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424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docx

方剂学问答题汇总

《方剂学》题解(问答题)

问答题

1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方剂从属于治法,但也体现治法,治法则是用方的依据,方可以不定,而治法必须确定。

在辨证治疗过程中,往往有一定之法而无一定之方,法定之后,才可拟方。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由此可见,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

2方剂组成原则中佐药有何涵义?

方剂组成原则,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的药物。

其中佐药在方剂中涵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方中治疗次要症状,配合君、臣之品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佐助药;二是指方中监制君、臣药的烈性或毒性的药物即佐制药;三是指方中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即反佐药。

3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

小青龙汤主治表寒内饮证。

外有风寒,法当解表散寒,故用麻黄、桂枝之辈。

内有水饮,法当温化饮邪,故取干姜、半夏温中化痰,祛里饮而平喘咳;细辛温肺化饮,既可助麻、桂以解表,又可协干姜、半夏以除饮;五味子酸敛肺气之逆,与干姜、细辛合用,敛中有散,散中有收,相反相成,更有利于平喘止咳。

4试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属辛凉解表剂。

其同点是:

二方组成均有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功效上均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的作用,都治风热外袭的表证。

不同点是:

银翘散配辛温之荆芥、豆豉与清热解毒的金银花等药,加强了清热解毒、透表散邪之功,为“辛凉平剂”,主治风热犯卫之风热表证;桑菊饮主以桑叶、菊花、杏仁等药,而不用荆芥、豆豉,解表作用较弱,而肃肺止咳之功较强,为“辛凉轻剂”,主治风温咳嗽证。

5试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用药四味,其中麻黄辛温,能宣肺平喘,且与石膏相伍又可发散郁热;石膏寒凉,且因其用量倍于麻黄,寒胜于温,清强于散,变辛温而为辛凉,二味配伍,宣、清结合,以清为主;杏仁苦降,化痰平喘,与麻黄并用,宣降结合,肃肺气而止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四药组合,具内清外散之效,故用治风热犯肺,肺热壅盛之咳喘逆证。

6新加黄龙汤由何方衍变?

方内配伍姜汁的意义是什么?

新加黄龙汤由调胃承气汤加人参、玄参、海参、生地、麦冬、当归、姜汁组成。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之大便秘结、神疲少气、口干咽燥等症。

方中配伍“姜汁”的意义是,一则作为反佐之品,以防呕逆拒药,二者借姜以振胃气。

7为什么说凉膈散用药体现了“以下代清”之说?

凉膈散主治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症见胸膈烦热,口舌生疮,面赤唇焦,烦躁口渴等。

方中除用连翘、栀子、黄芩凉膈清热外,又配薄荷、竹叶等疏泄上焦积热。

同时,本方中大黄、芒硝、甘草三药(即调胃承气汤),并非专为泻下大便而用,而是通过其泻下,使上焦胸膈之热邪从下而解,故为上病下取,泻下以清上,“以下代清”之法。

8温脾汤在配伍上有何特点?

温脾汤为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方,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冷积一证,非温不能去其寒,非下不能祛其积。

故本方以附子、干姜温脾而祛寒,配大黄泻下,通便荡积。

然大黄性寒,得附子、干姜之大辛大热,寒性制而泻下之用存,既无损于脾阳,又速除其冷积。

人参、甘草合用,益气健脾,与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之品配伍,又有助于温复脾阳。

全方仅用五药,温脾益气以治本,攻下冷积以治标,为治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等症的常用方剂。

9败毒散、小柴胡汤、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四方均用柴胡,其作用是否相同?

败毒散用柴胡与薄荷配伍,辛散解肌退热,并与前胡、枳壳、桔梗相配,有利气机升降复常;小柴胡汤中用柴胡轻清升散以透半表之邪,与黄芩苦降泄热相合,用治少阳证;逍遥散中柴胡疏肝解郁,与当归、芍药并用,气血兼顾,体用并治;龙胆泻肝汤中柴胡除助龙胆草泄热外,亦有引药归入肝经之意。

10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二方主治及功效有何区别?

