5mol•L-1H2SO溶液至试液为橙红或红色,再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纯黄,10s后为金黄。

不需要记录不会影响氮含量的测定。

4.为什么加入的甲醛事先要用碱中和,中和所用的减量是否要准确?

要不要记录?

答:

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的甲酸(甲醛受空气氧化所致),应将其除去,否则会产生误差

用的碱量需要准确,否则会产生误差,但不需要记录

5.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的颜色由红色一金黄色一纯黄色一金黄色。

是哪些指示剂在起作用?

答:

红色和第一次出现金黄色及纯黄色,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的金黄,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在起作用。

★问题:

1.当中和过剩硫酸,若用酚酞做指示剂,对测定结果将产生正误差还是负误差?

答:

负误差,以酚酞为指示剂,会有部分NH+被中和。

所用的碱偏多,从而滴定待测溶液用的碱量偏小。

2.滴定待测酸量时,若不在加酚酞而仍用甲基红作指示剂,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答:

虽然甲醛溶液中有少量酚酞指示剂,由于量少,不能灵敏的指示终点。

如不加酚酞,试液中原有的指示剂是甲基红,是酸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使弱酸的氢离子不能被滴定,使N%偏小。

1.1为什么尿素消化步骤中所用器皿均需干燥,怎样干燥?

尿素消化时溶解酸为浓硫酸,稀释对酸解不利。

如尿素未完全酸解,则测定结果将偏低,所以所用器皿(100mL烧杯,小表面皿、10mL量筒)均要干燥。

⑵一周前,将它们洗至纯水,在实验柜内铺上吸水纸,将烧杯倒

合、表面皿凹面朝上放在吸水纸上,量筒倒放在洗净的烧杯中,自然晾干一周。

2.1怎样取用浓硫酸?

实验中要注意什么?

⑴从浓硫酸滴瓶中取,滴瓶的滴管垂直,不伸进量筒。

⑵注意:

①不要将浓硫酸滴在量筒以外的地方。

如不小心滴在桌上,应立即

处理干净,因实验桌桌面不耐浓硫酸腐蚀。

建议:

将浓硫酸滴瓶放在

搪瓷盘中滴加。

②操作中不要碰翻盛浓硫酸的量筒或烧杯。

2.2为什么小烧杯只盖表面皿,不能放玻棒?

⑴为防止尿素消化时溅出试液,须盖表面皿,但不能放玻璃棒,以免小烧杯倾翻。

⑵用实验室提供的烧杯夹夹住100mL烧杯,在稍离石棉网的上方摇动烧杯可使试液混合均匀。

使用烧杯夹需注意夹稳烧杯,取下烧杯夹时,不要带翻烧杯。

3.1消化过程中怎样掌握火焰的大小?

大火加热后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⑴溶解开始时,只要缓缓加热,用中火。

当看到细而密的气泡出现时退火,避免反应过于剧烈。

待大量CO2逸出后,继续加热至无CO2逸出,改用大火加热,此时火焰要接触石棉网,必要时垫木块,加热温度要高。

⑵大火加热后,烧杯内有大量白雾产生。

继续加热,在烧杯壁逐渐看到有浓硫酸的回流圈,并慢慢上升,随后看到液面上方白雾变稀甚至变清,烧杯上部有雾,雾又慢慢变淡,再加热2min,此时还可能会观察到试液内出现大气泡,停止加热。

3.2消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不要打开表面皿,以免有试液溅出;

⑵消化过程一定要大火,大火才能反应完全;大火加热才会有足够强的气流托起雾,使液面上方变清,白雾变稀,借此判断反应完成。

若消化不完全,测定结果将偏低。

⑶由于实验室用的是液化气,灯是由煤气灯改装而来,所以火焰中的黄色可能不会全部消失,这意味着火焰中有炭黑存在。

若黄火接触到表面皿,使表面皿上沾有炭黑,下一步洗表面皿时会将炭黑洗入试液中,因此消化时要尽量大火,但又不能超过石棉网的石棉芯,避免黄火接触表面皿。

此外通风橱抽风功率大时,会使火焰斜向一边,使黄火接触到表面皿,因此要调节好通风橱的抽力,或调节通风橱门开启的大小,使黄火不斜向一边。

3.3为什么要在通风橱中冷却?

