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847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仲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档格式.docx

1、《伤仲永》朗读音频暨PPT课件;

2、电子白板暨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暨过程

一、朗读与欣赏《三字经》节选导入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你知道这几句话的含义吗?

请给大家说。

(点评导入《伤仲永》)

一、知人论事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又因罢相后退隐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亭,故自号半山,世称半山居士,死后也葬于半山园。

王安石受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又谥“文”,故世人称为王荆公和王文公。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解题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

流露出作者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集》,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一篇随笔。

文中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变化的故事,告诫人们:

一个人不论先天条件多么优越,如果自恃聪明,不肯接受后天教育和坚持自学,不仅难以长进,就连后来的聪明也保不住。

三、初步感知

1、生字词正音

隶()谒()邑()

称()泯()矣()

焉()扳()

2、才艺品味——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3、朗读体验——音频

(1)、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父利其然也。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泯然众人矣。

(2)、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传/一乡秀才/观之

F、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G、余闻之也/久

H、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文言文批注法指导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4)、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A、伤仲永伤:

哀伤、叹惜

B、世隶耕隶:

属于

C、养父母养:

赡养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就:

立刻完成

E、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

全乡

F、或以钱币乞之或:

有的人

G、邑人奇之邑人:

同县的人

H、从先人还家从:

跟从

I、前时之闻闻:

听到的名声

J、泯然众人矣泯然:

完全…….样子

(5)、理解下列活用词的用法

A、即书诗四句

书: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书写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C、邑人奇之

奇:

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D、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名词作动词,把……当宾客对待

E、父利其然也

利:

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6)、理解下列句式

A、“不使学”

省略句。

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

不让(仲永)学习。

B、“还自扬州”

倒装句(状语后置)。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7)、翻译示范(直译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参考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看了。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的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样了。

王安石说: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远远地超过有才能的人。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则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四、整体感知

一)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

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2、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

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

父异焉;

邑人奇之。

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5、后来,方仲永还是这样神奇吗?

作者是怎么说的?

(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6、方仲永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原因是什么?

(用原句回答)

7、小时候的方仲永可以说是一个奇才,然而他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结果仲永的才能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五、拓展延伸

一)材料阅读感悟

抗震小英雄沦为罪犯是谁的不幸?

当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彭州初中生雷楚年,在地震发生时勇救7名同学,与林浩等一起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他也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6年后,身负英雄光环的他,声称可以通过自己所谓的“关系”,帮人找空姐工作、帮人就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被控诈骗了21人共46.3万元,因此于2014年11月3日在四川成都高新区法院接受庭审,面临入狱10年的监牢生活。

正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汶川抗震小英雄雷楚年曾风光一时,各种荣誉接踵而来,每天淹没在鲜花与掌声之中,对此,公众没有半句怨言,毕竟各种荣誉是他用生命换来的,社会给予他的回报理所应当。

  对于雷楚年今天的堕落,确实大出我们的意料,英雄少年用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奥运火炬手的荣耀、免试进入重点中学的辉煌,所有这些一般人都难以企及,而他却顺理成章地实现了,按理说,只要他继续沿着道德与法制的轨道前行,即便没有昔日的英雄壮举,同样能够实现自己有所作为的梦想。

抗震小英雄沦为罪犯,令人深感痛惜,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变成囚犯的巨大反差,既是他个人的不幸,我看也是全社会的不幸。

何以这么说呢?

一个人如果不珍惜荣誉,将功劳簿用来违法乱纪,如此透支下去,迟早断会送掉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而我更想说的是,对小英雄的关心与爱护,我们这个社会似乎还有瑕疵,荣誉过多未必是件好事,反而影响其成长与进步,如果在表彰之余,告诫他如何珍惜荣誉,如何遵纪守法,如何用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恐怕绝不止于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还有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许多人盲目崇拜英雄,认为他有通天的本领,于是对他奉若神明,有求必应,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速了他的堕落,诈骗连连得手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对于英雄人物,社会给予的各种荣誉应适可而止,过多过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与爱护,反而助长其自恃功高的膨胀心理,就会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成为一个英雄不容易,沦为一个罪犯却轻而易举,雷楚年的下场极具警示意义,值得世人反思。

二)、赠言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

学习!

——高尔基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六、赏析语言

1、简析本文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简练而精当。

“啼”、“忽”、“立”三个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仲永的变化与结局,仅用“见”、“闻”、“问”概括。

议论部分更是言简意赅。

试从文中找出更多的例子说明。

2、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

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

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

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委婉的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后天教育。

八、小结与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联系一、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