二方虽能和解少阳,但因其组成不同,故二方功效及主治是不尽一致的。

蒿芩清胆汤用苦寒芬芳之青蒿,清退少阳邪热,与黄芩为伍,清胆退热作用较强;更配以竹茹、半夏、赤茯苓、碧玉散等药,于和解之中寄清利之法。

所以用治少阳病胆胃湿热而热重寒轻之证。

小柴胡汤用柴胡与黄芩相配,清胆之力显然不及蒿芩清胆汤;但方中有人参、甘草、大枣、生姜、半夏,益气和胃,是和解之中寓扶正祛邪之意,故对于少阳病而胃气不和者,本方适宜。

11半夏泻心汤的主要配伍特点是什么?

半夏泻心汤主治胃寒肠热所致之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等病证的常用方剂。

本方用药七味,其主要配伍特点有二:

一是寒热并用,苦降辛开。

黄芩、黄连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其寒。

二是补气和中,健脾益胃。

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扶正以复气机升降之序。

12清胃散与玉女煎均可治牙痛,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清胃散与玉女煎二方,均为治牙痛的常用方剂,其区别在于:

清胃散以清胃凉血为其功用,主治胃有积热,上攻齿龈之证,以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口中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玉女煎功专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伤之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者。

前方重在清胃泻火,后方则清火滋水并用。

13清营汤功专清营泄热,为何方中运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药?

清营汤虽为清营凉血方剂,用治温病邪热内传营阴的病证,方中配伍银花、连翘、黄连、竹叶等药,清热解毒以透邪热,使入营之邪促其透出气分而解,以防邪热纵深入血。

清营汤这种用药配伍法度,正合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旨。

14普济消毒饮、清瘟败毒饮、参苓白术散、止嗽散中用桔梗的作用如何?

普济消毒饮中桔梗与甘草、玄参配伍,作用在清利咽喉;清瘟败毒饮中桔梗、竹叶同用,是载药上行以为引;参苓白术散中桔梗有载药上行“保肺”之意,且因其苦降,又可肃肺以复通调水道之功;止嗽散中用桔梗,是因与陈皮、白前共用,故其作用在宣降肺气,止咳消痰。

15龙胆泻肝汤既可治头痛目赤,又可治阴肿、阴痒,为什么?

头痛目赤,阴肿阴痒,均用龙胆泻肝汤治之,是因以上不同病证,均是由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循经上扰或下注所引起;此外,均见有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

由于病因一致,兼症相同,故可同用一方,此即“异病同治”之意。

16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同为治痢之方,如何区别运用?

芍药汤治湿热痢,乃因肠腑气血瘀滞化为脓血而成,以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特点;白头翁汤治疫毒血痢,是因热邪深陷血分,熏灼肠胃气血之故,以腹痛,泻下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点。

两方主要区别在于:

芍药汤是通调中兼有清化,白头翁汤是清解中兼有涩止。

17结合清暑益气汤之组成,试述其临床运用?

清暑益气汤中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与西瓜翠衣,荷梗配合,清热解暑并能双补气阴;石斛、麦冬、知母、甘草、粳米助西洋参益气生津;竹叶、黄连又能清热除烦。

诸药相配,共奏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效,故主治暑热耗伤气津所致的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脉虚数等症。

18理中丸组成内无熄风止痉之品,为什么可用治小儿慢惊风?

理中丸治小儿慢惊风一证,是因中焦脾胃虚寒,气血化源不足,土不荣木,遂致惊风。

本方组成内虽无熄风止痉之品,但用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以干姜温中焦而祛寒,二味合用,温补结合,以温为主,故助脾胃健运而复升长之功,炙甘草益气和中。

四药配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温补而复,则气血化生有源,而肝得养,痉搐之证自除。

但运用时,必兼具形体消瘦,手足不温,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19试通过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的组成,分析其功用及主治?

小建中汤与桂枝汤组成内均有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但前者芍药用量倍于桂枝,且重用饴糖为君药,故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用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

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量对等,一散一收,相反相成,其作用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热,汗出恶风等症。

20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四逆散、小承气汤可治厥,有何不同?