因烧杯中还有SO3放在通风橱外会污染实验室环境。

4.1为什么吹洗表面皿和杯壁,为什么冷却后才能吹洗?

⑴将反应过程中溅在表面皿和杯壁上的试液冲洗到溶液中,以免试液损失;

⑵稀释浓硫酸是一个放热过程,若在热的时候冲洗杯壁和表面皿,会使试液溅出,发生意外。

此外,大火加热后的表面皿、烧杯突然碰到冷水容易炸裂。

4.2怎样将试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⑴从通风橱中取出已冷却的烧杯,用洗瓶吹洗表面皿、烧杯壁,加30mL纯水稀

释,搅拌,稍冷后,在容量瓶口上方取出玻璃棒伸入瓶口,玻璃棒的顶端靠近瓶颈内壁,杯嘴靠住玻璃棒,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试液,溶液沿瓶壁流下,待试液全部流完后,将烧杯轻轻上提,同时直立,使附着在玻璃棒和烧杯嘴之间的1

滴试液收回到烧杯中,将玻璃棒放回到烧杯(不放在烧杯嘴处)。

用洗瓶吹洗玻璃棒、杯壁3次,每次的洗涤液都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吹洗瓶颈,加纯水到容量瓶容积的2/3。

右手拿住瓶颈标线以上处,直立旋摇容量瓶,使试液初步混合,消除体积效应。

⑵待溶液冷至室温,慢慢加水到接近标线1cm处,等1〜2min,使沾附在瓶颈上方的水流下。

在原烧杯内加少许纯水,用滴管取水后伸入瓶颈,但稍向旁侧倾斜滴加水,使水顺壁流下,直到弯月面的最低点和标线相切为止。

4.3怎样混合容量瓶中的试液?

塞好瓶塞,左手大拇指在前,中指及无名指、小指在后,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而以食指压住瓶塞上部,用右手指尖顶住瓶底边缘。

如容量瓶小于100mL则不必用手顶住,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如此反复倒转十余次即可。

5.1能否将洗至纯水的吸管直接伸入容量瓶中,吸取溶液荡洗三次?

不能。

将洗至纯水的吸管伸入容量瓶中,已将纯水带入容量瓶,导致

试液浓度改变,应将容量瓶中的试液倒入小烧杯后荡洗吸管,烧杯与吸管同时荡洗后倒去试液,再取新的试液进行第二次荡洗,重复操作进行第三次荡洗。

5.2用吸管移取试液时,是移取一份测一份,还是移取三份后测?

同时移取3份试液分别放在三只250mL烧杯中,然后测试,因在同一状态下移取试液,测定结果精密度好。

5.3中和多余的强酸时,为什么用甲基红作指示剂,而不用酚酞?

若用酚酞做指示剂,会有部分NH4被中和。

由于试液中同时存在强酸H2SO4和弱酸NH4+但中和多余的强酸时不能中和NH4+由于NH4是弱酸,Ka=5.56X10-10,其溶液显弱酸性,如O.lmol•L-1NH4C1溶液的pH值为5.12。

若用酚酞做指示剂,NaOH溶液中和至试液微红时,pH=9,就有部分NH4被中和。

甲基红为酸性范围指示剂,变色pH范围为4.4〜

6.2,pKa=5.2,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处于强碱滴定强酸的突跃范围(pH从4.31

至9.70),但不在强碱滴定弱酸的突跃范围(在弱碱范围),因此选用甲基红做指示剂。

5.4怎样中和多余的硫酸?

