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67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docx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库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练习题库

1选择题:

(D)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一章)(难度1)

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D)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章)(难度1)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A)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一章)(难度1)

A.《课程》B.《什么是课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理论》

(B)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

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5.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A)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D)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D)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__________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B)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A)11.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一章)(难度1)

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D.教育即生长

(C)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

(A)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A.实践理性B.学术理性C.技术理性D经验理性.

(B)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B.吉鲁C.施瓦布D.查特斯

(C)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都不对

(C)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A.泰勒B.斯腾豪斯C.拉特克D.夸美纽斯

(A)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A)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一章)(难度1)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A)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B)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一章)

A.赫尔巴特B.卢梭C.夸美纽斯D.孟德斯鸠

(D)21.______是卢梭的观点。

教育即经验改组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C)22.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是______(一章)(难度1)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D)23.传统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C)24.______确立了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A)25.德国教育家提出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的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A.明了B.联合C.系统D.方法

(C)26.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_______A.系统B.联合C.方法D.明了

(A)27.杜威认为,经验就是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作用于人的“特殊的联合”,这种联合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A.反省思维B.行为C.逻辑推理D.教与学的过程

(B)28.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是以______为中心。

A.活动B.问题C.操作D.经验

(A)29.杜威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反映的是_____A动适应论B.被动适应论C.超越论D.社会批判论

(A)30.杜威以_______作为其教学理论的核心基础。

A.经验主义B.个人主义C.民主主义D.操作主义

(D)31.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______A.木工B.金工C.制造D.主动作业

(D)32.以下哪一个命题不属于杜威的教学理论?

A.教育即经验改组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儿童天性的自然展开

(B)33.造成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_______A.一元论B.二元论C.多元论D.经验论

(A)34.泰勒认为,为了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首先要对所得的教育目标进行_________

A.甄选B.分解C.具体化D.综合

(B)35.为精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二维图标”。

(二章)(难度2)

A.心理行为B.行为内容C.意识行为D.经验内容

(A)36.按照泰勒模式,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_________(二章)(难度2)

A.确定学校应该试图达到的教育目标B.确定哪些教育经验可以被学生接受

C.确定有效组织教育经验的途径D.我们实现目标的评价手段

(A)37.在课程研究史上,是______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

(二章)(难度1)

A.斯腾豪斯B.布鲁纳C.瓦根舍D.奥苏伯尔

(B)38.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________提出的。

A泰勒B.斯腾豪斯C.普罗沃斯D.斯太克

(D)39.根据斯腾豪斯的理论,教育的本质应是________A.“教学”B.“尝试”C.“训练”D.“引导”

(C)40.学科结构运动的最主要代表是________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41.“先行组织者”这一概念是由________提出的。

A.斯腾豪斯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杜威

(B)42.在儿童学习“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交通工具”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属于________(二章)(难度1)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C)43.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________A.联想B.完形C.同化D.顺应

(C)44.______认为,接受学习并非都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并非都是有意义的。

(二章)(难度1)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伯尔D.罗杰斯

(A)45.学习层级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A.加涅B.布鲁纳C.奥苏伯尔D.赞可夫

(B)46.按照加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真正开始于________A.动机B.习得C.保持D.领会

(A)47.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A.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B.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

C.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D)48.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倡导者是______A.杜威B.布鲁纳C.奥苏伯尔D.罗杰斯

(C)49.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目标中,______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三章)(难度1)

A.“评价”B.“领会”C.“知识”D.“分析”

(C)50.教学目标中的“表现性目标”取向,旨在强调______(三章)(难度1)

A.教学的实践性特点B.学生的外现性行为表现C.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D.教学内容的客观性

(C)51.不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是______A.要素主义B.永恒主义C.实用主义D.结构主义

(B)52.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是______A.经验主义B.发生认识论C.科学主义D.构造主义

(D)53.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是课程选择的哪个基本环节?

(四章)(难度2)

A.确定课程价值观B.确定课程目标C.确定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D.确定课程内容

(A)54.古代教学中的“六艺”是________的最早形态。

(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经验中心课程

(A)55.根据课程类型的理论,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学科课程基本上属于______(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都不对

(A)56.________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广域课程

(B)57.目前,学科课程的发展呈现______的趋势。

A.分化B.综合C.分化与综合D.不确定

(B)58.下列课程中属于学科课程的是______A.自然B.语文C.体育D.环保教育

(B)59.最先出现的活动课程形态是______(五章)(难度1)

A.经验自然主义活动课程B.浪漫自然主义活动课程C.人本主义活动课程D.存在主义活动课程

(C)60.“活动课程”有时也称为______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经验课程D.综合课程

(A)61.最典型的综合课程是______A.自然B.语文C.体育D.数学

(B)62._________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经验课程D.综合课程

(C)63.选修制度最初确立是在______A.小学B.中学C.大学D.研究生教育

(C)64.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______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C)6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学校是______A.牛津大学B.哈佛大学C.柏林大学D.巴黎高师