⑴机理不同:

当归四逆汤所治之厥,是血虚而又经脉受寒,血脉不利之故;四逆汤所治之厥,乃因阳气衰亡,阴寒内盛引起;四逆散中厥证,则是因肝郁脾滞,阳气内郁不伸所致;而大承气汤所治之厥,为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达四末所致。

⑵症状各异:

当归四逆汤所治,应见有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四逆汤所治,兼恶寒倦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四逆散证中有脘腹作痛,泄利不重,苔白,脉弦表现;大承气汤所治之厥,常以“痞、满、燥、实”为依据。

21少阳病禁下,为何大柴胡汤却配伍大黄?

所谓“少阳病禁下”之说,是针对单纯少阳病,即小柴胡汤证而言,误下可致邪气纵深内陷。

而大柴胡汤所治,是少阳、阳明合病,方证既兼见有心下满痛或痞鞭,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苔黄,脉弦有力等阳明腑实之象,不下难以去实泄热,故本方用药在和解少阳的前提下,内泻热结,以表里兼顾,使少阳、阳明之邪得以双解。

因此,配伍大黄。

22黄芪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防已黄芪汤、补阳还五汤、透脓散中的配伍作用如何?

以上六方组成内均用黄芪,其作用分别是: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五倍于当归用量,取其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玉屏风散中黄芪与白术同用,益气固表止汗;防已黄芪汤中黄芪与防已相配以益气行水;补阳还五汤黄芪配桃仁、红花、赤芍,使气旺以血行;透脓散中黄芪配穿山甲、皂角刺等,益气以托毒排脓。

23生脉散与四逆汤的主治有何不同?

生脉散与四逆汤均为临床救急之方。

但生脉散主治元气亏损,阴液大伤之气阴两伤证。

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汗多,舌燥,脉虚细数等;四逆汤则主治阳气衰亡欲绝,阴寒内盛之阳虚阴盛证,以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特点。

24归脾汤与黄土汤均可治便血,如何区别运用?

归脾汤主治脾气虚,统摄无权之便血证,除兼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色淡,苔薄白,脉细缓外,尚可见心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等症;黄土汤主治脾阳不振,血失统摄之便血,以血色黯淡,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25炙甘草汤何以治脉结代,心动悸之症?

炙甘草汤所治“脉结代,心动悸”,是由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所致。

炙甘草汤用药阴阳兼顾,气血双调,而阴柔药量独重。

方内阿胶、地黄、麦冬、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生姜、桂枝、清酒辛温通阳复脉。

全方用药,集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于一体,故可收定悸、复脉之功,因此可治脉结代、心动悸。

26大补阴丸怎样体现了“培本清源”法?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效。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

本方组成虽仅六味药物,滋阴填精之品多于降火清热药物,且用量比例悬殊较大。

方中重用熟地黄、龟板滋补真阴,并配有猪脊髓、白蜜等血肉有情甘柔濡润之品,用以增强补阴作用,此为培本一面。

而黄柏、知母苦寒相助,以泻有余之相火,这是清源的一面。

所以,两部分药物配伍,收培本清源之效。

27一贯煎为治肝肾阴虚胁痛之方,方中为什么配伍了“苦燥伤阴”的川楝子?

一贯煎中用苦楝子,理由是:

川楝子性味苦寒,虽有“苦燥伤阴”之弊,其用量较小,而且与大量滋阴养血药物并用,故无伤阴损津之害;再者,肝肾阴虚者,每易产生虚火,川楝子味苦性寒,尚有清热之功;胁痛因肝气不舒引起,川楝子可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

以上,为本方配伍川楝子的理由。

28肾气丸中为什么配伍大量地黄而少用附子、肉桂?

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证。

气属阳,故应温补肾阳,化生肾气。

本方中用大量滋补肾阴药物,而仅用少量附子、肉桂,意在温暖肾阳,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意;重用地黄等药滋补肾阴,既寓“阴生阳长”之义,还可防因长期服药,纯然温补,化燥伤阴的副作用。

29朱砂安神丸与酸枣仁汤均用治心悸、失眠,有何区别?