在试液中加入3滴0.1%甲基红指示剂,试液为红色。

由于过剩的硫酸较多,先用滴管滴加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搅,注意将NaOHft接滴入溶液,不可沾在玻璃棒与杯壁上,以免引起误差。

当中和至滴落点出现黄色,经搅拌又恢复为红色,但红色的成分逐渐变少,稍透黄的成分时,说明中和已接近终点,用洗瓶吹洗玻璃棒、杯壁,改用滴定管滴加0.1mol•L-1NaOH溶液,中和

的终点是纯黄色,若短时间内又出现红色或透红的成分,则称泛红,仍小心滴加NaOH溶液至纯黄色,10s后为金黄色即为中和的终点。

若试液一直为纯黄色,则表示NaOHto多了,滴加0.5mol・L-1H2SO4溶液至试液为橙红或红色,再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纯黄,10s后为金黄。

三份试液同时中和好后进行下面的实验。

存在的问题

1尿素消化时,液面上方一直有白雾。

原因:

灯的火焰温度不高;

解决方法:

在加热前,先检查煤气灯,用黄火小、火焰高的煤气灯。

2消化时打翻烧杯,浓硫酸翻在实验桌上。

原因:

开、关煤气灯龙头时碰翻烧杯;或碰到石棉网边上的铁丝,将烧杯带翻解决方法:

注意伸手去开关龙头时周围应有一定的空间,应先把周围的物品移开,再去开关煤气龙头,如反应中要立即改小火或去火,可先把煤气灯移开,再做处理。

3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时超过瓶颈标线。

原因:

定容操作不过关或是太粗心

解决方法:

重做

4中和甲醛时,微红不会判断,以至NaOH滴加过多

解决方法:

观察时,以白瓷板做背景,微红较易察觉。

5中和多余的强酸时,返红、纯黄、金黄几种颜色不会区分与判断,导致反复用酸、碱调节。

解决方法:

可试中和一份消化液至纯黄,细心观察颜色的变化,从红-橙一纯黄—又返金黄,甚至变橙的变化中学会区分纯黄与金黄。

如金黄中红的成分在慢慢增加,变成橙色或橙红,这就是返红。

以试中和得到的纯黄做参比,学会金黄色的判断。

6怎样判断滴定终点出现的金黄色是第一次的还是终点的?

滴定中会出现滴落点或整个溶液是黄色,经搅拌后溶液的颜色变为金黄色,判断是否是终点的方法是:

先读数,再加半滴NaOH溶液,搅拌后溶液的颜色是金黄或黄色,则是第一次的金黄,不是终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滴加NaOH勺速度太快,使溶液中短暂出现黄色,经搅拌又回到金黄,此时应继续滴定。

若滴加半滴后,溶液变为橙色或略带红色成分,则是第二次的金黄色,终点已到,前面的读数为终读数。

因为到了终点时的金黄色再加NaOH溶液,必然

过了终点,红色成分要增加,出现橙色。

由此得出结论,滴定时一定要观察到纯黄色,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出现金黄色即为终点。

七讨论

测定氮含量的方法

土壤、肥料以及有机化合物(如食品)中,测定氮含量的常用方法是先

将氮转化为铵盐,然后再测量NH4的含量

⑴甲醛法甲醛与铵盐作用可定量的置换出氢离子,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甲醛法准确度较差,但简便、快捷,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广,适用于强酸铵盐中氮的测定。

⑵蒸馏法将含铵盐的试液置于蒸馏瓶中,加浓碱使NH4+专化为NH3蒸馏,

用过量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NH3再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盐酸,以求出含氮量。

也可用过量的H3BO3S液吸收NH3其反应为:

NH3+H3BO3=NH4++H2BO3-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BO3-终点产物是

NH4和H3BO3pH=5,可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用H3BO3R收NH3的优点是只需一种盐酸标准溶液,而且H3BO是很弱的酸,它可吸收NH3却不影响滴定,只要保证过量而无需知其准确浓度和体积。

如试样为有机物质,需先用CuSO4乍催化剂,用浓硫酸加热消化试样,使有机物中的氮组分转化为NH4+再用蒸馏法测定,该法称为克氏定氮法。

蒸馏法应用范围广,试样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均适用,即使试样中有其它酸碱存在(非挥发性),也无影响。

蒸馏法的缺点是手续麻烦,费时费事。

测定NHHCO中的氮含量的方法(请同学回答)

⑴能否用甲醛法测定NHHCO中的氮含量;

⑵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NHHCO中的氮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