(B)66.________提出了“精神助产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

(A)67.产生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得并支配了欧洲学校教育课程实践长达1500年以上的是_________(五章)

A.功利主义课程论B.泛智课程论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说

(B)68.________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观点。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D)69.以下________不是“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倡导人物。

(五章)(难度1)

A.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C.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D.英国教育家斯宾赛

(A)70.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的基本方法论是______A.量化研究B.质的研究C.量和质的研究D.经验研究

(B)71.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________A.执行者B.开发者C.监督者D.评价者

(A)72.量的评价的认识论基础是________A.科学实证主义B.自然主义C.工具理性主义D.科技理性主义

(B)7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__________在1967年提出的。

A.泰勒B.斯克里文C.莱斯D.古巴

(A)74.主体取向评价的核心是_________A.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B.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与改进C.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D.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D)75.目标达成模式是课程专家在著名的中学课程改革实验——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的。

(七章)(难度1)

A.“智力测验研究”B.“校车运动”C.“学前补偿计划”D.“八年研究”

(B)76.差别模式是由________于1969年提出的。

A.斯太克B.普罗沃斯C.古巴D.林肯

(B)77.外貌模式是由________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

A.普罗沃斯B.斯太克C.古巴D.林肯

(A)54.古代教学中的“六艺”是________的最早形态。

(五章)(难度1)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经验中心课程

(B)79.下面哪种教学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情境教学B.讲授教学C.随机访问教学D.支架式教学

(C)80.康茨提出了“学校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吗?

”的命题,阐述了____改造社会的责任。

(难度2)

A.教师B.教育C.学校D.班级

2填空题:

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

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3.(博比特)和查特斯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泰勒)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5.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6.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7.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

8.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9.学术中心课程的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10.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兴趣)。

11.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其(观念心理学)体系之上的。

12.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主要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这几个概念展开的。

13.(“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感觉印象,因而又称为“表象”。

14.赫尔巴特认为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是(“统觉”)。

15.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多方面兴趣”)。

16.(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理念。

17.赫尔巴特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

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18.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四个基本命题。

20.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著名口号。

21.当课程统一了儿童的心理的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的经验的时候,这种课程就是(经验课程)

22.(“主动作业”)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

23.杜威在其实用主义认识论的(“连续性”)原则的基础上消除了传统教育中课程与教学的僵硬对立。

24..课程的三种涵义包括:

(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及课程作为经验或者体验。

25.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26.(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基本问题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27.(“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28..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条。

29.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认为有三个:

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

30.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过程模式的建构是从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开始的。

31.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过程原则),其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32.(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

33.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其要旨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34.布鲁纳用“表征”或(“表征系统”)来表述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35.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建立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

36.(同化)指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相互作用。

37.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区分了五类学习结果:

(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8.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和规范性。

39.普遍性目标体现(“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40.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41.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42.生成性目标的特点是过程性和(生成性)。

43.杜威认为学校课程应该是“经验课程”,通过(“主动作业”)把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4.杜威认为学校课程以(社会生活经验)为核心并指向于社会生活经验的改造,实现社会的未来发展。

45.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有(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

46.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形式主要有(示范)、呈现、展示和(口述)。

47.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48.自主型教学方法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49.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

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社会生活的整合。

50.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有:

(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和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

51.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包括:

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综合学科课程。

52.学科课程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53.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54.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包括: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55.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

56.(核心)课程是处于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具有生成力。

57.在微观的教学组织中,具体教学过程的组织可以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

58.班级授课组织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

58.班级授课组织容易导致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

60.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6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62.第四代评价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63.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

64.建构主义教学观是以(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

三、名词解释:

.1.活动分析:

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动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

2.课程审议:

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3.学术中心课程:

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4.教育性教学: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5.课程:

1.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

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定义:

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

定义: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可以回答任意一种自己赞同的解释)

6.教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动。

7.课程开发:

指决定课程的过程以及作决定时所依据的各种思想取向。

8.模式:

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方式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具体统一。

9.课程开发模式:

是关于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10.教学模式:

是关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操作方式的统一。

11.目标模式:

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

12.先行组织者:

奥苏伯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或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13.普遍性目标:

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14.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5.生成性目标:

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16.表现性目标: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17.学科知识:

是指学科的逻辑体系,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18.课程选择: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19.教学对话:

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20.课堂讨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

21.课程组织:

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22.学科课程:

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23.经验课程:

亦称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24.综合课程:

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

25.核心课程:

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共同学问或普通教育。

26.边缘课程:

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教育目标的差异而设置的有针对性的课程。

27.必修课程:

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

28.选修课程:

是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出路,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这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

29.螺旋式课程:

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的一种课程。

30.“显性课程”:

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所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而制定的。

这类课程是“正式课程”和“官方课程”。

31.隐性课程:

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