二方虽均治心悸、失眠,区别在于:

朱砂安神丸用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证,并兼见烦乱,胸中懊恼,舌红,脉细数等证,故方以安神定志与泻火养阴并投,使心火下降,阴血上承,则诸症自愈;酸枣仁汤用治肝血不足,血不养心之证,以虚烦不眠,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为特点,故方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为主,以使心为血养,阴升阳潜,则虚热退而虚烦不眠可治。

30青蒿鳘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用治温病后期之证,运用上有何区别?

青蒿鳖甲汤与竹叶石膏汤均有清热养阴作用,用于热病后期之证。

但青蒿鳖甲汤为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者而设。

以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为特点。

竹叶石膏汤则用于温热病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

以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舌红苔少,脉虚数为主症。

31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治心悸、失眠,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均可用治心悸、失眠。

但前者所治是由阴亏血少,虚火内扰所致,用治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其用药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辅以甘寒滋润以清虚火。

后者所治则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引起,以心悸怔忡,健忘不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为特点。

其用药是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

32何谓“开窍三宝”?

它们在功用及主治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所谓“开窍三宝”,是指开窍剂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

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效,均用于治疗热闭心包之证。

其主要区别是:

以性之寒凉论,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

以功用论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紫雪丹清热解毒之力虽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又不及至宝丹,但优于熄风镇痉。

至宝丹清热解毒之力逊于安宫牛黄丸,凉肝镇痉又不及紫雪丹,但化浊开窍之力优。

以主治而言,安宫牛黄丸用于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烦躁谵语者,紫雪丹对于高热烦躁,抽搐惊厥,尿赤便秘者,最为适宜;至宝丹则主治痰热秽浊蒙敝清窍,神昏谵语,痰盛气粗之人。

33玉屏风散为固表止汗剂,为什么方中配伍防风?

玉屏风散主治表虚气弱,易感风邪之汗出恶风、脉虚之证。

方中黄芪大补肺气,固表实卫,与白术相配,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不易内侵;用防风者,是取其善于走外而使芪、术的功用更能发挥在肌表;此外,表气不固,则易感风邪而邪留肌表,故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外袭。

黄芪与防风为伍,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寓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

故李东垣说:

“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34为什么牡蛎散既可治自汗,又可治盗汗?

牡蛎散所治,既有阳虚自汗,复有阴虚盗汗之证。

本方用药既益气固表,又养阴敛汗。

方中黄芪甘温补肺,益气固卫;牡蛎益阴,并能收涩止汗;麻黄根功专收涩为止汗要药;小麦益心气,养心阴,除虚热。

诸药合用,具有益气阴、固肌表、敛汗液之效,故无论自汗、盗汗,均可用之。

35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同属温涩之剂,如何区别运用?

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均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效,均为脾肾虚寒之泄泻而设。

但真人养脏汤药多效广,除温补敛涩外,还有益气养血,调气和中的作用,故用于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者;四神丸药精而力专,长于温健脾肾,壮火而益土,故常用于五更泄泻。

36桑螵蛸散主治何证?

其用药有何特点?

桑螵蛸散主治心肾两虚,水火不相济所致的小便频数,或遗尿,遗精滑泄以及心神恍惚,健忘食少等证。

因本方所治病证在心肾不交,故治宜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方中所用药物,既有补肾涩精之品,又有补心养神之药。

其中桑螵蛸补肾益精,固涩止遗为君,配龙骨、龟板涩精止遗,并能益阴补心,同时,方中又用人参补心气,当归养心血,茯神安心神,菖蒲、远志开心窍,合而以交通心肾,收敛固涩。

此即本方用药之特点。

37完带汤与龙胆泻肝汤均可治妇女带下,运用上有何不同?

完带汤与龙胆泻肝汤均可用于治妇女带下,其区别是:

完带汤功专补中健脾,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色白。

并以清稀无臭,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为特点。

龙胆泻肝汤所治之带,是因湿热下注引起,以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特点。

38完带汤在药物配伍上有何特点?

完带汤为治脾虚湿盛带下证的常用方剂。

本方具补中健脾,化湿止带之效。

其配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重用白术、淮山药,健脾祛湿止带,与人参,甘草配伍,以增强补气健脾之功;第二是方中用苍术、陈皮燥湿行气运脾,以治带下,与白术、车前相合,集“燥湿、运湿、利湿”于一体,以加强止带作用;第三是柴胡与白芍相配,舒肝升阳,使湿气不致下流成带;第四是取芥穗入血分祛风利湿而止带,且用炒炭,以增强其收涩之功。

39越鞠丸方中为什么不配伍治痰郁专药?

越鞠丸为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的常用方剂。

方中所用香附、川芎、栀子、神曲、苍术等,分别用治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

而痰之生,既与气郁有关,又与湿郁相联。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则气机流畅,津液自能流通;苍术燥湿运脾,痰浊亦无由以生。

故行气可以消痰,燥湿亦可绝痰,方中也就无需另加化痰专品了。

40半夏厚朴汤中苏叶,完带汤中黑芥穗,炙甘草汤中桂枝,各有何作用?

半夏厚朴汤治痰气交结之梅核气证,方中苏叶芳香行气,以宣通郁气,目的在理肺舒肝;完带汤主治脾虚湿盛之带下证,用黑芥穗是取其入血分而祛风胜湿止带;炙甘草汤用于治疗气虚血弱之脉结代,心动悸的病证,用桂枝者,取通阳复脉之功。

41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各用治何种喘咳证?

苏子降气汤所治之喘咳乃属上实下虚者。

所谓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致肺气不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之症;下虚是指肾阳虚乏,表现为腰痠脚软,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等症。

定喘汤用于素体痰热内蕴,复感风寒者。

以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点。

42旋复代赭汤、理中丸、藿香正气散、麦门冬汤所治呕吐,有何不同?

四方皆可治呕吐,共病机不一,兼症有别。

旋复代赭汤用于胃虚痰浊上逆之呕吐,兼见心下痞硬,吐涎沫,苔白滑,脉弦虚等症;理中丸适宜中焦虚寒,升降失职之证,除呕吐外,还见有形寒肢冷,腹痛喜得温按,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呕吐,且兼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舌苔白腻等症;麦门冬汤所治之呕,为胃阴不足,虚火上炎引起,以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为特点。

43血府逐瘀汤组成有何特点?

运用本方时应抓住哪些症状?

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本方所治瘀血病证繁多,但均应抓住舌质暗红,舌有瘀斑或瘀点,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等症。

44复元活血汤、一贯煎、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各主治何种胁痛?

复元活血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之胁痛;一贯煎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胁痛;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冲逆于两胁之胁痛;逍遥散则为肝郁血虚,疏泄不利之胁痛证而设。

45补阳还五汤主治何证?

方中为何要重用黄芪?

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后遗证。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等。

因上述诸症,皆由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所谓“因虚致瘀”。

故治法应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

所以,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并使祛瘀不伤正气。

46试述温经汤药物组成、功用及主治?

温经汤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组成。

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用。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干口燥;亦治妇人冲任虚寒,久不受孕。

47试结合生化汤的药物组成,分析其药物配伍关系及主治?

生化汤由全当归、川芎、桃仁、炮干姜、甘草五药组成。

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为主,配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炮干姜入血散寒,并能温经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

五药合用,有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效,常用于产后血虚受寒之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之证。

48小蓟饮子既可治血淋,又可治尿血,其机理何在?

小蓟饮子所治的血淋、尿血,皆由于瘀热蕴结下焦,血络受损引起。

治当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本方主以小蓟凉血止血;辅以藕节、蒲黄助小蓟以凉血止血,并能消瘀;配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仁清心利尿泄热;又用生地凉血止血,养阴清热;当归养血和血;甘草和中调热。

本方止血之中寓以化瘀血,清利之中又兼养阴血,故能治疗血淋、尿血而属实热者。

49试分析黄土汤中“刚柔互济”的配伍方法?

黄土汤为治脾阳不足,中焦虚寒所致失血证的常用方剂。

方中除用灶心黄土温中止血外,配以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使阳旺气复而能统摄血行。

但术、附辛温而燥,又易耗血动血,故又用干地黄、阿胶滋阴养血,并能止血。

如此配伍,甘寒柔润之干地黄、阿胶得白术、附子,则滋阴不损阳;辛温刚燥之白术、附子得干地黄、阿胶,则温阳不伤血。

这就是黄土汤中“刚柔互济”之配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